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佛法包含了人、天二乘的世间善法:有一类众生因为耽著世间欲乐,不了解世间尘劳之苦而希求人天福报,因此佛陀开出人乘、天乘,是佛教的共世间法;而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佛教的出世间法。 太虛法師偈: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

佛光教科书《五乘佛法》

五乘佛法的意义

  乘,是指车,有运载的意思。佛法可以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所以将佛法譬喻为「乘」。所谓五乘,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佛法,是佛陀为了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机的不同,而将之运载至理想世界的五种法门。

  众生所造的善恶诸业,是众生未来轮回六道的依据,修善则有升天、为人的福报;作恶则有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等途的忧患,但终究还是沈沦于生死苦海中。佛陀为了愍念众生,依众生根器的种种差异而权设不同的方便法门,目的仍希望归于大乘佛道。

  有一类众生因为耽著世间欲乐,不了解世间尘劳之苦而希求人天福报,因此佛陀开出人乘、天乘,是佛教的共世间法;而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佛教的出世间法。

  如来出世的真实意趣,在于化导人类由人乘而直趣佛道,太虚大师曾提出「人成即佛成」的独到见地,表明出世圣法的根基是建立在修集人天善法的正常道上,所以佛陀才特立「五乘佛法」。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请问kingsw,你深入的研究了佛教和基督教,但你作为两个的旁观者,认为那个提倡的道理更让人信服?如果有机会,你可能会走向那个?
    • 明天的事恐怕他难以把握,佛教是自救,基督教是被救,此为不同之处。
    • 两者均到人向善,信服的人自然信服,不存在谁更让人信服一点的问题。毕竟佛法弟子不可能去信奉上帝,如果去了,他就是基督徒了。
      作为中国人,佛学研究的时间长点,从中学就开始涉猎,圣经是大学才开始看的。所以我尽量不用基督圣经的话去解释问题,因为不敢言知之甚详。宗教是心灵的家园,信奉一种宗教可以带来心灵的祥和。但是这种祥和不是绝对的。历史上无论哪种宗教都有可怕的宗教战争。所以我认为宗教是神的殿堂,不可因人而玷污。
      暂时两种也许我都不会选择。但是也不会盲目的摈弃,哪天信了自然就信了。
    • 如果有人拿到一种自己从来没有尝过的蛋糕方子,研究了许久,然后凭想象觉得,这种蛋糕做出来肯定很好吃,合自己的口味。佛法不仅仅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修行,包含了世间、出世间的种种智慧。
      佛法不仅仅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修行,包含了世间、出世间的种种智慧。世间的智慧也许可以自学,然后猜测想象;但是出世间的智慧,却需要善知识、过来人指导,才能有机会去体验、验证。
      • 这种智慧最终要帮助人什么呢?
        • (ZT)"众生无始来,生死久流转,不了真如义,故诸佛兴世。诸佛出世,就是为使众生悟入佛的知见、了生脱死、离苦得乐、超凡入圣,成佛度众生。"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法华经·方便品》云:“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示佛之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佛地论一曰:“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醒,如莲华开,故名佛。”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摘录:

          佛觉悟到世界上所有众生,本来都具有与佛一样的智慧德相。但是因为众生有了妄想心,有了执著心,迷了真心,生起妄心,把这虚幻妄心当作真如妙心,叫做迷真逐妄,执妄为真,所以才有种种妄想执著。这妄想心,执著心,也就是我们众生的我执烦恼和法执烦恼,尘沙无明烦恼。世界上所有众生,都不觉悟,现在所有一切境象,都是无常无我的道理。于无常的诸法之中,执著为真常,于无我诸法之中妄执为有我,有了我执与法执二种烦恼心。由是生起贪心、嗔心、愚痴心的根本三毒烦恼。这三毒使我们对本具佛性的智慧德相,迷而不知,隐而不显,就不能成佛得道了。只要众生发大菩提道心努力修行,把心中妄想执著烦恼消灭,我们本具的无师智慧,自然智慧,也就是心中所具足的大智慧光明就会显现出来,发挥极大的作用。这种无穷无尽的智慧德相,就与佛的智慧德相,心心相印,通达无碍,这就是即心即佛,即佛即心,不二而二,二而不二,不可思议的道理。

