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明日3.17,就是普贤菩萨圣诞(在农历二月廿一日),普贤菩萨是佛教中常见的一位菩萨,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文殊象征智慧,普贤象征真理,普贤菩萨被称为“十大愿主”( 或十大愿王 )。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普贤菩萨圣诞(农历二月廿一)的来历时间:2008-05-22 13:16来源:博丫网


普贤菩萨是佛教中常见的一位菩萨,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文殊象征智慧,普贤象征真理。普贤是梵文Samantabhadra(三曼多跋陀罗)的意译,又译作“遍吉”,即普遍贤善的意思。  
  【普贤菩萨圣诞】

  普贤菩萨圣诞在农历二月廿一日。

  普贤的身世,《第二菩萨经》和《悲华经》均称他是转轮圣王无诤念(即阿弥陀佛成佛前世的身份)的第八子。《小乘经》则说他是妙庄王次女。而《华严经》则笼统地称“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

  据《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说,当佛入灭后,若有人信奉诵持《法华经》,普贤菩萨将与诸大菩萨一起出现在此人面前,守护其人,令其身心安稳,不受诸烦恼魔障之侵害。而《华严经》著名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中,善财最后就是来到普贤菩萨处,普贤菩萨为他讲“礼敬诸佛”、“广修供养”、“忏悔业障”、“常随佛学”等十大行愿,因此普贤被称为“十大愿主”(或十大愿王)。


什么是十大愿王,请看宣化上人的开示(关于礼敬诸佛,谈拜佛的在其他贴子已经谈到(#5112730),这里忽略)

原经文——“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长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关于“称赞如来”

……如来为什么要称赞呢?如来也不需要称赞。不是像我们人似的,你称赞他,他就高兴了,哈,你不称赞他,他的鼻子也发脾气了,眼睛也发脾气了。要是那样,佛就和人没有分别了,我们也就不需要拜他、不需要赞叹他。佛既然不需要赞,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赞佛呢?这岂不是太矛盾了吗?这不是矛盾。我们赞叹佛,对我们自己的自性上有功德。有什么功德呢?我们每个人自性上都有光。你赞叹佛,你自性的光就现出来了,照破你的黑暗。你赞叹佛的功德,无形中你自己就不会造罪业、不会打妄想了。你少打一点妄想,你那智慧光就露出来一点。你打一个妄想,就把你那自性好像染上一层黑的东西似的;你不打妄想,你自性的光明就显露出来,就光明一点。你赞叹佛的时候,你心里是欢喜佛,欢喜佛就和佛的智慧光相合了,你的自性光明就会露出来。……

关于“广修供养”

广是广大,修就是要去行,广大去修行这个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有以身供养,有以心供养,有以身心来供养。……我们在一尊佛前供养,就观想遍供法界无量无边这么多佛;法界无量无边这么多的佛,每一尊佛的前边,都有我们的身在那儿对着佛修供养。你这样一观想,这就叫法界供养。法界的供养,也就成就法界的功德;成就法界的功德,就得到法界的智慧;得到法界的智慧,就圆成法界的果位。所以广修供养就是尽你的力量来供养,你有多大力量就尽多大力量来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普贤菩萨就是修这种行门,他广修供养三宝。……

关于“忏悔业障”

……“忏”是把以前的罪过要改了它;“悔”是让以后的罪过不再生。所以,忏悔可以说是已生的恶令他断,未生的恶令他不生;也可以说是已生的善令他生生不已,未生的善令他增增不已。“业”有很多种,业障是三障之一,三障是业障、报障、烦恼障。现在说的忏悔业障,也就是忏悔报障,也是就忏悔烦恼障。业障总起来有三种业,就是身业、口业、意业。身所造的业有杀业、盗业、淫业。……意有贪嗔痴三恶,……口有绮语、妄语、恶口、两舌四恶。……

关于“随喜功德”

随喜功德,是自己所做的好事,应该令其他人也随着来做,叫其他人来随喜自己的功德;其他人做好事,你知道了,也应该尽你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这叫随喜他人的功德。随喜功德,不但随喜自己,也随喜他人,乃至于随喜法界所有众生所欢喜做的善功德,你也都要帮忙去做。

随喜功德,又有随喜佛的功德、菩萨的功德、声闻缘觉的功德,随喜一切众生的功德。怎么叫随喜佛的功德?譬如你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这就是随喜佛的功德;你提倡教人行六度万行、行菩萨道,这就是随喜菩萨的功德。你提倡教人修十二因缘,这就是随喜缘觉的功德。你令一切的人知道修四谛法,这就是随喜声闻的功德。你随喜天、人修五戒十善,这叫随喜天、人的功德。所以随喜功德讲起来是无穷无尽的……

关于“请转法轮”

什么是法轮?“轮”以催伏为义,这一个法轮是催伏天魔外道,令正法久住。……请佛、菩萨、声闻、缘觉、罗汉说法,请所有的法师说法,这都叫请转法轮。……请转法轮有什么好处呢?这个世界上若有人转法轮,魔王就不敢出世;若没有人转法轮,那魔王就要出世了,这是一点;还有,你在这儿请法,转法轮的这种功德就都是因你请法而成就,所以你就有功德,就会开智慧。再者,请转法轮也就是随喜功德。因为你请法师给大家说法,对大家都有利益,这其中也就是随喜功德。……不单单讲经说法叫转法轮,凡是做一切关于佛教的事,这都叫转法轮。……

关于“恒顺众生”

这“恒”当一个“常”字讲,就是恒常不变;“顺”就是依顺,依着众生的境界。众生都是颠倒的,那么你是不是恒顺众生的颠倒呢?众生根本就没有知识,你顺着这些没有知识的众生,不也就走到愚痴的路上去了吗?恒顺众生,是顺着众生的习惯,又要把他从逆流中救出来,这叫恒顺。……恒顺众生,是常常不厌烦地去教化众生,令众生返迷归觉,离开迷途得到觉悟。所以恒顺众生也就是精进波罗蜜,精进波罗蜜就是不厌烦造罪的众生。……

关于“普皆回向”

普是普遍,皆是完全。普皆回向,就是所有的一切事都回向。回向什么呢?回向给诸佛。把每一天所做的功德都回向给诸佛,所以才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就是回向。回是回来,是向里边来;向是向外边去。先要回来,然后才可以向外边去。回到什么地方来呢?一切一切我都要以凡夫来回向圣人,就是以众生来回向诸佛。回凡向圣,这是回向;回众向佛,这是回向,回事向理,这是回向;回小向大,这是回向;回自向他,这是回向。

……又譬如我们天天讲经就是法布施,是布施中的最殊胜的一种,可以说比用七宝布施三千大千世界的功德都大。这功德虽然这么大,可是我自己不要,而愿以讲经说法、转大法轮这种功德,来庄严十方诸佛的净土。上以报天地、国王、父母、师长这种种的恩;下就救济地狱、恶鬼、畜生这三途的苦恼。假设有遇见讲经的法会,有听见这法的人,赶快都发菩提觉道的心,等我们现在这个报身没有了之后,一起都生到极乐世界去。这就是回向。普贤菩萨把所做的一切的功德都回向给诸佛。……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祈求佛菩萨慈悲护持,让他们过个好节,南无阿弥陀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请问多伦多那里有 可以烧香拜佛的地方?想去拜一拜。
    • 湛山精舍。在bayview上, 在steels以北
      • 多谢了! 去那有时间规定吗? 我想今天傍晚去,因为今天是正月十五。
        • 昨天开车路过,很多红灯笼呀.真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呀.我没有进去,
        • Best before 18:00. But I went there at 20:00 one time. It was still open
    • 湛山精舍 7254 Bayview Avenue, Thornhill, Ontario Canada L3T 2R6 ,905-886-1522,www.ChamShanTemple.org 上午九时半至下午六时,天天开放 每逢初一、十五、及佛菩萨诞日,均有午斋供应 .今天是礼拜"三仟佛忏"的圆满日,能够去随喜,也是福德无量.南无阿弥陀佛!
      • 感谢!!
      • 请问近期还有哪天是烧香拜佛的好日子?
        • 佛光山3月15日9:30~12:30:观世音菩萨圣诞大悲忏法会
        • 湛山精舍,庆祝观音菩萨圣诞启建祈福大法会,法会日期:3月13日、14日、15日三永日.3月13、14日礼拜大悲忏各二次,15日恭诵普门品. 另外,庆祝普贤菩萨圣诞祈福大法会--恭诵普贤行愿品,法会日期:3月17日
          庆祝观音菩萨圣诞启建祈福大法会
          发布人: niemyung 开始时间: 2009-02-24 13:16:13 结束时间: 2009-03-15 13:16:33


          法会日期:3月13日、14日、15日三永日

          法会时间:每天上午九时半至十二时,下午二时至五时

          法会内容:3月13、14日礼拜大悲忏各二次,15日恭诵普门品和法师开示

          法会地点:湛山精舍大殿

          7254 Bayview Ave. Thornhill, ON L3T 2R6

          询问请电:905-886-1522 Ext. 234(湛山精舍香油台)

          **法会期间设有香、花、灯、果等供佛,敬请发心随喜供养,广种福田。**

          三皈五戒
          发布人: niemyung 开始时间: 2009-02-24 13:19:28 结束时间: 2009-03-15 13:19:47


          本精舍于观音菩萨圣诞日3月15日(农历二月十九日)

          由住持大和尚或性空长老传授三皈五戒。



          时间:上午八点至九点半

          地点:湛山精舍大殿

          7254 Bayview Ave. Thornhill, ON L3T 2R6

          登记:湛山精舍香油台905-886-1522 Ext. 234
          • 非常感谢大家,我住在shepperd&birchmount,来多伦多刚三个多月,周六想去湛山精舍但是不知道怎么坐车,或者有开车去的希望能让我搭车,我可以分担油费。
            • 坐shepperd(85/190),向西到domills车站,可坐地铁/85,继续向西到bayviews&shepperd,转bayview的11,向北终点就是steeles,车停在路口西北角,顺着bayview向北,不到500米,湛山就在路西不用过马路,走5min就到了.如果有ttc map,下车之前问下司机就行,不清楚发贴再问:)南无阿弥陀佛!
          • 明日3.17,就是普贤菩萨圣诞(在农历二月廿一日),普贤菩萨是佛教中常见的一位菩萨,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文殊象征智慧,普贤象征真理,普贤菩萨被称为“十大愿主”( 或十大愿王 )。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普贤菩萨圣诞(农历二月廿一)的来历时间:2008-05-22 13:16来源:博丫网


            普贤菩萨是佛教中常见的一位菩萨,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文殊象征智慧,普贤象征真理。普贤是梵文Samantabhadra(三曼多跋陀罗)的意译,又译作“遍吉”,即普遍贤善的意思。  
              【普贤菩萨圣诞】

              普贤菩萨圣诞在农历二月廿一日。

              普贤的身世,《第二菩萨经》和《悲华经》均称他是转轮圣王无诤念(即阿弥陀佛成佛前世的身份)的第八子。《小乘经》则说他是妙庄王次女。而《华严经》则笼统地称“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

              据《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说,当佛入灭后,若有人信奉诵持《法华经》,普贤菩萨将与诸大菩萨一起出现在此人面前,守护其人,令其身心安稳,不受诸烦恼魔障之侵害。而《华严经》著名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中,善财最后就是来到普贤菩萨处,普贤菩萨为他讲“礼敬诸佛”、“广修供养”、“忏悔业障”、“常随佛学”等十大行愿,因此普贤被称为“十大愿主”(或十大愿王)。


            什么是十大愿王,请看宣化上人的开示(关于礼敬诸佛,谈拜佛的在其他贴子已经谈到(#5112730),这里忽略)

            原经文——“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长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关于“称赞如来”

