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余创豪
在这篇文章里面,我将会介绍两位伟大的基督徒,一位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总统林肯,另一位是林肯的对头:南方叛军将领李罗拔(Robert Lee),读者可能会追问:林肯解放黑奴,李罗拔反对林肯,两者又何以能够相提并论?但更加令你困惑的是:林肯亦是充满矛盾的人物,其「伟大基督徒」的地位,百几年来一直受到质疑。
林肯总统是否基督徒?
在林肯总统遇刺身亡之后,一位名叫荷兰(Josiah Gilbert Holland)的作家为林肯立传,荷兰称赞林肯是一位十分敬虔的基督徒,他相信耶稣基督的福音信息,是全人类都应该得到解放,所以他恨恶不公义的奴隶制度,认为南方人误解了《圣经》。荷兰的林肯传一纸风行,可是,荷兰对林肯宗教信仰的描述,却受到颇大非议。林肯就任总统之前是律师,和他在律师行共事二十一年的荷顿(Herndon)指出:林肯并不是任何教会的成员,他曾经对很多圣经教训表示怀疑。一项否定林肯是虔诚基督徒的证据,就是他在复活节前的星期五,亦即是耶稣受难日,在戏院被行刺,通常基督徒会在耶稣受难日参加教会聚会,他怎么会在那天晚上到戏院观赏戏剧呢?
这争论断断续续地进行了百几年,一方面,基督教会援引林肯的事迹来作为基督的见证,但另一方面,无神论者、反联邦政府者却抱着怀疑的眼光,最近笔者在一个网站还看见一篇题目为「林肯是不信者」的文章。
到底,真正的林肯抱着什么信仰呢?这个问题可以由著名历史学家乐马可(Mark Noll)解答,乐马可是伟顿学院(Wheaton College)教授、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亚特兰大月刊》(Atlantic Monthly)推崇乐马可的著作是二零零二年全美历史学界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乐马可参考了荷兰、荷顿两面的观点,并且收集了大量史料,包括最近才重新发现的文献、目击证人的见闻,从而得到一个他相当肯定的结论:荷兰、荷顿两个都说得对,林肯总统的信仰并不是一生由此始终一成不变,在早期他的确对传统信仰表示过怀疑,但在晚期却逐渐肯定上帝和圣经,他不但经常祈祷,而且在公开演讲和私下谈话中常引用圣经。乐马可称赞林肯总统是一个和上帝摔角(wrestle with God)的人,换言之,其信仰之确立并不是受教条式洗脑,而是通过怀疑、挣扎、批判。
更重要的是,林肯总统十分重视「神引导历史」(providence)这观念,他认为人类事务必定服膺于一个超越人类的力量。他没有参与任何教会,是因为教会太过注重个人化信仰,而忽略了神怎样在国家中彰显他的旨意。解放黑奴的问题导致南北方分裂之后,林肯指出:上帝不可能同时赞成和反对同一件事情,联邦政府要废除奴隶制度,南方各州却要维持现状,两者之间必有一个不符合上帝的心意。林肯总统的名言是:「不是去问上帝是否站在我们这边,而是要问我们是否站在上帝那边。」
南北战争爆发之初,双方以为可以速战速决,谁料到战争拖了一年复一年,两边都死伤枕藉,以「冷港之役」(Battle of Cold Harbor)为例,在短短六个星期之内,北军折损了五万二千人,这相当于后来美军在整个越南战争的死亡数字。当林肯巡视战场、看见南军北军的尸体时,他心如刀割,他对两位最高将领说:「在战争结束之后,一定不要有任何血腥报复,不要绞死他们(南方人),不要惩罚任何人,要让他们得到自由。」当时林肯对法国大革命的记忆犹新,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革命几乎同时发生,法国大革命原本的理想是推翻专制政治,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但到头来全国竟然陷入恐怖统治。林肯对两位将领郑重地强调:不要重复法国大革命的错误。
林肯总统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基督徒,他并不是那些相信「一将功成万骨枯」、「宜将剩勇追穷寇,莫为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家」,他充分地做到耶稣所说:「爱你的仇敌。」解放黑奴之后,一名黑人想向林肯总统跪拜,林肯制止他,并且说:「你不要向外跪拜,你应该只向上帝跪拜,感谢祂赐你自由。」
一九九九年笔者到访位于华盛顿首府的林肯纪念馆,当时林肯像正在进行维修,旁边设置了钢架。从这角度看上去,钢架好象枷锁、笼牢,这位解放者彷佛在沈思着自由的意义。
