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过关只是种称谓,境界也好,层次也罢,也不过就是些称谓.

回到你的问题,过关了就是过关了.没有什么隐约模糊的概念.我们常说,很多事情我很早就隐约的知道,或是我曾经梦见过,或是我的确想到过,但是并不确定.不确定很重要.如果你过关了,不会不确定,而是确定.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知道那张网的存在和隐约知道的区别就在这里.而不是说事后得证了才说我隐约知道.有人豁达于事,他的境界就比你高,有人洞悉先机,洞察人心,他就是确切地知道.所以不是说消除了恐惧,没有恐惧是一样的境界.古人对于境界的划分还是非常科学的.佛学也提供了完善的实证之法来巩固这一境界.我用过关一词,其实暗合佛理.过关,那个关只在人心.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是山.你在哪里?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死亡
    究竟是生命的终结, 还是生命的起始?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孔子一定玩完变形金刚,上厕所时候说得名言。
    • 希望是这一生的终结, 来生的起始啦
    • 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人人都没法回避这一事实。
      • 我知道这个问题不会有答案。我只是觉得奇怪
        为什么会隐隐对死亡有恐惧或向往这样复杂的心理?

        如果说死亡只是一个终结,那么所有的恐惧最终都该是出于对死亡和痛苦的恐惧?不怕死和痛苦应该就没有了恐惧?

