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修行记语 2 ---梦幻泡影(转)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4,一阴一阳,谓之道也

昨天去超市买菜,购物时候发现超市没有像往常一样提供塑料袋,于是跑去问超市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却答非所问。被告之“要什么菜拿好了到柜台再分配袋子给你包装。”
可我想要买豆芽还有毛豆之类的菜,需要袋子才能装来,不见得用手捧到柜台。于是坚持让对方给袋子,对方依旧答非所问并且态度不依不饶。
修行人,戒嗔是根本,本不想再争执,可想到人事还要人办,世间事还需要如实的面对,该现什么相的时候还需要表这个相,于是我立即收起笑容,质问曰:“你这是服务人员的态度吗?”对方因为我这句话,嗔心大发。有意要与我争执下去。但我说完这句话后,发现自己内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平静。立即停口,没有迎风波而上。
总结:如心中无所波动,我可以继续表这个相。如心里已有纠结有了波动,外在的表象需立即停止,这就是阴阳平衡。一阴一阳谓之道也。

由这件事联想到现在很多学佛的家长,对自己的小孩不管不教,当小孩犯错的时候,也不闻不问,自认为学佛人不能发火,却不知有时候需要表金刚怒目的相。执着不发火也是一种执着,我们应该内在没有嗔火,但外相还需要表生气发火的相。这就是阴阳平衡。不然这种不管不教,不闻不问愚痴的做法即害了孩子更害了自己和周围的人。

5,不拖拉,不差遣,你眼里看到的活儿就是你的。

扪心问问自己,我们的眼睛总是容不得(别人的)半点沙子。眼光总是落在别人的缺点,不足,漏洞上,王善人说第一念找好处,常认自己的不是,但真的做到的又有几个?

回想一下,当你眼里看到有活儿的时候,是马上自己动手去解决还是拖拖拉拉或者差遣其他人去做呢?
常听人抱怨自己身边的人,事情做不好什么的。是啊,王善人早就说过管人是地狱。为什么我们不能先更好的约束好自己呢?

当你眼里看到有活儿,那就说明那是你的活儿。应该马上去做,而不是拖拖拉拉的等着别人看到去做。生活中要自己把握好主动权,你眼里看到的活儿,说明那是天给你的机会,你不把握就会失去一个天时,天命在哪里长?天命就在这些时候长。当你到到处处都能很好的把握好主动权的时候,那你的往生也必定是能把握主动权的,往生不是很被动的在死的那一刻等阿弥陀佛来接的,往生应该是活着的时候就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能够往生。往生不是赌博,那太不可靠了。

当你眼里看到的活儿,那就说明那是你的活儿。应该马上去做,而不是差遣其他人去做,记得罗老师曾说过,“我慢心”就在你差遣别人做事的时候开始膨胀。除非你要给这个人特别的磨性。相反的,当别人看到来差遣你做活儿,或者是谴责你为什么不去做的时候,我们更不应该心生抱怨了,应该好好的反省反省自己:为什么别人能看到的活儿,你就没看到呢?

王善人他是学一个字,行一个字。我们每个人都认识“勤”这个字,可真正能行好这个字的又有几个?
论坛上有位师兄ID叫‘书山有路勤为径’,其实到哪里都一样,不论是书山也好,天堂也好,还是涅槃之路。勤,正精进才是根本。

6,四不正

王凤仪言行录里王老善人给邢九先生讲病,说邢九先生是犯了“四不正”才得的病——身有所忿疐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虽然我现在身体健康,没什么具体的病,但我发现这“四不正”的问题,我一点也不输给邢九先生。因为我是人哪,而人性是贪婪的,是充满欲望的,这就是人性,也是苦的开始。此“四不正”时时刻刻的萦绕在我们身边。

对于过去,我们总是在贪恋,在追忆,那就是有所好乐。
对于当下我们总是执着每时每刻的变化和感受,将“无常”当“常”,不懂知足常乐,不能顺其自然,常抱怨挫折磨难重重,这就是有所忿疐啊。
而对于未来,我们又是充满期待和不安的,总害怕未来不能按自己的“贪恋”所编写的剧本演绎…….这不是恐惧,不是忧患是什么?

好乐、忿疐、恐惧、忧患此起彼伏的干扰着我们的身心,犹如铁锁锁住了心,锁住了身,令心不自在,身不柔软。也因为拥有这些弱点,才让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危机,苦难挥之不去。可我们却总也看不清自己的处境,被欲望牵之,被贪爱系住。正是这样的无明,驱使我们上演了一出出类似的、可怕的戏。

总是天真的问:“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没有尽头。过日子又怎会有尽头呢?因为皆不正,因为无明啊!!!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假面人生-----吃苦的智慧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http://www.shijiajs.com/thread-13959-1-1.html

