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张嘴就爱反驳挑人过,都是薄福薄命人(好文共赏)(转)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张嘴就爱反驳挑人过,都是薄福薄命人。圣贤说:哪有资格怨老天。
世间过是什么?他六根着外面的境界相,着相!着色声香味触法,里面生贪嗔痴欲诸想,他才见到世间过。六根着外面的境界相,如果不着相,他怎么见到世间过?自己改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有时间去管别人?一管别人,自己就先起嗔恨傲慢心!
  
  上士无争, 下士好争
  上德不德, 下德好德
  执着之者, 不明道德
  
  这个意思是说:
  真正有道德的人, 不是在大众面前言行做君子, 做高尚, 做正派, 显得别人都修养不够, 道德不足, 品性不高.
  
  真正有道德的人, 不是拿道德来指责别人不道德, 指责别人不高尚, 指责别人不清净, 这是道德比较差的人才这样做,也就是书上写的“下德”.
  
  扁子就说得更清楚: “修养身性是为了显示自己洁净,为了指责映衬其他人不干不净,这就好像是举着日月在街上行走一样, 为得是炫耀自己, 像你这样的人, 能够保持一个完整的身体, 维持九窍的齐备, 没有中途聋哑盲瘸, 那就很不错了, 哪里还有资格埋怨老天呢! 你还是快快走吧!”
  
  真正的道德, 他不执着做正派, 做清净, 而是什么对别人实实在在有益, 他就怎样做. 所以书上说: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
  
  执着于道德的人, 其实不懂得道德.
  
  只认为道德是做正派, 不懂得道德是为了让他人有益, 反而老是去做道德法官, 没时间看自己, 光审判别人长短是非. 别人在前面做事, 自己在人屁股后做股评, 好像把别人不清净不道德的地方都看清楚了, 自己就是非常道德.
  
  老子说, 圣人“混兮, 其若浊”。
  
  书上解作: 圣人和凡人的最大区别——
  
  圣人不自以为自己是高尚清净的人, 所以才能成为圣人;
  
  凡人自命高尚清净, 看别人都不清不净, 所以才越像一个凡人;
  
  佛家说道德的心重的人, 其实是大嗔心。
  
  因为一般凡夫有一种通病, 别人的过失纤毫都能观察到, 而自己过失大如山也不知道. 看到别人不严谨, 就发出嗔恨.
  
  楞严经上说: 好哭有悲魔来找, 好清有好清魔来找.
  
  佛家讲修定, 总看别人有过, 永远不会得定. 因为心不停的随着别人的境界转.
  
  下德好德——着相
  
  无论见到什么,你也不要随著它转,不要跟著它跑去,不要被这个境界转。要怎么样子呢?要见有若无。见到境界就和没有见到境界一个样,也不要生欢喜心,也不要生讨厌的心。
  
  你见到魔,若生这欢喜心,你这也是随著魔境界转了;你若生一种讨厌的心,你这也是随魔境界转了。怎么样呢?就是保持你的中道,也不欢喜,也不讨厌,见如不见,闻如不闻,也不要说:‘喔!这是好的境界,我想再看一看。’或者‘喔!这是不好的境界,不要来了。’不要有这个心,你如果有这种念头,这就是错了。
  
  人修道, 无论什么也不要贪 -- 好的也不贪, 坏的也不贪, 不要生一种贪心, 你贪什么都是不对的。


  ----------------------------------------------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生活中说话第一句总是想反驳别人,第一个念头总是想批评挑错的人,他的命运是很苦的!他的福分非常之薄,他一生波折,颠倒流离,贫穷,又经常被人辱没!为什么呢?——
  
  他永远没有柔顺众生的心,所以他永远没有顺的果报。命运不会顺他,众生不会顺他,工作不会顺他,一切生活琐事不会顺他。
  
  他永远没有恭敬众生的心,永远轻众生,所以永远得不到尊,得不到贵,永远被人辱,被事辱。
  
  他总认为这样才能显示自己高明,显示自己知识,显示自己多么不同,却不知道,自己这个薄福薄命,就薄在此处!
  
