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介个粤语版的才是最棒的。

太传统了我听了会睡着,哈哈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纯美的“般若心経”,想必是藏语唱的
    • 曲好,景好。是用梵语唱的。
      • 您还识得梵文,不简单。
        • 她姓梵
    • 王菲演绎《唐山大地震》片尾曲《心经》歌词中英对照 ,冯导说王菲关键时刻出手相助,二话不说就答应免费让电影使用歌曲,最后让《心经》得以在电影片尾告慰24万唐山大地震罹难同胞的亡灵。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王菲演绎《唐山大地震》安静片尾曲《心经》中英对照
      所属:影视英语 阅读:6751 评论:78 分享到人人
      编辑点评:近日上映的冯小刚《唐山大地震》力争打造华语电影票房奇迹,电影片尾曲更是请来近日高调复出的天后王菲,再度空灵演绎《心经》,借悲悯的禅意表达对逝者的尊重。

      除了带好擦眼泪的物品外,记者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观看《唐山大地震》请勿“早退”,这也是导演冯小刚在《唐山大地震》的各类宣传活动中多次提及的一点。因为王菲用她特有的空灵声音演唱的《心经》将作为影片的片尾曲,伴随片尾处一位老者对着唐山大地震纪念墙喃喃自语的画面唱响。谈及这样的安排,冯导说他也是想借由这首悲天悯人的歌曲,来超度地震中罹难的亡灵。但同时他透露此事也是几经周折才得以实现,因为涉及不同公司的版权,“最终成行,要感激王菲关键时刻出手相助,二话不说就答应免费让电影使用歌曲,最后让《心经》得以在电影片尾告慰24万唐山大地震罹难同胞的亡灵。”

      近日上映的冯小刚《唐山大地震》力争打造华语电影票房奇迹,电影片尾曲更是请来近日高调复出的天后王菲,再度空灵演绎《心经》,借悲悯的禅意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因为是佛经改编的歌曲,歌词意味对于常人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反倒是看下英文的白话翻译反而好懂呢。




      心经
      by 王菲

      Avalokitesvara Bodhisattva,
      when deeply practicing prajna-paramita,
      clearly saw that the five skandhas are all empty,
      and was saved from all suffering and distress.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Sariputra,
      form is no different to emptiness,
      emptiness no different to form.
      That which is form is emptiness,
      that which is emptiness, form.

      舍利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Sensations, perceptions, impressions, and consciousness are also like this.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Sariputra,
      all things and phenomena are marked by emptiness;
      they are neither appearing nor disappearing,
      neither impure nor pure,
      neither increasing nor decreasing.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Therefore, in emptiness,
      no forms, no sensations, perceptions, impressions, or consciousness;
      no eyes, ears, nose, tongue, body, mind;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no sights, sounds, odors, tastes, objects of touch, objects of mind;
      no realm of sight up to no realm of consciousness;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no ignorance and no end of ignorance,
      up to no aging and death,
      and no end of aging and death;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no suffering, accumulation, cessation, or path;
      no wisdom and no attainment.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With nothing to attain,
      bodhisattvas
      rely on prajna-paramita,
      and their minds are without hindrance.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They are without hindrance,
      and thus without fear.

      心无碍无碍故无有恐怖

      Far apart from all confused dreams,
      they dwell in nirvana.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All buddhas of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rely on prajna-paramita,
      and attain anuttara-samyak-sambodhi.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Therefore, know that prajna-paramita
      is the great transcendent mantra,
      the great bright mantra,
      the supreme mantra,
      the unequalled balanced mantra,
      that can eliminate all suffering,
      and is real, not false.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So proclaim the prajna-paramita mantra,
      proclaim the mantra that says: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gate, gate,
      paragate,
      parasamgate,
      bodhi, svaha!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The Heart Sutra of Prajna.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南无阿弥陀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你说的心经我在youtube看过王菲版的,香港群星版的,好像还有谢霆锋版的,总之你进了youtube会看到众多版本,王菲的确是腕儿,韵味独特。
        • 到youtube上找了找,的确很多版本,多谢了!南无阿弥陀佛!
    • 真好听. 以前我最喜欢听齐豫的版本. 可以从早听到晚. 这个版本也很好听,虽然听不懂词, 可照样内心会被打动, 眼泪会流. 王菲最新的这个版本非常空灵,尤其喜欢最后一段.
      • 同感,同感,王菲的声音和空灵的感觉配合的很好,尤其最后的咒语段落,非常美,可惜,我个人感觉没有把观自在菩萨的施大无畏者的气魄唱出来,可能是女性声线的先天缺憾吧,不过能有这样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南无阿弥陀佛!
        其实应该用配器和合音弥补的,或者制作人对菩萨的性德体会和把握的角度不同造成的.齐豫的我也很喜欢,尤其是她的大悲咒,非常轻快安详,是身心疲惫的时候的,最佳音乐良药呀,赫赫,南无阿弥陀佛!
        • 相对基督教,佛教几百年来在音乐方面的人才不多,李叔同算少数之一。目前台湾的佛青创作的有些佛教内容的pop也还不错,但还是不够兴盛。可惜我只是粗通基本音律,还是跟基督徒老师学的,呵呵,做不出什么贡献。
          • 其实汉传佛教的梵呗是非常好听的,一首炉香赞,就能让好多七尺汉子,泪流满面,可惜需要现代音乐形式的包装,这样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慢慢来,不必着急,"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南无阿弥陀佛!
            • 很有兴趣,你说的这些音,应该去哪里找呢?我在庙里听僧侣们唱经的调有些让人昏昏欲睡,不知是不是我不懂得欣赏。
              • 我个人是最喜欢海浪和溪水潺潺的声音,上面的两句经文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的,一般人听过,只是以为是普通的赞美词,其实是和<楞严经>里的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章>里的"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是有联系的.
                一个师父就教这么听"水"声,先静下身心,听水声是一是多,然后是多还是一,是一中有多,还是多中有一,是身外的水声,还是身内的水声,.这也算是一种方便法门吧,海浪和流水的声音有很多冥想音乐里都有,很容易找到的.我更喜欢有海鸥或小鸟的混在一起的,更容易看清自己是否为水声深入而浑然一体.不过我说的都是粗心住的方法,以后随着定力的加深还会有更多的行法的,您如果感兴趣,就去问庙的师父,到底如何深入学习,比较妥当.

                梵音,我建议,可以用"五会念佛"到网上找,也有很多版本的,这您最好自己去找,因为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而且会随着我们内在的变化,会有变化,比如我开始喜欢柔和女声的,后来就喜欢雄浑男声的.其实是没什么本质的高低分别的.