    境界这玩意儿,说穿了,就是一种对苦、对痛的诠释,当痛到彻心彻肺的时候,你会发现忽然通明透亮,一种恍隔如世的感觉。这世间的本质就是如此,苦乃人生真谛也。

    吃苦的时候,就好好吃,好好去体会各种的滋味。苦是真苦,痛也是真痛。但苦到极限痛到极致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种释然,一种无所畏惧,更是一种智慧。只有对苦有很好的诠释,才能帮我们脱开对欲望的执取。你会发现你原本攥的紧紧的拳头,已经慢慢的松开,那件你舍不得,放不下的东西,慢慢地抓的已不是那么的紧了。这都是苦的功劳!也只有这种血肉模糊的痛苦,让你不得不松开你的拳头,将你的执着慢慢的撕碎,剥离。

    去经历苦吧,它会让你看透这一切。无论你怎么抓取,他都不会属于你,即使这一刻属于,下一刻也会从你的掌心滑落,这就是无常。当他已准备悄然离去的时候,你的手却还紧紧的攥着,剥离的痛就来了。何不顺应游戏规则,配合着松开你的手,就看着他渐渐的远去。他渐渐远去的背影,触动了你心里最后的那道防线,崩溃就在此刻。

    刹那间明亮了,原来这一切从来不曾属于过我。因缘和合的假有,本来就是空。此刻,我要做的,只要静静的看着,这是一台不会谢幕的戏,台上的他演绎的是别人的故事,而我只是一个如雾如烟的看客,面具后的灵魂和我又岂会有交集?

    痛,那是必然的。痛的时候,请细细体会痛的感觉,那是撕心裂肺的痛,如你懂得享受,这便是一种境界。无论雷闪电鸣,无论锣鼓喧天,无论大雨滂泼,一颗痛死了的心都是不会为之所动的。

    一切也就这么过去了,过去了,人生匆匆,彼此佩戴着面具,不会有什么是真实的。眼前的缭绕,眼前的绚烂,眼前的迷醉,都会过去,渐渐的远去。只留下一个孤独的“我”,还在原地守候,期待着下一出戏的开幕。手中那张随风飘摇的门票还紧紧的攥着,不肯松手,唯有泪洒奈何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好文,谢谢分享
    • 苦痛令人思考,促使人追求生命的真谛,最终(可能)使人归向神。
      • 生命的真谛,第一个就是苦谛啊。世尊就是要灭苦才出家修行的。
        • 请问“生命的真谛,第一个就是苦谛”是一个相对真理,还是一个绝对真理。谢谢!
          • 这么重要的问题,都没人来回复了,多半是因为被骂得怕了吧。说实话,我也是战战兢兢的,那毕竟不是享受的乐受。如果我的回答不符合你的心思,就请多多担待,我们慢慢讨论。
            苦谛——是相对的。但是,它所观待的对象(相对的对镜),是胜义境界(涅磐四德:常、乐、我、净),而这个境界并不是我们的思维可以度量的,言语也无法表达的。任何的描述,都是指月的手指而已,除非自己去验证,没有其他方法让我们能了解,那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境界。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凡夫无法了知胜义境界的意义上来讲),苦谛,又是绝对的,我们的一切见、闻、觉、知,(圣言量除外)都不能超出苦谛的范围。

            但是,这里的苦谛,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个“苦”字,在含义上,又有些差异。
            • 谢谢回答。我只是问个问题而已,你过虑了。
              讨论:

              我认为真理应该是绝对的。相对真理其实是说,适用了你的真理,不见得适用于我。这样推演下去,世事就无(绝对)对错之分了。
              • 绝对真理必须在“相对范畴”里运用才能称绝对! 不加观察范围的绝对真理, 不存在!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没人可以观察无限, 不能在无限的”范畴“去判断某真理是否合理, 就得不出”绝对“与否的结论。 ”绝对“永远是相对而言的。 
              • 佛教的真理,绝对的真理:那就是“真如实相”了,还有很多的名词来描述他,比如:一真法界、空性、如来藏、涅磐等等。另,相对于我们的世间来讲,苦谛,也是绝对的。他分三个层面:苦苦、坏苦、行苦。我们了解的生老病死的苦,都是苦苦的范围
                佛教四谛:“苦、集、灭、道”之中

                灭谛——所诠释的,就是涅磐的境界。是最究竟的、最终的、遍一切时处,不用观待任何其它事物而存在的真理,就是你所说的,绝对的真理(我的理解啊,大家可以批评指正)

