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ZT:莱布尼茨从易经悟出二进制 十八世纪的欧洲中国热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十八世纪法国油画《天文学家》中的人都穿着中国服装
最新研究成果认为莱氏其实早在1697之前就已经知道易经64卦,阴阳五行等概念,并不是白氏传授的

  “我准备在自己的办公室门上挂个牌子,写上‘中国事务处’几个字。凡是涉及到有关中国的问题,均可先寄给我,再由我转给在中国的耶稣会士。”

  1697年12月14日,德国数学家、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莱布尼茨在给柏林选帝侯夫人索菲-夏洛蒂的一封信中这样半开玩笑地写道。从上述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对当时欧洲盛行的Chinoiserie,即所谓汉风,或中国热,略见一斑。

  而其中谈到的耶稣会士则在以东学西渐为主的这次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他们的大量报道、论着和通信,中国这一遥远文明古国的历史哲学、文化艺术以及伦理道德,尤其是清代康熙盛世的清明政治,令饱经教派纷争以及战乱之苦的欧洲人惊羡不已,继而转为竞相效仿。

  18世纪时,瓷器橱,宝塔,凉亭,中国式庭院,都出现在欧洲的宫殿里,殷实的市民阶层喝着从精制的茶具里倒出来的茶,穿上宽松的从远东进口的丝绸衣服。然而中国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实用艺术上,在当时欧洲的政治,历史,哲学,神学等领域里,这个遥远的帝国都构成了灵感的源泉。所以当时人称,这是他们世界观上的东方风格,并不只是实用美术方面的表现,而是整个在世界观上的一种整个风格。

  欧洲1680年至1780年期间,通常被称为启蒙时代,当时欧洲虽已结束了黑暗、蒙昧的中世纪,但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更加剧了教派间的激烈争斗,三十年战争使得欧洲的思想家追求一种基于理性的、人道的以及无偏见的认识。他们为了揭露欧洲文化中的偏见和劣性,便借用外部文化来鉴别审视自我,支持其对欧洲文化的批判。

  除伏尔泰、卢梭、狄德罗之外,德国的莱布尼茨也是渴慕中国文化的众多欧洲学者之一。欧洲这些哲学家、或者一般的学者对中国感兴趣,当时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根据那时耶稣会士对中国的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但非常和平的国家。莱布尼茨认为,一个历史悠久又如此和平的国家,一定保存了很多在欧洲已经失去的东西。在技术方面,莱布尼茨一直认为,欧洲人擅长抽象思维,而中国人在实用技术上应该比欧洲人强,所以他希望中国人能够把他们的经验技术介绍到欧洲来。”

  这一时期,欧洲已出版了多部大部分由耶稣会士撰写的介绍中国的著作,例如意大利人利马窦的“中国札记”(1615年),同样来自意大利的卫匡国(Martino Martini)关于满清人占领中国的“鞑靼战纪”(1654年),号称“17世纪中国百科全书”、德国人基尔歇(A.Kircher)所著的“中国图志”,以及法国人白晋(Bouvet)颂扬中国皇帝的“康熙大帝传”等。尽管如此,有关中国的报道和介绍从整体上来讲缺乏系统性,显得有些拼凑和零散,而且不免太过理想化。

  然而,莱布尼茨正是通过这些不完全的有关中国的信息以及同前往中国的欧洲传教士的交往,产生了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仰慕之情。

  具体为莱布尼茨提供关于中国文化情况的除闵明我(Grimaldi)之外就是研究《易经》的法国传教士和数学家白晋了。1697年,白晋受清朝皇帝康熙的委托回到欧洲,招募传教士和科学家。而正好这一年,莱布尼茨发表了他的《中国近事》一书。白晋在巴黎看到此书后给莱布尼兹写信,对这本书表示赞扬,这样两人就建立起一种通信关系。白晋在北京,莱布尼茨在汉诺威或柏林。这种通信关系成为莱布尼茨了解中国的主要渠道。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与长居中国的传教士白晋的书信往来,后来造就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一桩颇具传奇色彩的轶事。这就是莱布尼茨发明的、如今应用于现代计算机科学的二进制与中国《易经》太极八卦排列的惊人相似之处。



  莱布尼茨最早提到二进制是1679年。1701年,当时已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的莱布尼茨则首次将《论二进制》的论文作为研究成果提交给了法国科学院,以期发表,但没有引起注意,被搁置一边。