        如果说死亡只是一个起始,那么所有的恐惧最终都该是出于对痛苦的恐惧?不怕痛苦应该就没有了恐惧?
        • 恐惧源于不可得知。如果来龙去脉都搞清楚了,你也就没有恐惧了。对于下一秒钟,你同样不可知,但是你会担心而不是恐惧,所以不可得知,然后舍不得。人生在世,总有所得。如果真的生无可恋,死亡也就不再是恐惧了。反而成了一种解脱。
          • 不可得知的东西很多, 但恐惧却没那么多。那是什么使得不可得知而恐惧的呢?
            • 人生活在世上,不停地恐惧和焦虑,是因为人过分执着于对确定性的渴求。这种渴望,根植于对无常的恐惧。他因此指出:真正的解脱来自于领受整个循环,而不是紧紧抓住自己喜欢的部分。
            • 上面说了两层意思,一是不可知,不可知是恐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二是舍不得,这种舍不得才是导致人对死后失去所有的担心升华到恐惧。
              • 当你站在演讲台上, 看着下面亿万听众盯着你看, 这时你心中出现的恐惧,怎么解释?
                • 那不是恐惧,是害怕,是心虚。恐惧是这种情绪中最高的极致。害怕的东西是可以被克服的,而恐惧往往伴随着一种无能为力。英语中的分类比中文清楚更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
                  afraid, fear, frighten,scared,dread
                • 而且上面的解释是单向推导的,不是用来解释恐惧是如何产生的。而是解释为什么会有对死亡的恐惧。
                  • 可能是我的问题没有说清楚, 我是问,如果对死亡没有恐惧,是否就应该不会再有恐惧。还有,我不想玩文字游戏,
                    如果你认为我说的应该是害怕, 就把我所说的所有恐惧替换成害怕。
                    • 对死亡的恐惧只是恐惧的一种,恐惧可以因其他的东西所产生,不仅仅是死亡一项。你是不是想问,如果对死亡没有恐惧,是否就不会害怕死亡?
                      • 其他的东西? 比如?
                    • 战胜恐惧,不等同于战胜了死亡。但是却可以让人有了直面的勇气。同样研究死亡,不一定要弄清楚死亡背后的所在,而是给了照亮自己在死亡来临时的心灵。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弗洛姆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天,几个学生向他请教:心态对一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他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就把他们带到一间黑暗的房子里。
                      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就穿过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
                      接着,弗洛姆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这昏黄如烛的灯光下,学生们才看清楚房间的布置,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这间房子的地面就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动着各种毒蛇,包括一条大蟒蛇和三条眼镜蛇,有好几只毒蛇正高高地昂着头,朝他们“滋滋”地吐着信子。
                      就在这蛇池的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桥,他们刚才就是从这座木桥上走过来的。
                      弗洛姆看着他们,问:“现在,你们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过了片刻,终于有3个学生犹犹豫豫地站了出来。其中一个学生一上去,就异常小心地挪动着双脚,速度比第一次慢了好多倍;另一个学生战战兢兢地踩在小木桥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了;第三个学生干脆弯下身来,慢慢地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
                      “啪”,弗洛姆又打开了房内另外几盏灯,强烈的灯光一下子把整个房间照耀得如同白昼。
                      学生们揉揉眼睛再仔细看,才发现在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道安全网,只是因为网线的颜色极暗淡,他们刚才都没有看出来。弗洛姆大声地问:“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现在就通过这座小桥?”  
                      学生们没有作声,“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弗洛姆问道。
                      “这张安全网的质量可靠吗?”学生心有余悸地反问。
                      弗洛姆笑了:“我可以解答你们的疑问了,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桥下的毒蛇对你们造成了心理威慑,于是,你们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心态对行为当然是有影响的啊。”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能低下、也不是没有把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把困难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彻、考虑得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倒是那些没把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
                      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我们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你说的很有道理,只可惜不是我想了解的。
                        • 写长一点,让我可以完整的理解你的意思。
                          • 我的意思? 可是我已经理解你的意思了。
                            • 你说的确实有道理,对死亡的恐惧,是人恐惧心理中最具代表性的。如果一个人不再有死亡的恐惧感了,那么他在这个世界上,也就没有什么更可怕的了。这样的人还是蛮多的,以前不知道,近些年才了解到。
        • 学习一下十二因缘吧。弄明白了,对生死的现象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真正的通达了、证得了,就是圣人了(虽然很难)。
    • 宗萨仁波切在《近乎佛教徒》中这样说。。。
      透过这些了悟,悉达多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解除死亡的痛苦。他接受了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而死亡只是这个循环的一部分。而且他更进一步地体认到没有全能的力量能够扭转死亡之路,因此也就不会困在期待之中。如果没有盲目的期待,就不会有失望。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不会攀缘执着;如果不攀缘执着,就不会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着。
      • 这话听起来很亲切。可是一般人不太容易转得过来这个弯弯。表面上看,好像是有文字游戏的嫌疑,那是因为,不去实践,就体会不到其中的妙用。一旦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才会由衷的感谢,祖师大德们的殷切教诲。
        • 随喜赞叹!补充一下 http://www.buddedu.com/xiazai/sxxy.htm 中国第一部大型生活实用纪录片 《山西小院—治病救人除祸》尽管这些治病救人的结果令一般人不可思议。但方法一点不神秘,而且十分简单。当然,信佛学佛不会排斥和放弃生活常识,生病还是要及时打针吃药。
          • 今天,我们确实到了最发达的时代,但没人否认,也到了最不安全的时代,包括生命在内,我们的很多东西都变得脆弱,而一旦遇到灾难危险,我们又显得极其无助。
            • 。“我们细心的观察,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净空法师语)正如老法师所说,芸芸众生的一生极为短暂,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不管人们富贵贫贱,都只能随着命运的脚步来尝受吉凶祸福、悲欢离合。
              • 在苦短的人生中,普罗大众无法作自己命运的主宰。而这部纪录片所纪录的人们,却正好相反。末学真心希望能对楼主贴子感兴趣,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的人有些帮助,我敬佩尊重一切追寻“真理”的人的勇气和善行,南无阿弥陀佛!
                • 多谢。我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从前也进入过这样的状态, 或许你现在就是这样。
                  没有丝毫恐惧,虽然吃的穿的很差,但没有痛苦,虽然也被骗过抢过,但没有烦恼, 看众生皆是佛。可是后来却不愿在这样下去,现在若再让我回到那种状态, 却也不愿意。我就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
                  • 由精进到懈怠,一般都是“业相”显现,大家学佛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进两步退一步,最直接的方法是“打七”,放下心中万缘,就当给自己放个假,可以在家里,当然最好是到“共修”的场所。或礼佛,或持咒,或诵经,或称名,或拜忏,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式。
                    • 无论如何坚持七天,第一次,每天的时间不要太长,自己能坚持能做到就好,每天一定要“回向法界”,七天之后,一般“业相”就会“转”了,或者“消失”,最次的也一定感到“法喜”了。南无阿弥陀佛!
                      • 至于“不愿意”的原因呢,末学妄解,不妥之处,请谅解。看看是否是自己的“怨亲债主”在“障”道?大家可能都有体会,本来想去打“禅七”,突然来了客人,或者自己病了,没关系,随缘好了,“解铃还须系铃人”,相信朋友你,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南无阿弥陀佛!
                      • 真想了生死么? 12月14日,这个周日,是阿弥陀佛圣诞, 众多道场都有相应的活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湛山精舍弥陀精进佛七通告