                苦谛——是世间的真理,是观待我们这个生活世间而安立的,是了解真如实性的第一步(当然要从三个层面上去了解,只知道苦苦是远远不够的)。

                集谛——是苦因,了解这个因果关系、规律,是第二步。这也是真理,观待苦而安立,目的是要找出苦的来源。

                道谛——了解了苦和苦因,就有办法消灭苦和苦因,就要修道了,这是第三步。这同样是真理,道谛是能灭,而苦和苦因,是所灭。所以,它是观待苦和苦因而安立的。

                这很像是一个真理,和三步台阶的梯子。要想得到那个真理,需要这个梯子,不然是没有办法证入那个最终真理的。
                • 指正你都是徒劳, 这贴不是给你看的. "不用观待任何其它事物而存在的真理"----不观待其它, 就谈不到存在和不存在,更别说"是"真理, 更别说"是"什么绝对不绝对了. 你这是画蛇添足,有点坐佛身上拉屎的意思
          • 为何苦?执着就有苦。为何执着就有苦?因为无常故。没有什么你可以真正抓到手的。
            • 所以你的答案是:这是一个绝对真理。是吗?
              • 你想说的绝对真理是“常住的,永存的”吗?既然是无常,那么如何有“常”呢?
                • 我想说的绝对真理是指:这个真理对所有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适用。即不以人的意志,时间,空间为转移。
                  • 感觉着,你不太爱回我的帖子,但我却很喜欢跟着你转似的:其实,符合你这样的标准(这个真理对所有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适用。即不以人的意志,时间,空间为转移。)的真理很多,四谛的任何一个都符合。但是,我更推荐——
                    佛教的“三世因果”规律。

                    佛教的三世因果,要比马克思的全,而且更细密。只有婴儿智慧的人们,很难掌握的。但只要能学好、用好这个规律,身口意都遵循这个规律,那是决定不会到恶趣的。

                    接着上面那个帖子我还想说:真如实相,即便是认同它为终极的真理,但对我们的日常活动,也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更何况那么高的境界,想像都很难,认同就更不易了。但三世因果就不同了,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觉知、都可以观察、思维、印证。更有意义的是,对三世因果的穷边极细,就是真如实相,证得这一点,决定就已经超凡入圣,跳出三界了。因为,三世因果的本身,就是真如实相在世俗缔的显现啊。
                    • 追随佛陀的的阿罗汉还算是人不? 证果的阿罗汉还有受生老病死求不得等“苦”?
                  • 有高人来回答你的问题了,谢谢惭兄和老千。
    • 什么是行菩萨道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很久之前就很想写写这个话题——行菩萨道。

      学佛以来,一直听很多高僧大德在那里侃侃而谈:什么行菩萨道!就是发“菩提心,大悲心、大悲愿”去弘法、利生,去度人出苦,去助人离难。初学佛时,我也发过这样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心——我要去度化那些有缘众生,去帮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众生,使他们都能离苦得乐。

      可经历过一番风雨后的今天,我想说,曾经的这些“理想”都太高了,都越级了!这些理想中夹杂着太多的无明,太多的贪嗔痴慢:【我之所以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有的别人没有,我能做的别人做不了。即使是帮助别人,也是顺着我的喜好帮助的,顺着我的贪嗔痴在那里帮助的】。

      这个“理想”就好像是一道鸿沟,狮子能轻而易举的跳跃过去,而兔子去跳只能摔死。但太多太多的兔子都以为自己是狮子,曾经的我就是这样一只自以为是的兔子。走到今天再回头看看过去的自己,一只想要成为头上顶着光环的兔子,一只认不清自己的兔子,一只大贪大求的兔子,一只悲哀的兔子,就是我。

      没错,我将那时的初发心称之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这不是用词措句出了问题,而是我真的认识到了,那根本就不是大悲心、更不是菩提心。那只是一个凡夫在无明中发出的自以为是大悲心的某种发心。发这个心的同时,带着多少贪求?带着多少轻慢?带着多少自是?如果给这样的发心冠上“大悲”的名号、冠上“菩提”的名号,实在是太侮辱那些在娑婆世界里一无所求,持之以恒,默默无我度生的菩萨们了。

      正如师父所说:并不是一上来就能发出大悲心、菩提心,就能行菩萨道的。发大悲心、发菩提心是有次第的;行菩萨道更是有次第的。师父在《佛法修学概要》里曾明确指出:出离心是发菩提心的基础。而对出离心的理解,我们是仅如一叶浮萍似的漂浮在水面,还是犹如一粟海草,深深的扎根在海底呢?出离心即是坚定不移地誓要离开这个五浊恶世的心。出离心的本质即包含了道心坚固、不退转。所以这个发心并不仅单纯的是一个简单的念头而已,这个发心必须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它将是持之以恒的、是长远的行动。很多人都只是耍耍嘴皮子“我要出离”!其实身、心依然牵挂在那里,黏的紧紧的,对五欲六尘的染爱和执着,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放不下,什么都舍不得!那么离开出离心的“大悲心、菩提心”会是怎么样的呢?我们都会被那诱惑人的名字“大悲、菩提”的灼热光环给烧死。在激情澎湃的发愿的同时,也是无明的开始。一个无明的“菩萨”,那他还是菩萨吗?逾越这个次第的大悲心、菩提心到底是什么东西,各位学佛的大德居士们,需深观啊。

