×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转原文全文 教会面对 “后基督教”时代的挑战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教会面对 “后基督教”时代的挑战
 
作者:杜恩沛
 
 
  近年来,好几个号称“基督教”的西方国家,现在都变成所谓的“后基督教”国家。华人信徒比较少思考这个问题的冲击。 因为我们华人有许多人信主,我们的美国朋友多是基督徒,所以不觉得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最多不过感叹世风日下罢了。

  然而,“后基督教”趋势对华人信徒实际上有着长远的影响,如在教会的健康发展、 造就信徒、 带领下一代做主的门徒、教导儿女等诸方面。所以我们必须认识这问题的迫切性,并探讨如何抗衡这个趋势。

  一、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过去两个世纪,好几个西方国家,本来有很多基督徒,教会的影响力也大,甚至派出了很多的宣教士。但是近几十年来,基督徒的人数渐渐萎缩,虽然不少人仍自称是基督徒,然而他们的数目给人一个错觉。实质上,很多都是挂名的,他们对基要信仰含糊,不但很少去教堂,甚至不认识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不少西欧国家,笃信圣经的基督徒不到1%。西欧本是近代基督教的摇篮,但是现在已沦为属灵的沙漠,变为需要宣教的工场。

 这并不是说他们对宗教没有兴趣,因为印度教、回教和新纪元的影响颇为蓬勃,只是基督教在衰退而已,很多教堂都是空的1。自从六零年代,主流宗派人数不断减少,并且逐渐失去传福音的热情。 虽然有宗教自由,多是重视容忍,更严重的就演变为排斥或攻击福音派基督徒。 我们可以简单的看看几个国家的情况。

  德国 为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祖国, 也曾经出了不少宣教士,在中国好几个宗派,如信义会、路德会、崇真会、礼贤会,都是归功那些宣教士。而这个国家自70 年代,基督徒人数持续减少,现在主流教会的人数已降至2600万,如情形不变,2030年 将会降至1700万。 2

  荷兰 号称为荷兰改革宗的发源地,曾参与普世宣教,也出了一些著名的改革宗神学家,如曾任荷兰首相的凯柏(Abraham Kuyper)。近年也出了几位知名的基督徒,如彭柯丽 (Corrie ten Boom,《密室》的作者),以运圣经出名 的Andy van der Bijl (God’s Smuggler 的作者安得烈弟兄 Brother Andrew)。然而,“基督徒人数直线下降……国家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安乐死为合法的国家……阿姆斯特丹(首都) 成为无神的代名词。”3 最近一个宣教士的报导实在是一针见血﹕“荷兰的特征是属灵的黑暗,97% 的人不去任何教会。而且这个国家领先的是新纪元、毒品、娼妓、安乐死等等。”

  捷克 为宗教改革铺路约翰胡司的祖国,莫拉维弟兄会(Moravian Brethren) 的发源地。去年的一个报导说,在那里“酒吧是满的,教堂是空的;酗酒的人比基督徒还多”。4

  瑞士 为改教家加尔文和慈运理彻底改教的地方,“但时至今日,只有很少数对基督教信仰真正感兴趣……对宗教冷漠和含糊。”3日内瓦在加尔文及伯撒(Theodore Beza) 的时代,号称为更正宗的模范区,而现在只有让旅游区的宗教改革纪念碑 (Reformation Monument)来见证过去更正宗的成就,而很难从教会的活力看到宗教改革的传统。

  英国 曾经是宣教的大本营,中国人实在是欠这个国家福音的债。今年正好是纪念第一位基督教宣教士马礼逊到中国两百周年。中国内地会的创办人戴德生曾号召了数以千计的宣教士到中国。还有很多为中国摆上一生的宣教士也出自英国。 然而近年来,基督徒也比以前少得多了。“四十年代的英国是相当虔诚的,每个礼拜都会有 60-70%的人去教堂。而今天的虔诚信徒只有3%。十七、十八世纪花费很多资金所建筑的雄伟大教堂,现在几乎都是空的。最多就是礼拜天有几个老信徒在聚会而已 。”5更严重的是,这些教堂甚至被改建为其它宗教聚会的庙堂。首都伦敦被称为“欧洲回教之都”﹕有700间回教寺和1200间可兰经学校,有100万回教徒,而且10万是改信回教的本土英国人。6