李罗拔将军悬崖勒马
不过,英谚有云:「要两个人才可以跳探戈舞。」(It takes two to dance a tango)基督教一直以来都强调了林肯总统的解放大业,但忽略了一件事实:没有南方将领李罗拔甘愿放下屠刀,南北战争的结果可能比起法国大革命更加恐怖。
李罗拔将军是为维珍妮亚人,毕业于西点军校,在南北战争之前已因战绩彪炳而声名大噪,提拔他的将军称赞他是军事天才,并且说如果美国发生战争,政府应该要为李罗拔购买五百万元人寿保险。当南方诸州为要保存奴隶制度而离开中央政府时,林肯总统马上联络李罗拔,答应起用他成为北军总司令。
当时维珍妮亚州站在南方分离主义者那边,新政府的首都正是在维珍妮亚州的里奇蒙市(Richmond)。虽然李罗拔也反对奴隶制度,但他说:身为维珍妮亚人,他不能带领军队攻打自己的家乡。在忠义难两全之下,李罗拔辞退了联邦政府的军职,成为南方叛军的总司令。
李罗拔将军不愧为军事天才,起初南军节节胜利,无奈,北方各州的人口和资源都胜过南方,经过几年血战之后,一八六五年四月北军占领了里奇蒙市,李罗拔带领大军往南面撤退。历史学家云力(Jay Winik)曾经开办了一系列讲座,题目为:「一八六五年四月:拯救了美国的那一个月」(April 1865:The month that saved America),那么,是甚么人在那时候拯救了美国呢?云力把当时事件的焦点,聚集在李罗拔身上。
在撤退之际,南方军队依然士气高昂,依旧忠诚地拥戴李罗拔将军。两位李罗拔的副将先后向他建议:将大军迁入丛林、深山,继续打游击战。在此之前,游击战在欧洲已是十分普遍的战略,而且成效显著,美国南方各州幅员辽阔,面积是法国、西班牙、义大利、瑞士、德国、波兰的总和,以乡村包围城市,是绝对可行的。云力指出:若果李罗拔点头的话,当时美国将会变成二十世纪末期的越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黎巴嫩贝鲁特、伊拉克,整个国家将会陷入祸劫无穷的深渊。但是,李罗拔不希望再加深维珍妮亚和全国的苦难,于是他力排众议,毅然地选择投降。那些不惜全国化为颓垣败瓦、誓要战至最后一人的圣战者,也许可以从李罗拔将军身上得到启迪。
前巴解组织领袖阿拉法放弃恐怖主义之后,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北越总理黎德寿在越战正酣时签署和约,亦因此获得和平奖。不少论者嘲笑这些双手染满血腥的所谓和平奖得主。但是,我不会将李罗拔和阿拉法、基辛格、黎德寿等量齐观。当李罗拔选择投降时,并没有红地毯、和平奖等着他,他并不知道林肯总统已经决定不惩罚任何南方人,按照当时的战争惯例,他有可能被判死刑。当时《芝加哥论坛报》的社论主张要处死李罗拔,副总统约翰生(Andrew Johnson)甚至说要绞死李罗拔二十次。
在前路茫茫、生死未卜之下,李罗拔亲自会见联邦军队总司令格兰(U. S. Grant),格兰开出十分优厚的投降条件:只要南军停止抵抗,他们可以继续拥有轻型武器、马匹,而且联邦政府会为他们提供粮食。格兰秉承林肯总统的政策,尊重南方人,希望可以令两兄弟重新拥抱在一起。谈判完毕之后,格兰脱下军帽向李罗拔敬礼,李罗拔亦礼貌地回礼。之后,李将军并无受军事法庭制裁,而只是被剥夺公民权,他甚至担任一所大学的校长,得享天年而终。
前面提过,基督教会向来只是强调林肯总统的信仰,怎样帮助美国走过了这场艰巨的历史考验,但其实李罗拔将军亦是一位诚恳的基督徒,约翰生(William J. Johnson)翻阅了李将军的信函,从而写成《基督徒李罗拔》一书,约翰生指出:大量证据显示,李罗拔和上帝维持密切关系,让上帝在其生活中临在,他经常寻求神的带领,祈求从他得到力量。
林肯总统和李罗拔将军的信仰来自同一源头,无奈兄弟阋墙,导致生灵涂炭。正如林肯总统所说:上帝不可能同时赞成和反对同一件事情,两者之间必有一个不符合上帝的心意。在危急存亡之秋,李罗拔将军最后选择了站在上帝的那边,为此之故,也许林肯总统和李罗拔将军可以同为基督的见证人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在这篇文章里面,我将会介绍两位伟大的基督徒,一位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总统林肯,另一位是林肯的对头:南方叛军将领李罗拔(Robert Lee),读者可能会追问:林肯解放黑奴,李罗拔反对林肯,两者又何以能够相提并论?但更加令你困惑的是:林肯亦是充满矛盾的人物,其「伟大基督徒」的地位,百几年来一直受到质疑。
林肯总统是否基督徒?