                其实,经文如果不熟的话,直接听是很容易睡着的,我刚开始就是,从"如是我闻"开始打瞌睡,到"信受奉行"就醒了,几乎每部经都差不多,而且睡的那叫一个沉,我自己是除非白天干了很多力气活才能睡的香,可是当初一听经,那叫睡的香甜呀,开始很不好意思,后来听的多了就好了,其实是'睡魔'困扰而已,把自己听到的仅有的一两句的佛经的功德,回向法界众生,慢慢的.听的清楚的佛经越来越多了,回向的功德也多了些了,业消除了,就没事了.

                南无阿弥陀佛!
        • 这些音乐里,只有齐豫的大悲咒最最打动我,是我的最爱
          • 好像:x 美云唱 地 也 不錯 。 不知道 這個歌手姓讀 什麽 , 一個 廣 字 右邊 一個 瓦 耳 旁 。
      • 感恩佛菩萨,因今日是佛欢喜日,又因近来周围环境中很多人有各种不同的烦恼发生,就到很久没去的佛教论坛看看有什么可以启发大家的,真开心,找到了"气势雄浑的“揭谛咒”(探索发现:法门寺片尾曲)",供养给各位与佛有缘的朋友,南无阿弥陀佛!
        雄厚!激昂澎湃!
        感觉很有力量啊~~~~

        太好了!!
        末学刚才掰着手指头数了,该段音频是7遍咒语。
        单曲循环播放3次。
        就是。。。
        21遍。

        有气势!有力量!低沉的时候,听一下,一定可以提起精神来!

        南无佛!
        我终于等到了你!

        以上摘自各位网友的评论: http://www.bskk.com/thread-304086-1-1.html
        mp3 下载地址: http://www.uushare.com/filedownload?user=yanshoupeng&id=1780834

        个人认为,虽然王菲的版本柔美空灵,但是能给大众行施大无畏布施的咒语,应该象这样铿镪有力,能给众生破除万难,勇敢地度过生死海的力量.

        南无阿弥陀佛!
    • 介个粤语版的才是最棒的。
      • 可能是因为母语的关系,我也只能从音乐的旋律中体会,而感受不到文字般若的力量,睡觉很正常呀,心经很安神的,尤其对失眠的人很有效,如果听了之后,仍然烦恼气闷,辗转反侧才奇怪呢,嘻嘻,南无阿弥陀佛!
        我曾经介绍<心经>给不同的睡眠不好的人,信/不信佛的,老中,老外(一点都不懂中文的),大家统一的观点是听了之后,心都变沉静了,都睡的很沉,都愿意继续听下去,呵呵,这也是一种方便吧,南无阿弥陀佛!
    • 真好听啊,让人心存美好~.有人听过萨顶顶的梵语<万物生>吗?很好听.她的很多歌都是梵语的.人长得也跟天女一样. 不知道怎么传video,只好传一个链接.
      • 又听了一遍汉语版的,感觉还是梵语版的,好听多了.但是至少,可以理解一下意思
        • 感谢分享,第一次听梵语版的时候,总是觉得那些字节很熟,网上一查,原来是受<百字明咒>的影响,据说是她随口唱出的旋律,真的很不简单,舞蹈动作也很美,让我想起来了"千手观音",就是MTV的故事情节让人困惑,不太理解和歌词的之间的关系.南无阿弥陀佛!
    • 啥是心经? 谁的心的经?
      • 其实'心经'两字中的"心"是指佛法的核心的意思,而不是我们的肉团心的心,心经中有"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提到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平静快乐的根本,南无阿弥陀佛!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

        http://www.csie.nctu.edu.tw/~jglee/teacher/heart.htm
        http://www.yxjs.org/wenji/02_wxlasl/01_wxljsqj/05_xjjs.htm