      而发心又是行道的基础,如果你的大悲心发的不真不切,那你所谓的菩萨道会行的真切吗?我的切身体会告诉我,菩萨道不是这么行的。所有顺着你贪嗔痴,所有随顺你的“我执我见”的,所有长养你贡高我慢的“为众生”、这些所谓的“行菩萨道”都是狗屁,分文不值。比如放生,很多学佛的人都喜欢放生,都以为这就是行菩萨道。请注意了!“喜欢”就是乐受,就是有所贪爱,有所执著啊,喜欢的究竟是什么?是这种感觉,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这种下界众生等待比他们高一等的“我”去救助的感觉,这种自我膨胀的感觉。这些感觉本身就是无明,就是染爱执著,就是对五欲六尘的誓死追随。这不是发大悲心,更谈不上是菩萨道,这只是满足个人小我的一种欲望,当你深观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内心世界里,还有这些欲望和轻慢的萌芽啊。当然,我不是说放生不好,放生是善举,是人天善法,将来也得人天福报。但如果能在每次放生的时候都能发现自己内心所潜伏的贪嗔痴慢还有多少,自己的染爱执著还有多少,然后慢慢的去熄灭,去淡薄。那你放生的意义就大了许多,从人天善法走向出世间法,也是从无明迈向明。

      我以前学佛医治病救人,每日电话不断,QQ头像闪烁不停,我也乐在其中,我乐的究竟是什么,我从没有去深观过,只以为那是我的发心,那是我发的“大悲心”,我所行的是“菩萨道”。但跟随师父学真正的解脱法之后,在师父的教诲下,先给自己定位,然后去行这个定位该行的道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发现,原来那时是我的染爱执著在乐,是我的贡高我慢在乐。那时的一切都是顺我心合我意的在“行道助人”的,即使在行善道,也是在不断的张养我的贡高我慢,是我染爱执著的又一张温床而已。在那样的顺境中的我根本发现不了问题,也不可能解决问题,就算是菩萨也只是个泥菩萨,一个自身都难保的泥菩萨!


      是师父让我清楚的体会到了,真正的菩萨道是熄灭内在的贪嗔痴慢的,执著染爱真正在淡泊的,是托底的,是补漏的,是默默无闻的,是没有自己好坏得失的,是超然淡泊的,就是无我的。你做的会是最最不起眼的活,最最不讨好的活,最最身不由己的事;所行的也是最最平常的道,最最自然的道,就是人道。是父母有父母的道,是子女有子女的道,是尊长有尊长的道,是臣子有臣子的道,是弟子亦有弟子的道。如对“道”格物不清,那行起来也是不清不楚,不真不切。所以定位,格物就相当重要了。

      行菩萨道,是需要忍耐的。忍是忍天下难忍之事,耐是耐得住寂寞,更耐得住时间的考验。一天两天的低位,就下,谦虚或许做起来不难,可一年两年呢?十年、二十年呢?所以还是回到了发菩提心的基础——坚固的出离心!有多少人能发出这个长远、永恒心,所谓道心坚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啊?真正的菩萨道是持之以恒的,所有的逆境都是助他成道的,所有一切一切对他的千捶百打都只是更坚固道心而已啊!

      写这篇文章一来是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想,二来是想告诸位发心发愿想跟随师父同愿同行的师兄弟们,你们不去老老实实行道就想得道,那是扯蛋。功夫高不是佛特有的,只有无我,舍己才是佛菩萨们特有的。所以只有安心、定位、立住本位,才能立住自己的命。师父的法你们才会受益,才会受用,将来解脱船上才会有你们的位置。不然学佛真的学出魔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分析自己贪嗔痴的念头也是一种禅修,每个人的念头很不一样,我放生只是为了回向我的上师和父母亲人能够身体健康,对那些放生的动物没有太大的感觉,轮回生生死死平常事,但是很在乎自己的亲人能够身体健康。
      • 提起行菩萨道,我想起自己的大菩萨上师,这么多年来,每年四次往返于台湾和美国加拿大传法,忍受多少长途坐飞机的疲劳和时差的颠倒,每次法会上师总是微笑地跟我们说“这是我的工作”,无论外境如何,内心始终喜乐,而且能把喜乐传递给周围的人,我觉得这就是行菩萨道。
        • 赞叹!
        • 什么样的人才能最终修为上师?
          • 任何人都应该有机会的。如果具体到什么条件,按照《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观点,主要的应该具备三点:俱慧——有鉴别善恶真假的能力;正住——不堕党类;希求——勤勇、乐于探索真理。
          • 同意惭兄,任何人都是有机会。但是否能作为上师不是我所关心的。我关心的是如何找到上师,如何择法。选择了法义后,如何遵照修行。最终如何熄灭贪嗔痴,离苦得乐。
      • 謝謝 如你所說 父父 子子 里仁為美 慎终追远 實事求是是行菩萨道 是偏狹些但已极难 天下做到的也沒几个
    •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误读,痛!!
    • 我这一路走来(转)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曾经去过很多关于修行的论坛和聊天群,发现一个现象,一有新人进入,就会被问“是修什么法门的?修了多久?”甚至还有问是什么学历的。。。。。我冷眼旁观这一现象很久了,当中我也有愤然提出质疑的时候“修哪个法门最终不是要修真,修德,修善?需要分的那么清楚吗?”既然已经自称上学佛修行之人,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大的分别心?