                        欣逢阿弥陀佛圣诞良辰,本精舍谨订于 12月8日至14日(农历十一月十一至十七日),星期一至星期日,举行精进佛七法会七永日



                        法会时间:



                        佛七第一至第六日(12月8日至13日)

                        第一枝香 5:00 - 7:00am 早课、念佛、静坐

                        第二枝香 8:00 - 11:00am 阿弥陀经、赞佛偈、念佛、静坐

                        第三枝香 1:30 - 5:00pm 赞佛偈、念佛、静坐

                        第四枝香 7:00 - 9:00pm 念佛、晚课、大回向



                        佛七圆满日(12月14日)

                        第一枝香 5:00 - 7:00am 早课、念佛、静坐

                        第二枝香 8:00 - 11:00am 阿弥陀经、赞佛偈、念佛、静坐

                        第三枝香 1:30 - 5:00pm 蒙山念佛、大迥向



                        法会地点:

                        湛山精舍观音殿



                        欢迎护法居士及善信人等,发心随喜参加。以此念佛功德,祈愿世界和平,众生离苦得乐,信士檀那福慧俱增,同发菩堤心,共证无上道。



                        弥陀佛七法会期间每日午斋过堂应供



                        兹因名额有限,凡发心参加住宿者,请尽早到湛山香油台登记,满额为止。报名时请选定一位亲属为联络人,填写其姓名及电话,以方便本精舍有急事时迅速联络家人,以保安全是所至盼。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可能是我想多了。 我不是问如何做, 我是问为何做?
                      • 朋友你是问“学佛”到底有什么意义么?那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心灵生活”是自己的“目标梦想”么?如果不是,那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呢?我是因为看到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而感动学佛的,你是否为某些“人”而感动呢?
                        • 佛陀是“身口意”三业清静的真实的“人”,我们接触的是“将要”“成佛”的人,所以好多“人”和“事”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山”不转,水转,“路”不转,人转,自己找好方向,别转晕就行了,南无阿弥陀佛!
                          • 另外,末学知道,所谓“精进”也是“相”,就像“勤拂拭”和“本来无一物”的差别,都应该放弃的,但是鲁钝如我,暂时只能如此,让各位大德笑话了,南无阿弥陀佛!
                            • 或许这就是原因之一吧
                              我了解你所想的, 你或许也了解我所想的, 但就是不知道彼此之间该说什么, 这就是人的无能和脆弱,就让我们再继续困惑吧。
                              • 是呀,佛法其实是“文字相”不能穷尽的,“无明”是正常的,没有“无明”的人在当今社会是不存在的,他们早就成佛了,即使是“古佛再来”也是“众生相”来度化我们的,南无阿弥陀佛!
                      • 至少可以解决你上面的问题:了解生存和死亡,消除恐惧。
                        •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我不相信我能了解生死,而现在亦无恐惧。
                          • 不惧生死有很多的层面,佛法有了悟生死和不断加持的区别。你属于哪一类呢?
                            有迷于现实,人在未直面生死前,常常迷于现实,不明生死之味,常言说无知者无惧。因为不知且迷,在真的面对生死前,很模糊,却无法知其祥,虽有隐忧,却非近况。因此不惧。
                            有了无生死,知道生死大事,经常持念,却无力回天,增其智,豁达乐天知命。亦有修持佛法,信奉上帝,寄托其生死之念。
                            有了悟生死,佛法大德,知生识死。基督信众,坚信灵魂归于主,无牵无挂,无碍于形。
                            • 不知道无生死和悟生死的区别,我想或许是二者之一吧。
                              • 区别在于识得不识得。就是那个心理学家的实验已经告诉你其中的区别的。 最后一关就是完全识得后而没有了恐惧,克服了它(试验)。知,识无碍了(佛)。
                                一件事同样的结果,区别只在于人的认识。可高可低,可深可潜,一样也不一样。两个人考试都考中了,见识和知识的差距却很大。不了解也是生死,了解也是生死。在没有达到更高的层次的情况下,结果是一样的。却是绝对的差别。所以我想你不明白的那两个差别,就是度。
                                • 那若在第二关就没有恐惧算什么呢?和最后一关没有恐惧有区别吗?