        这两个连接都是我个人认为比较通俗易懂的解释,后一个更简单扼要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南无阿弥陀佛!
        • 啥都不挂碍了, 还怎么快乐?
          • 佛教讲无常,是说缘起缘灭,没有恒有事物。所以不应烦恼于过往和未来,要珍惜当下,但不执着迷恋于表象的“有”,而不是说要什么都不挂念,什么都“空”。珍惜每个当下,恰恰是要随时思考自己做人做事,惜福惜缘。
            • 你说要珍惜当下, 可是当下瞬间就滑过去了, 就不再是当下, 你怎么个珍惜法? 你说珍惜每个当下, 那么上一个和下一个当下, 你怎么珍惜, 靠回忆和憧憬? 你如果说只珍惜当下这个当下, 那么你如何思考事情, 哪样思考可以离开过去和未来的那些个当下?
              • 走路,走稳现在迈的这步,写字,写好正在写这个字的一笔一划,做事,小到扫地,大到大型计划中的每个步骤,专注努力完成正进行的步骤,您自己把“当下”当成瞬间来解释,
                ,亦对亦不对。有时当下是一瞬,有时何妨是一天的朋友聚会和工作。有缘(条件合和),珍惜当下学习机会,珍惜当下之朋友,珍惜当下的实践探索,不是纠结于上件事,慨叹以前的人际周遭,也不要永远在想未来而不开始做,即所谓better to do than to say (think)。珍惜当下,不是说不要总结过去,计划未来,不要思考。强调的是总结和筹划不要成为心理纠结和负担,或光说光想而不做,还念念不忘。
                再回到你的问题----“那么上一个和下一个当下, 你怎么珍惜, 靠回忆和憧憬?”
                对过去的事和人,我们人,除非失忆,当然有回忆,对于未来,当然会有主观的憧憬,但谁都懂得一个理,过去好坏与否,已成事实,无法改变,哪怕好的,再回忆多少遍也变不成现在,未来的果是现在的因所致,不把现在做好,未来也是空想,所以,珍惜当下。明白了这个道理,你自然不会问我怎么珍惜“上个当下”和“下个当下”。
                • 你回的似乎就是说专注做好现在做的(如果我理解还差不多的话), 可你又说随时思考自己做人做事,若如此, 还怎么专注? 另外随时思考, 是否有判断该不该做的问题? 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有什么说道吗? 总不能说作贼的,专注偷盗, 就是珍惜当下了吧?
                  • 您不是在探讨问题,而是偷换主体,把别人的措辞片面化、极端化,在曲解的基础上证明别人谬误。其实你不是没懂,而是不愿意懂。似乎接受别人的说法就意味着否定自己,嘴上吃了亏,或者,把别人说赢了,觉得自己很智慧了,
                    脑子里是不是真的去抓别人要说的意思,而是“win vs lose" 和" me vs you"。
                    你其实是在抬杠,如果一个教练让队员专著比赛,打好每分球,难不成你作为队员会问 “我专著思考了,还怎么接球,怎么攻球,我如果去接、去攻,还怎么思考,怎么专著,怎么总结,怎么预判”。如果你觉得我的例子极端和滑稽,that 's the way you asked your question.
                    什么做贼专注于偷盗之当下?!如果小学老师让学生珍惜时间,您会问老师“强奸犯应该抓紧时间多凌辱几个妇女?”吗 胡扯!我刚才说偷换主题,您刚才的问题等于是把过往、现在、往来及专著当下这个题目和是非标准扭在一起来问。
                    佛教要人观察审视自己的内心、起心动念。师傅告诉我,即使行路和写字时,都可体会做人的道理。说到这里,如果您还是不懂,那是我惭愧自己无德无能,如果您不愿意懂、不屑于懂,我也无可奈何。阿弥陀佛。
                    我喜欢在这个论坛看严肃的探讨,也乐意就自己的能力和人探讨,但对嘴仗毫无兴趣。您要是觉得您赢了,很快乐,那您权当您赢了吧。让人快乐是功德,让自己快乐是智慧。
                    • 别急别急, 我在慢慢学呢, 输赢不重要, 深入思考也没啥坏处嘛! 你也不能保证一切地方你深入得都到位不是! 我想偏了, 你讲明白我不就懂了吗, 干嘛臆测一番我的思想呢。
              • 佛教的时间观是以刹那为单位的,有实际证量的修行者能观察到自己的心在每一个刹那之间的变化,而每一个当下,因为这些念头的变化,和身体及外界环境的变化,'当下'这个'我'都是崭新的但是又延续的,很遗憾不能更深入的解释,您可以等其他人继续回答这个问题,南无阿弥陀佛!
                • 请问每个刹那之间是什么? 
                  • 关于刹那间的详细解释,我向您推荐"佛教的时空观 第一篇 时间",在《仁王护国经&#8231;观空品》说: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中有九百生灭。具体一点说,一分钟内有四千五百个剎那,四十万五千个念头,可见心念生灭的迅速。 南无阿弥陀佛!
                    • 我只是想问你: 刹那之间是什么? 请用你自己话说
                      • 念头的生灭呀,很简单呀,佛教认为空间和时间是我们衡量自己存在的一个刻度而已,南无阿弥陀佛!
                        • 生灭之间是什么?
                          • 到了能观察到自己的念头的生灭的阶段,就已经到了佛教讲的心念里的最少时间片段了,此时要做的就是让念头在境界变化的时候不起生灭,就是抓住第一念,不起分别,断相续心,直接安住菩提上,如果每个生灭都能抓住,就不会流转生死了,因为你的心早就在净土中了,南无阿弥陀佛!
                            • 一派胡言! 什么最小片段,时间有最小片段吗?  抓第一念, 要是真有第一念, 这和上帝有啥区别? ”每个生灭都抓住,就不会流转生死了, 就在净土了“ , 你这样抓来抓去的,累都累死了, 还怎么个"不流转”,“在净土”呢!
                              • 这是我们佛教修行中的时间的最小计量单位,您自己抓不住自己的念头,并不代表别人都做不到,佛教的第一念和其他宗教的造物主不是一个概念,我们佛教这里讨论的是每个人的念头的形成,而不是世界由谁创造的,佛教相信改变自己就可以改变世界,南无阿弥陀佛!
                                您可以不认可,但是说粗口就不合适了,这样一来,实在无法表明您能平和的讨论问题,就此别过,南无阿弥陀佛!
                                • 你说每个人的的第一念怎么形成的,该念之前有没有, 如果有能叫第一念吗? 如果没有,第一念就凭空来的, 那上帝被质问的那些话同样可以质问到你所谓这个第一念上。 口是粗了, 不过说你一派胡言没说错吧!
                                  我是抓不住自己的念头, 你能抓住? 你回去问问你师父, 看他能抓住不。
                                  • 我的师父绝对能大部分抓住,我说的不是一派胡言,您一定没注意到我前面贴子中的提及的'当境界来了',我们抓的是这是当下状态的第一念,这绝对不是凭空而来的,境界不同,心念反应自然不同,所以第一念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因缘和合而来的,这也是佛教讲的活在当下,南无阿弥陀佛!
                                    • 你把第一念安排在境界来的同时或之后,都是有问题的, 我也是跟不少牧师和尚们学过的, 你唬不了我。 还有, 活在当下也不是你说的那样。 你说的很多东西, 是COPY了佛教的, 但在一部分的细节上, 你加入了自己的错误理解。
                                      • 那我欢迎您来解释佛教的'第一念"到底是什么呀?我理解的哪里错误了呢?南无阿弥陀佛!
                                        • 那是你老师拿来唬你的一个工具, 让你找来找去找不着, 因为根本就不存在;等有天你缓过劲来,你就算脱开拉你轮回的这第一念了, 那时候你才活在当下了
                                          • 赫赫,您一定没真正遇到合适的禅宗的师父,或者这个师父做的到,说不出,对唯识宗没有深刻的研究,找不到第一念的佛教徒都还是在资粮道上修,根本没进入菩提道,南无阿弥陀佛!
                                            • 别赫赫了, 你这叫暂时没救! 你会COPY很多的佛经,那管什么大用?  我用句你们的术语说给你: 凡在找第一念的都还在加行道。 你作为一个信徒,学到这个程度就来乱指点,也难怪这个教衰败。
                                              拿出经典当公理用使讨论很难进行, 那样就不容易用自己的思考, 而将模糊处全部由经典代替,害人害己。 但即使这样在你所说的什么唯识体系里,似乎也没哪处在强调这个第一念, 尤其是找第一念的说法, 你可以举出来再哪里,不要断章取义。  
                                              • 佛教真正的修行都是在第一念这个地方下手,我实在能力有限,不知道应该从何给您讲起,请看连接吧,另外我来这里根本就没有指导任何人的意思,不过是讨论问题而已,佛教现在非但不是衰败反而是更加兴盛,你我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自然得出不同的结果,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 如何保持第一念 http://bbs.foyuan.net/thread-3256-1-1.html