在林肯总统遇刺身亡之后,一位名叫荷兰(Josiah Gilbert Holland)的作家为林肯立传,荷兰称赞林肯是一位十分敬虔的基督徒,他相信耶稣基督的福音信息,是全人类都应该得到解放,所以他恨恶不公义的奴隶制度,认为南方人误解了《圣经》。荷兰的林肯传一纸风行,可是,荷兰对林肯宗教信仰的描述,却受到颇大非议。林肯就任总统之前是律师,和他在律师行共事二十一年的荷顿(Herndon)指出:林肯并不是任何教会的成员,他曾经对很多圣经教训表示怀疑。一项否定林肯是虔诚基督徒的证据,就是他在复活节前的星期五,亦即是耶稣受难日,在戏院被行刺,通常基督徒会在耶稣受难日参加教会聚会,他怎么会在那天晚上到戏院观赏戏剧呢?
这争论断断续续地进行了百几年,一方面,基督教会援引林肯的事迹来作为基督的见证,但另一方面,无神论者、反联邦政府者却抱着怀疑的眼光,最近笔者在一个网站还看见一篇题目为「林肯是不信者」的文章。
到底,真正的林肯抱着什么信仰呢?这个问题可以由著名历史学家乐马可(Mark Noll)解答,乐马可是伟顿学院(Wheaton College)教授、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亚特兰大月刊》(Atlantic Monthly)推崇乐马可的著作是二零零二年全美历史学界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乐马可参考了荷兰、荷顿两面的观点,并且收集了大量史料,包括最近才重新发现的文献、目击证人的见闻,从而得到一个他相当肯定的结论:荷兰、荷顿两个都说得对,林肯总统的信仰并不是一生由此始终一成不变,在早期他的确对传统信仰表示过怀疑,但在晚期却逐渐肯定上帝和圣经,他不但经常祈祷,而且在公开演讲和私下谈话中常引用圣经。乐马可称赞林肯总统是一个和上帝摔角(wrestle with God)的人,换言之,其信仰之确立并不是受教条式洗脑,而是通过怀疑、挣扎、批判。
更重要的是,林肯总统十分重视「神引导历史」(providence)这观念,他认为人类事务必定服膺于一个超越人类的力量。他没有参与任何教会,是因为教会太过注重个人化信仰,而忽略了神怎样在国家中彰显他的旨意。解放黑奴的问题导致南北方分裂之后,林肯指出:上帝不可能同时赞成和反对同一件事情,联邦政府要废除奴隶制度,南方各州却要维持现状,两者之间必有一个不符合上帝的心意。林肯总统的名言是:「不是去问上帝是否站在我们这边,而是要问我们是否站在上帝那边。」
南北战争爆发之初,双方以为可以速战速决,谁料到战争拖了一年复一年,两边都死伤枕藉,以「冷港之役」(Battle of Cold Harbor)为例,在短短六个星期之内,北军折损了五万二千人,这相当于后来美军在整个越南战争的死亡数字。当林肯巡视战场、看见南军北军的尸体时,他心如刀割,他对两位最高将领说:「在战争结束之后,一定不要有任何血腥报复,不要绞死他们(南方人),不要惩罚任何人,要让他们得到自由。」当时林肯对法国大革命的记忆犹新,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革命几乎同时发生,法国大革命原本的理想是推翻专制政治,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但到头来全国竟然陷入恐怖统治。林肯对两位将领郑重地强调:不要重复法国大革命的错误。
林肯总统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基督徒,他并不是那些相信「一将功成万骨枯」、「宜将剩勇追穷寇,莫为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家」,他充分地做到耶稣所说:「爱你的仇敌。」解放黑奴之后,一名黑人想向林肯总统跪拜,林肯制止他,并且说:「你不要向外跪拜,你应该只向上帝跪拜,感谢祂赐你自由。」
一九九九年笔者到访位于华盛顿首府的林肯纪念馆,当时林肯像正在进行维修,旁边设置了钢架。从这角度看上去,钢架好象枷锁、笼牢,这位解放者彷佛在沈思着自由的意义。