  美国 情形比欧洲好一些,然而也有明显的“后基督教”的现象。 60年代开始,好些大的主流宗派,人数锐减,而且老化。在南部的所谓圣经地带(Bible Belt),一些主流福音派教会还是颇兴旺。而且不少地方有巨型教会,给人以为基督教兴旺的感觉。不过就整个国家来说,教会的影响明显下降。基督的名从圣诞贺卡上慢慢消失了。十诫在公共场所要被拿下来。更严重的就是很多人对基督教的认识很低,甚至攻击基督教。

  在好些地方,信主的人也在日益减少。根据新闻报载,不少著名大学(如耶鲁、哈佛、哥伦比亚、史丹佛等)的校园团契大多是亚裔学生。对亚裔而言,这好像是可喜的现象,但是白人和黑人去哪里了?而校园的佛教团体却是以白人为主。7就算是南浸会,号称为最大的基督教宗派,虽然有1600万会员,但大多是没有去聚会的。 所以南浸会的Page主席说﹕“我从来不提那1600万会员……我曾开玩笑说, FBI 也找不到 500万个会员。”8

  二、 为什么华人信徒要正视这个问题?

  那些西方国家的例子让华人信徒看到很多的鉴戒。譬如,过去福音的兴旺不能保证将来健康的发展。不少基督教的机构,现在已经变成挂名的基督教的机构。欧美不少著名大学本以神学院为其先河,现在和非基督教的大学没有多大的分别。而曾鼓励两万多学生去宣教工场的大学生义工运动(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也是会失去异象而完全消失的。9

  近年来,华人信主人数有所增加,所以不少教会都有或大或少的增长。 但是假如我们不能扭转“后基督教”的趋势, 我们的教会将会步西欧的后尘,那些复兴兴旺的现象将会慢慢的消失。

  其实现在也可以看到一些警钟般的讯号,如很少看到三代以上的基督徒。有人就说﹕ “现在很多华人信主,所以还没有机会看到他们的后裔会怎么样。” 不过我们可以看看,上世纪的基督徒,他们的后裔有多少还是虔诚的基督徒。还记得在南美短宣的时候遇到一位牧师,当他知道我是第四代的基督徒时,他重复多遍说﹕“这是很少的,通常三代就变了。” 有一点像中国人说的﹕“富不过三代。” 其实,“后基督教”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因是基督徒父母没办法把信仰传下去。

  而近年来信主的华人信徒的儿女又怎样呢?他们大多没有他们父母的热诚,也有不少孩子是没信主的,甚至没管教,实在令人担忧。有一些华人教会租用地方聚会,但是孩子偷东西或损坏公物而致没法续约。更严重的 ,那些父母好像没有责任感。连中国人都会说: “子不教,父之过。”难道信徒不知道圣经的教导,父母(特别是父亲) “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儿女吗? (以弗所书6:4)

  不少华人信徒只看眼前,比较兴旺的教会,每年看到有人信主,就沾沾自喜。然而假如教会不放远眼界,看到危机,就不会计划抗衡策略﹐信仰还没扎根,便走上了 “后基督教”的途径,现在的努力就得不到长期的效果。教会的发展也会受影响。现在不少美国人教会人数太少,便以低价把教堂卖给一些亚裔教会。一位教会领袖感叹说﹕“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第二代流失的趋势,不到五十年,我们辛苦建造的礼拜堂,也一样要这样减价卖给别人。”

  三、该怎样扭转“后基督教”的趋向?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既然“后基督教”趋向是那么严重,我们该趁早探讨一些具体方式来抗衡。

  A. 必须坚持圣经为最高的权威 。 近代一些宗派公开鼓吹不道德的生活行为,教会领袖竟然攻击圣经的原则。很多人看那些为近年来发生的丑闻,其实这不是刚发生的事,而是早就开始了。 当他们多年前放弃以圣经为最高的权威时,可以说是已踏上滑波,现在看到的只是自然后果。

  B. 必须遵行基督的大使命。这是基督给门徒的大使命,也是祂对教会的心意。其实也很简单,假如信徒不能带领人信主,教会就会老化。 当然这包含两方面﹕ 一方面是要邀请教会以外的人听福音,祈望他们信主;另一方面是要帮助信徒的下一代信主。

  C. 要教导什么才是真的基督徒。 近年来很多华人决志信主,不过听到很多的见证都是有关祷告蒙应允,得到来美的签证,找到房子,得到奖学金等等。当然我们需要为得到的感恩,然而我们要清楚地认罪、真心悔改及明白基督对信徒的基本要求,否则教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不清不楚的基督徒,抱着消费者心态的基督徒,甚至是挂名的基督徒。