                                                禅宗: 回到第一念 http://www.haikong.com/bbs/viewthread.php?tid=11616&extra=page%3D25
                                                • 你如果自己一点分析能力都没有, 看写什么都信,完全不用自己思考,和基督徒的木头脑袋有什么区别? 这个地方你的问题不是能力有限,是你根本就不懂!
                                                  • 如果把“第一念”换成“当下一念”,是不是就比较说的通了?
                                                    • 是通了些,但即使“当下一念”按照老和尚的说法,也是个引子, 拿它勾搭你的目的是让你清楚当下是什么东西, 老和尚说是你执的。 当下尚且如此,这“一念”早就第二三头了。 上面那位说去抓第一念,还说他老师能抓住大部,所以我说他胡诌。
                                                      • 如果有时间的朋友可以看看<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 等,了解一下佛教的观点下,人的八识是如何运作的,再对我说的第一念在一个普通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的位置,做评论吧,而且注意我一直都说从第一念入手,而不只是修第一念,以后的舍识用根,转8识成4智,要做的事还很多,南无阿弥陀佛!
                                                        • 那就请师兄给介绍一下,像我们这样的水平的,怎样才能从第一念入手哪?
                                                          • 记得师兄现在是修净土法门吧,净土法门的资料最多了,我个人建议,先能保证每天一个小时左右的念佛(4/6字洪名),注意先别急于求成,这其中你会遇到很多的状况,过程中调整好呼吸,和心的频率,这一切都要自己调整,别人说的只能是个大概,只有自己知道什么最适合自己,南无阿弥陀佛!
                                                        • 你总把个佛经甩出来,后面还有大般若华严智度宗镜录什么的,我抗不住! 唯识我也不通, 你说说第一念在八识的哪层活动; 你再说说舍识用根的根是六根、意根末那、赖耶的根(有的流派赖耶有根)的哪个根。 晒你的货, 别甩佛经。
                                                          • 再次声明,我在这里发贴,既不想当大家学佛的老师,也不用在这里印证我的水平,我自己有师父和善友帮我,所以,我不用晒什么货色,不过是想启发大家思考一下,佛教是否适合各位心灵的追求,所以对为了讨论而讨论的话题不再参与了,南无阿弥陀佛!
                                                            • 没人撑多了印证你的水平, 只是你说得不对, 得允许别人反对吧! 干嘛, 你说的就都对, 听不得逆耳话?
                                                              • 我不会因为'否定'的意见就妄自菲薄,也不会有人在这里叫我'大师'就妄自尊大,之所以不回您上个贴,是因为我觉得没必要回复要求我'晒货'的贴子,我来这里讨论问题只对事不对人,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在内的贴子,就不参与了,我说的肯定有很多不足,欢迎各位批评指正,南无阿弥陀佛!
                                                      • 咱两个讨论的是没有修持过或者是刚刚入道的新学员(像我这样的),心里的念头,一念起来,等着去抓的时候,二三四个念头都已经过去了。可是对于得定的人来讲,抓住一个念头、安住在上面观照不动,那可不是湖州。
                                                        达到这个境界,用不着得果证道。

                                                        所以说,我倒觉得,LYXZWY师兄应该把自己的师父看的更高些才对。
                                                        • 嘻嘻,多谢理解,英雄所见略同呀,至于俺师父,我实在不敢妄测他的水平, 为了避免对他偶像崇拜,只能从我平时接触的看,但是他给我很大的信心,让我知道现在仍然有正法行的佛教修行者,南无阿弥陀佛!
                                                        • 你抓个境凝住不动,还可以。 抓个不携带境的念头, 怎么抓? 抓者是谁, 是念不? 再往里抓, 然后再往里抓,再再。。。。 这和你们说的轮回不像么?
                                                          • 佛教之所以现在分了这么多类别,有各种不同的方法,这抓住第一念的前期准备是,必须有个相对'定'的环境,例如,念佛,持咒,打坐的时候,万缘放下,安住你所修行的法门上,而不是在一个普通环境下,随便找个念头,然后'顺藤摸瓜'去找第一念,那样是找不到的.南无阿弥陀佛!
                                                            • 你上面说找第一念就是真正的修行下手处, 那这里说的这些“前期准备”算真正修行不? 布施算吗, 忍辱呢。。。 还是回你上面的问题: 第一念在八识里哪个层次,抓住这第一念的状况是啥样。 别扔佛经,不必启发, 直接说就行。
                                                              • 布施.忍辱,持戒,若不在第一念上,还着四相,那就只在积攒福德因缘,第一念是意识流淌(1-8识间)的过程中的一个状态,八识是意识的种类,真正的修行的下手处,在放下前六识(这的确难做到),在第七识与第八识运做的时候观照,一般来说第八识能清楚的,是开悟以上的境界,南无阿弥陀佛!
                                                                我不知道自己表达清楚了没有,再补充一下,就是一个是动态的,一个静态的描述,我们的意识,总是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的时候,在1-8识间流淌,7/8 两识一般人都感觉不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从您说的词汇看,您接触的是藏密,他们主要是修身根而且是从果地向因地修. 而汉传显宗,都是从因地向果地修,这两种思想体系的不同,造成了很多方便法门的不同.我在这里不做展开讨论.

                                                                下面,我稍微谈一些,自己对汉传显宗的一点了解.禅宗修的是意根,念佛修的是耳根,所以,才有禅宗对修行者要求最高的说法,不是这个修行人要很能讲经,持咒,念佛,而是要这个修行者,直接能找到自己的意根接触尘境的状态,就是那个'当下'的状态.

                                                                最后,佛教中的大修行者,都是没有这些法门的限制的,禅净密是紧密结合的.而且,大家也一定明白了为什么不认字的只会念佛的老太太往生的那么多了.人家就是能做到不起颠倒妄想,不佩服不行呀,还是那句老掉牙的话,佛教的修行是"知道不算,做到才算"'呀.



                                                                好了,我的能力现在就到这里了,望各位朋友补充指正了,南无阿弥陀佛!
                                                                • 我是没看明白, 觉得你也说不清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布施.忍辱,持戒,若不在第一念上,还着四相 【 这些如果在第一念上, 才叫着四相呢】
                                                                  ,那就只在积攒福德因缘,第一念是意识流淌(1-8识间)的过程中的一个状态 【既然只是八识的一个状态, 何来第一之说? 这个状态前的那个状态是什么?】
                                                                  ,八识是意识的种类 【八识是意识的细说, 你给改成种类了?】
                                                                  ,真正的修行的下手处,在放下前六识(这的确难做到),【人还没死,你怎么放下? 78二识运作,潜在就是生前六】
                                                                  在第七识与第八识运做的时候观照,一般来说第八识能清楚的,是开悟以上的境界,【不受8识套路绊着的,才算吧?】 南无阿弥陀佛!


                                                                  我不知道自己表达清楚了没有,再补充一下,就是一个是动态的,一个静态的描述,我们的意识,总是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的时候,在1-8识间流淌, 【6,7二识为意识, 你混淆了, 你推荐的书你自己读吗?】
                                                                  7/8 两识一般人都感觉不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从您说的词汇看,您接触的是藏密,【我接触过】
                                                                  他们主要是修身根而且是从果地向因地修. 【主修身根, 这是对他们的误解; 果向因只是他们的口号, 都是一个老大释迦的证量传下, 哪地方的不是凭释迦的果地修?】
                                                                  而汉传显宗,都是从因地向果地修,这两种思想体系的不同,造成了很多方便法门的不同.我在这里不做展开讨论.