          什么叫做不可思议呢?就是口欲谈而词丧,心欲缘而虑忘,不可以心思,不可以口议,这叫做不可思议。正是《法华经》所说的:‘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道理。因为心、佛、众生,在名字上看起来虽然是有三种的不同差别,但实体是一。这里说的心:是指真如妙心,十方诸佛修行得道,就是证得真如妙心,就叫做成佛。我们众生迷了这个真如妙心,就叫做众生。诸佛所证的真如妙心,就是在众生一言一默,一动一静之中去求。我们说众生,人人都具足有真如妙心,依此真心来修行,将来功行圆满,决定成佛。这个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道理,是我们佛教根本的道理。依此看来,我们众生的一念心就是佛,所以修行就是要修心,修心才能成佛。古人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我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就是说的这个实相无相无上法门的道理。

          譬如一棵大树、众生就像大树的根,靠水火风土各种助道的殊胜因缘,才能开花结果。佛得成道果也是如此。也就是说树如果没有树根,就不可能开花结果。佛离开了众生,根本谈不上什么得道成佛。佛有一天对许多弟子说:‘一滴水怎样使他不会干掉?如果把它放在空中,就会被风吹干;如果放在地上就会被土吸干。只有放在大海之中,和海水融和在一起,它才是永远地不会干涸。’大乘教义的真理,就是要普度众生,和众生永远在一起,施以种种方便,赐以种种安乐。普令众生远离一切苦恼,得大自在安乐,实现人间佛教,涉俗利生。

          《华严经》里面有说:‘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最最主要的是普度众生,同登华藏玄门,共入毗卢性海。华藏玄门,是一真法界的大总持门,毗卢性海,是如来藏心的妙庄严海。就是要祝愿人人成佛,个个得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也许自创一个。
    • 有的信就是幸福了, 就怕信什么都觉得不太够格. 比如说信佛, 我觉得信佛到最后的阶段应该是抛开家庭的, 否则你信了半天也不够火候的, 想想自己难做到, 不敢去佛祖面前充数, 耽误他老人家功夫
      • 再次建议,好好看看《维摩诘所说经》,就可以理解在家出家的区别了,另外,此经文采斐扬,幽默风趣,机锋禅辩,充分体现了大乘佛教的智慧精华,看看维摩诘大居士是如何以在家众的身份点拨众人的,一定受益匪浅,南无阿弥陀佛!
        • 哦, 真的……我最早看弘一法师的经历, 不敢效仿, 造次, 真有在家众可以修到这程度的? 我也看一看, 不过现在不是说末法时期吗, 传法的很多, 但是…..
          • “末法时期”,是个“明相”,如果一个生活在“末法时期”的佛子,做到了“正法时期”的事,那他是在“末法”还是在“正法”?的确,清静有缘的“福田僧”不容易碰到,“依法不依人”,是佛陀涅磐时对我们的嘱咐。
            • 南无阿弥陀佛!
            • 末学自己的体会就是多看经,多听不同师父的讲经,开始进度会很慢,会学的很庞杂,也很容易偏差,我会上不同的佛学论坛,看大家的辩论,不要被“是非”蒙蔽。
              • 看他们的实际的内容是否与佛经有出入,量变就会到质变,有一天你就会有自己的看法,再去和不同的人探讨,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自然就会找到适合的解脱之路。相信自己,还有开始的时候每天不要进展太快,照顾好家人,他们肯定都会支持你的。南无阿弥陀佛!
                • 试想,家里收拾的干净整洁,饭菜香甜可口,对伴侣更温柔,对子女更耐心,对长辈更孝顺,对同事朋友更豁达,大家都会积极欢迎的,"人成即佛成",“时时心存法喜,处处自在观音”,南无阿弥陀佛!
                  • 你说得更近生活禅, 都是可以实践的东西.
                    • 佛教本来就是佛陀在针对“人”的教育,当然“出离心”一定要有要,要明确自己的终极目标来“因地修行”。否则只求“人天”福报,就好象于拿着一百万的支票去买酱油了,只是比喻,不当之处,望各位指教,南无阿弥陀佛!
                      • 佛教将宇宙观、时空观与生命观、唯识观紧密结合,从而揭示了宇宙时空的奥秘与本质。禅宗以《维摩经》之心净土净说为根据,强调即心即佛,认为自心清净,即是净土。
                        • 维摩经》云:“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亦净。……今土虽净,汝者不能见之,何也?智慧眼未开也”。《维摩经》中说,娑婆世界即是常寂光净土,只是众生心不净,所见此土即秽恶不净,佛心清净,所见此土则是无量功德清净庄严。南无阿弥陀佛!
            • sorry, 打错了,是“名相”而非“明相”,南无阿弥陀佛!
        • 此外,不要耽心自己受不了“清规戒律”,因为相对本来就没有受戒的基础上,守住一分就有一分的福报,守住一天就有一天的福报,只有增分,没有减分的,佛陀是老师,菩萨是学长,他们都不是居高临下的审判者,他们也都会不厌其烦地帮助“学佛”的人,南无阿弥陀佛!
          • 嗯呢, 先晚安, 南无阿弥陀佛!
      • 对于【教理行果】的次第,相应有【信解行证】阶段。
          佛教大乘教理行果(圆瑛大师《法义》)
          佛说两乘之教,不出教理行果四种阶级:
          教——声名句文——能诠之教
          理——即是教中——所诠之理
          行——依理所起——进修之行
          果——由行所证——诸乘之果