  D. 要重视青少年事工 这不是请个青少年牧师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把儿女送到有精彩节目的大教会就完成责任。 重点是要帮助父母认同责任,迫切祷告,积极带领儿女信主 。

  E. 要正视富裕环境的挑战。富裕特别容易让人忘记神。“有房屋,装满各样美物,非你所装满的……你吃了而且饱足。那时你要谨慎,免得你忘记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的耶和华。” (申命记 6:11-12) 主就是这样的多次警告祂的子民,富裕的时候不要忘记祂 (如申8:10-11; 11:15-16)。那些警告也是近代华人需要注意的,因为不管是国内或海外,很多华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养下一代也跟着出问题。

  F. 要看重对教会领袖的要求。 当然这世上没有完全人,然而总该对教会领袖的信仰及行为有基本要求,而圣经也提及教导下一代﹕ 监督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提前3:4-5)“儿女也是信主的。”(提多书 1:6)在一些教会,这是个相当敏感的题目。一位弟兄说得好: “假如他的教会严谨实行这个原则的话,教会就没有人合格了。” 这也是很多教会可悲之处!

  G. 要鼓励下一代参与事奉。笔者认识的华人传道人,多是第一代的基督徒; 遇到神学院的华人学生,绝大部份也是第一代的基督徒。当然,我们可以很兴奋地为他们慎重响应神的呼召感恩。 然而我们要问﹕ 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呢? 他们哪里去了呢? 他们是薪火相传的重要角色。

  防范胜于治疗。 盼望华人信徒趁早注意,以合乎圣经的信仰活力,来抗衡“后基督教”的趋势,使我们不致重蹈西方的覆辙。
 
  
 注释

1. T. R. Reid Hollow Halls in Europe’s Churches Washington Post May 6, 2001, p. A1
2. www. lausanneworldpulse. com/newsbriefs/03-2007
3. Operation World. 21st edition (中文版, 普世宣教手册) 2003, pp446-47.
4. James P. Gannon Is God dead in Europe? USA Today January 9, 2006.
5. James Dobson & Gary Bauer Children at Risk, Word 1990. p 36.
6. Debbie Meroff & Marsha Feuser Operation Mobilization InDeed Winter 2003 p. 1.
7. David Cho Campus Spiritual Groups Witness a Cultural Conversion The Washington Post May 4, 2003.
8. Statistical Shell Game Christianity Today, August 2007, p. 21.
9. Oscar Muriu Urbana 06 信息,Dec 28, 2006. http://www. urbana. org/u2006. session. info. cfm? session=3
10. David Howard Student power in world evangelism IVP 1970 pp 81-96
11. Lamin Sanneh: Whose Religion is Christianity? The gospel beyond the West, Eerdman, 2003.

杜恩沛: 美国马利兰大学城中华圣经教会乐道堂牧师。
http://www.cclife.org/cclife.nsf/e68dc19e63a9f71985256b42005d2dae/23d6e203dc80b1fa852573e9007aa307?OpenDocument

本文转自大陆基督徒论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西方人抛弃了基督教》,摘录自美国牧师杜恩沛的文章,并附文献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过去两个世纪,好几个西方国家,本来有很多基督徒,教会的影响力也大。但是近几十年来,基督徒的人数渐渐萎缩,虽然不少人仍自称基督徒,而实质上很多都是挂名的。他们对基要信仰含糊,不但很少去教堂,甚至不认识基本教条。不少西欧国家,笃信圣经的基督徒不到1%。西欧本是近代基督教的摇篮,但是现在已沦为属灵的沙漠,变为需要宣教的工场。

    这并不是说他们对宗教没有兴趣,因为印度教、回教和新纪元的影响颇为蓬勃,只是基督教在衰退,很多教堂空空荡荡(1)。从60年代起,主流宗派人数不断减少,并且逐渐失去传福音的热情。更严重的就演变为排斥或攻击福音派基督徒。我们可以简单看看几个国家的情况。