                                  • 那只是个实验,用来帮助理解的,而不是理解本身。
                                    每个人识见都不同,不相信天才吗,天才真有。有人勤拂拭,有人无一物。如果有人洞察老师的先机,知道老师不会让他们处于危险,想来他也不会问出那个问题来。因为世事不明,我们会疑,若无疑,又何必问。如果知道答案,自然就自在了。
                                    灯亮了是让你看到真实,看见网是让你看到更多的真实。如果再加一个真实,那些蛇是虚幻的,是电影放出来的大屏幕。你做何想?而每个时刻,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真实的。
                                    • 我想, 在第二关若没有恐惧, 那是内心中让自己进入第一关或第三关。但是究竟是第一关还是第三关, 有区别吗?
                                      • 如果随意的可以进入第一关或第三关,那还需要过关吗?因此首先内心做不到你的前提;其次如果做到,那也是虚妄,你身处第二关,何来假设第一或第三关?
                                        再者,一是不惧无知,三是知无惧。因此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 那你认为的过关是什么呢? 就是灯一打开就看到所有的真相了吗?
                                          • 一个游戏里的过关,一个试验中的过关,一个人生中过关。我看没什么分别。你打游戏的时候,过了关就是过了关,不必假装过不了关。过关前,你不知道如何过关,也无法假装能够过关。
                                            如果你要参悟生死,参悟了自然就知晓了。
                                            • 就拿教授的那个例子来说, 在你没看到铁丝网的时候,却隐约认为有铁丝网,算不算是到了第三关呢? 无论如何它的作用已经达到, 你消除了恐惧,即使是要亲眼看到确认有铁丝网才算到第三关。
                                              所以, 我认为人生只是在不断在完善和超越自己,不认同过关这个概念。
                                              • 过关只是种称谓,境界也好,层次也罢,也不过就是些称谓.
                                                回到你的问题,过关了就是过关了.没有什么隐约模糊的概念.我们常说,很多事情我很早就隐约的知道,或是我曾经梦见过,或是我的确想到过,但是并不确定.不确定很重要.如果你过关了,不会不确定,而是确定.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知道那张网的存在和隐约知道的区别就在这里.而不是说事后得证了才说我隐约知道.有人豁达于事,他的境界就比你高,有人洞悉先机,洞察人心,他就是确切地知道.所以不是说消除了恐惧,没有恐惧是一样的境界.古人对于境界的划分还是非常科学的.佛学也提供了完善的实证之法来巩固这一境界.我用过关一词,其实暗合佛理.过关,那个关只在人心.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是山.你在哪里?
                          • 烦恼还是有的吧?你现在是不恐惧你所知道范围内的“恐惧”,范围之外的呢? 佛告诉我们“三界如火宅”,我们还不是照样一昧享乐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不生厌倦,不求解脱?
                            • 我正想知道范围之外的恐惧。你确定佛说“三界如火宅”时候想的, 和你理解的一致吗?再说, 你除了照样之外, 还有选择吗?
                              • 有选择,三界如火宅的例子很好,知道了怎么能够假装不知道呢?知道了不求解脱是种状态,这和不知道不求解脱是结果雷同的,本质却相差很大。后者算某种程度的妥协,一般的豁达以及无愿为的根本。前者无选择,后者已经选择了。
                              • 同样佛学强调信,有其根本的道理。三界如火宅,你无识,无信且迷;你知而不信,虽知却迷,因为不信;你信,知而不迷,却不愿信;你信且从,超脱于火宅。这点和基督教的信得救,是同样的。
                                • 佛在成佛前, 信的是什么?
                                  • 在过关。
                                    他什么都信过,什么也尝试过,也苦修过,差点饿死。有人否认大智慧,否认高尚,觉得世界上的一切和自己是一样的。那是妄。中国人教人谦卑,西方人主张自信。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见识和文明。佛过了多少关,我们也不知道,但是他留下的智慧却依然让人高山仰止。
                                    • 那算不算迷呢?
                                      • 不算,因为世尊当生成就之前,学习任何外教,都能很快的通达,当时两个外道祖师,都想留世尊继承本教。被拒绝了,因为不究竟,不能真的解决人的生死大事。后来才有六年苦行、应供、坐菩提树下证悟的结果。
                                        如果从三世来看您这个问题,应该说:佛在成佛之前,也还是信佛。