            ……如来为什么要称赞呢?如来也不需要称赞。不是像我们人似的,你称赞他,他就高兴了,哈,你不称赞他,他的鼻子也发脾气了,眼睛也发脾气了。要是那样,佛就和人没有分别了,我们也就不需要拜他、不需要赞叹他。佛既然不需要赞,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赞佛呢?这岂不是太矛盾了吗?这不是矛盾。我们赞叹佛,对我们自己的自性上有功德。有什么功德呢?我们每个人自性上都有光。你赞叹佛,你自性的光就现出来了,照破你的黑暗。你赞叹佛的功德,无形中你自己就不会造罪业、不会打妄想了。你少打一点妄想,你那智慧光就露出来一点。你打一个妄想,就把你那自性好像染上一层黑的东西似的;你不打妄想,你自性的光明就显露出来,就光明一点。你赞叹佛的时候,你心里是欢喜佛,欢喜佛就和佛的智慧光相合了,你的自性光明就会露出来。……

            关于“广修供养”

            广是广大,修就是要去行,广大去修行这个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有以身供养,有以心供养,有以身心来供养。……我们在一尊佛前供养,就观想遍供法界无量无边这么多佛;法界无量无边这么多的佛,每一尊佛的前边,都有我们的身在那儿对着佛修供养。你这样一观想,这就叫法界供养。法界的供养,也就成就法界的功德;成就法界的功德,就得到法界的智慧;得到法界的智慧,就圆成法界的果位。所以广修供养就是尽你的力量来供养,你有多大力量就尽多大力量来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普贤菩萨就是修这种行门,他广修供养三宝。……

            关于“忏悔业障”

            ……“忏”是把以前的罪过要改了它;“悔”是让以后的罪过不再生。所以,忏悔可以说是已生的恶令他断,未生的恶令他不生;也可以说是已生的善令他生生不已,未生的善令他增增不已。“业”有很多种,业障是三障之一,三障是业障、报障、烦恼障。现在说的忏悔业障,也就是忏悔报障,也是就忏悔烦恼障。业障总起来有三种业,就是身业、口业、意业。身所造的业有杀业、盗业、淫业。……意有贪嗔痴三恶,……口有绮语、妄语、恶口、两舌四恶。……

            关于“随喜功德”

            随喜功德,是自己所做的好事,应该令其他人也随着来做,叫其他人来随喜自己的功德;其他人做好事,你知道了,也应该尽你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这叫随喜他人的功德。随喜功德,不但随喜自己,也随喜他人,乃至于随喜法界所有众生所欢喜做的善功德,你也都要帮忙去做。

            随喜功德,又有随喜佛的功德、菩萨的功德、声闻缘觉的功德,随喜一切众生的功德。怎么叫随喜佛的功德?譬如你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这就是随喜佛的功德;你提倡教人行六度万行、行菩萨道,这就是随喜菩萨的功德。你提倡教人修十二因缘,这就是随喜缘觉的功德。你令一切的人知道修四谛法,这就是随喜声闻的功德。你随喜天、人修五戒十善,这叫随喜天、人的功德。所以随喜功德讲起来是无穷无尽的……

            关于“请转法轮”

            什么是法轮?“轮”以催伏为义,这一个法轮是催伏天魔外道,令正法久住。……请佛、菩萨、声闻、缘觉、罗汉说法,请所有的法师说法,这都叫请转法轮。……请转法轮有什么好处呢?这个世界上若有人转法轮,魔王就不敢出世;若没有人转法轮,那魔王就要出世了,这是一点;还有,你在这儿请法,转法轮的这种功德就都是因你请法而成就,所以你就有功德,就会开智慧。再者,请转法轮也就是随喜功德。因为你请法师给大家说法,对大家都有利益,这其中也就是随喜功德。……不单单讲经说法叫转法轮,凡是做一切关于佛教的事,这都叫转法轮。……

            关于“恒顺众生”

            这“恒”当一个“常”字讲,就是恒常不变;“顺”就是依顺,依着众生的境界。众生都是颠倒的,那么你是不是恒顺众生的颠倒呢?众生根本就没有知识,你顺着这些没有知识的众生,不也就走到愚痴的路上去了吗?恒顺众生,是顺着众生的习惯,又要把他从逆流中救出来,这叫恒顺。……恒顺众生,是常常不厌烦地去教化众生,令众生返迷归觉,离开迷途得到觉悟。所以恒顺众生也就是精进波罗蜜,精进波罗蜜就是不厌烦造罪的众生。……

            关于“普皆回向”

            普是普遍,皆是完全。普皆回向,就是所有的一切事都回向。回向什么呢?回向给诸佛。把每一天所做的功德都回向给诸佛,所以才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就是回向。回是回来,是向里边来;向是向外边去。先要回来,然后才可以向外边去。回到什么地方来呢?一切一切我都要以凡夫来回向圣人,就是以众生来回向诸佛。回凡向圣,这是回向;回众向佛,这是回向,回事向理,这是回向;回小向大,这是回向;回自向他,这是回向。

            ……又譬如我们天天讲经就是法布施,是布施中的最殊胜的一种,可以说比用七宝布施三千大千世界的功德都大。这功德虽然这么大,可是我自己不要,而愿以讲经说法、转大法轮这种功德,来庄严十方诸佛的净土。上以报天地、国王、父母、师长这种种的恩;下就救济地狱、恶鬼、畜生这三途的苦恼。假设有遇见讲经的法会,有听见这法的人,赶快都发菩提觉道的心,等我们现在这个报身没有了之后,一起都生到极乐世界去。这就是回向。普贤菩萨把所做的一切的功德都回向给诸佛。……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祈求佛菩萨慈悲护持,让他们过个好节,南无阿弥陀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佛子修行过程最重要的不仅是"知道"了多少,而最重要的是"做到"了多少. 行与愿必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行无愿,则没有方向;有愿无行,则只是空想。祝与佛法有缘之人,在普贤菩萨圣诞之机缘,大家一起学习,普贤菩萨的行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普贤菩萨行愿品》开示