    德国为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祖国,出了不少传教士。中国的好几个宗派,如信义会、路德会、崇真会、礼贤会等,都要归功这些德国传教士。70 年代以后,德国的基督徒人数持续减少,现在主流教会的人数已降至2600万,如情形不变,2030年将会降至1700万(2)。

    荷兰号称为荷兰改革宗的发源地,曾参与普世宣教,出了一些著名的改革宗神学家,如曾任荷兰首相的Abraham Kuyper。近年还出了几位知名的基督徒,如Corrie ten Boom,和以运圣经出名的Andy van der Bijl。然而,荷兰的基督徒人数一直直线下降,首都阿姆斯特丹已经成为无神的代名词(3)。最近一个传教士的报导实在是一针见血:”荷兰的特征是属灵的黑暗,97% 的人不去任何教会。而且这个国家领先的是新纪元、毒品、娼妓、安乐死等等。”

    捷克是为宗教改革铺路的约翰胡司的祖国,又是莫拉维弟兄会的发源地。去年一个报导说,在那里“酒吧是满的,教堂是空的,酗酒的人比基督徒还多”(4)

    瑞士为改教家加尔文彻底改教的地方,但时至今日,只有很少数对基督教信仰真正感兴趣(3)。日内瓦在加尔文及伯撒的时代,号称为更正宗的模范区,而现在只能让宗教改革纪念碑来见证,却很难从教会的活力看到宗教改革的传统。

    英国曾经是传教的大本营,中国人实在是欠这个国家福音的债。第一位到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就是英国人。中国内地会的创办人戴德生曾号召数以千计的传教士到中国。“四十年代的英国是相当虔诚的,每个礼拜都会有 60-70%的人去教堂。而今天的虔诚信徒只有3%。十七、十八世纪花费很多资金所建筑的雄伟大教堂,现在几乎都是空的。最多就是礼拜天有几个老信徒在聚会而已。(5)更严重的是,这些教堂甚至被改建为其它宗教聚会的庙堂。首都伦敦被称为“欧洲回教之都”,有700间回教寺和1200间可兰经学校,有100万回教徒,而且10万是改信回教的本土英国人。(6)

    美国情形比欧洲好一些,然而也有明显的“后基督教”现象。 60年代开始,好些大的主流宗派,人数锐减,而且老化。在南部的所谓圣经地带,一些主流福音派教会还是颇兴旺,给人以为基督教兴旺的感觉。不过就整个国家来说,教会的影响明显下降。基督的名从圣诞贺卡上慢慢消失了。十诫在公共场所要被拿下来。更严重的就是很多人对基督教的认识很低,甚至攻击基督教。在好些地方,信主的人在日益减少。南浸会号称最大的基督教宗派,虽然有1600万会员,但大多是没有去聚会的。南浸会的Page主席曾开玩笑的说﹕“就是FBI也找不出500万个会员。”(8)

    引用文献
    1. T. R. Reid Hollow Halls in Europe’s Churches Washington Post May 6, 2001, p. A1
    2. www. lausanneworldpulse. com/newsbriefs/03-2007
    3. Operation World. 21st edition (中文版, 普世宣教手册) 2003, pp446-47.
    4. James P. Gannon Is God dead in Europe? USA Today January 9, 2006.
    5. James Dobson & Gary Bauer Children at Risk, Word 1990. p 36.
    6. Debbie Meroff & Marsha Feuser Operation Mobilization InDeed Winter 2003 p. 1.
    7. David Cho Campus Spiritual Groups Witness a Cultural Conversion The Washington Post May 4, 2003.
    8. Statistical Shell Game Christianity Today, August 2007, p. 21.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呵呵,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 转原文全文 教会面对 “后基督教”时代的挑战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教会面对 “后基督教”时代的挑战
       
      作者:杜恩沛
       
       
        近年来,好几个号称“基督教”的西方国家,现在都变成所谓的“后基督教”国家。华人信徒比较少思考这个问题的冲击。 因为我们华人有许多人信主,我们的美国朋友多是基督徒,所以不觉得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最多不过感叹世风日下罢了。

        然而,“后基督教”趋势对华人信徒实际上有着长远的影响,如在教会的健康发展、 造就信徒、 带领下一代做主的门徒、教导儿女等诸方面。所以我们必须认识这问题的迫切性,并探讨如何抗衡这个趋势。