李罗拔将军悬崖勒马
不过,英谚有云:「要两个人才可以跳探戈舞。」(It takes two to dance a tango)基督教一直以来都强调了林肯总统的解放大业,但忽略了一件事实:没有南方将领李罗拔甘愿放下屠刀,南北战争的结果可能比起法国大革命更加恐怖。
李罗拔将军是为维珍妮亚人,毕业于西点军校,在南北战争之前已因战绩彪炳而声名大噪,提拔他的将军称赞他是军事天才,并且说如果美国发生战争,政府应该要为李罗拔购买五百万元人寿保险。当南方诸州为要保存奴隶制度而离开中央政府时,林肯总统马上联络李罗拔,答应起用他成为北军总司令。
当时维珍妮亚州站在南方分离主义者那边,新政府的首都正是在维珍妮亚州的里奇蒙市(Richmond)。虽然李罗拔也反对奴隶制度,但他说:身为维珍妮亚人,他不能带领军队攻打自己的家乡。在忠义难两全之下,李罗拔辞退了联邦政府的军职,成为南方叛军的总司令。
李罗拔将军不愧为军事天才,起初南军节节胜利,无奈,北方各州的人口和资源都胜过南方,经过几年血战之后,一八六五年四月北军占领了里奇蒙市,李罗拔带领大军往南面撤退。历史学家云力(Jay Winik)曾经开办了一系列讲座,题目为:「一八六五年四月:拯救了美国的那一个月」(April 1865:The month that saved America),那么,是甚么人在那时候拯救了美国呢?云力把当时事件的焦点,聚集在李罗拔身上。
在撤退之际,南方军队依然士气高昂,依旧忠诚地拥戴李罗拔将军。两位李罗拔的副将先后向他建议:将大军迁入丛林、深山,继续打游击战。在此之前,游击战在欧洲已是十分普遍的战略,而且成效显著,美国南方各州幅员辽阔,面积是法国、西班牙、义大利、瑞士、德国、波兰的总和,以乡村包围城市,是绝对可行的。云力指出:若果李罗拔点头的话,当时美国将会变成二十世纪末期的越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黎巴嫩贝鲁特、伊拉克,整个国家将会陷入祸劫无穷的深渊。但是,李罗拔不希望再加深维珍妮亚和全国的苦难,于是他力排众议,毅然地选择投降。那些不惜全国化为颓垣败瓦、誓要战至最后一人的圣战者,也许可以从李罗拔将军身上得到启迪。
前巴解组织领袖阿拉法放弃恐怖主义之后,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北越总理黎德寿在越战正酣时签署和约,亦因此获得和平奖。不少论者嘲笑这些双手染满血腥的所谓和平奖得主。但是,我不会将李罗拔和阿拉法、基辛格、黎德寿等量齐观。当李罗拔选择投降时,并没有红地毯、和平奖等着他,他并不知道林肯总统已经决定不惩罚任何南方人,按照当时的战争惯例,他有可能被判死刑。当时《芝加哥论坛报》的社论主张要处死李罗拔,副总统约翰生(Andrew Johnson)甚至说要绞死李罗拔二十次。
在前路茫茫、生死未卜之下,李罗拔亲自会见联邦军队总司令格兰(U. S. Grant),格兰开出十分优厚的投降条件:只要南军停止抵抗,他们可以继续拥有轻型武器、马匹,而且联邦政府会为他们提供粮食。格兰秉承林肯总统的政策,尊重南方人,希望可以令两兄弟重新拥抱在一起。谈判完毕之后,格兰脱下军帽向李罗拔敬礼,李罗拔亦礼貌地回礼。之后,李将军并无受军事法庭制裁,而只是被剥夺公民权,他甚至担任一所大学的校长,得享天年而终。
前面提过,基督教会向来只是强调林肯总统的信仰,怎样帮助美国走过了这场艰巨的历史考验,但其实李罗拔将军亦是一位诚恳的基督徒,约翰生(William J. Johnson)翻阅了李将军的信函,从而写成《基督徒李罗拔》一书,约翰生指出:大量证据显示,李罗拔和上帝维持密切关系,让上帝在其生活中临在,他经常寻求神的带领,祈求从他得到力量。
林肯总统和李罗拔将军的信仰来自同一源头,无奈兄弟阋墙,导致生灵涂炭。正如林肯总统所说:上帝不可能同时赞成和反对同一件事情,两者之间必有一个不符合上帝的心意。在危急存亡之秋,李罗拔将军最后选择了站在上帝的那边,为此之故,也许林肯总统和李罗拔将军可以同为基督的见证人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