  一个人的炫耀心,恭高我慢心一生起来,自己身边的百千万亿鬼神道,一齐对他生嫉妒,想挪揄他,他要做事怎么都不可能顺利!就好像我们平时看到人家炫耀自己成绩好,工作好,总爱发个看他以后怎么倒霉的念头,总不想配合他。
  
  我任何不如意,都不敢怨老天,我知道正是我一颗薄命薄福心,脑袋里生薄命薄福想,嘴巴里出薄命薄福话,手上做薄命薄福事,才是这个样子困苦失意,我还不快快找出自己的过失,转掉这个薄命心,还要继续过个几十年的苦日子么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张嘴就爱反驳挑人过,都是薄福薄命人(好文共赏)(转)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张嘴就爱反驳挑人过,都是薄福薄命人。圣贤说:哪有资格怨老天。
    世间过是什么?他六根着外面的境界相,着相!着色声香味触法,里面生贪嗔痴欲诸想,他才见到世间过。六根着外面的境界相,如果不着相,他怎么见到世间过?自己改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有时间去管别人?一管别人,自己就先起嗔恨傲慢心!
      
      上士无争, 下士好争
      上德不德, 下德好德
      执着之者, 不明道德
      
      这个意思是说:
      真正有道德的人, 不是在大众面前言行做君子, 做高尚, 做正派, 显得别人都修养不够, 道德不足, 品性不高.
      
      真正有道德的人, 不是拿道德来指责别人不道德, 指责别人不高尚, 指责别人不清净, 这是道德比较差的人才这样做,也就是书上写的“下德”.
      
      扁子就说得更清楚: “修养身性是为了显示自己洁净,为了指责映衬其他人不干不净,这就好像是举着日月在街上行走一样, 为得是炫耀自己, 像你这样的人, 能够保持一个完整的身体, 维持九窍的齐备, 没有中途聋哑盲瘸, 那就很不错了, 哪里还有资格埋怨老天呢! 你还是快快走吧!”
      
      真正的道德, 他不执着做正派, 做清净, 而是什么对别人实实在在有益, 他就怎样做. 所以书上说: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
      
      执着于道德的人, 其实不懂得道德.
      
      只认为道德是做正派, 不懂得道德是为了让他人有益, 反而老是去做道德法官, 没时间看自己, 光审判别人长短是非. 别人在前面做事, 自己在人屁股后做股评, 好像把别人不清净不道德的地方都看清楚了, 自己就是非常道德.
      
      老子说, 圣人“混兮, 其若浊”。
      
      书上解作: 圣人和凡人的最大区别——
      
      圣人不自以为自己是高尚清净的人, 所以才能成为圣人;
      
      凡人自命高尚清净, 看别人都不清不净, 所以才越像一个凡人;
      
      佛家说道德的心重的人, 其实是大嗔心。
      
      因为一般凡夫有一种通病, 别人的过失纤毫都能观察到, 而自己过失大如山也不知道. 看到别人不严谨, 就发出嗔恨.
      
      楞严经上说: 好哭有悲魔来找, 好清有好清魔来找.
      
      佛家讲修定, 总看别人有过, 永远不会得定. 因为心不停的随着别人的境界转.
      