        一、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过去两个世纪,好几个西方国家,本来有很多基督徒,教会的影响力也大,甚至派出了很多的宣教士。但是近几十年来,基督徒的人数渐渐萎缩,虽然不少人仍自称是基督徒,然而他们的数目给人一个错觉。实质上,很多都是挂名的,他们对基要信仰含糊,不但很少去教堂,甚至不认识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不少西欧国家,笃信圣经的基督徒不到1%。西欧本是近代基督教的摇篮,但是现在已沦为属灵的沙漠,变为需要宣教的工场。

       这并不是说他们对宗教没有兴趣,因为印度教、回教和新纪元的影响颇为蓬勃,只是基督教在衰退而已,很多教堂都是空的1。自从六零年代,主流宗派人数不断减少,并且逐渐失去传福音的热情。 虽然有宗教自由,多是重视容忍,更严重的就演变为排斥或攻击福音派基督徒。 我们可以简单的看看几个国家的情况。

        德国 为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祖国, 也曾经出了不少宣教士,在中国好几个宗派,如信义会、路德会、崇真会、礼贤会,都是归功那些宣教士。而这个国家自70 年代,基督徒人数持续减少,现在主流教会的人数已降至2600万,如情形不变,2030年 将会降至1700万。 2

        荷兰 号称为荷兰改革宗的发源地,曾参与普世宣教,也出了一些著名的改革宗神学家,如曾任荷兰首相的凯柏(Abraham Kuyper)。近年也出了几位知名的基督徒,如彭柯丽 (Corrie ten Boom,《密室》的作者),以运圣经出名 的Andy van der Bijl (God’s Smuggler 的作者安得烈弟兄 Brother Andrew)。然而,“基督徒人数直线下降……国家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安乐死为合法的国家……阿姆斯特丹(首都) 成为无神的代名词。”3 最近一个宣教士的报导实在是一针见血﹕“荷兰的特征是属灵的黑暗,97% 的人不去任何教会。而且这个国家领先的是新纪元、毒品、娼妓、安乐死等等。”

        捷克 为宗教改革铺路约翰胡司的祖国,莫拉维弟兄会(Moravian Brethren) 的发源地。去年的一个报导说,在那里“酒吧是满的,教堂是空的;酗酒的人比基督徒还多”。4

        瑞士 为改教家加尔文和慈运理彻底改教的地方,“但时至今日,只有很少数对基督教信仰真正感兴趣……对宗教冷漠和含糊。”3日内瓦在加尔文及伯撒(Theodore Beza) 的时代,号称为更正宗的模范区,而现在只有让旅游区的宗教改革纪念碑 (Reformation Monument)来见证过去更正宗的成就,而很难从教会的活力看到宗教改革的传统。

        英国 曾经是宣教的大本营,中国人实在是欠这个国家福音的债。今年正好是纪念第一位基督教宣教士马礼逊到中国两百周年。中国内地会的创办人戴德生曾号召了数以千计的宣教士到中国。还有很多为中国摆上一生的宣教士也出自英国。 然而近年来,基督徒也比以前少得多了。“四十年代的英国是相当虔诚的,每个礼拜都会有 60-70%的人去教堂。而今天的虔诚信徒只有3%。十七、十八世纪花费很多资金所建筑的雄伟大教堂,现在几乎都是空的。最多就是礼拜天有几个老信徒在聚会而已 。”5更严重的是,这些教堂甚至被改建为其它宗教聚会的庙堂。首都伦敦被称为“欧洲回教之都”﹕有700间回教寺和1200间可兰经学校,有100万回教徒,而且10万是改信回教的本土英国人。6

        美国 情形比欧洲好一些,然而也有明显的“后基督教”的现象。 60年代开始,好些大的主流宗派,人数锐减,而且老化。在南部的所谓圣经地带(Bible Belt),一些主流福音派教会还是颇兴旺。而且不少地方有巨型教会,给人以为基督教兴旺的感觉。不过就整个国家来说,教会的影响明显下降。基督的名从圣诞贺卡上慢慢消失了。十诫在公共场所要被拿下来。更严重的就是很多人对基督教的认识很低,甚至攻击基督教。

        在好些地方,信主的人也在日益减少。根据新闻报载,不少著名大学(如耶鲁、哈佛、哥伦比亚、史丹佛等)的校园团契大多是亚裔学生。对亚裔而言,这好像是可喜的现象,但是白人和黑人去哪里了?而校园的佛教团体却是以白人为主。7就算是南浸会,号称为最大的基督教宗派,虽然有1600万会员,但大多是没有去聚会的。 所以南浸会的Page主席说﹕“我从来不提那1600万会员……我曾开玩笑说, FBI 也找不到 500万个会员。”8

        二、 为什么华人信徒要正视这个问题?