              妙峰法师

              (一)
              诵经主要是为了让我们的心宁静下来,在诵经时我们的心应尽量不要有杂念。历史上有很多修学
              佛法的人把<普贤菩萨行愿品> 作为日课每天读诵,诵持经典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像大家熟悉的
              本焕老和尚每天就诵持<普贤菩萨行愿品>十二遍以上。
              诵持<普贤菩萨行愿品>的功德是很大的,其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
              动力,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佛教的人生观、世界观、财富观。所有众生都会有生有死的,每一个人
              都要面对临终的那一刹那,我们的身体将要四大分家,地、水、火、风各归其位,将要向家属亲人告
              别。在临命终时,无论你多有权势或是富贵、还是很贫穷,都是一律平等,你拥有的一切物质财富都
              不会随你而去。我们这一生是随因缘而来,如果我们一生能诵持<普贤菩萨行愿品>,那么这种善
              业就会引导我们去极乐世界,相反,我们就会随着自己所造的业走向该去的世界,我们的归属是由自
              己的业力所决定的,也就是“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诵持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就是为了我们聚集
              清净的业,让这清净的业引导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目的是成就无上佛道。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善财童子到处参学善知识,共五十三参,参到了普贤菩萨这里,普贤
              菩萨就告诉善财童子和诸大菩萨,要学习、成就诸佛如来殊胜功德,就必须修十种广大行愿。今天在
              座的各位来参加夏令营学习佛法,诵持<普贤菩萨行愿品> ,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们要了解佛
              法,就要随佛学修,要想将来成佛,也可以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入手。
              (二)
              《普贤菩萨行愿品》经题的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 ,
              “经”的含义带有贯穿、摄持的意思,佛经是佛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说的法。“华严 ” 是一
              种万德庄严的比喻,指菩萨在因地修六度万行来庄严他的法身,法身是每个众生与佛一样平等的佛
              性,也就是我们生命的实体,以种种的行愿、功德庄严成就的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相好。“大方
              广”是该部经典要解释的内涵,比喻它的量是广、体是大,法身遍满法界而无相,在虚空里有众生生
              存的星球是很多的,而我们的心是没有离开这个虚空的,学佛是要达到与之相应,最终得到解脱。我
              们平常讲的心念是依心而起的幻觉,它不是我们生命的真相,可以说我们平常对真心是没有一点的感
              觉与体验。普贤菩萨与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同称华严三圣,在娑婆世界里,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辅
              佐释迦牟尼佛来教化众生。“愿”就是一种理想,“行”就是照着理想去实践,普贤菩萨的行愿是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我们之所以要修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目的在于要解脱我们的生命,从三
              界轮回中求得解脱,要解脱就必须成佛,要具备成佛的能力就要修十大行愿。行与愿必须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有行无愿,则没有方向;有愿无行,则只是空想。“不思议解脱境界”指每一个人都有自
              己的境界,包括认识与修养,学佛的人所达到的目的也可以说是他的一个境界。从人、声闻、缘觉、
              菩萨到佛有着不同的境界,比如声闻乘的境界要比我们高得多,他不再有烦恼、贪嗔痴与生死的轮
              回,已脱离了三界,但他不管别人;而菩萨解脱以后不会安住那里,他知道绝大多数众生还在三界火
              宅里不知危险,或在遭受煎熬,于是,他要帮助每一位众生去知道真相,赶紧跳离火宅而不受轮回之
              苦。菩萨、罗汉都知道三界是如梦如幻,没有一点真实可得,也没有什么可恐怖,就像禅宗大德讲的
              “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因此,他们都不再执著,菩萨更是对来娑婆世界不觉得恐
              怖,所以菩萨是不思议解脱的境界。
              什么是解脱?四祖去见三祖时,请三祖为他解脱,三祖问谁把你捆住了,四祖一想没有人把我捆
              住,当下就开悟了。我们总觉得有烦恼在纠缠着,当我们修学佛法以后去好好观察时,就会发现它是
              了不可得,烦恼来自于我们的执著,由于有我执就产生了喜怒哀乐等等感受。其实,烦恼是无自性
              的,所以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要解脱就是要把我们的烦恼认识得清清楚楚,修行也就是一个认
              识的过程。《普贤菩萨行愿品》不仅教我们解脱生死,而且要我们去帮助他人解脱生死。
              在十大愿王里,一者礼敬诸佛,诸佛包括过去已经修成的佛,像释迦牟尼佛就已灭度了;现在
              佛,像阿弥陀佛还没有灭度,正在极乐世界说法;未来佛,指的是所有众生。在《法华经》里,有一
              位常不轻菩萨能够持之以恒地礼敬众生,对任何众生他都不轻视,见到每位众生都顶礼并讲你们都是
              未来的佛,常不轻菩萨通过这样的修行,内心得到了彻底的净化,这位常不轻菩萨就是在因地修行的
              释迦牟尼佛的一世。我们一般人看到顺眼的人还无所谓,当看到讨厌的人烦恼就会生起,这与菩萨们
              的心就差得太远。当代社会人的感情比较冷漠,邻居之间少有来往,人与人之间相处也很难融洽,为
              了利益大家只顾自己,因此,学习佛法将对我们的人生会大有益处。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子女
              要对父母孝顺,同事与领导之间这些关系都要处理好。
              (三)
              昨天已讲了十大愿王的第一大愿,就是要我们在修学佛法时要清净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通过礼敬
              三世诸佛,让我们的身心始终坚持在清净当中,使我们本有的佛性得以显示出来。我们平常的心是染
              污的,无论是善念,还是恶念,都是一种染业,是一种轮转三界、流转六道的业。通过这样的方法,
              使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得到净化,让我们觉悟到本有的佛性。我们礼敬三世诸佛,特别是未来诸佛,因
              为在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尊重别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对那些所谓不如自己的人,别说
              去尊重,能做到不轻视、不傲慢就不错。从生命的本质看,众生是平等,十方法界众生都是平等的,
              没有高贵、贫穷之分,因此,佛教不允许杀生,这与礼敬诸佛有同样的意义。我们把礼敬诸佛落实到
              我们生活当中,就是要多尊重别人、多包容别人,要多开发自己的佛性,让我们的生命得到彻底地解
              脱。
              第二大愿是称赞如来,在寺庙里作活动或诵经时,都要称赞佛、菩萨的功德,这个功德从身口意
              上得到体现,比如称阿弥陀佛身金色。佛的相好是从无始劫以来一直修出的庄严,在经典里,对三十
              二相是如何修出的都有说明,比如佛的牙齿有四十颗,佛的舌头很长。从口业上讲,佛不说无意义的
              话,佛讲的每一句话都对人有益的。从意业上讲,佛的心是彻底清净的,没有我们这么多杂念、妄
              想。佛圆满三种功德以后,剩下只有利益众生, ? 梵网经 ? 讲,释迦牟尼佛来此世界已经有八千
              次,用种种不同的方式来利益众生。一般人开始学佛,可能对礼敬、赞叹佛菩萨不太经意,所积累的
              功德也就少,当我们领会了内涵以后,就会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净化我们的身口意,是集聚三业的资
              粮。现代人都很我慢,通过礼敬、赞叹,能把这种习气降伏下来。佛是没有这种喜欢礼敬、赞叹的分
              别心,我们也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别人的礼敬与赞叹。
              第三大愿是广修供养,这种供养不是要拿出很多的东西,而主要是法的供养。平常我们看到很多
              信徒拿着鲜花、水果去供养佛,要达到心的清净,我们就必须无所求,心量是广大无边的,供养一尊
              佛的同时,我们要想到无量无边的诸佛。法的供养包括很多,听闻佛法以后,我们要如理思维、法随
              法行,要利益众生,要代众生受苦。有人会问能代别人的业吗?这要从发愿的心态转换过程来理解,
              别人的业可能替代不了,而你自身的功德却得以增长。
              (四)
              诵经时不要看标点,要保持较均匀的节奏,诵经的效果不在快慢,主要是我们的心有没有清净。
              第四大愿是忏悔业障,世俗认为命运是不可抗拒和改变的,佛教讲业力、业果,由业因感下的果报,
              业因成熟后的业果是没办法改变的,人跟人的差别很大,是由于每个人的因业不一样,所以我们要从
              现在着手,把握自己的三业。因果论是佛教非常重要的观点,有几句话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
              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很好地说明了三世因果关系。力量最大的莫过于业力,但业也是由
              心造的,每一个念头都会带来一种业,业有善业与恶业,它是非常微细的。我们所面临的一切是过去
              已成熟的业所感的,但还有很多没有成熟的业,潜藏在我们的第八识里,因此必须要忏悔。通过忏
              悔,使业种子的缘发生改变,使重的果报减轻,或使一些果报不再现前,就好像一颗稻种,如果切断
              它的水、肥等生产条件,它就生长不出来。一切业由心生,要想忏悔也得从根本上入手,从心上下功
              夫,修任何方法,也都是把心给清净下来,这样才能达到忏悔的效果。业是没有形相的,只有功能作
              用,唯识宗对业果的关系讲得非常清楚,大家不妨去看看这方面的典籍,如《成唯识论》、《摄大乘
              论》等,了解了因果,就了解了整个生死轮回。
              第五愿是随喜功德,当我们看到所有众生做的好事,我们都要随喜,而不要在内心生起嫉妒。一
              般人很嫉妒别人,特别是在同事、同学之间,常常由于嫉妒引发许许多多的矛盾,甚至产生不少人间
              悲剧。所以,随喜功德很不容易,这也要通过对佛法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与境界,通过修行,使
              我们的内心发生彻底地改变。
              (五)
              今天特别安排这个时间,把前四次没有讲完的部分,作一综合性的补讲。《普贤菩萨行愿品》的
              第六愿是请转法轮,据记载,释迦牟尼佛在人间刚成道时,是大梵天王和帝释天向佛陀请的法,由于
              佛法是很珍贵的,所以非请莫说。当时的人还不知道请法,大梵天王和帝释天因寿命很长而知道请法
              的因缘,由于他们的启请,佛法得以在人间传播。听闻佛法应有一个好的态度,具体的要求、仪轨在
              《菩提道次第广论》里讲得非常清楚,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学习有关书及录音带。总的是要以一个接
              受、不抵触、放下过去的成见的态度。“信为道源功德母”,修学佛法要从信上入手,信使我们走向
              对佛法的体证、体验,信的力量可以使我们战胜疑虑、懈怠而得以真正地解脱。每个人的知见都很
              多,学习佛法就要放下自己的知见,去思维、观察事物的真相。听闻佛法还要身心专注,使自己种下
              较强力量的种子。
              第七愿是请佛住世,佛在灭度时一定要有人请佛留住世间,佛灭度也是为了度化那些因容易亲近
              佛而不精进的众生,请佛住世可以进一步引申到对那些高僧大德、善知识们,我们也要经常向他们请
              安、请他们多住世间。
              第八愿是常随佛学,佛法的传播是来之不易的,佛的功德大于须弥,我们要学习佛的伟大精神。
              在经典里有很多地方,描述了佛陀在因地修行时为法舍身的事例,历史上也有很多高僧大德是这么做
              的,说明剥骨为笔、刺血为墨不是虚假的。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书写经典依旧有其功德,大家以
              后可以去试试抄经。
              第九愿是恒顺众生,经文里列举了所有生命形态的很多种类的众生。众生平等,皆有佛性,但由
              于我们对它不认识,以致我们迷惑、颠倒、流转轮回。其实,依靠我们心在活动的那些识,都是虚妄
              的,就像我们昨晚道别的场景与话语,无论是多么感人,但都不可得。诸佛如来到世间度众生,是随
              缘不变无所障碍的,是很自在的;不像我们受着业力束缚,没有办法自在。各类众生都是一种假名,
              其形状、相貌、寿量、威仪、吃住等事相上差别都是很大的。修菩萨道就是随顺所有众生,令众生欢
              喜,即令诸佛如来欢喜,因为佛来世间是为了度众生,我们来帮助众生,就是替佛分忧,荷担如来家
              业,佛当然高兴欢喜。马祖讲“即心即佛”,这个心不是妄想、分别的心,而是那个不生不灭、无形
              无相的那个心,诸佛如来以大悲心为体故,大悲心是因众生而起,因大悲而生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
              等正觉。经文里对离开了众生就没有办发修行是讲得非常清楚的,大乘佛法是在利他当中完成自利,
              但当我们还不具备度众生的条件时,有必要去静修,该住山的时候就住山。
              第十愿是普皆回向,对前九条所做的功德都要回向。回向先是回迷向悟,我们修学的目的是觉悟
              人生,我们要把修学的功德回迷向悟,把所做的一切善事回向自己开智慧。其二是回自向他,人一般
              是自私的,不愿意把自己所做的功德回向给他人,这是不懂得功德的内涵,功德回向的对象越多,功
              德就越大。当我们的功德回向给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心量也就会扩大到无量无边,我们的本心就
              是:“心包太虚,量周法界”,这是修学佛法的一个善巧理念,整个修行就是回归自心的过程。还要
              回因向果,我们所修为因,根据我们心量大小的程度,将会感应不同的果,所以我们要把因回向到无
              上的佛道,才会成为圆满的果报,而不要把拜佛的功德去乞求发财、保健康等上,心有所求,修的业
              即使满了愿,那也是有漏福报,这种人天果报总有用尽的时候,因此我们要把很小的因回向到无上的
              菩提正果。再就是回事向理,大家对理事之间是很难把握的,我们布施了那些很困难的人,如果你掂
              记着以后的回报,那么这种果报便落入了有漏;相反,你帮助完了就放下,一点都没有执著,就可以
              达到三轮体空。所以,我们在做一切功德时,要放下分别、妄想、执著的种种事相,放下自我,而与
              空性的实相相应,理就是本来如此的道理,无所得是人生世界的本来面目。
              对《普贤菩萨行愿品》的讲解就到这里,真正需要的是大家在平常生活中去体验。
              课堂提问
              问:我们开始学习佛法,应该早晚读什么样的经典?
              答:这是常见的一些问题,有人说早上不可以读此经、晚上不可以读那经,其实不是这样的,佛
              法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开始读经最好是读原经,如《普贤菩萨行愿品》、《金刚经》、《地藏经》、
              《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药师经》、《法华经》等,对读不懂的经典,也要多多地读,要相
              信三宝的加持力量,慢慢地就会明白些。我们念的时候只管念,而不要分别,自己的力量不够,就会
              得到法的加持,久而久之,我们的智慧将会增加。我本人没什么文化,只读完小学5 年级,13岁参加
              劳动,16岁去当兵,转业后就出了家。我非常感恩三宝,因为当初出家时,我深感自己不认识繁体
              字,更不懂经意,那时遇到的善知识又少,就向佛菩萨那里去乞求,无数遍地去念经、持咒,而不问
              念的结果,确实得到了很多的感受,我深知佛法是真实不虚的。大家的机缘很好,不仅有很高的知
              识,而且还有条件亲近善知识,一定会在读佛经的时候有更大的受益。目前,有关经典的注解较多,
              鱼目混珠的现象不少,有些文章读后更让人迷惑,对初学者难以辨别,这种辨别能力来自于对原经的
              学习。所以,大家应读原始的经典,什么经典都行,看自己对哪些经典喜欢。
              问:法师您本人是否诵持《普贤菩萨行愿品》?您对一门深入和广学博闻是如何看待的?
              答:《大乘起信论》讲,会有一类众生以佛的经典而得开悟,会有一类众生以菩萨的论典而得开
              悟,会有一类众生以广闻而得开悟。这说明每个人是应该一门深入,还是广学博闻,那是不一定的,
              比如六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就开悟了,这要各随因缘。我开始是较多专一持“往生
              咒”,曾得到过很大的受用,对 ? 普贤菩萨行愿品 ? ,我专一地诵过几年,在福建办培训班的时
              候,我要求学员每天晚上休息前都要诵《普贤菩萨行愿品》。
              问:网上问只念“阿弥陀佛”,不读经典可不可以?
              答:当然可以,问题是太难了,别小看“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别的都不要,只一句“南无
              阿弥陀佛”就够了,这话最早是莲池大师讲的,他那时拿着一个木鱼在田间路上念佛号,身后就会跟
              着下雨,有着这样的境界。所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没有最上上的善根,专念下去是很难做得
              到,这样的现象太多了,很多人嫌麻烦,以为念佛简单。因此,只念“阿弥陀佛”是可以的,关键是
              自己能否长久地坚持下去,并达到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一般修学净土的,也应读诵一些经典。
              问:人的生命形态有六道,为什么只有在人道才能修行成功?
              答:如果对狗讲佛法,比如说你要它发菩提心,你要它觉悟人生,它恐怕是不懂的,就更别说它
              会修行了。至于经典里讲那些大菩萨会去地狱、饿鬼、畜牲道度化众生,那是他们有可以契机的境
              界,不是我们这些凡夫所能做得到的。有关这方面的讲解,大家可以从《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暇满人
              生部分得到详细的内容。
              问:法师多次提到《菩提道次第广论》,我是从听日常法师讲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录音带后,
              受到了很大的法益,请法师能否介绍一下学佛的道次第?
              答:《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中兴藏传佛教的宗喀巴大师所著的修学显、密二乘共同的道次第,他
              把道次第分为下士道、中士道与上士道,之前还有一个道前基础。在没有接收佛法之前,道前基础教
              你如何进门,每一个道次第都非常明确,概念也非常清晰,如理如量地告诉了我们如何一步一步地修
              学。这本书是法尊法师在去藏地留学后,把它翻译成汉文,本来法尊法师是要弘扬这部论,但被文革
              给耽搁了。台湾日常法师对这部论进行了讲解,他第一次来大陆是我请的,我听过他的录音带,我不
              仅自己学,还到处讲过广论、略论的一些大意,并组织过一些法师之间的研讨。这部论确实是非常的
              好,但有人有些偏激,认为汉传佛教入门没有基础、次第不够明显,必须要学道次第。其实,汉传佛
              教也许对学习佛法的次第比菩提道次第还有更清楚、更微细的地方,问题是两者之间有一个差距,有
              的人更喜欢《菩提道次第广论》。汉传佛教的一个特点是先明理,然后因理起行、因理摄行。藏传佛
              教开始是不讲缘起性空、众生平等这些理论的,依止善知识时,要有严格的规矩,修到最后才讲道
              理,这样下手比较容易,因为一般人难以一下子明白那些高深的理论,从事相上去理解比较容易。整
              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的就是缘起性空,一切次第是沿着清净的缘起去修,最后在中观正见里告诉
              你缘起是空性的,一切是无所得的等等。我想大家有因缘,不妨去读一读,这部论的中文文体,既不
              是古文体,也不是现代文体,可能读起来有些困难。