      我和小吉在天上的时候,见到的情景可不是象这里一样分的那么清楚。先不说每位菩萨互相尊重,谦虚认真。就是我们人间“斗争”的沸沸扬扬的佛与道,在上面也是互相尊重,没有攀比之心,一切平等,其乐融融。那我们大家景仰的菩萨,天人尚且如此,我们还斗什么,争什么呢?无论是地藏法门,观音法门,还是其他什么法门的,你们大家不都是各位所拜师傅的好弟子吗?大家一心向善,修真,修德不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要分彼此,争高低,你们不觉得无聊吗,醒醒吧,把你们旺盛的精力拿去帮天下受难众生吧。

      以前有很多朋友在我这里留言问我“小樱,你是怎么修的什么,怎么修的?”我以前从没有正面回答过,那我现在来回答大家。我修的是德,是善,是真。我们的老师从佛到道,许多教过我们的恩师,所有的修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温暖心灵,帮助更多众生离苦得乐。

      为人还是为己这是个问题?我就来谈谈我这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吧。我是怎么会信佛,怎么会走上这条其修远兮的漫长之路。

      坦白告诉大家,今生,我最初发愿学佛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让自己有个安生觉可以睡,我认为菩萨可以帮我离开困境,让我精神状态不在那么紊乱,晚上可以有个好的睡眠然后有足够的精神白天应付工作或学习。这是我最初的目的。但接触佛经后,我开始慢慢的将佛经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找寻佛迹。说起佛学,我相信大家最大一个共鸣就是慈悲。佛菩萨之所以有强大的力量就是因为慈悲,慈悲可以包容天下万物,可以让苍生受益,慈悲才是最大的能量。那我的慈悲呢?我有慈悲心吗?它在哪里?又可以体现在哪里?所以我决定在生活中找寻慈悲的影子。

      有人骂我,我该和他吵吗?我该生气吗?明明是他的错,为什么要我难过呢?心胸开阔点似乎又是另一翻天地;

      有人不理解我,我该和他争辩吗?争论后除了偶然会带来的所谓结果,但更多的是带来对彼此的伤害。

      路上,有人乞讨,我该怀疑他是真是假吗?我施舍了,就有50%的机会可以帮到该帮的人,如果不施舍,那么这个机会是0。

      有老人过马路,我该去搀扶一把吗?我去了,那么过马路的危险是0。如果不去,老人可能受伤。尽管这个可能性很低,但是在我眼前发生,我就有责任。

      拥挤的车上,有老人简单的站着,我有座,我会让,那没有座呢,是不是该帮她找个座?我不好意思去?为什么?怕生?怕丢面子?也许第一次会很不习惯,大家也会那奇怪的眼光看我,想你和老人又非亲非故,凭什么那么“假好心”,我怕被误解吗?我怕的,那我的慈悲在哪里?放任不管吗?这还是慈悲吗?问自己,如果是菩萨站在这里会和我一样犹豫给予其他人帮助吗?一定不会。

      赶路的时候,50米开外有只小狗独自过马路,耷拉着脑袋,来往车辆全都鸣响喇叭,我该冲上前去带它会人行道吗?50米,似乎有些远,我也有要事要做,是不是可以不管他,或许可以等他到我面前再帮他。。。。但是如果它不走过来,如果被车撞了,我良心得安吗?为什么见危不救,这是慈悲吗?换成是菩萨,他回放下要事赶过去帮它吗?我想会的。。。。。。

      这一路走来,我曾无数次问自己该不该和帮不帮。我从漠视,到开始上心,从犹豫是否给予帮助到坚定的上前给予帮助。一步步慢慢走来,体会每一个时期不同的心情。不安,怕羞,焦虑,担心,到帮完人后的发自内心的喜悦。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来,这是心的净化,这是我修心的起步。虽然现在我做的还不够的好,我还会为了赶时间放任一些情况不管,我有时还会为了所谓面子问题犹豫是不是给人帮助,但我会努力去做的,这是一个过程,我们都慢慢一路走来。如果人间没有爱,就和地狱一样,地狱有多苦,我是知道的。因果的确是存在的,但这不代表因果不能改变,不努力怎么会知道呢?慢慢就会明白,原来帮人就是帮己,别人开心的笑可以慢慢融化和温暖我们已经石化了的心。

      昨天,有位故人对我们说,你们将会经历无数次的失望和想要放弃的念头,这不怪你们,因为世人愚痴,但是在劝化的过程中,不要产生抱怨和怨恨别人为什么不懂,想想以前的自己,有没有过和他们一样的想法,现在你们开始明白了,慢慢回忆起以前的自己了,那就更有责任要义务要言传身教的去纠正他人一起离苦得乐。慈悲也是包容,你们要包容世人的一切缺点,才象一个真正带命者该做的事和该有的胸怀。