  同年2月,他在给北京的白晋写信时,谈到了二进制的问题。而白晋在当年11月4日收到这封信的当天,便马上复信,认为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恰好与太极八卦相符,也就是把阳爻变成一,把阴爻变成零。此外,他还在信中附寄了八卦图。直到1703年4月,莱布尼茨才收到这封给他帮了大忙的信。他这次为加进了八卦图的论文起名为《二进制算术的解说》,并定副标题为“它只用0和1”,并论述其用途以及伏羲氏所使用的古代中国数字的意义。


  法国科学院收到这份论文后,马上发表在了《皇家科学院纪录》上,而从此以后,莱布尼茨(左图)再也不说是他自己发明了二进制,而只是讲重新发现了中国人原来的学问。

  莱布尼茨博学多才,其研究和发明成果带来的影响波及逻辑学、数学、力学、地质学、法学、历史学、语言学以至神学等广泛领域。但在面对一个陌生文化的时候,他表现出的则是一种博大开放、谦虚好学的胸怀。

  莱布尼茨第一次提到中国是在1666年,当时年仅20岁,最后一次则是1715年10月,即逝世前一年。在其大半生、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莱布尼茨对中国表现出了一个百科全书派学者的极大求知热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便是1689年莱布尼茨与闵明我(Grimaldi)在罗马的会面。

  莱布尼兹向从中国回来的意大利传教士闵明我提出了30个非常具体的有关中国的问题,涉及数学、物理、地理、农业、园林、航海、语言、政治和工艺等众多方面,尤其是养蚕,造纸、烟花制作、烧制陶瓷等日常应用科技。

  18世纪的“中国热”除反映在学术界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上,更体现在世俗建筑和艺术表现形式中。位于波茨坦的“无忧宫”便是其中一例。1740年至1786年期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下令在波茨坦的森林湖泊之间修建了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夏季行宫,而其中的六角形中国茶亭和名为“龙之家”的宝塔式建筑,便是受当时中国热影响的典型例子。

  不仅波茨坦的“无忧宫”,德绍-沃利茨、路德维希堡、慕尼黑宁芬堡等许多德国著名的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宫殿园林建筑中也随处可见点缀其间的中式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

  然而,将中国风格带入欧洲园林艺术的关键性人物却是英国皇家建筑师维廉-钱伯斯。他于1772年发表的“东方园艺”成为18世纪末欧洲园林设计的典范。





  在英国爱好中国自然主义的趣味,与18世纪英国工业发展是分不开的。英国最早进入工业时代,与传统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很大差异。哲学家卢梭提出了“回归自然”的理想,在英国引起了共鸣。由于社会和人的生活异化,令人特别向往自然的情调。在英国流行的中国风于是同浪漫主义结合在了一起。

  如果说,将中国热带入欧洲造园艺术的是钱伯斯,那么在瓷器的爱好和仿制上,德国人则是首屈一指的。勃兰登堡领主、选帝侯乔治-维廉对中国工艺品情有独钟,而其继承人弗里德里希-维廉和他的妻子刘易斯-亨利叶特则是最著名的东方瓷器收藏家。



莱布尼茨发明的计算器

  他们在柏林北部的奥兰尼恩堡(Oranienburg)宫殿特意建立了专门的陈列室,那里收藏有三千多件17世纪中国和日本的瓷器。

  1709年,德累斯顿一个名叫伯特格尔的化学家,应萨克森选帝侯之邀,仿制瓷器。经过无数次实验,不但了解了中国的瓷土,景德镇的高岭土,烧制温度等技术上的秘密,在欧洲首先烧制成功硬瓷。然后,从德累斯顿迁到了麦森,那里成为德国的瓷器名都。别的国家,如法国和意大利也试图仿制,但均为获得成功。后来,法国也烧制成功,但却是在德国之后几十年。

  17、18世纪风靡欧洲的中国热虽然不免流于表面化,但其留下的痕迹、那些博物馆中的珍品和文物保护对象,却成为人类文明史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样,300多年前莱布尼茨《中国近事》中描绘的这一东方文明古国的图象也是不完整、甚至包含错误的,但这位伟大的德国学者提倡的通过知识交流促进知识增长,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同时又保证文化的个性和多元性,最终在多极中求和谐的思想,在我们今天全球化的时代仍然具有深刻长远的意义。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