              ------end

              再次声明,末学只是转贴,向有缘人介绍各种学习佛法的信息.
              绝对不涉及各种对宗门派别"高下"的讨论,"法无高下,万法平等",南无阿弥陀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清明追荐法会通告:2009年4月4、5日星期六、星期日清明节,是中国人怀念过世亲友的传统节日,湛山精舍特别启建清明追荐法会二永日.第一天 9:30am – 5:00pm 礼拜《慈悲三昧水忏》第二9:30am – 11:45am 礼拜《净土忏》2:00pm – 10:00pm 启建《三时系念》,南无阿弥陀佛!
          清明追荐法会通告
          发布人: niemyung 开始时间: 2008-02-24 13:08:23 结束时间: 2009-04-05 13:08:52


          2009年4月4、5日星期六、星期日清明节,是中国人怀念过世亲友的传统节日,本舍特别启建清明追荐法会二永日:



          第一天

          9:30am – 5:00pm 礼拜《慈悲三昧水忏》

          第二天

          9:30am – 11:45am 礼拜《净土忏》

          2:00pm – 10:00pm 启建《三时系念》



          以此功德祈愿健在者福寿康宁,忏除一切罪障,消释宿世冤业;令往生者,蒙佛接引,超荐亡灵,往生西方净土,永离轮回之苦。

          ** 本舍现已接受往生莲位、消灾牌位,以及供斋等功德项目登记,敬请发心随喜供养,广种福田。**



          法会地点: 湛山精舍大殿

          7254 Bayview Ave. Thornhill, ON L3T 2R6

          查询请电:905-886-1522 Ext. 234 (湛山精舍香油台)

          或905-886-1522 Ext. 227 (询问处)
          • Thank you so much!
          • 懺悔法門,意義深遠,因果分明.宾莫以為僅要隨文拜一拜,就算完成懺悔,一切罪惡清淨.在發心禮佛洗罪之前,一定要诚意正心,虔诚,恭恭敬敬,懇請十方諸佛,一切賢聖,為自己洗心革面作垂鑑,需知「 懺」名修來,「悔」為改往。慈悲三昧水忏缘起(见内),南 无 阿 弥 陀 佛!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三昧禅林位于川西平原西北部,距成都市33公里,座落于彭州市九陇双松村茶陇山上,此地山峦环抱,群峰叠翠,林木茂盛,浓荫密布,清泉淙淙,古刹林立,香火旺盛,佛音萦绕,自古就是佛教徒礼佛寻真的圣地和历史名人雅士游历向往的名胜,前人有“西游不到三昧水,枉自蜀中走一回”的厚赞之词,据史书及佛家经典记载:

            唐代的悟达国师(即知玄,四川洪雅人),早年在长安时,遇见一位身患恶疾的异僧。众人都厌而避之但悟达国师却经常照顾他而无怨言。分别时异僧对悟达国师说:你今后有难,可到西蜀彭州九陇山找我,那里有两棵高大的松树。后来,悟达国师的左膝上长了一个“人面疮”痛楚万般,求医无药。


            他忽然想起往日异僧之言,于是到彭州寻找。入山,暮色苍茫,彷徨四顾,果见双松立于烟云之间。走近,崇楼广殿,金碧交辉,异僧已在门前相迎。悟达国师将苦情告之,异僧说:无妨,那边岩下有三昧泉水洗之,人面疮即会好的。翌晨,悟达国师以三昧水洗之,人面疮立即消失。异僧指点,悟达十世前为汉朝的袁盎,因杀晁错而结冤,故生此疮,如今终算了结;转念间异僧和庙宇均不见。

            悟达国师感其殊异,深恩积世之一冤,如果没有遇到这位圣僧,是无法了结的,国师便结茅为庵,写就《慈悲三昧水忏》三卷,朝夕礼诵,后来传播天下,流通胜广。悟达国师所著《慈悲三昧水忏》是佛教界必修之课诵,名扬中外,三昧禅林从此成为西蜀名胜之地。


            三昧禅林始建于唐懿宗咸通13年(公元872年),占地约3平方公里,迄今已有1130多年的历史,它是“上三昧”(水亭寺)、“中三昧”(至德寺)、“下三昧”(安国寺)的统称,由至德山自下而上有张松墓、千佛岩、石牌楼城阙、安国寺、国师墓、至德寺、水亭寺、千年古井组成八大景观。经彭民宗〔2005〕1号文批准,将上、中、下三昧水恢复为三昧禅林。三昧禅林因唐代悟达国师洗愈“人面疮”的泉水而得名,如今彭州市九陇镇的双松村境内三昧泉水仍渭流不息,恩泽后世。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懺 悔法門是其中之一, 且是極重要而殊勝的法門, 能與人一條改過自新之路. 眾生在紅塵中打滾, 為一切塵勞五欲所轉,所造之業, 既多且深,以致輪迴六道, 無有出期。如欲脫離苦海, 必須先要懺悔自己的罪業, 使心清淨。欲成佛道, 而不生懺悔心,猶如「 煮沙成飯」,永無成功之日。

            各地道場通行的懺法有《大悲懺 》、《藥師寶懺》、《梁皇寶懺 》、《淨土懺》、《 慈悲三昧水懺》等等, 華嚴精舍於每月的第二個週日, 舉行「拜懺」法會,單月拜《 慈悲三昧水懺》,雙月拜《 藥師寶懺》,相互輪替, 早上拜上卷,下午拜中、下卷。

            唐朝知玄法師,世稱悟達國師, 因蒙迦諾迦尊者垂慈,為他解了多生宿冤(悟達國師的人面瘡緣由 ),為報答此廣大恩德,所作的懺法 即今之「慈悲三昧水懺」,主旨在解冤 釋結,消除往昔罪惡,迴向無上菩提。 以淨除三障為因,作祖成佛為果。

            懺悔法門,意義深遠, 因果分明。 莫以為僅要隨文拜一拜, 就算完成懺悔, 一切罪惡清淨。在發心禮佛洗罪之前 ,一定要诚意正心,虔诚,恭恭敬敬, 懇請十方諸佛,一切賢聖, 為自己洗心革面作垂鑑,需知「 懺」名修來,「悔」為改往。 往日所作惡不善法,鄙而棄之, 是為「悔」往日所棄一切善法 ,從今日起,誓願勤修,是名為 「懺如此改往修來,嚴持淨戒, 心淨智明,方能洗滌罪垢。

            “「洗滌罪垢」為各個懺法之共同功效,但《 慈悲三昧水懺 》特以「三昧水」洗去宿世怨仇,尤有其特色。 所謂三昧就是正定,也就是心在清淨的戒定慈悲之中。智論:『善心 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 故息慮凝心,使心住於善法中不動就是三昧,今《 慈悲三昧水懺》 即以水為名,施設懺文, 大眾依科禮拜, 以慈悲之心洗滌我們累世以來一切業障 ,心在慈悲法中薰習, 除卻心中的惡念塵垢。 總之由懺悔功德重視生機,淨除罪障 之後,再以餘生行有益宏法利生 之事,提昇精神之層面,如此不但不會虛度此生,也不枉費悟達國師 一片苦心啊!



            南 无 阿 弥 陀 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净土忏介绍见内,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淨土懺




              起源於宋朝慈雲遵式大師所制定的『願生淨土懺願儀』,原為僧團修淨業而設,並不適合在家居士修習,慈雲遵式大師因此特別創制提供在家居士於六齋日修行,一日為期的「小淨土懺」,讓一般大眾方便在家禮佛懺悔,使身心安定,以利修行。而現今所通行的淨土懺儀軌,則是當代廣慈老法師,根據慈雲遵式大師所作的『願生淨土懺願儀』及『淨土懺法儀規』兩本懺法之所長,彙集成『願生淨土寶懺儀規』。

              往生净土忏愿仪

                  (沙门遵式辄采大本无量寿经。及称赞净土
                  等诸大乘经。集此方法流布诸后。普结净缘)

                原其诸佛悯物迷盲。设多方便而引取之。但谁安养净业捷直可修。诸大乘经皆启斯要。十方诸佛无不称美者也。若比丘四众及善男女。诸根缺具者。欲得速破无明诸闇。欲得永灭五逆十恶。犯禁重罪及余轻过。当修此法。欲得还复清净。大小戒律现前。得念佛三昧。及能具足一切菩萨诸波罗密门者。当学此法。欲得临终离诸怖畏。身心安快喜悦如归。光照室宅。异香音乐。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现在其前。送紫金台授手接引。五道横截九品长骛。谢去热恼安息清凉。初离尘劳便至不退。不历长劫即得无生者。当学是法。欲修少法而感妙报。十方诸佛俱时称赞现前授记。一念供养无央数佛即还本国。与弥陀坐食。观音议论。势至行步。眼耳洞视彻闻。身量无际飞空。自在宿命了了。遍见五道如镜面像。念念证入无尽三昧。如是称述不可穷尽。应当修习此之胜法。如所说者皆实不虚。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称美此事以示不妄。我等云何敢不信佛。今取净土众经立此行法。若欲广知寻经补益。且聊为十科说之。一严净道场。二明方便法。三明正修意。四烧香散华。五礼请法。六赞叹法。七礼佛法。八忏愿法。九旋诵法。十坐禅法

                  第一严净道场。

                当选闲静堂室。先去旧土。后于静处取新土。须地无瓦石。及先非秽染用填其地。以香和涂极令清净。次于其上悬新宝盖。盖中悬五杂幡。及遍室悬诸缯彩幡华。取好庄严。安佛像西坐东向。观音侍左。势至侍右。像前列众好华及莲华等。若安九往生像最好。无亦无妨。余者严事随力安之。次周设荐席虑地卑湿。行人须新净衣如绝无新净。即浣染身中上者。浴后披著方入道场。应从门颊左右出入。鞋履齐正不得杂乱。其所往时须换故衣。沐浴后却著净衣。日日如是。次于道场。当自倾竭种种供养三宝。若不尽其所有供养。行法不专必无感降。如绝无己物方可外求。行者十人已还。多则不可。宜于六斋日建首

                  第二明方便法

                行者欲入道场身心散乱。须预行方便。当于七日营理别房。不得与道场同处。如无别屋亦许共室。应日夜调习案试。及预诵下五悔等文。极令精熟即通。染浣纫缝及中办事。余治生杂务即时并息。但念不久定生净土。一心求忏无有留难。各自克期不惜身命。定取净业即时成就。不得一念思忆五尘。诃去爱欲勤息恚痴。行人各有无始恶习。速求舍离。不为正忏。障碍自当观察。何习偏重。诃弃调停。取令平复。勿使行法唐丧其功。可以意解