                                                                  下面,我稍微谈一些,自己对汉传显宗的一点了解.禅宗修的是意根【 意根在你介绍的书里指第7识,恒执八为我, 禅宗就修这?】,
                                                                  念佛修的是耳根【太小看念佛了, 在心里嘟囔不用非给划归耳根吧? 】
                                                                  ,所以,才有禅宗对修行者要求最高的说法,不是这个修行人要很能讲经,持咒,念佛,而是要这个修行者,
                                                                  直接能找到自己的意根接触尘境的状态,就是那个'当下'的状态.【这个当下,不用修谁都一直在了,还找什么呢? 你老师就这样教你当下呀? 】

                                                                  最后,佛教中的大修行者,都是没有这些法门的限制的,禅净密是紧密结合的.而且,大家也一定明白了为什么不认字的只会念佛的老太太往生的那么多了.人家就是能做到不起颠倒妄想,不佩服不行呀,还是那句老掉牙的话,佛教的修行是"知道不算,做到才算"'呀. 【暂做不到不要紧, 但不知道就更没法做到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多谢您给我的'批复'呀,第一念是个动态的状态,可以指耳根接触声尘产生耳识的时刻,也可以是意跟接触法尘产生意识的'当下'的状态,会修的的确每时每刻都是'当下',都能抓住第一念,但是修过佛法都会知道找到'当下',找到自己的意识的产生的源头是多么难.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6-8到底应该怎么分,不同的派别体系,有不同的看法,我的个人看法,6/7 是决然不同的,见下:(不好意思,这个我也是从网上找的,格式有点乱,但是分类很清楚,不影响大家理解),如果大家有不明白的名相,google查一下就可以了,我就不多解释了,因为我说的肯定没词典好. 具体如何根据自己的法门去修呢,我还是建议大家问自己的师父最好,因为网上三言两语的根本解释不了.

                                                                    唯识宗讲的八识是:

                                                                      ┌1眼识──眼根缘色尘┐
                                                                      │2耳识──耳根缘声尘│
                                                                      │3鼻识──鼻根缘香尘├识(了别为义)────────────────────┐
                                                                      │4舌识──舌根缘味尘│                      │
                                                                      │5身识──身根缘触尘│                      │七
                                                                      │6意识──意根缘法尘┘                      ├转
                                                                    八 │       ┌是第六意识所依 ────────────┐     │识
                                                                    识─┤7第七末那识─┤常随四烦恼───我痴、我见、我爱、我慢 ├意(思量 │
                                                                      │       └向内执取阿赖耶为我,向外认识境界为实法┘ 为义) ┘
                                                                      │             ┌能藏 能含藏一切法的种子    
                                                                      │        ┌华译藏识┤所藏 受第七识所薰习────┐
                                                                      │        │    └执藏 受第七识所执取   ├心(集起
                                                                      └ 8第八识阿赖耶─┤无覆无记              │ 为义)──根
                                                                               └种子现行时,善恶分明,业报相续   ┘     本
                                                                                                       识

                                                                    另外;补充一句,止静念佛时,尽管大家都不出声,功夫够的人,自己的耳根仍然能听到'声尘',更进一步的,到了有念无念境界的时候,直接接触的就是法尘,这都要实修才能体会,您不进入那个状态,只靠语言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您真的感兴趣,跟"jsl630226(惭愧升)"一起去念佛吧. 如果想对唯识想深入研究,这里有几位师兄,也都在学,您可以在论坛上找找,我见过他们的贴子,我对唯识的研究是仅限平时实修中用得到的,跟他们比水平相差很远.

                                                                    我的师父的教学方法是很特别,他很注意弟子实际的修行心得,鼓励在实际修行中思维法义,而不要被所知障所阻碍,我个人认为他的方法虽然很好,但并不是适合所有人,所以我也不会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各位朋友可以从解门入,也可以从行门入,都是很好的方法,都有很多好老师,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个人观点,这个寻找适合的老师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学佛.

                                                                    再次感谢qianlao(老千)和各位的宝贵时间,看及回复我的贴子,南无阿弥陀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找源头找源头, 抓第一念, 你干脆就说找”上帝“得了! 都是源头, 人家那个源头早亮出来了, 你这儿还在找呢。 你推荐出来的任何一本书里都说无始, 到你这怎么就振振有词地找源头呢, 你听你老大的话吗! 是不是这个源头找不着, 佛教的修行就得泡汤了?
                                                                      • 看来还是要再说一遍,找到自己的一个境界来的时候产生的意识的源头,不是一切万物的源头,而只是你这个人的这个当下的状态,是佛教真正修行的下手处,不是最后目标,你做不到在这里舍识用根,转识成智就是得不到佛教认可的解脱,我觉得我能力有限只能讲到这里了,南无阿弥陀佛!
                                                          • 不知道你学什么。因为就算佛教的不同宗派,也会有很多不同的理论体系,而且各自对名词的界定都会有些差距。所以,我只是简答一下,肯定会有不统一的情况,我们可以慢慢的讨论
                                                            念,一定是有境的。

                                                            能抓的是识的自证分,是比念头更细微的心识状态;能抓的力量,就是定力;被抓的就是念境以及这个念境的生处、灭处、因、缘、果、报等等。

                                                            随着自己定力的增加,被抓的可以越来越深细,定境也会越来越超胜。往这个方向推理,当然不是轮回。是涅磐。但这里需要一个正定。不正的定就不会有正确的结果,也就不会得到涅磐的境界。当然,前面还有很多东西作基础,比如你说的施、戒、忍、精进。中间还有很多不同次第,后面还要摄持福、慧广大资粮等。

                                                            如果你在看的是佛教书籍的话,俺建议,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因为佛教的道理一层一层的深细,没有一个很好的心态,是不可能深入进去的
                                                            • 练气功的, 都是练, 和你们差别不太大。 慢慢讨论好!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不知道你学什么。【学气功, 因是子静坐, 旁及各种宗教】
                                                              因为就算佛教的不同宗派,也会有很多不同的理论体系,而且各自对名词的界定都会有些差距。所以,我只是简答一下,肯定会有不统一的情况,我们可以慢慢的讨论

                                                              念,一定是有境的。【以念当念的对境, 动态里平衡不了, 不放舍会把自己累死, 但也可能憋活, 在人了】

                                                              能抓的是识的自证分,是比念头更细微的心识状态;能抓的力量,就是定力;被抓的就是念境以及这个念境的生处、灭处、因、缘、果、报等等。
                                                              【2,3,4分后必须歇菜,就是例子,实修里也一样, 试图抓时心识状态就变了(这点很重要), 抓不住的, 需要后续的再抓, 但又变了, 这样是没头的。 能抓的不是定力, 是死不了的觉性; 定力只是习惯了以某种方式延续的心态而已,其实是业力。 】

                                                              随着自己定力的增加,被抓的可以越来越深细,定境也会越来越超胜。【一厢情愿, 这样的抓法,很快就碰到死角了】
                                                              往这个方向推理,当然不是轮回。是涅磐。【既然有死角,出不了轮回,除非某日某时某刻你回过味来, 放弃此种生抓法】
                                                              但这里需要一个正定。不正的定就不会有正确的结果,也就不会得到涅磐的境界。当然,前面还有很多东西作基础,比如你说的施、戒、忍、精进。中间还有很多不同次第,后面还要摄持福、慧广大资粮等。