      我希望每一个看我们博文的朋友,不要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神幻上,不要互相攀比。毕竟个人因缘和能力不同,见到的听到的也各有差别。但即使有那么多的不同,大家都可聚在空空和小吉的博客既是有缘,我们不会不管。现在还放不下自己利益的朋友也没关系,慢慢来,空空就是这样一点点走过来的,修行修行,贵在修心。心不正再修也是枉然。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好一个假面人生!
      • lastleaf 的体验写得真好! 尤其是"假面人生-----吃苦的智慧 "一篇, 发人深醒哪! 多谢分享, 使我等凡人也略开悟性。
        • 不是我的体验,是我转过来的文章。实在不好意思,让大家误会了。作者的博客:http://15562778.qzone.qq.com/ 还有很多精彩好文章。
      • 同意最后一句,所以;反之,心正,不修什么也同样具有包容心和善心。
        •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也可能,原本就善良的人,修法之后,可能会扩大行善的范围,也就是时间和空间。原本为恶之人,会先改恶为善吧,慢慢来。
        • 心正,不容易啊。在《大学》里面: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若要心正,必离开忿懥,恐惧,好乐,忧患。 在王凤仪老善人的《言行录》中:善人以四不正把邢九的病说好。可谓神奇。
          • 节选自:王凤仪老善人的《言行录》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五七、讲病齐家

            我听善人这样说过:
            宣讲堂的主讲邢九先生害病,叫他儿子到宣讲堂来求神给他药方。神坛降谕,派我去给他讲病。在路上,邢公子问我,我说我是个庄稼人,没念过书,并不会治病。他说:“我父亲是秀才,你没学过医,拿什么给我父亲治病呢?”我说:“是神派我来的,你若是不信神的话,我就回去好了。”他说:“我父亲最信神,你既是神派来的,我怎敢让你回去呢?”我说:“那么我也只得前往,至于怎样治病,我也不知道。”
            赶到老邢家,天也黑了,吃完晚饭就去看病人。邢九先生说:“你是奉神命而来,必有神术,就请你用神术,给我治病吧,我是诚信无疑,等到我病好了,再回宣讲堂去,我一定多做善事。”我说:“天太晚了,等明天再说吧!”第二天早晨,早饭以后,又和邢九先生见面。我忽然想起书上的四不正来,便对他说:“你是读书人,书不就能治病么?”邢九先生说:“医书是能治病,可惜我没学过。”我说:“我听说书上有四不正,不知是什么书上说的?”邢九先生也楞住了。我说:“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有所……则不得其正。我只听人说过,不知道究竟是那本书上说的?”邢九先生说:“这是大学上说的。”我说:“能不能讲解讲解给我听听?”邢九先生就按字逐句的解释一遍。我说:“先生正是犯了这四不正的病了。我看你家男女老少,不论是谁,你都嫌恶、生气,这不是有所忿愤么?你又怕儿子们不会过日子,读书不能成名,这不是有所恐惧么?你既有财产,又有功名,就该知足常乐,多做善事,听其自然。你偏又有求神祈福的心,这不是有所好乐么?你又怕神把你逐出门墙之外,神本聪明正直,哪能像人似的有嫉妒心呢?这不是有所忧患么?一不正就能生病,何况你四不正都犯了呢?”
            我说完,邢九先生磕头说:“我真是枉读诗书,先生真是神人啊!从今以后我要把四不正,一笔抹杀,决不敢再犯了。”我说:“既这样,你赶快向祖宗神位叩头悔过,病就好了。”邢九先生就叫家人把他扶起来,到神位前叩头悔过,磕了很多头,汗流浃背,他的病就好了。
            嗣后,我俩越说越投缘。邢九先生问我:“你没读过书,怎么还很懂书理呢?”我告诉他:“自从我儿子上学念书,我就跟他学,我们爷俩还时常讲解讲解。入宣讲堂以后,又学着讲善书,我这是一点一点学习来的。每逢听人家讲古人的故事,我认为好的,遇有机会,我就效法一辈古人的行为。听到哪个字好,我就实行哪个字。我在老张家扛活,学会一个俭字,我光挣钱不花,全归家用。我在周姑父家扛活,学会一个孝字,我就迎接我爷爷回家奉养。所以我也是一步一步行的。”
            邢九先生又叫我给他齐家。他有一妻三子,三房儿媳,五个孙子,五房孙媳妇。他就招唤全家的人,都来听我讲话。因为他家里的人都怕他,都迟延着不愿意来。他女人已经七十多岁了,还在屋里擦抹桌椅,我说:“老太太你过来,你有过了,我给你说说吧!”老太太就过来坐下了。我只说这一句,就不往下说了。不多时,他家里的人都来了,都要听听老太太的过。我说:“我先不说老太大的过,先说说你们吧!你们家里,并用不着你们到地里去做活,只有侍奉老人是功德。可是每个人,要把职责分清。五孙媳妇,专管给老人拿便盆,整理被褥;四孙媳妇,管给老人扫地擦桌椅板凳;二孙媳妇和三孙媳妇,一个管做饭,一个管做菜;大孙媳妇是率领孙媳妇们的首领,凡是妯娌中有串门回娘家的,就替补她们的缺。三儿媳妇专管侍候老人吃饭,家里若是缺少什么东西(食物),就是自己花钱买,也要准备齐全。若是老人觉着哪家事做得不如意,就吩咐三儿媳妇转告孙媳妇们。大儿媳妇、二儿媳妇,一个管早晨问安,一个管晚间定省。这样一来,儿媳妇孙媳妇们,都有了责任,哪还用老太太作活呢?老人要早睡晚起,睡不着那怕半夜里起来坐着也可以。能这样为一家人想,越处感情越厚。老人得时常提家人的好处,自然能聚神(精神聚足),家哪有不齐的道理呢?”
            我说完了这一番话,邢九先生极佩服我。从这一桩事,就证明出了,人若不使心眼(机谋巧算),信心真诚,由自性里,自能生出智慧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好文笔。可是,我有几个问题:如果忙碌的生活每天压得你喘不过气来,还有时间去考虑苦与痛吗? 如果天生是一快乐的人,也许很善于掩饰自己的苦与痛,或则认为这点苦痛微不足道。欲望越多可能就越苦和越痛。绝望的人也同样不会感觉太苦和太痛,因为已经无所求。
      • 人到无求品自高。我见过很忙很忙的人,无法想象他可以承载那么多人和事。他告诉我,人忙心不忙,人累心不累。修行,修的是一个心。要做自己的主人,才能真正主宰命运。
        • "要做自己的主人,才能真正主宰命运"------------外道言论
          • 外道也好,总之有条道走路。哈哈!
            • 这路不好走, 白吃苦! 若如此,这苦吃的就没有智慧; 苦行不是道。
              • 好智慧!!那应该怎样算不白吃苦呢?
                • 你上面不是说了麻, "因为无常故。没有什么你可以真正抓到手的". 如果吃苦为了"要做自己的主人,才能真正主宰命运", 等于为了抓不到手的"做主""主宰"吃苦, 那叫白吃苦.
                  "执着就有苦", 破执着的努力(如果你叫吃苦的话), 就不算白吃苦
                  • 人可以一下子认识到无常,却不惊不怖不畏吗?连自己的抓不住,怎么可以真正面对无常呢?面对无常,他肯定是要逃开的。理论上你是对的。但实际走起来,真的很难啊!
                    • 别跟我说你是靠抓住自己来破除我执的. 哪尊佛告诉你面对无常需要先抓住自己? 你和愧升一样,破除什麽要先抓住它,这是死路一条,外道倾向严重。为什麽, you said "因为无常故"!
    • 修行记语(一)——梦幻泡影(转)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1,夹着尾巴做人