        那些西方国家的例子让华人信徒看到很多的鉴戒。譬如,过去福音的兴旺不能保证将来健康的发展。不少基督教的机构,现在已经变成挂名的基督教的机构。欧美不少著名大学本以神学院为其先河,现在和非基督教的大学没有多大的分别。而曾鼓励两万多学生去宣教工场的大学生义工运动(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也是会失去异象而完全消失的。9

        近年来,华人信主人数有所增加,所以不少教会都有或大或少的增长。 但是假如我们不能扭转“后基督教”的趋势, 我们的教会将会步西欧的后尘,那些复兴兴旺的现象将会慢慢的消失。

        其实现在也可以看到一些警钟般的讯号,如很少看到三代以上的基督徒。有人就说﹕ “现在很多华人信主,所以还没有机会看到他们的后裔会怎么样。” 不过我们可以看看,上世纪的基督徒,他们的后裔有多少还是虔诚的基督徒。还记得在南美短宣的时候遇到一位牧师,当他知道我是第四代的基督徒时,他重复多遍说﹕“这是很少的,通常三代就变了。” 有一点像中国人说的﹕“富不过三代。” 其实,“后基督教”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因是基督徒父母没办法把信仰传下去。

        而近年来信主的华人信徒的儿女又怎样呢?他们大多没有他们父母的热诚,也有不少孩子是没信主的,甚至没管教,实在令人担忧。有一些华人教会租用地方聚会,但是孩子偷东西或损坏公物而致没法续约。更严重的 ,那些父母好像没有责任感。连中国人都会说: “子不教,父之过。”难道信徒不知道圣经的教导,父母(特别是父亲) “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儿女吗? (以弗所书6:4)

        不少华人信徒只看眼前,比较兴旺的教会,每年看到有人信主,就沾沾自喜。然而假如教会不放远眼界,看到危机,就不会计划抗衡策略﹐信仰还没扎根,便走上了 “后基督教”的途径,现在的努力就得不到长期的效果。教会的发展也会受影响。现在不少美国人教会人数太少,便以低价把教堂卖给一些亚裔教会。一位教会领袖感叹说﹕“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第二代流失的趋势,不到五十年,我们辛苦建造的礼拜堂,也一样要这样减价卖给别人。”

        三、该怎样扭转“后基督教”的趋向?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既然“后基督教”趋向是那么严重,我们该趁早探讨一些具体方式来抗衡。

        A. 必须坚持圣经为最高的权威 。 近代一些宗派公开鼓吹不道德的生活行为,教会领袖竟然攻击圣经的原则。很多人看那些为近年来发生的丑闻,其实这不是刚发生的事,而是早就开始了。 当他们多年前放弃以圣经为最高的权威时,可以说是已踏上滑波,现在看到的只是自然后果。

        B. 必须遵行基督的大使命。这是基督给门徒的大使命,也是祂对教会的心意。其实也很简单,假如信徒不能带领人信主,教会就会老化。 当然这包含两方面﹕ 一方面是要邀请教会以外的人听福音,祈望他们信主;另一方面是要帮助信徒的下一代信主。

        C. 要教导什么才是真的基督徒。 近年来很多华人决志信主,不过听到很多的见证都是有关祷告蒙应允,得到来美的签证,找到房子,得到奖学金等等。当然我们需要为得到的感恩,然而我们要清楚地认罪、真心悔改及明白基督对信徒的基本要求,否则教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不清不楚的基督徒,抱着消费者心态的基督徒,甚至是挂名的基督徒。

        D. 要重视青少年事工 这不是请个青少年牧师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把儿女送到有精彩节目的大教会就完成责任。 重点是要帮助父母认同责任,迫切祷告,积极带领儿女信主 。

        E. 要正视富裕环境的挑战。富裕特别容易让人忘记神。“有房屋,装满各样美物,非你所装满的……你吃了而且饱足。那时你要谨慎,免得你忘记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的耶和华。” (申命记 6:11-12) 主就是这样的多次警告祂的子民,富裕的时候不要忘记祂 (如申8:10-11; 11:15-16)。那些警告也是近代华人需要注意的,因为不管是国内或海外,很多华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养下一代也跟着出问题。