                                                              如果你在看的是佛教书籍的话,俺建议,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因为佛教的道理一层一层的深细,没有一个很好的心态,是不可能深入进去的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南禅?
                                                                • 深入的途径来说, 什么禅都如此! 我用的是因是子静坐法, 系缘止--制心止--体真止。 制心止就是说念不起不制。 我知道近代多有以观念头为方便法门的, 但被解释成找或抓念头,尤其抓第一念, 就显得很偏了。
                                                                  • 老兄,佛教抓到第一念后是为了转的呀,不是为了抓而抓呀,因为种种原因容易抓不到,现在才把抓这个过程看成主要矛盾,佛教的精髓是后面呀,抓到了转不了,还是凡夫呀,还要生死轮回呀,别问我怎么转,怎么断相续心,我也不会,因为我还没能力抓呢,南无阿弥陀佛!
                                                                    舍识用根,转识成智,才能真正解脱,我不多解释了,大家感兴趣的自己google吧,南无阿弥陀佛!
                                                                    • 拿你没办法! 不懂你最好就别瞎说了, 成吗! 告诉你抓不到, 你还要抓住了转, “舍识用根,转识成智,才能真正解脱,我不多解释了” , 你都清楚你说啥呢吗? 这些你如果自己没走过, 你再多解释又能怎样呢。 和你说话真费劲,不如静坐了。 你接着”歧发“吧。
                                                                      • 我也是才明白了,您现在修的是气功,对佛法的空有不二也没有根本的认同,所以,在您的静坐中肯定是找不到第一念的,现在您的问题应该是您自己有没有必要找,而不是怎么找,所以我以前回您的贴,根本就文不对题.
                                                                        佛教的修行方法是建立在'空有不二'的基础上的,如果对此没有根本认同,尽管看似相同的静坐,但是由于心地的方法的不同,得到的结果根本不同.

                                                                        举例说一下,您关注的是丹田,任督二脉,除了藏密有气脉明点的修习,其他任何佛教派别静坐的时候的,都把所缘境作为摄心的手段,而不是目标,八触十功得更是禅坐的副产品,不过是我们修行的一个过境,而不会执着这个境界应该如何.您可以参考佛教对四禅八定的定义,及对应的方法.

                                                                        这也是您所学的方法的创始人,本来借鉴天台的止观,后来还是学了密法,我不是在这里说密法就比禅法低,只不过说明他更适合而已.

                                                                        我也跟您有共识,这些问题就到这里了,不再讨论下去了.

                                                                        南无阿弥陀佛!
                                                                        • 我一直和你讲理呢,基本是质疑你的东西, 你一句不回, 避重就轻,要么就让我看书, 要末就说我是练功的,和你不同路, 我可是用你的语言你的体系和你说话呢。 我并没有用气功的体系和你交流。 继续质疑你。。。
                                                                          “ 佛教的修行方法是建立在'空有不二'的基础上的 ”, 你说说吧, 佛教的修行方法里哪个方法是建立在空有不二的基础上的? 有这个基础了, 还要方法干嘛用? 嫌“不二”闹心, 必须搞二了?  这和你第一念的认识是一回事。 你和下面那个惭愧升号称佛教徒, 可是你们本门的东西你没学明白嘛, 我一个外道指出来就不行了? 必须冒金光的某佛教大师指你们才管用? 在我的印象里, 上帝那个流派才这样啊, 你们不应该这样嘛!

                                                                          好了, 探讨问题, 别让我读经, 你直接回我上面给你的“批复“吧, 一条条地讲你的道理, 讲不出来请承认你说错了或不懂, 直接点儿, 别总装。
                                                                          • 还没看到这里还有我的名字。惭愧,让您见笑了
                                                                          • 非常感谢您的'批复'使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需要继续努力学习,现在无法回答您的问题,真的很惭愧,南无阿弥陀佛!
                                                                            • 感谢您的回复! 不论您是否是因为不屑与一个外道讨论或确实回答不了, 总算得到个十分有逻辑的续贴。 让我一个普通的人脑,至少觉得佛带的小弟,也还是按人脑想事做事的。跟您道歉, 一切让您不开心不舒服的地方,我全都道歉,罪错都在我!
                                                                              • 您千万别多想,也没有任何不当的地方,佛教就是欢迎这种讨论的,对我来说您是一个绝佳的善知识,跟您讨论,只是我自己能力不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说师父说过的话,毕竟没意思,我想用自己的话说,又暂时的确不能圆满解释,南无阿弥陀佛!
                                                                                说实在的,我也不能确定自己什么时候能拿出一个,让我和别人都比较满意的答案,所以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留在那里,等以后机缘合适了再讨论好么? 如果说我看到您的每一个文字都欢喜雀跃,也有点太肉麻了,但是请放心,我绝对没有不开心和不舒服的,只是有点烦恼,自己的表达能力实在不够,郁闷ing,南无阿弥陀佛!
                                                                                • 我说师兄啊,你不是被忽悠了吧?老千同学对“念头”的理解是不对的,这样明显错误的认知,是不能随顺的。
                                                                                  • 愧升同学,你这就不好了, 我的理解不对你要说理由啊! 不能直接定性, 我不抵触佛教,就因为他最讲理。 只要你能真和我“慢慢讨论”, 别先带有色眼镜看我和我所说, 你只要能说清楚, 我可以改正。 可是你一点都不说的。 只说我不对。建议开新贴专研究念的问题。
                                                                                    另外你回帖里一会说你也不清楚第一念, 一会又说你看不懂我说的那段话, 如果这样的话, 你是凭什么断定我对念头的理解是不对的呢? 佛门弟子不说谎话,是很基本的一戒吧! 我们讨论不下去, 究竟是谁导致缺乏了“一个直心坦白的共同平台”? 
                                                              • 练气功哈。恐怕这里信佛的,很有些人是从气功转过来的,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如果说练气功和修佛的差别,练气功的人不知道,这很正常。可是信佛人恐怕没有不知道的。
                                                                俺劝您:尽早放下。虽然知道你不会听,但为了尽义务,还是要多说几句:

                                                                俺以前的那些气功朋友们。除了信佛的,基本上都出偏了,只有一个大姐还在坚持,可她每天都念心经。信佛之前不知为什么,信佛后,了解了一些佛理,才慢慢的明白,那样结果的必然性。

                                                                毕竟我们不是同路人,也不好说的太多,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为你祈祷,祝你LUCKY。希望以后有缘,可以帮上忙。
                                                                • 知道你们管练气功的叫外道, 但我按照你们的另一个叫法, 叫世间禅! 不管叫什么吧, 我不抓第一念, 我按照系缘-体真-制心止, 续空观、假观、中观的思路走了20余年了, 没出偏呀! 咱们这里讨论的就是“放下”的问题, 你扔了气功,抱紧了一念, 不是同样的没放下么。
                                                                  • 同样的放不下,但内涵却有很大的差异。差在什么地方?我理解,差别就在“我”字上。佛教徒最终要消灭这个我,包括所谓的“真我”“大我”“神我”等等,为此而执持那些可以对治的善法,放下那些于此相违不善法。你哪?
                                                                    • 放下第一念. 第一念是你要消灭的“我”
                                                                      You are right. but the problem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第一念, both you and 鹦鹉 don't get the point. You think it is 善法, I believer you'll be mis-lead if you 执持 it. You can 执持 a 境, not a 念头. 自证分 is just a 分 of 8th识 . think about it carefully.