                  第三明正修意

              大集明七七日。鼓音王及大弥陀经十日十夜。十六观经及小弥陀经。明七日七夜。取此三等为期。决不可减。言正修意者。天亲论曰。明何义观安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愿生彼国土。云何观。云何生信心。修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阿弥陀佛。何等为五。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乃至菩萨巧方便回向者。谓说礼拜等五种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生彼安乐佛国。是名菩萨巧方便回向。如是善知回向。得三种顺菩提门。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故全用论文为今正意。但加忏悔者。为令除灭往生障故。为顺佛慈速度生故。当须一心一意满七七日。乃至七日昼夜六时。礼十方佛及弥陀世尊。若坐若行皆勿散乱。不得如弹指顷念世五欲。及接对外人语论戏笑。亦不得托事延缓放逸睡眠。当于瞬息俯仰系念不断。为求往生一心精进。问行法既多。云何一心。答有理有事。一者理一心。谓初入道场。乃至毕竟虽涉众事。皆是无性不生不灭。法界一相如法界缘。名理一心。二者事一心。谓若礼佛时。不念余事。但专礼佛。诵经行道亦复如是。是名事一心也

                  第四烧香散华(行者已净三业。初入道场时。先当正立思惟。我为众生。发菩提心。愿求净土故。总礼三宝。广修供养。三宝受供。必当念我。随我请求。证知我愿。此烧香散华。亦名三业供养。初总礼三宝。未须一一随方想念。但想己身及十方诸佛。实相理体本无能所。故无能礼所礼。想无能所名法界海。愿诸众生同见此理。名为同入。首者先当唱云)

                一切恭敬一心敬礼十方法界常住佛
                一心敬礼十方法界常住法
                一心敬礼十方法界常住僧(唱已各执香炉。胡跪复云)
                是诸众等各各胡跪。严持香华如法供养。供养十方法界三宝(至此辍唱。各放香炉。手捧散华。广作供养。想云愿此香华遍十方。以为微妙光明台。诸天音乐天宝香。诸天肴膳天宝衣。不可思议妙法尘。一一尘出一切尘。一一尘出一切法。旋转无碍互庄严。遍至十方三宝前。十方法界三宝前。皆有我身修供养。一一皆悉遍法界。彼彼无杂无障碍。尽未来际作佛事。普熏法界诸众生。蒙熏皆发菩提心。同入无生证佛智。想已散华。执手炉口发是言)
                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菩萨。无量声闻众。以起光明台。过于无边界。无边佛土中。受用作佛事。普熏诸众生。皆发菩提心(皆发下一句接和供养下独唱)供养已一切恭敬(起已一拜)

                  第五礼请法(当更添香如前胡跪。执香炉端意勤重。遍请三宝来入道场。不可轻率延屈至尊。当须三业并切一心奉请。若不尔者虚请无益。各想一一如来随其方面。领诸眷属入我道场。如住目前畟塞虚空。不得刹那起于杂念。但初八日迎请。余时不用。首人唱云)

                一心奉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是我等师。说诸大乘令我修净土业。故须初请。当各运心感此恩德。如是三请。每一遍请时想云。我三业性如虚空。释迦如来亦如是。不起真际为众生。与众俱来受供养。下共例为三请)
                一心奉请。南无过去久远劫中。定光佛光远佛龙音佛等五十三佛(五十三佛即法藏比丘未出世前。次第有此诸佛五十四。方是世自在王佛为法藏师。请时应知之想偈同前。但改佛名)
                一心奉请。南无过去久灭世自在王佛(世王佛即法藏本师。依彼佛所发四十八愿。请时须知之。偈同前。改云自在王佛亦如是。此佛并前五十三佛。出大本无量寿佛经)
                一心奉请。南无十方现在不动佛等。尽十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此十方诸佛。皆出广长舌相。遍覆大千称赞极乐。是故须请求护念故。出称赞净土经。请时应想。从彼十方来。改偈云。十方诸佛亦如是。余皆同前)
                一心奉请。南无往世七佛。未来贤劫千佛。三世一切诸佛
                一心奉请。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弥陀是忏愿之主。应想领无边眷属。至我道场摄受护念。各各雨泪勤重三请。决定须来正坐道场。余佛菩萨悉是证明。改偈如前。此最后请者。准普贤忏法应知)
                一心奉请。南无大乘四十八愿无量寿经。称赞经等。及彼净土所有经法。十方一切尊经。十二部真净法宝(应想二处法宝。一十方法宝。二净土法宝。想净土法时。遍想佛菩萨水鸟乐树皆说妙法。随我请来显现道场。令我道场如彼净土无异。想云。法性如空无所见。二处法宝难思议。我今三业如法请。俱时显现受供养)
                一心奉请。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无能胜菩萨。不休息菩萨等。一切菩萨摩诃萨(偈同请佛。但改云诸大菩萨亦如是。当请时想文殊普贤等皆在净土。如愿王经说)
                一心奉请。南无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想此菩萨坐莲华座侍佛左边。威德光明悉皆无量。偈同前作)
                一心奉请。南无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摩诃萨(想此菩萨坐莲华座侍佛右边。亦如观音不异)
                一心奉请。南无过去阿僧祇劫法藏比丘菩萨摩诃萨(即弥陀因身。修行四十八愿摄化众生。当念此恩德。偈如前说)
                一心奉请。南无极乐世界新发道意。无生不退一生补处诸大菩萨摩诃萨(经云不退及一生补处诸大菩萨。请时应如是想。偈如前)
                一心奉请。南无此土舍利弗等。一切声闻缘觉得道贤圣僧(想遍法界请贤圣僧)
                一心奉请。此土梵释四王一切天众。摩罗天主。龙鬼诸王。阎罗五道主善罚恶守护正法护伽蓝神。一切贤圣(例皆三请来此守护惟除礼拜应知)上所奉请弥陀世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海众一切贤圣。唯愿不舍大慈大悲。他心道眼无碍见闻身通自在。降来道场安住法座。光明遍照摄取我等。哀怜覆护令得成就菩提愿行。释迦文佛。定光佛等。世自在王佛。十方三世一切正觉。及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三乘圣众。唯愿悉来慈悲摄护。诸天魔梵龙鬼等众。护法诸神一切贤圣。悉到道场安慰坚守同成净行(三说)

                  第六赞叹法(当起立恭敬合掌。想此身正对弥陀及一一佛前说偈赞愿云)

               色如阎浮金  面逾净满月
               身光智慧明  所照无边际
               降伏魔冤众  善化诸人天
               乘彼八正船  能度难度者
               闻名得不退  是故归命礼
                以此叹佛功德。修行大乘无上善根。奉福上界天龙八部大梵天王三十三天。阎罗五道六斋八王。行病鬼王各及眷属。此土神祇僧伽蓝内护正法者。又为国王帝主土境万民。师僧父母善恶知识。造寺檀越十方信施。广及法界众生。愿藉此善根平等熏修。功德智慧二种庄严。临命终时俱生乐国

                  第七礼佛法(赞叹竟。应礼诸佛。当礼佛时。须想一切诸佛是我慈父。能令我生诸佛净土故)

                一心敬礼。本师释迦牟尼佛(唱竟一礼。想云。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释迦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释迦前。头面接足归命礼。下去同用)
                一心敬礼。过去久远劫中。定光佛光远佛龙音佛等五十三佛(五十三佛如礼请中说。当想此身如幻如化。自见对彼佛前作礼。偈同上。但改云五十三佛影现中。我身影现诸佛前。下去仿此)
                一心敬礼。过去久灭世自在王佛(法藏本师应知)
                一心敬礼。东方不动佛等。尽东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此下十方佛皆出广长舌相。称赞极乐。当想此身对河沙净土佛前)
                一心敬礼。东南方最上广大云雷音王佛等。尽东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南方日月光佛等。尽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西南方最上日光名称功德佛等。尽西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西方放光佛等。尽西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佛等。尽西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佛等尽。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东北方无数百千俱胝广慧佛等。尽东北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上方梵音佛等。尽上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下方示现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佛等。下方河沙净土一切诸佛
                一心敬礼。往古来今三世诸佛。七佛世尊。贤劫千佛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应三礼。但改偈云。为求往生接足礼)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佛菩萨等所说经法。乃至水鸟乐树一切法音清净法藏(想彼净土法宝显现道场。偈云。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身影现法宝前。一一皆悉归命礼)
                一心敬礼。大乘四十八愿无量寿经称赞经等。十方一切尊经十二部真净法藏(此土法宝。偈如前)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想此菩萨侍弥陀左边。坐莲华座。偈同礼佛。但改菩萨为异)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摩诃萨(想侍佛右边。如观音不异)
                一心敬礼。过去阿僧祇劫法藏比丘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一生补处诸大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无生不退诸大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极乐世界新发道意菩萨。及十方来生净土一切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常精进菩萨等。尽十方一切诸大菩萨摩诃萨
                一心敬礼。大智舍利弗。阿难持法者。诸大声闻缘觉。一切得道贤圣僧

                  第八忏愿法(总有五法。今举初后。故云忏愿)

                一明忏悔法(悔有事理。应须并运。事则竭其三业。不惜身命流血雨泪。披露罪根不敢覆讳。理则观罪实相。能忏所忏皆悉寂灭。如余文广说。知事理已。当须等心普为一切忏悔。想云我及众生。无始常为三业六根重罪所障。不见诸佛不知出要。但顺生死不知妙理。我今虽知。犹与一切众生同为一切重罪所障。今对弥陀十方佛前。普为众生归命忏悔。唯愿加护令障消灭。想已唱云)普为法界一切众生。悉愿断除三障。至诚忏悔(唱已一礼。各执香炉。先运逆顺十心。始则背真逐妄。名顺十心。今则背妄向真。名逆十心。有事有理应细思之。从初至拨无因果是顺。故于今日深信。下去是逆。至正陈忏悔时。亦须扶此逆顺之意。想云。我与众生无始来。今由爱见故内计我人一。外加恶友二。不随喜他一毫之善三。唯遍三业广造众罪四。事虽不广恶心遍布五。昼夜相续无有间断六。覆讳过失不欲人知七。不畏恶道八。无惭无愧九。拨无因果十。故于今日深信因果一。生重惭愧二。生大怖畏三。发露忏悔四。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六。勤策三业翻昔重过七。随喜凡圣一毫之善八。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诸众生从二死海置三德岸九。从无始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造众恶。今知空寂。为求菩提。为众生故。广修诸善遍断众恶十。唯愿十方诸佛。弥陀世尊。慈悲摄受听我忏悔)
                我比丘(某甲)至心忏悔。十方诸佛。真实见知。我及众生。本性清净诸佛住处。名常寂光遍在刹那。及一切法。而我不了。妄计我人。于平等法中。而起分别。于清净心中。而生染著。以是颠倒。五欲因缘。生死循环。经历三界。坐此相续。不念出期。而复于中。造极恶业。四重五逆。及一阐提。非毁大乘。谤破三宝。谤无诸佛。断学般若。用十方僧物。用佛塔物。污梵行人。习近恶法。于破戒者。更相赞护。三乘道人。种种毁骂。内覆过失。外现威仪。常以五邪。招纳四事。不净说法。非律教人。因佛出家。反破佛法。违逆师长。如法教诲。恣行贪恚。无惭耻心。以是因缘。诸恶业力。命终当堕阿鼻地狱。猛火炽然。受无量苦。千万亿劫。无解脱期。今始觉知。生大惭愧。生大怖畏。十方世尊。阿弥陀佛。久已于我。生大悲心。无数劫来。为度我故。修菩提道。不惜身命。今已得佛。大悲满足。真实能为一切救护。我今造恶。必堕三涂。愿起哀怜。受我忏悔。重罪得灭。诸恶消除。乃至娑婆生因永尽。诸佛净土。如愿往生。当命终时。悉无障疑(忏悔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礼已以头三叩于地。表三处作礼。一谓弥陀世尊。二净土三宝。三十方三宝。应三说忏悔等文。自看时早晚。若时促略云。第二第三亦如是说。下四悔准此)
                二明劝请法(想对十方一切佛前。长跪劝请。请有二义。一从初至转于无上妙法轮。名请说法。二诸佛下请久住世。意亦在说法。十方诸佛以道眼力。知我劝请。唯愿久住转正法轮。所在生处常能劝请)我比丘(某甲)至心劝请。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劝请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
                三明随喜法(十方凡圣一毫之善。我亦随喜。善根福德能令见者生喜。我随彼喜)我比丘(某甲)至心随喜。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随喜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
                四明回向法(无始时来。乃至今日一毫之善。回向三有。故今悔之誓求菩提)
                我比丘(某甲)至心回向。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回向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
                五明发愿法(大体须存灭罪除障。扶四弘誓。随顺菩提。求生净土。唱时想的对弥陀。余佛菩萨悉为证明)
                我比丘(某甲)至心发愿。愿共修净行人。三业所生一切诸善。庄严净愿。福智现前。愿得弥陀世尊。观音势至。慈悲摄受。为我现身。放净光明。照触我等。诸根寂静。三障消除。乐修净行。身心润泽。念念不失。净土善根。及于梦中。常见彼国。众妙庄严。慰悦我心。令生精进。愿得临命终时。预知将至。尽除障碍。慧念增明。身无病苦。心不颠倒。面奉弥陀。及诸眷属。叹喜快乐。于一刹那。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自在化身。微尘佛刹。随顺众生。而为利益。能令佛刹尘数众生。发菩提心。俱时离苦。皆共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如是行愿。念念现前。尽未来时。相续不断。身语意业。常作佛事(发愿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发愿往生正行。须具足三说。不同前四悔。随时广略应知)

