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虽然我并没有这个资格来谈论戒的一些问题,但看到这里的很多朋友,对戒的认识,差的离谱,所以斗胆说说自己对戒的认识和看法。虽然都是在不同经论上学来的,记的、理解的,未必都对。仅供大家参考,并欢迎拍砖
一、 三皈依戒:有人说不受戒也可以成为佛教徒。这里可能忽略了三皈依的三条基本戒,那就是:1,皈依佛,不皈依外道。2,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3,皈依僧,不皈依外道众。五戒可以不守,但这三条是不能不守的,不然的话,皈依体就没了,没了皈依体,就不是佛教徒了。
二、 戒有解脱的含义:戒是让人离苦得乐的,不是给人设置障碍的。所以不同的传承、不同的宗派,甚至不同的寺庙,对戒的诠释会有很大的差别,原因是利益不同层面、不同根器的众生吧。俺开始的时候不理解,这老多的条条框框限制着,做人多委屈啊。等真正的对因果有了一定程度的定解,才会明白:很多事情做了,那是会给自己的将来带来苦难的,就像我们现在的短寿多病、意外事故、家庭不和等等,而守戒,恰恰就是在消除将来受苦的因,使得以后的日子更加的快活、自在、甚至解脱。
三、 盛满法意:佛教理论,是不容易通达的,是需要智慧与之相应的。而智慧的基础是一颗平静的心,平静心又必须有善业积累的等起而产生,积累善业的标准就是戒了。所以,戒是帮助了解无上法意的第一步。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博士、专家、学者,穷其一生的精勤研究,结果所得到的,只有一个“矛盾”的结论。其根本因,就是没有戒的防护,内心躁动没有办法止息,从而使自己无法看到经文更深一层的含义,误解经义所致。
四、 功德所依:宝蕴经亦说•「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轮王位•各以灯烛器等大海•炷如须弥•供养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萨•于小灯烛涂以油脂•持供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这中间的差别,就是有没有戒了。也就是说,我们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对镜面前,造作同样的善业,所得到的结果,因为有没有戒体、什么样的戒体不同,差距,可就远了去了。
综合所述,没有持戒而学佛,想在现法中获得利益,几乎是不大可能的。虽然如此,仍能给自己种下不同的善法种子,可以在将来(或许是很久以后的)给自己带来安乐。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一、 三皈依戒:有人说不受戒也可以成为佛教徒。这里可能忽略了三皈依的三条基本戒,那就是:1,皈依佛,不皈依外道。2,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3,皈依僧,不皈依外道众。五戒可以不守,但这三条是不能不守的,不然的话,皈依体就没了,没了皈依体,就不是佛教徒了。
二、 戒有解脱的含义:戒是让人离苦得乐的,不是给人设置障碍的。所以不同的传承、不同的宗派,甚至不同的寺庙,对戒的诠释会有很大的差别,原因是利益不同层面、不同根器的众生吧。俺开始的时候不理解,这老多的条条框框限制着,做人多委屈啊。等真正的对因果有了一定程度的定解,才会明白:很多事情做了,那是会给自己的将来带来苦难的,就像我们现在的短寿多病、意外事故、家庭不和等等,而守戒,恰恰就是在消除将来受苦的因,使得以后的日子更加的快活、自在、甚至解脱。
三、 盛满法意:佛教理论,是不容易通达的,是需要智慧与之相应的。而智慧的基础是一颗平静的心,平静心又必须有善业积累的等起而产生,积累善业的标准就是戒了。所以,戒是帮助了解无上法意的第一步。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博士、专家、学者,穷其一生的精勤研究,结果所得到的,只有一个“矛盾”的结论。其根本因,就是没有戒的防护,内心躁动没有办法止息,从而使自己无法看到经文更深一层的含义,误解经义所致。
四、 功德所依:宝蕴经亦说•「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轮王位•各以灯烛器等大海•炷如须弥•供养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萨•于小灯烛涂以油脂•持供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这中间的差别,就是有没有戒了。也就是说,我们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对镜面前,造作同样的善业,所得到的结果,因为有没有戒体、什么样的戒体不同,差距,可就远了去了。
综合所述,没有持戒而学佛,想在现法中获得利益,几乎是不大可能的。虽然如此,仍能给自己种下不同的善法种子,可以在将来(或许是很久以后的)给自己带来安乐。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