                                                                      能抓的是识的自证分,是比念头更细微的心识状态;能抓的力量,就是定力;被抓的就是念境以及这个念境的生处、灭处、因、缘、果、报等等。

                                                                      【8th 识, 2,3,4分后必须歇菜,就是例子,实修里也一样, 试图抓时心识状态就变了(这点很重要), 抓不住的, 需要后续的再抓, 但又变了, 这样是没头的。 能抓的不是定力, 是死不了的觉性; 定力只是习惯了以某种方式延续的心态而已,其实是业力。If you trained such 抓取的业力 (you call it 定力, whatever), it'll block your way sooner or later. 】
                                                                      • 第一念,不是你所修持的,没有所谓的放下不放下。我对第一念的概念也不清楚。但问题是咱俩在聊的时候,干嘛一定要把别人拉进来哪?我前面讲了我所要放下的;所执持用于对治的。很想知道你要放下的;你所执持的?回答这问题很难吗?
                                                                        • 你真看不懂啊!? 再贴一次
                                                                          【8th 识, 2,3,4分后必须歇菜,就是例子,实修里也一样, 试图抓时心识状态就变了(这点很重要), 抓不住的, 需要后续的再抓, 但又变了, 这样是没头的。 能抓的不是定力, 是死不了的觉性; 定力只是习惯了以某种方式延续的心态而已,其实是业力。If you trained such 抓取的业力 (you call it 定力, whatever), it'll block your way sooner or later. 】

                                                                          你看我尽量用你的语言回复你, 你怎么反倒说我不答你呢。

                                                                          我要是说“没执持的,该怎么放和放下什么?”, 这样的话你老大教你千百遍了吧, 你再听估计对你也没啥用, 反而你会说我COPY你们老大的话,妄自尊大,净动嘴吹牛, 嘿嘿。
                                                                          • 说实话,您前面那一段我真没看懂,而且和我问的问题也不搭边。后面那一段说“我的老大要我一切都放下”而且说了千百遍了。我也只能说:您的想象能力很强,但和实际情况也不搭边,咱俩忙乎半天,整个一个“不搭边”。没关系,说不定以后什么时候就搭上边了
                                                                            • 不会吧? 你老大说无我,我常, 你怎不听他话呢! 我是说你老大让你把一切都放下么? 我严格按照你老大的精神和你交流, 不敢超越一点儿的, 这样都被你说成是”想像能力很强“了。 你老大说无我无偿, 我说”没执持的,该怎么放和放下什么?“, 这违背他的精神么?
                                                                              我这样说你怎么还埋怨我没回答你问我执什么, 放什么么? 我在这里很无理很没逻辑么? 过去我看你帖子没这么不讲理呀, 这是怎么了。
                                                                              • 你好像很喜欢指责别人,对你的修炼很有帮助吗?正是因为你不讲你心里的话,而总是重复你认为的、别人该讲的话,那我们的讨论还有什么意义哪?“我老大”你到底指的是哪位。我所有的老大,加起来也没对我说过千百次“放下”。
                                                                                拟想,再不加逻辑,就很容易变成笑话,并不幽默的那种。

                                                                                我原来练气功的时候,也是这样看佛教徒的。所以,看您现在这样,就感生惭愧自己过去的那样。
                                                                                • 我心里话还需要我再贴一遍吗! 我反复贴几遍了, 帖子都在上面, 我怎么就没说心里话呢?你上面说你看不懂, 不管懂不懂,你是怎么得出了这个结论呢? 那话是我说, 我没觉得那应该是你说的。 我重复的是我的话, 也包括回复你的讨论。 是你说慢慢讨论的。。。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如果你没这个“慢慢讨论”, 我会跟你这么久的帖子么! 可是你后面哪里有一点点的讨论问题的样子呢? 怎么被“气功”这词一晃, 就讨论不了了呀? 众生还平等不平等了, 不屑和我一个气功外道讨论? 你老大们说过“一切治生。。。。与。。不相违”, 纵使我是个外道,你也没必要这么不屑吧! 我反复说我的观点,你可以不懂,你可以质疑可以否定,你可以给你自己辩护,这才叫讨论,但你呢? 我反复贴的那些是我的心里话, 你没做任何评论, 不会因为我说的和你想的不同就直接给我一个外道邪见的结论吧? 即使是外道邪见, 你也要讲出理由啊, 还好,我多少能听得懂你们的术语, 你可以讲嘛!

                                                                                  说到指责,从你不满我讨论时拉别人进来, 然后在我反复回答你的情况下说我不回答你问题, 在我被迫再回答你后, 你又说我不说心里话, 下次你还会说什么? 我纵然有毛病, 一个巴掌也拍不响, 你这些个都不叫指责吗? 你大老们不是说“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你指责“我指责你”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呢?

                                                                                  说说放下, 你作为教徒或许每天有日课什么的吧, 里面不是有段发心有段回向的么, 里面念念有词的就没有“放下”的意思? 好就算你说没有, 你们那么多经典里面有几部是不让你放下的? 初禅舍的是欲界乐, 二禅舍寻伺,三禅舍喜,四禅舍乐; 你如修密那边总结得更简洁“念知思舍”四要, 这还都是世间禅的内容,也就是在下我一个外道研究的范畴吧! 我将舍说成“放下”,很偏离愿意了吗? 亦或你有佛法的观慧, 超越了舍和放下, 而另有新解? 你可以讲出来, 但不屑与打岔, 尤其说自己不懂后还要打岔, 这是佛徒该为么? 你别说大伙讨论干嘛非要求你行为要更高尚啊, 不为别的, 就因为你是个佛教徒,而在下只是个外道。 “恒顺众生”里的众生, 不包括在下吗?

                                                                                  你老大们最擅长讲空、无我、无常、无生,即使你暂时在执持善法阶段,也不可能不接触些经论, 里面到处都说这个,该有个千八百次了吧? 在下不才作为练功之余,尚且因读几百遍而能够背诵些智度,止观,金刚,楞严之类的经典片段,你一个正宗的佛教徒,早已超越气功阶段了,不可能比我更不了解你老大的意思啊, 怎么还反问我哪个老大来了呢?