                  第九旋绕诵经法(礼竟。当起各整衣服。定立少愿当想三宝贤圣畟塞道场。各坐法坐见身。一一绕旋法座。安详而转。然后口称念云)

               南无佛 南无法 南无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世自在王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如是三称当诵阿弥陀经。或十六观经。诵毕复三称前名号。当称诵时。声名句文空无所得。犹空鸟迹。岂可取著。身语意三。如影响焰。虽皆不实感应其在。自见其身各旋法座。或多或少。经毕为斯旋已。唱云)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一拜)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一拜)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一拜。首者跪唱云)
                白众等听说。经中如来偈。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养国。横截五恶道。恶趣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各得及长生。寿乐无穷极

                  第十坐禅法

                如上事毕。当于一处绳床西向。易观想故。表正向故。跏趺端坐。项脊相对不昂。不伛。调和气息定住其心。然所修观门。经论甚多。初心凡夫那曾遍习。今从要易想略示二种。于二种中仍逐所宜。未必并用。其有于余观想。熟者任便。但得不离净土法门皆应修习。所言二种。一者扶普观意。坐已自想即时所修计功合生极乐世界。当便起心生于彼想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华开想。当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作眼目开想。见佛菩萨及国土想。即于佛前坐听妙法。及闻一切音声。皆说所乐闻法。所闻要与十二部经合。作此想时。大须坚固令心不散。心想明了如眼所见。经久乃起。二者直想阿弥陀佛。丈六金躯坐于华上。专系眉间白毫一相。其毫长一丈五尺。周围五寸外有八棱。其毫中空右旋宛转在眉中间。莹净明彻不可具说。显映金颜分齐分明。作此想时。停心注想坚固勿移。然复应观想念所见。若成未成皆想念。因缘无实性相所有皆空。一如镜中面像。如水现月影。如梦如幻。虽空而亦可见。二皆心性所现所有者。即是自心。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心有想即痴。无想即泥洹。心有心无皆名有想。尽名为痴。不见法性。三因缘生法即空假中。不一不异非纵非横。不可思议心想寂静。则能成就念佛三昧。久而乃起(广如别说)
                问念佛三昧久习方成。十日七日修忏之者。云何卒学。
                答缘有生熟。习有久近。若过去曾习。及今生预修。至行忏时薄修即得。若宿未经怀。近忏方学。此必难成。然虽不成。亦须依此系心为坐禅。观境经云。若成不成。皆灭无量生死之罪生诸佛前。又云。但闻白毫名字灭无量罪。何况系念。凡欲修者。勿生疑怖自谓无分。彼佛有宿愿力。令修此三昧者皆得成就般舟。依三力成就。一佛威力。二三昧力。三己功德力。观经但闻无量寿佛二菩萨名。能灭无量生死之罪。况忆念者乎。若有乐修余观。当自随情。坐已即起随意佛事。或要修观更坐无妨。若不惯习坐。乃行道称念亦得。于夜梦中见弥陀佛。具如经说