                                        有机会可以看看释迦如来广传。很多小故事,很有意思。
                                      • 我想那是迷,迷而后破,而后迷,持续破,知道明心见性,再无挂碍.这里小乘和大乘分歧很大,但是对于唯识的过程我个人认为本质还是同的.
                                      • 没有成佛之前当然是迷。我说的“迷”是相对“觉”而说,不是相对“信”! 楼上吉祥音师兄说佛陀没有“迷”,是指佛陀对所学的外道,觉得不究竟,所以才继续寻求突破,悟到缘起性空的真理。
                                        原始佛教认为佛陀无师是自通的:“如来能无师自通解脱道,发现、知晓、了解、熟悉此道,及教导弟子跟随他的解脱道,这就是如来与阿罗汉的差别。”
                                  • .
                              • 佛陀通过各种譬喻、类比说法,我通过反复阅读经典和参考相关的开示,并且经过思维抉择,正确理解应该也不难。闻思修三慧中的思慧,就是要“以闻知的教法,如理思维而得的知见和智慧。”
                                【三慧】
                                  指闻思修三慧,为简择事理的三种精神作用。修唯识行,在修三学、六度之前,要先由三慧修起。此三慧为:
                                一、闻所成慧:自善师友或善知识处、闻经典的教法,所得的知见和智慧。
                                二、思所成慧:以闻知的教法,如理思维而得的知见和智慧。
                                三、修所成慧:修习禅定而生的智慧。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 你的意思是 “命运不可以改变”?既然知道了现在状况的成因,那么要改变未来,从现在一点一滴做起就可以了。现在的一个小小变化,在未来无数的生命长河中必然会起作用的。
                      • 纯粹是多说一句,因看到这里有好多朋友,已经看过很多佛经,却仍然迷惑而发。末学感觉:“深入经教”的时候应该多问为什么”,尤其是你觉得不同的经典,宗派,法师之间冲突的时候。
                        • 末学一般在学一本经的时候就同时看不同法师的著述,尤其是他们对“经首”的解释,只是最看个人“实证”功夫的,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因为这里的朋友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培养的,适当的学习方法还是需要的,南无阿弥陀佛!
                  • 那种状态,应该是童少年时候的事情吧。其实那种状态是非常好的,说明您的往昔造作,功德比较大。
                    不想回到那种状态的原因,也很简单(如果你喜欢打坐的话,说不定你自己都能观察得到),就是今生价值观念的建立。因为那种状态,是和这个价值观念相违背的,没人喜欢吃亏。

                    我这是按照十二因缘的原理来推理的。自己学得不好,不一定对。
    • B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