      修行的路不好走,做人不容易。在人生的浪潮中,有过高潮,有过低谷,有过得,有过失。
      走到现在,越来越发现,每走一步路,都不容许有错,每行一步路,都要仔细再仔细、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正所谓大意失荆州!任何一个小错都可能会令你失去一个城池。
      以前不懂为什么做人要低调,要低下,要谨慎。经历了那么多挫折,那么多苦难,才突然发现,谨慎是多么重要,做人一定要要夹着尾巴做人。内在的贪嗔痴还没有熄灭就意味着我们还没有成人,人皮里面包的是贪,是嗔,是痴。是人性的弱点,在弱点还没有熄灭之前,切记时刻夹紧自己的尾巴。如是因如是果,今日的因你没有在意,明日的果你需自负。

      2,得即是失,无即是有

      当你的心爱之物被人无情践踏、摧毁的时候,那种心痛,你是否还记得?我记得。
      心痛过后,总结一下心痛的原因。原因是——我将它标签了,那是“我的”,“我的”心爱之物。我拥有!

      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如不心爱,岂会心痛?如无拥有,岂会失去?
      做人贵在知足,方能长久。

      3,做人——没说的(没有解释)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为自己的过失找上千百亿条理由、借口,向人解释。而正是这些理由和借口最终让我们走向坟墓,不停的轮回。

      正因为有了这些借口和理由,你认识不到自己的过失,无法真正的反省自己。当别人数落你,呵责你时,你的脑子一定在搜索各种理由各种借口来反驳别人的数落,更本无法静下来分析自己的过错。一个人认识不到自己的过错,又怎可能会在日后的生活中去改变自己呢?一个不懂改变自己,不能战胜自己的人,又怎么会有进步,又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呢?