        F. 要看重对教会领袖的要求。 当然这世上没有完全人,然而总该对教会领袖的信仰及行为有基本要求,而圣经也提及教导下一代﹕ 监督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提前3:4-5)“儿女也是信主的。”(提多书 1:6)在一些教会,这是个相当敏感的题目。一位弟兄说得好: “假如他的教会严谨实行这个原则的话,教会就没有人合格了。” 这也是很多教会可悲之处!

        G. 要鼓励下一代参与事奉。笔者认识的华人传道人,多是第一代的基督徒; 遇到神学院的华人学生,绝大部份也是第一代的基督徒。当然,我们可以很兴奋地为他们慎重响应神的呼召感恩。 然而我们要问﹕ 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呢? 他们哪里去了呢? 他们是薪火相传的重要角色。

        防范胜于治疗。 盼望华人信徒趁早注意,以合乎圣经的信仰活力,来抗衡“后基督教”的趋势,使我们不致重蹈西方的覆辙。
       
        
       注释

      1. T. R. Reid Hollow Halls in Europe’s Churches Washington Post May 6, 2001, p. A1
      2. www. lausanneworldpulse. com/newsbriefs/03-2007
      3. Operation World. 21st edition (中文版, 普世宣教手册) 2003, pp446-47.
      4. James P. Gannon Is God dead in Europe? USA Today January 9, 2006.
      5. James Dobson & Gary Bauer Children at Risk, Word 1990. p 36.
      6. Debbie Meroff & Marsha Feuser Operation Mobilization InDeed Winter 2003 p. 1.
      7. David Cho Campus Spiritual Groups Witness a Cultural Conversion The Washington Post May 4, 2003.
      8. Statistical Shell Game Christianity Today, August 2007, p. 21.
      9. Oscar Muriu Urbana 06 信息,Dec 28, 2006. http://www. urbana. org/u2006. session. info. cfm? session=3
      10. David Howard Student power in world evangelism IVP 1970 pp 81-96
      11. Lamin Sanneh: Whose Religion is Christianity? The gospel beyond the West, Eerdman, 2003.

      杜恩沛: 美国马利兰大学城中华圣经教会乐道堂牧师。
      http://www.cclife.org/cclife.nsf/e68dc19e63a9f71985256b42005d2dae/23d6e203dc80b1fa852573e9007aa307?OpenDocument

      本文转自大陆基督徒论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謝謝找出原文,原來是這樣的! 有人別有用心故意斷章取義、漏掉重要的上下文來誤導,忽悠人.
        • 呵呵,问号也有点小聪明吧
        • 摘录的文章即使没有上下文, 也没有篡改或误传作者的本意, 即"西方世界信基督的越来越少", 这个是作者杜恩沛用事实得出的结论,你有异议吗? 至于编织上帝神话的洋人们对此都不着急, 喜欢被洗脑惯了的华人教徒跳脚着急, 那是另一个话题.你们就这点理解力, 我都替你捉急.
          • 你好像沒有理解作者的本意是勸勉和提醒基督徒不要只做表面的基督徒以免陷入一些錯誤, 不是對問號同學這個非基督徒說的,問號同學只抽取片面,忽略了作者整個完整的思想,這不是故意扭曲原作者的意思麽?
            • "西方世界信基督的越来越少", 这个是作者杜恩沛用事实得出的结论,你有异议吗? 如果没有, 那我和你没有分歧, 至于基督徒怎么应对这种情况, 我毫无兴趣
              • 谢谢!我只是突出了文章的一个重点而已,至于基督教如何应对自己的没落,这就不是我的问题了!
                • 打个比方吧,我看见一只羊在吃草,然后我对问号说:JJBB,吃草。
                  你们感觉很爽吧 :)
      • 读了功夫茶找的全文,颇有感触。不禁想到旷野四十年的以色列人,神恩神迹就在眼前,也时常背离神。以色列人如此,我们外邦人又强到哪去呢?我们归入主名的基督徒仍需常常警醒,不做:不清不楚的基督徒,抱着消费者心态的基督徒,挂名的基督徒。 将荣耀,大德归给我们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