                  往生净土忏愿仪

                  后序

                (此法自撰集。于今凡二改治。前本越僧契凝已刊刻广行。其后序首云。予自滥沾祖教等是也。圣位既广。比见行拜起易劳。忏悔禅法皆事攻削。余悉存旧。今之广略既允似可传行。后贤无惑其二三焉。刊详删补。何嫌精措。时大中祥符八年。太岁乙卯二月日序)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三时系念是元朝的中峰国师所提倡,分成三段时间来共修:系念则意为用身,口,意来观想阿弥陀佛经文里的道理,以及观想极乐世界的清净净土.要统用身口意专注观想;嘴念心也念,在念佛时就专注观佛,而念经文时就得观想经文的道理.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三时系念
              净土法门是佛教修行法门之一,而“三时系念”更为净土法门殊胜的行持之一。此法门由元朝中峰国师所提倡,主要目的在规劝我们,依净土念佛的修持而得度,同时也依弥陀之愿,劝导亡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离茫茫业海与轮回之苦,是生亡两利的佛事。‘三时’有两个说法,一指早晨、日中、日没之时;一指诠一切有、诠一切空、诠一切中等三时。‘系念’指身、口、意三者观《阿弥陀经》经文而系念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三时系念”旨在阐述即禅即净,用法有两种,一名《三时系念轨范》,这是结会自修用的;一名《三时系念佛事》,这是作法度亡用的。此二者皆由诵经、念佛、讲演、行道、忏悔、发愿、唱赞等七部份组成,且每一时佛事亦包含此七个项目。
              第一时大义:开示行者﹝包括生亡两者﹞三点:
              一、 极乐世界无有娑婆世界的众多苦恼,修行人若要寻求归向极乐世界之路, 必须放下万缘,一心系念弥陀圣号,便可超脱生死之苦。
              二、 众生所以受苦无尽,皆因被无明与贪欲所覆障,不识本具之清净佛性,故而造诸恶业。若能了知此心与阿弥陀佛之心无异,当下便生净土。
              三、 众生欲往生阿弥陀佛国者,需信、愿、行三者具足,将弥陀圣号持念至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心无贪恋,意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
              第二时大义:
              一、 鼓励行者应及早发菩提心精进念佛,若不立坚固愿往生西方,则永远在六道中轮回,难有出期。
              二、 叮咛行者将佛事之殊胜功德回向给亡者,为其洗除业垢,增长善根,令其速生净土。
              三、 劝勉行者应诚心忏悔自己往昔所作诸恶业,并发愿广度众生,共成佛道。
              第三时大义:
              一、 告诫行者一句阿弥陀佛名号能灭八万亿劫生死众罪,若能摄心念佛,便可往生极乐之邦。
              二、 示告行者‘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的殊胜功勋,众生昏乱的妄心如浊水,六字洪名如宝珠投入浊水,能使妄心随念寂灭,照见本自清净佛性。
              三、 勉励行者听此三时系念阿弥陀佛洪名法要后,要信受奉行,念佛功德必功不唐捐。
              三时系念佛事虽说是度亡用,其实法益遍及生亡,甚至可以说生者利益更大。因为生者若以至诚心读诵听讲,并发愿奉行,必能托质莲胎,圆满无上菩提。
              卍新纂续藏经 No. 1464 三时系念佛事
              宋 延寿述 
              1卷 
              中峰国师三时系念佛事
              另设启请法座。班首鸣引磬。斋主上香礼拜已。班首前行(后师)斋主又后至佛(前师)拈香。
              维那举赞
              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爇在金炉上。顷刻氤氲,即遍满十方。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三称毕,师云)。
              觉海虚空起, 娑婆业浪流。 若人登彼岸, 极乐有归舟。 
              (大众念佛,至灵前站定,念《心经》一卷,往生咒三遍毕,举赞,或说后文皆可)
              法王利物,悲智洪深。普遍十方,冥阳靡隔。今蒙斋主(某)恭为(某)屈逢(某)之期,特请山僧登座,依凭教法,作三时系念佛事。乃尔亡灵,遭此胜缘。自宜严肃威仪,来临座下。恭聆妙法,一心受度。
              (大众念佛,上座其座对灵前供接引佛一尊,香华供养。维那举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云来集。三称毕师拈香云)
              此一瓣香,根蟠劫外,枝播尘寰。不经天地以生成,岂属阴阳而造化。爇向炉中,专伸供养,常住三宝,刹海万灵。极乐导师,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悉仗真香,普同供养。
              (香云盖。三称毕师与大众齐座下)
              第一时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此系维那师举)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 阿[少/兔]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琉玻璃[王*车]璖赤珠码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忆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磨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佛说阿弥陀佛经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往生咒三遍。莲池会三称)
              提纲 鸣尺
              世界何缘称极乐 只因众苦不能侵
              道人若要寻归路 但向尘中了自心
              心心即佛,醍醐酥酪,咸自乳生。佛佛惟心,钗钏瓶盘,尽从金出。十万亿程,东西不隔。二六时内,凡圣同途。低头合掌白玉毫,星明日丽;歌咏赞扬紫金容,霆震雷轰。清凉月兮,有水皆含;功德云而,无山不戴。香象渡河,一举洪名超二死;迦陵出壳,千称嘉号压群音。下情唯忖以难思,一念回光而易往。究竟不居心外,分明只在目前。审如是,即今众等,系念弥陀,三时佛事。只如不涉证修,亲蒙授记一句,如何举扬(鸣尺)。
              风唫树树千般乐 香浸池池四色华 
              (维那师举)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念佛百声。维那举赞)
              第一大愿。观想弥陀。四十八愿度娑婆。九品涌金波。宝网交罗。度亡灵出爱河(莲池会三称)。
              (讲演 鸣尺)
              诸苦尽从贪欲起 不知贪欲起于何
              因忘自性弥陀佛 异念纷驰总是魔
              教中道。生而无生。法性湛然。无生而生。业果俨然。所谓生者。即众生生灭之迹也。谓无生者。即诸佛寂灭之本也。法性湛然者。灵明湛寂。元妙真常。个个不无。人人本具。只因最初不觉。忽尔动心。认妄为真。迷己逐物。由是业网牵缠。流转五道。恒随生死以升沈。亘古至今而靡闲。当知生自缘生。而法性不与缘俱生。灭自缘灭。而法性不与缘俱灭。所以云。法性湛然。是谓生而无生者也。无生而生者。众生迷妄入心。积业成果。虚受轮转。妄见生灭。于法性体上。如镜现像。似珠随色。当知镜光本净。珠体绝痕。物境互彰。不违色像。彼色像之去来。犹业果之俨然也。故诸佛于俨然生灭中。唯见无生。众生于湛然无生中。唯见生灭。只因迷悟之有差。逐致现量之不一。实乃生无自性。无生亦无自性。悟则生灭皆无生。迷则无生皆生灭。所以离此别无。是乃一体而异名也。审如是。则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岂非迷悟之自殊。何有圣凡而彼此。乃知现前众等。以自性阿弥陀。与大众舌根。普同运转。根本法轮。诸仁还委悉么。
              生灭无生生不生 乐邦那旨禁人行
              谁知万丈红尘里 菡萏华开月正明
              (维那师举)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师与大众齐下座旋绕念佛千声已至灵前收佛号举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称毕念十大愿)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接赞
              佛宝赞无穷。功成无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觉道雪山峰。眉际玉毫光灿烂。照开六道昏蒙。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
              (念佛上座 鸣尺)
              人人分上。本有弥陀。个个心中。总为净土。了则头头见佛。悟来步步西方。上来启建三时系念净业道场。今当第一时佛事已圆。如上殊勋。投入弥陀大愿海中。专为亡灵(某)。求生净土。但念自从无始。迄至今生。一念违真。六根逐妄。随情造业。纵我为非。身业则杀盗邪淫。口过则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恶则常起贪嗔。深生痴爱。由兹三业。钩锁妄缘。常汩汩于尘劳。但茫茫于岁月。欲思出离。唯凭忏悔熏修之力。俾眼耳鼻舌身意之过愆。应念顿消。使色声香味触法之浮尘。即时清净。又极乐求生。全凭发愿。仰劳法众。异口同音。敬为亡灵。至心忏悔发愿。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今对佛前求忏悔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三称)
              上来忏悔发愿已竟(鸣尺)。亡灵(某)当知。夫净土之为教也。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摄取十方一切众生。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信者。信有西方净土。信有阿弥陀佛。摄取众生之事。我等众生。信有往生之分。然虽谓弥陀摄取众生往生。要信唯是随心自现。感应道交。究竟非从外得。如是信者。是为真信。信而无行。即不成其信。行者。棱严经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如是行者。是名正行。行而无愿。即不成其行。愿者要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相应。是为大愿也。信行愿三。如鼎三足。缺一不可。今尔亡灵当知现前一念。本自圆常。信行愿。原是自己本来具有。如是性德。今者但是本性光明显发耳(鸣尺)。
              阿弥陀佛。无上医王。巍巍金相放毫光。苦海作慈航。九品莲邦。同愿往西方(莲池会三称 第一时佛事已毕下座)。
              第二时(师与众登座定维那师举)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接诵阿弥陀经一遍)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往生咒三遍莲池会三称 鸣尺)
              便就今朝成佛去 乐邦化主已嫌迟
              那堪更欲之乎者 管取轮回没了时
              原夫遍十方是极乐世界。山光水色。似空合空。尽大地是清泰故乡。华笑鸟啼。如镜照镜。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黄金臂昼夜常垂。惟许行人独委。白玉毫古今不昧。全凭愿者承当。所以道。万法是心光。诸缘惟性晓。本无迷悟人。只要今日了。即今现前众等。系念第二时佛事。且了之一句。如何举扬。
              琉璃池上悬明月 菡萏华闲戏水禽
              (维那师举)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念佛百声维那举赞)
              第一大愿。观想弥陀。四十八愿度娑婆。九品涌金波。宝网交罗。度亡灵出爱河。(莲池会三称)。
              (讲演 鸣尺)
              是心是佛将心念 念到心空佛亦忘
              撒手归来重检点 华开赤白与青黄
              教中道。惟心佛亦尔。惟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所谓心者。心有多种。曰肉团心。乃现在身中父母血气所生者是。曰缘虑心。即现今善恶顺逆境界上种种分别者是。曰灵知心。是混千差而不乱。历三际以靡迁。炳然独照。卓尔不群。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处生死流骊。珠独耀于沧海。居涅盘岸。桂轮孤朗于中天。诸佛悟之。假名惟心。众生迷之。便成妄识。是以佛即众生。众生即佛。且心外无佛。亦无众生。唯迷悟之有间。故凡圣而迥异。岂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永嘉云。梦里明明有六越。觉后空空无大千。既然如是。则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总不出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也。由是而知。即今现前亡过(某)其生也莲华朵朵。其殁也行树重重。无一时不达莲邦。无一念不依慈父。审如是。且道离此心佛众生外。别有商量处也无。
              大圆镜里绝纤埃 碧藕华中有圣胎
              遥望金沙池沼外 宝光常照玉楼台
              (维那师举)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下座旋绕念佛千声已至灵前师举观音势至清净海众三称毕念后文)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我今大归依。忏悔三业罪。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华为父母
              华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接赞
              法宝实难量。如来金口宣扬。龙宫海藏散天香。觉者诵琅[王*函]。玉轴霞条金写字。似排秋雁成行。昔因三藏取来唐。万古为敷扬。
              (念佛登座 鸣尺)
              盖闻虚而有鸣答之声。寂而无形影之相。然谷响自然。非呼之而不答。佛身无作。非扣之而不彰。上来启建第二时系念佛事已圆。如上殊勋。投入如来大愿海中。出生功德。专为亡灵(某)洗除业垢。增长善根。舍此报缘。往生净土。但念自从无始。迄至今生。沤生巨海。逐识浪以高低。云点太清。任情风而人我。于是循环诸趣。流转四生。业海茫茫。罪山岌岌。匪凭发露。曷遂消除。忏摩已往。发愿当来。再劳法众。至心忏悔发愿。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罪障皆忏悔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三称)
              上来忏悔发愿已竟。具行犹人具眼目。愿如日月灯光明。依光照烛见分明。行者方能达前境。是以念佛之人。若不发愿往生。纵有功行。亦成虚设。以不顺佛故。今尔亡灵。当知此意。
              阿弥陀佛。无上医王。巍巍金相放毫光。苦海作慈航。九品莲邦。同愿往西方。(莲池会三称)。
              第三时(师与众登座定维那师举)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接诵阿弥陀经一遍)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接往生咒三遍念莲池会三称 鸣尺)
              十万余程不隔尘 休将迷悟自疏亲
              刹那念尽恒沙佛 便是莲华国里人
              合尘背觉。栽荆棘于七宝园林。舍妄归真。列珠网于四生门户。纵横万法。圆裹一心。非思量处。阿弥陀佛。坐断六根。无造作时。清泰故乡。横吞八极。破群昏如杲日丽天。疗众病如善见神药。所以云。一称阿弥陀佛名号。能灭八万亿劫生死众苦。利益如是。岂譬喻言说之可及乎。只如即今系念。第三时佛事且道现前众等。同声相应一句。如何指陈。
              一从佛向舌根念 不觉华随足底生
              (维那师举)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念佛百声维那举赞)
              第一大愿。观想弥陀。四十八愿度娑婆。九品涌金波。宝网交罗。度亡灵出爱河。(莲池会三称)。
              讲演 鸣尺
              打破虚空笑满腮 玲珑宝藏豁然开
              直饶空劫生前事 六字洪名毕竟该
              古人道。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西天有宝。名曰清珠。谓此珠。投入浊水中。入水一寸。则一寸之浊水。即便清洁。此珠入水。自寸至尺。乃至于底。则浊水亦随之而澄湛。当知清珠者。喻念佛之净念也。浊水者。喻杂乱之妄心也。当妄心杂乱之顷。能举起一念。如对慈尊。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则此杂乱。自然随念寂静。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即教中所谓净念相继者也。念佛之人。须要信心恳切。正因凛然。重念死生轮转之可悲。深厌尘劳纷扰为可痛。举起一声佛名。直下更无异见。如太阿剑。横按当轩。如大火轮。星腾焰炽。万物撄之则燎。触之则伤。直至一心不乱。能所两忘。到家之说。不容再举。捷迳之词。何劳挂齿。可谓证修行之神术。超方便之正途。破死生蛰户之雷霆。烛迷妄幽衢之日月。今宵三时系念佛事将圆。亡灵(某)承兹上善。决定往生。且道一念未萌以前。还有者个消息也无。(鸣尺)
              是心空寂念何依 故国云归孰未归
              花外玉鸡啼晓日 远迎新佛奉慈威
              (维那师举)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下座旋绕念佛千声已至灵前师举观音势至清净海众三称毕念后文)
              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念佛临终见宝台 宝幡宝盖满空排
              弥陀势至观音等 合掌相随归去来
              僧宝不思议。身披三事云衣。浮杯过海刹那时。赴感应群机。堪作人天功德主。坚持戒行无违。我今稽首愿遥知。振锡杖提携。
              (念佛登座 鸣尺)
              念佛既从心出。结业岂属外来。须臾背念佛之心。刹那即结业之所。今则众等。依凭教法。作三时系念佛事。所集胜因。专为亡灵(某)决生净土。自今戒香馥[番*郁]。慧炬营煌。迷云开而性天独朗。妄尘尽而心地廓通。诸根圆净。群业顿空。一举念。一华开。挹露迎风。香浮玉沼。一驰情。一果熟。含烟对日。影落金园。经行坐卧在其中。游戏逍遥非分外。得佛受用。彻法源底。常寂光处处现前。大愿王尘尘契会。更为亡灵。至心忏悔发愿。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罪根皆忏悔
              自性众生誓愿度 自性烦恼誓愿断
              自性法门誓愿学 自性佛道誓愿成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三称)
              上来三时系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劝导亡灵。(某)忏除结业。发愿往生。行愿既深。功无虚弃。惟愿亡灵。闻斯法要。信受奉行。从是托质莲胎。永离业海。直证阿[鞥-合+(白-日+田)]跋致。圆满无上菩提。
              弥陀佛。大愿王。慈悲喜舍难量。眉闲常放白毫光。度众生极乐邦。八德池中莲九品。七宝妙树成行。如来圣号若宣扬。接引往西方。弥陀圣号若称扬。同愿往西方。
              系念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心。
              ·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 
              中峰国师三时系念佛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因3月15日(阴历二月十九日)是观音菩萨的圣诞,又是周末,各个佛教丛林都会有相应的活动,参加的人都可能会很多,请各位打算去拜佛的朋友做好出行的准备,"念佛一句,增福无量,礼佛一拜,灭罪河沙!" 愿有缘人同霑法喜,福慧双增!南无阿弥陀佛!
          • 烧香礼佛的正确方法(见内),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由己求".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法供养就是按照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受持诵读,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烧香礼佛的正确方法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简要的介绍给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一、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寺院是佛 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 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养佛、菩薩一定要烧香吗?

            不一定。供养佛、菩薩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行。但是,绝对不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薩。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其中之一均可。

            三、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 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烧香求财可以得到吗?

            不可以。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财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无私的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这启示我们:从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薩施舍给你的。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烧大香就发大财吗?这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大彻大悟、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薩,又怎会像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别赐富呢?当然不会。

            五、有人一定要烧香怎么办?

            寺院是公共活动场所,一般会限制烧大香,加上节假日人流量多,烧大香稍为不慎就会灼伤他人,浓烟滚滚,不利环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无边罪业。一定要烧大香的信众,可将大香交给寺院管理人员,同意安排焚烧,焚烧时,寺院里的法师也会为你们祈祷。

            六、烧香礼佛应当许什么样的愿?

            烧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是也。

            七、礼拜佛菩薩,上几支香为宜?

            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

            八、寺院里供的佛菩薩很多,给每个佛、菩薩都要烧三支香吗?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当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规定,根据寺院香炉分布的情况自行决定,但每个香炉中不超过三支香为宜。

            九、把点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确吗?

            不正确。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牙阝;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现在有人将一把香点燃以后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烧伤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烧坏拜垫和器物,更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实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什么方法供养佛菩薩功德最大?