                                                                                  最后, 别学基督徒, 动不动就说自己过去也如何如何来证明现在的你所持是正确的。 轮子李的小弟当初也都不是信徒, 后来信了轮子能说明什么呢? 尤其在你看不懂的地方,何不仔细讨论呢? 还有你叫惭愧升, 莫非只会帮助他人如在下升起惭愧, 而不是你当下的自己么?

                                                                                  我承认自己是个外道, 做不到恒顺众生。 但你不同,如果你对外道内道的差别相还很敏感的话,首先应该警觉的是你是个教徒, 作为一个内道你该做什么,从而表现出内外道的差别。

                                                                                  以后我长记性, 吐血进谏这类讨人嫌的事我是不干了。这是我最后一次指责你! 实在是对不起了。 你不妨骂我几句, 替我消消“业”, 保证不顶嘴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很抱歉的告诉您,你写那老多,我没能看完,很多问题,也没法进一步讨论,原因就是我们缺乏一个直心坦白的共同平台。但看见您的“吐血进谏”,实在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佛菩萨无时、无处不在呵护着我们每一位众生,我不信你的进谏会更有用。
        • 我觉得佛教这个追求是不错的, 不过我觉得还有更简洁的方法实现这个追求---来世托生为植物, 美梦就成真的, 那是彻底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 嘻嘻,那最有名的就是那绛珠仙草了,演绎了多美的一段故事呀,其实,我个人的感觉佛法的精髓是知道"色空不二"之后,心无挂碍了,能随缘不变,这样一来就能自由自在的出入各种环境,而心不被外界牵引.南无阿弥陀佛!
            (首见第一回)曹雪芹虚拟的神话中的仙草。它生长在西方灵河岸上,因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乃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后因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触动它五内郁结着的一段缠绵不尽之情,乃决意随同下世为人,用一生所有泪水还他,以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绛珠仙草下世降生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名为林黛玉。所以全书把她和贾宝玉的关系称为“木石前盟”。 “还泪”之说则预示了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
            • see, i got it
            • 知道色空不二, 怎么就无挂碍了? 自由出入各种环境, 这不是挂碍吗? 你如果不挂碍, 你自由什么, 出入又所谓何故? 不挂碍了, 何妨你就挂碍着呢!
              • 心经是非常纲要性的经典,这里面只提到成佛关键的几步,而每一步,对大多数人要修行很长时间才能得到一小点点的进步,佛教是非常讲究实证的,看境界来了,看修行者的心是如何作用,就能知道这个人的实际水平了,不是嘴上喊口号就能证明开悟的.
                最简单的就是六祖大师和神秀大师的开悟偈的故事,就能知道这其中的区别.

                至于您的后两句,我没太看懂,猜测可能您问的是,既然心自在了,何必还计较挂碍和自由是么?

                自由出入各种环境的能力包括,身和心都绝对自在,而且基本都是有神通的,这是佛教修行的"副产品",赫赫.,

                有这个能力佛教的修行层次是佛菩萨的境界,比阿罗汉更高一层了,是只随缘度化众生,不会因为对方是否是自己的亲人或者敌人,是相同信仰或者是异教徒,而且有能力应化各种形象,来点化有缘人.

                以上只是我粗浅的看法,也不知道是否应了您的题,同时也希望其他学佛的朋友补充我的不足.,多谢了!

                南无阿弥陀佛!
                • 我咋没看出来呢,成佛关键的哪几步? 里面不是分明说无这无那, 怎么成了佛还有神通, 还能时空穿梭了呢? 
                  • 关于心经的解释,我觉得我怎么也写不出来能比这个"心经白话解释"更好的东东了,如果您有兴趣可以看看,另外佛菩萨的神通,的确在心经中没有详细描述,但是"究竟涅槃"的境界就是能"如如不动"而有应化到所有世界的能力,在佛的境界里是能穿越任何时空的限制的,南无阿弥陀佛!
                    至于涅槃的境界的详细解释,我建议您看"大涅槃经",因为心经是简练的核心,所以没有把所有的概念展开来,详细的解释要参考很多经书才能明白佛法的真谛,也正因为这样的特点,心经才被古往今来的人推崇,被认为是打开佛陀智慧宝藏的最好的钥匙.

                    南无阿弥陀佛!
                    • 是你觉得佛有神通能穿越有境界, 还是“佛”自觉的有神通有境界在穿越?
                      • 是佛自在的穿越,是'自在'而不是"自觉",佛没有个意识要求自己去穿越,佛的状态早已经没有'我',也没有'我'要度化的对象,更没有要度化用的方法,就是那样'如来'而已,南无阿弥陀佛!
                        • 既然佛都没有我的意识了, 你说佛可以自由穿越任何限制, 这不是矛盾吗?  佛没有自我意识,那怎么感知到以自我意识为基础以觉知自我时空变化为运动的所谓”穿越“呢? 所以我问你,这是不是你觉得的佛有此种境界穿越。
                          • 因为佛的法身就是法界,他本来面目就是这个,他就在你我之中,你和我同一个法身,如同鼻子和嘴在一个身体之中,但是他们又形状功能不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彼此的报身不同,佛则觉悟到我们的共同,这就是我们和佛之间的差别,佛化身的穿越时空,但是佛法身并没有变化,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佛教修行的难点和重点就是这个,找到自己的能如如不动的本来面目,所以就有了很多的法门,让我们一一在各种境界中观察自己的心念是如何变化的.

                            法身是什么?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就是本自具足、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去不来、能生万法、不会断灭的这念心。这念心能见、能闻、能知、能觉,而一切千变万化的世界都呈现在这念心中;这都是法身含融一切的显现。因此这念永不断灭的心,就是我们法身。

                            报身,顾名思义就是报应所得之身;例如人、天人、动物、孤魂野鬼等,这些都是不同的报应身。就人而言,有些人出生富贵豪门、有些人出生贫贱寒舍,有些人长得庄严俊美身强体健、有些人长得残缺丑陋羸弱多病,有些人天生聪明伶俐多才多艺、有些人天生愚昧鲁钝笨手笨脚。为什么?这不能怪上天不公平,一切都是自己造业,自己承受果报而已。经云:“所作业不亡,纵经百千劫,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为过去所造的业因不同,所以现在感得的果报身也不一样。因果报应历历不爽,这才是宇宙间最公平的律则。

                            化身就是变化万千之身份。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和人事物的境况下,就会有不同的身份。例如:在儿女面前是父母的身份;在父母面前又成了儿女;在配偶面前是丈夫或妻子;在同事面前则成了主管或员工;下了班,到学校在职进修,又变换成学生的身份……。虽然是同一个人,但是场合对象不同、时节因缘不同,自己的身份亦随之改变。

                            了解了自己的法、报、化三身后,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地认识佛的三身: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佛。

                            南无阿弥陀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