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佛教信仰的幾大重要領域包括:
苦難:佛教徒深深關注於克服苦難,但須要否認苦難是真實的。基督面對了苦難這個現實並通過解決罪的問題(苦難的真實來源)來克服它。現在,那些相信基督的人能夠超越生活中的苦難,因為他們對沒有苦難的未來生命充滿信心。“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林後4:18,新國際版)。
有意義的自我:佛教徒必須說服自己本身並沒有個人的重要性,雖然他們日常生活卻像有重要性那樣。耶穌教導我們說,人人都有重要的意義。每個人都是按照神的形像造的,都有不朽的靈魂和永恆的定數。耶穌向人們展示了他們的價值,他愛我們何其之甚,為了使那些信他的人獲得永恆的來世美好生活,耶穌犧牲了他的生命。“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羅5:8,新國際版)。
未來的希望:涅磐的希望是逃脫無休無止轮回和生命的苦難。而信靠基督之人,則滿懷“在新天地中”永恆美好生活的希望,在那裡,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啟21:4,新國際版)。
道德律法:因為因果報應(佛教關於道德原因和結果的律法)完全是僵化、無人格的。在因果報應鏈下,不存在什麼上訴、憐憫、逃脫,除了無休無止的個人完善方面的努力之外,別無他法。基督教徒認為統治宇宙的道德力量是個有人格的神,神聆聽那些向他祈禱的人,神對那些悔改的人顯示憐憫之心,神掌管那些追隨基督的人的生命予以慈愛。“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羅8:28,新國際版)。
功德:佛教徒不斷通過行善行積功德,希望積夠足夠多的功德來打破苦難的生命獲得自由。他們還相信聖人能夠把多餘的功德轉給缺少功德的人。耶穌教導我們說,沒有人能靠自己的力量積到足夠的功德,而可以永久免於苦難。相反,耶穌基督,鑒於其無罪的一生、有價值的死亡、復活,就有不可限量的功德(公義),將其不可限量的功德免費賜給他所有的門徒。“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弗2:8-9,新國際版)。
慾望:佛教徒生活在矛盾之中,他們試圖通過消除慾望來克服痛苦,但與之同時,他們又培養了自我控制、有功德的一生和涅磐的慾望。基督教徒一以貫之,我們依據基督的標準竭力棄絕罪惡的慾望、培植良善的慾望。“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2:22,新國際版)。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苦難:佛教徒深深關注於克服苦難,但須要否認苦難是真實的。基督面對了苦難這個現實並通過解決罪的問題(苦難的真實來源)來克服它。現在,那些相信基督的人能夠超越生活中的苦難,因為他們對沒有苦難的未來生命充滿信心。“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林後4:18,新國際版)。
有意義的自我:佛教徒必須說服自己本身並沒有個人的重要性,雖然他們日常生活卻像有重要性那樣。耶穌教導我們說,人人都有重要的意義。每個人都是按照神的形像造的,都有不朽的靈魂和永恆的定數。耶穌向人們展示了他們的價值,他愛我們何其之甚,為了使那些信他的人獲得永恆的來世美好生活,耶穌犧牲了他的生命。“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羅5:8,新國際版)。
未來的希望:涅磐的希望是逃脫無休無止轮回和生命的苦難。而信靠基督之人,則滿懷“在新天地中”永恆美好生活的希望,在那裡,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啟21:4,新國際版)。
道德律法:因為因果報應(佛教關於道德原因和結果的律法)完全是僵化、無人格的。在因果報應鏈下,不存在什麼上訴、憐憫、逃脫,除了無休無止的個人完善方面的努力之外,別無他法。基督教徒認為統治宇宙的道德力量是個有人格的神,神聆聽那些向他祈禱的人,神對那些悔改的人顯示憐憫之心,神掌管那些追隨基督的人的生命予以慈愛。“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羅8:28,新國際版)。
功德:佛教徒不斷通過行善行積功德,希望積夠足夠多的功德來打破苦難的生命獲得自由。他們還相信聖人能夠把多餘的功德轉給缺少功德的人。耶穌教導我們說,沒有人能靠自己的力量積到足夠的功德,而可以永久免於苦難。相反,耶穌基督,鑒於其無罪的一生、有價值的死亡、復活,就有不可限量的功德(公義),將其不可限量的功德免費賜給他所有的門徒。“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弗2:8-9,新國際版)。
慾望:佛教徒生活在矛盾之中,他們試圖通過消除慾望來克服痛苦,但與之同時,他們又培養了自我控制、有功德的一生和涅磐的慾望。基督教徒一以貫之,我們依據基督的標準竭力棄絕罪惡的慾望、培植良善的慾望。“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2:22,新國際版)。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