            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所谓法供养就是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受持诵读,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随喜师兄的信息。随喜准备参加法会的同修。
              • 多谢师兄鼓励,因为这个周末就是是观音圣诞,末学再贴一点非常普及的佛教知识,希望大家去庙里拜佛的时候,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足之处,欢迎各位师兄补充,南无阿弥陀佛!
                • 观音是谁,观音菩萨在大乘佛教中有什么含义,大部分崇拜观音的人,心中是不甚了了的,只是认为拜观音可得保佑,有求必应。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观音是谁,观音菩萨在大乘佛教中有什么含义,大部分崇拜观音的人,心中是不甚了了的,只是认为拜观音可得保佑,有求必应。

                  在中国大乘佛教,有四大菩萨,每位菩萨,可代表大乘菩萨行的一个重要方面。文殊菩萨代表大智,普贤菩萨代表大行,地藏菩萨代表大愿,观音菩萨代表大悲,这四个方面,即是大乘佛法的四根根本支柱。

                  观音菩萨的本愿行持,在《普门品》、《楞严经》、《无量寿经》、《大悲心陀罗尼经》等多部佛经中有详细记载。观音菩萨的特点是大悲,什么是大悲呢?悲是拔苦义,是看到无边的苦难众生在受种种痛苦,而生起悲悯同情,欲为其拔除一切苦难之心。大悲,即是了达无人我等相的悲心,也称为同体大悲。我们信佛学佛,信观音拜观音,许多人只是想向覌音菩萨求这求那,而大部分人都是求名求利求平安,而求出世成就则罕見,更不要说以观音菩萨作为我们修学的导师、修行的榜样了。太虚大师有偈曰:“仰止惟佛陀,完成在人格。”学佛修行人,应该在日常的举心动念、举止言行、待人接物上,将诸佛菩萨作为我们的榜样才对。

                    向观音菩萨学习,修行大悲心,在当今社会尤其显得重要。社会繁荣了,人民富裕了,但不能否认,大众的心亦随之变得冷漠了,我们看新闻,不时会看到,当歹徒橫行路上,当伤者倒地呼救,人们不是争相躲避,就是冷眼旁观,竟没人想到去打电话报警,更不要说出手相助了。我们会看到毒米、毒油、毒酒、毒盐事件,看到有的医院见死不救……我们不仅对社会冷漠,而且对亲人冷漠,会将父母当奴仆,将配偶当衣服,将孩子当玩偶,将朋友当商品,而名之曰新潮开放。当今社会,热切呼唤古道热肠,热切呼唤奉献爱心,热切呼唤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

                    观音菩萨在哪里呢?是在观音庙中?在佛寺里?在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在南海普陀山?

                  我曾问一位很崇信观音的居士,你说观音菩萨在哪里?她沉思了一会儿说,到处都是。真有慧根!

                  是的,观音菩萨是遍布空虚法界的,那儿没有观音呢?

                  观音菩萨亦化现无量无边的有形无形化身在度化每一个众生,只是大部分众生迷于烦恼邪见,如生眚障目,不见天日。常常当面错过而不知。

                  观音菩萨同时也在每一个众生心中,即是我们本自具足的佛性。所以人人都可作覌音,观音可以人人作,净土宗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也可以说,是心作观音,是心是观音。要学观音、作观音,才是真懂拜观音,这样每天都会是观音圣诞。

                  南无阿弥陀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大悲忏-忏法与真言咒语的结合,《大悲忏法》,又称为《大悲心咒忏法》、《大悲忏》,全称为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是宋代天台宗大师知礼依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参照天台宗的教观行仪而作佛教忏法仪式,是有关观世音菩萨的忏法中较为流行的一种。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大悲懺法為宋朝四明知禮(法智)大師,於宋真宗時期著『修懺要旨』,結合「大悲咒」及擷取原密教『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部份經文,以及沿襲引用『摩訶止觀』中的「非行非坐三昧」制定出事理並重的懺儀。「禮拜一至二小時的大悲懺,就等於修完跟大悲觀世音菩薩相關的全部法門。」「懺悔如同一面心靈的鏡子。」禮懺可讓人培養內觀與內省的能力,進而生起在道業上精進奮發的動力。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又称为《千手经》,全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一卷,是唐代伽梵达磨翻译。此经宣说观世音菩萨内证功德的根本咒,即《大悲咒》。

                  根据本经的记载,《大悲咒》全文共计有八十四句,诵此咒有无量功德,能得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十五种善生:
                  (1)所生之处常逢王,(2)常生善国,(3)常值好时,(4)常逢善友,(5)身根常得具足,(6)道心纯熟,(7)不犯禁戒,(8)所有眷属恩爱和顺,(9)资具财食常得丰足,(10)恒得他人恭敬扶接,(11)所有财宝不受他人劫夺,(12)意欲所求皆悉称遂,(13)龙天善神恒常护卫,(14)所生之处得以见佛闻法,(15)所闻正法悟甚深义。十五种恶死是指:(1)饥饿困苦死,(2)枷禁杖楚死,(3)怨家仇对死,(4)军阵相杀死,(5)虎狼恶兽残害死,(6)毒蛇阮蝎所中死,(7)水火焚漂死,(8)毒药所中死,(9)虫毒所害死,(10)狂乱失念死,(11)山树崖岸坠落死,(12)恶人厌魅死,(13)邪神恶鬼得便死,(14)恶病缠身死,(15)非分自害死。

                  另外,《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卷上记载,若诵此咒一百零八遍,则一切烦恼罪障,乃至五逆等重罪,悉皆消弭,而得身、口、意清净。
                    
                  《大悲咒》有多种翻译,随着经典的不同而章名长短各有所不同。如《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卷上(智通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金刚智译)为一一三名;《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卷下(不空译)为四十句,并且说若诵此咒可得息灾、增益、降伏、敬爱钩召等四种成就;《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陀罗尼》(不空译)记载则有八十二句。

                  正是因为《大悲咒》的功德及持诵的灵感,随着观世音菩萨信仰的流行,《大悲咒》受到佛教徒的欢迎,所以才会出现大悲忏法。

                  大悲忏法是由知礼始集,他按照天台宗的教义及仪轨来修习《大悲咒》,从而作成大悲忏法。

                  知礼所作的《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一卷,总共分十科:一、严净道场,二、净三业,三、结界,四、修供养,五、请三宝诸天,六、赞叹伸诚,七、作礼,八、发愿持咒,九、忏悔,十、观行。由于知礼的《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中引用了大量的经文及天台宗方面的著作,加以详细说明,并且阐述了天台止观的修行。

                  后来,清代宝华山见月读体律师加以删订,重新编纂,成为现行的流通本。与知礼所作《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相比,见月读体律师的《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没有严净道场、净三业、结界、请三宝诸天、观行,其余则是相同。

                  现在,我们依据见月读体律师的《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介绍忏法仪轨如下:
                    (1) 修供养,三称“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主者呼“一切恭谨”,然后,主者再呼“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顶礼一拜。主者呼“是诸众等,各各胡跪,严持香花,如法供养”,大众跪下,同音唱“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午”。主者呼“供养已,一切恭谨”,大众顶礼拜。
                    (2) 赞叹伸诚,大众跪下,同音唱:“南无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成妙功德,具大慈悲。于一身心,现千手眼,照见法界,护持众生,令发广大道心,教持圆满神咒,永离恶道,得生佛前。无间重愆,缠身恶疾,莫能救济,悉使消除。三昧辨才,现生求愿,皆令果遂,决定无疑。能使速获三乘,早登佛地,威神之力,叹莫能穷,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3) 作礼,大众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悲心大陀罗尼神妙章句及诸大菩萨等。
                    (4) 发愿持咒,顶礼后,大众跪下,随引磬声念产:“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南无大悲观世间,愿我速度一切众;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善方便;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乘般若船;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越苦海;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得戒定道;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还会无为舍;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同法性身。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枯竭;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然后,稍急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各十声,顶礼一拜,问讯,由主法者白文,说明诵持《大悲咒》的功德,最后大众同声诵《大悲咒》七遍或二十一遍或四十九遍或一百零八遍。
                    (5) 忏悔,诵咒毕,大众唱:“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悉愿断除三障,归命忏悔”,然后,唱一段忏悔文,顶礼一拜,总共有四拜。忏悔后,绕佛,分别念“南无十方佛、南无十方法、南无十方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千光王静住佛、南无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南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垫至菩萨、南无总持王菩萨”三遍或七遍。
                    (6) 三归依,便全部结束。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简单介绍了忏罪的方法之后,我们要记住几个要点:(见内).也许有刚接触佛教的朋友在礼忏其间不知道如何拜佛的方法( 最简单的"健康拜法", 悠然而拜,悠然而起,不疾不徐毫无劳累的感觉。)末学也简单介绍一下,欢迎各位师兄补充,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简单介绍了忏罪的方法之后,我们可以知道忏悔有这么几个要点:

                    1、忏悔要有惭愧羞耻之心,要真正知道自己错了。

                    2、忏悔要相信因果报应,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肯定会得到相应的果报。

                    3、忏悔是要在我们发现错了之后立即忏悔,不能等以后再说。

                    4、忏悔不是忏完就完了,忏悔最重要的就是“未来之恶更不敢造”,没有这个心不能称其为忏悔。

                  5、佛教的忏悔主要是面对大众、面对自己,在佛法僧的面前忏悔,主要是自我遣责。

                  礼拜的方法
                  礼拜,就是对佛菩萨像虔诚的恭敬作礼之举动,其法是:
                  1.肃立合掌,腕与心口平,两足跟离开约二寸,脚尖相距约八寸,成八字形。站好后,立刻收束杂乱的心意,瞑目观想:我以往无量劫中的父亲在我右边,我以往无量劫中的母亲在我左边,儿女眷属在后,一切冤仇障类在前,此无量劫数的父母冤亲眷属,均在我的四周,团团围绕着我,随我一齐礼佛,愿你们以善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注:此种观想礼佛的方法,是密宗的无上法门,若常如此观想礼佛,不仅能超度你所观想的,而且能为自己灭障消灾。即念经,持咒或持佛菩萨圣号时也是一样,不可忽视。)观想后,弯臂,右臂斜伸,右掌向上,按于拜垫中央,左掌仍举不动,两膝随即跪下(此为第一拜)。
                  2.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的左前方(此为第二拜)。
                  3.右掌由拜垫中央移到右前方,两掌相距约六寸许(此为半拜合共叫“两拜半”)。
                  4.以头垂叩于两掌中间拜垫上。
                  5.两掌随即翻转,手心向上。意思是以两手托承佛足,以求福慧。这叫头面接足礼。(另一说法是:古时候的小孩子或低阶之人,向大人,上级或长者求索物品或钱财时,就是这样摊开手掌承接所要求的财物。也就是承接佛菩萨所赐的福慧之意)。
                  6.两手握拳翻转,头离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心。
                  7.左握举回胸前,右掌将身撑起,与左掌合,同时两膝起立。合掌依然。
                  8.三拜礼毕,合掌弯腰,垂至膝前,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两大指相并,两食指相合竖直(此为定印),伸直腰,举至齐眉,再放掌。这叫问讯。
                  以上为一般之礼拜法。此外,密宗尚有“佛部、莲花部及金刚部”等之合掌与礼拜方法。行者皈依后,自有上师亲传,此处不赘。

                  礼拜呼吸法
                  礼佛的呼吸法:拜下时,舌尖卷抵舌根,同时吸气,(如果要念佛号或持咒,可在拜下呼气时念);起立时,舌尖翘顶上腭,同时吸气。这是一种揉和吐故纳新、使全身气脉发生神秘的循环作用,以保健却病延年益寿的方法。吸气时最好能观想空中日月星辰等通化成了白光,由你的顶门进入体内,(如果是面对佛菩萨像时,则观想佛菩萨像放光照你);呼气时则观想我之病苦孽障都已化成了黑气随气而出(时间久了,你将会看到自己所呼出的黑气。那时保证你已是一个三业清净的人了)。喜欢礼佛的同道们,不访试试,这种又礼了佛,又练了却病延年气功,而又因此而清净了三业的方法习之不断,必可获益无穷,悠然而拜,悠然而起,不疾不徐毫无劳累的感觉。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俺天天都拜。所以不用专门注意日期,肯定不会错过好日子。
          在家里布置一个小佛堂,也挺容易的。
    • 1、烧香是摄心的表法,而内心的清净、虔诚是真供养,比形式上的敬香更重要,所以称为“心香”。《礼佛仪式》:“礼敬赞德,先须至于香台,端身息虑,思念圣德,目睹尊容,双膝着地,手擎香炉,而举偈言: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闻香普熏证寂灭”
    • 2、烧香散发的芬芳气味,使人心神安定,容易引人入道。 《楞严经》:“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香蜜圆,我从香严,而得阿罗汉。” 香,能通达人之信心于佛,犹如佛之使者。凡夫应借此信使,努力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