      下德好德——着相
      
      无论见到什么,你也不要随著它转,不要跟著它跑去,不要被这个境界转。要怎么样子呢?要见有若无。见到境界就和没有见到境界一个样,也不要生欢喜心,也不要生讨厌的心。
      
      你见到魔,若生这欢喜心,你这也是随著魔境界转了;你若生一种讨厌的心,你这也是随魔境界转了。怎么样呢?就是保持你的中道,也不欢喜,也不讨厌,见如不见,闻如不闻,也不要说:‘喔!这是好的境界,我想再看一看。’或者‘喔!这是不好的境界,不要来了。’不要有这个心,你如果有这种念头,这就是错了。
      
      人修道, 无论什么也不要贪 -- 好的也不贪, 坏的也不贪, 不要生一种贪心, 你贪什么都是不对的。


      ----------------------------------------------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生活中说话第一句总是想反驳别人,第一个念头总是想批评挑错的人,他的命运是很苦的!他的福分非常之薄,他一生波折,颠倒流离,贫穷,又经常被人辱没!为什么呢?——
      
      他永远没有柔顺众生的心,所以他永远没有顺的果报。命运不会顺他,众生不会顺他,工作不会顺他,一切生活琐事不会顺他。
      
      他永远没有恭敬众生的心,永远轻众生,所以永远得不到尊,得不到贵,永远被人辱,被事辱。
      
      他总认为这样才能显示自己高明,显示自己知识,显示自己多么不同,却不知道,自己这个薄福薄命,就薄在此处!
      
      一个人的炫耀心,恭高我慢心一生起来,自己身边的百千万亿鬼神道,一齐对他生嫉妒,想挪揄他,他要做事怎么都不可能顺利!就好像我们平时看到人家炫耀自己成绩好,工作好,总爱发个看他以后怎么倒霉的念头,总不想配合他。
      
      我任何不如意,都不敢怨老天,我知道正是我一颗薄命薄福心,脑袋里生薄命薄福想,嘴巴里出薄命薄福话,手上做薄命薄福事,才是这个样子困苦失意,我还不快快找出自己的过失,转掉这个薄命心,还要继续过个几十年的苦日子么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好文共赏!不过最后一段,感觉风格与前面不统一,如果学佛了,何必在意自己是否福薄福厚呢?娑婆即净土,个人感觉,现在学佛的人要警惕'移民'到净土的心态,如果不改变自己,使自己真正的与净土相应,最后只能修来的是人天的福报,南无阿弥陀佛!
      • 谢谢关注。后面的是另外一个写的。对前面文章的感悟。 你的提醒非常好!人天福报终归是一场空。
    • [转] 放下修行中的虚荣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转] 放下修行中的虚荣
      放下修行的时间,时间的长短不代表一个人的智慧;
      放下诵读得滚瓜烂熟的经文,读经的多少不代表一个人的修行境界;
      放下自以为是的修行经验之谈,成就佛道的方法如恒河沙子的数目一样多,谁说别人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呢?走同样的路,因路人不同,感受也不会一样。不要急于去否定别人……
      放下别人与自己观点不同时的“心中妄念”,一个不能接受客观现实的人,不能正视别人的反对见解,就是作茧自缚的人,永远跨越不了“我”的屏障!
      放下曾教导,帮助别人的念头,别人若因自己的话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他人有智慧可以接受。好为人师者,很多时候看到的是别人的错处,欣赏的是自己的“才智”。
      放下自己做的种种功德和好事,一切都是过去,今天的善良,不代表明天的善良。尽量每天都怀慈悲善良心,忏悔每个今天做的错事,错念头。
      放下自己曾经拜哪位大德为师的经历,放下与多少位法师结了善缘的经历,老师的智慧和成就,不代表自己能成就能觉悟啊。光环是人家的,我们借光沾了老师的名,可是自己若不认真修行,也是枉然!
      放下想让别人认可自己的心,心若为外物所牵,心就有恐怖有担忧。劝自己不要老想做最好的,凡事尽心努力过,无可怨无可悔;言语真诚随自然。
      放下,才有广阔的胸怀去容纳好和不好的;放下,才有清醒的大脑保持平静的心态;放下,才没有我慢心的生起……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老师的智慧和成就,不代表自己能成就能觉悟啊。光环是人家的,我们借光沾了老师的名,可是自己若不认真修行,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