      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唯一能先做的就是“接受”,必须提起勇气接受那些你从不敢接受的。也只有当真正接受的时候,心胸才能打开,即能有容人之量,也有勇气正确面对自己的种种过错,认清自己。所谓自知者明,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从无明走向明,最终摆脱苦难的束缚,离苦得乐。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修行记语 2 ---梦幻泡影(转)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4,一阴一阳,谓之道也

      昨天去超市买菜,购物时候发现超市没有像往常一样提供塑料袋,于是跑去问超市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却答非所问。被告之“要什么菜拿好了到柜台再分配袋子给你包装。”
      可我想要买豆芽还有毛豆之类的菜,需要袋子才能装来,不见得用手捧到柜台。于是坚持让对方给袋子,对方依旧答非所问并且态度不依不饶。
      修行人,戒嗔是根本,本不想再争执,可想到人事还要人办,世间事还需要如实的面对,该现什么相的时候还需要表这个相,于是我立即收起笑容,质问曰:“你这是服务人员的态度吗?”对方因为我这句话,嗔心大发。有意要与我争执下去。但我说完这句话后,发现自己内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平静。立即停口,没有迎风波而上。
      总结:如心中无所波动,我可以继续表这个相。如心里已有纠结有了波动,外在的表象需立即停止,这就是阴阳平衡。一阴一阳谓之道也。

      由这件事联想到现在很多学佛的家长,对自己的小孩不管不教,当小孩犯错的时候,也不闻不问,自认为学佛人不能发火,却不知有时候需要表金刚怒目的相。执着不发火也是一种执着,我们应该内在没有嗔火,但外相还需要表生气发火的相。这就是阴阳平衡。不然这种不管不教,不闻不问愚痴的做法即害了孩子更害了自己和周围的人。

      5,不拖拉,不差遣,你眼里看到的活儿就是你的。

      扪心问问自己,我们的眼睛总是容不得(别人的)半点沙子。眼光总是落在别人的缺点,不足,漏洞上,王善人说第一念找好处,常认自己的不是,但真的做到的又有几个?

      回想一下,当你眼里看到有活儿的时候,是马上自己动手去解决还是拖拖拉拉或者差遣其他人去做呢?
      常听人抱怨自己身边的人,事情做不好什么的。是啊,王善人早就说过管人是地狱。为什么我们不能先更好的约束好自己呢?

      当你眼里看到有活儿,那就说明那是你的活儿。应该马上去做,而不是拖拖拉拉的等着别人看到去做。生活中要自己把握好主动权,你眼里看到的活儿,说明那是天给你的机会,你不把握就会失去一个天时,天命在哪里长?天命就在这些时候长。当你到到处处都能很好的把握好主动权的时候,那你的往生也必定是能把握主动权的,往生不是很被动的在死的那一刻等阿弥陀佛来接的,往生应该是活着的时候就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能够往生。往生不是赌博,那太不可靠了。

      当你眼里看到的活儿,那就说明那是你的活儿。应该马上去做,而不是差遣其他人去做,记得罗老师曾说过,“我慢心”就在你差遣别人做事的时候开始膨胀。除非你要给这个人特别的磨性。相反的,当别人看到来差遣你做活儿,或者是谴责你为什么不去做的时候,我们更不应该心生抱怨了,应该好好的反省反省自己:为什么别人能看到的活儿,你就没看到呢?

      王善人他是学一个字,行一个字。我们每个人都认识“勤”这个字,可真正能行好这个字的又有几个?
      论坛上有位师兄ID叫‘书山有路勤为径’,其实到哪里都一样,不论是书山也好,天堂也好,还是涅槃之路。勤,正精进才是根本。

      6,四不正

      王凤仪言行录里王老善人给邢九先生讲病,说邢九先生是犯了“四不正”才得的病——身有所忿疐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虽然我现在身体健康,没什么具体的病,但我发现这“四不正”的问题,我一点也不输给邢九先生。因为我是人哪,而人性是贪婪的,是充满欲望的,这就是人性,也是苦的开始。此“四不正”时时刻刻的萦绕在我们身边。

      对于过去,我们总是在贪恋,在追忆,那就是有所好乐。
      对于当下我们总是执着每时每刻的变化和感受,将“无常”当“常”,不懂知足常乐,不能顺其自然,常抱怨挫折磨难重重,这就是有所忿疐啊。
      而对于未来,我们又是充满期待和不安的,总害怕未来不能按自己的“贪恋”所编写的剧本演绎…….这不是恐惧,不是忧患是什么?

      好乐、忿疐、恐惧、忧患此起彼伏的干扰着我们的身心,犹如铁锁锁住了心,锁住了身,令心不自在,身不柔软。也因为拥有这些弱点,才让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危机,苦难挥之不去。可我们却总也看不清自己的处境,被欲望牵之,被贪爱系住。正是这样的无明,驱使我们上演了一出出类似的、可怕的戏。

      总是天真的问:“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没有尽头。过日子又怎会有尽头呢?因为皆不正,因为无明啊!!!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真的 身有所忿疐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此“四不正” 都是我的常客 五十年的伙伴 反正是熟人 収下祘了 反正沒有这厮 活得更沒意义
        • 呵呵~~ 顺者为人,逆者为仙!人身千百世难得!有空的时候调戏一下你的那些常客,也是一大乐事啊。
          • 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