          众生依此而起信、生解、造修、得证。
      • 华严经曰:“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 智度论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中略)复以经中说信为手,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能取,若无手不能有所取。有信人亦如是,入佛法无漏根力觉道禅定宝山中自在所取。”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信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信是对佛教义理坚定的信仰。《成唯识论》曰:“云何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信有三种,一者于诸法实事实理深信不疑;二者于三宝净德深为信乐;三者于一切善法深信有力,能得成就。见《成唯识论》卷六。【《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信】
          心所法之名。于诸法之实体,与三宝之净德,世出世之善根,深为信乐。使心澄净是为信。唯识论六曰:“云何为信?于实德能信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俱舍论四曰:“信者令心澄净。”颂疏四曰:“信者澄净也,如水精珠能澄浊水,心有信珠令心澄净。”大乘义章二曰:“于三宝等净心不疑名信。”晋华严经六曰:“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菩萨本业经下曰:“若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智度论一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中略)复以经中说信为手,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能取,若无手不能有所取。有信人亦如是,入佛法无漏根力觉道禅定宝山中自在所取。”【《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具足正信】
          瑜伽二十五卷十七页云:云何名为具足正信?谓多净信,多正敬顺,多生胜解,多善欲乐。于诸善法,及大师所,深生净信,无惑无疑。于大师所,恭敬尊重,承奉供养。既修如是恭敬尊重,承奉供养;专心亲附。依止而住。如于大师,如是于法同梵行者,于诸所学,教授教诫,于修供养,于无放逸,于三摩地,当知亦尔。如是名为具足正信。【《法相辞典》 朱芾煌 编】

        【信首】佛法以信为最初,故谓之信首。释门归敬仪上曰:“宜敬设仪,开其信首之法。”
        【信手】入佛之宝山以信心为手而采宝,故云信手。智度论一曰:“经中说,信为手。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能取,若无手不能有所取。”
        【信水】譬信心之澄净似清水,故云信水。又信心之水,能洗除疑念之垢,故称之曰信水。演密钞三曰:“若先习垢深则不染诸法界之法,若以信水浣令洁白则堪受染。”
        【信海】信心之实德,广大无边,故譬之海。教行信证三本曰:“真如一实之信海。” 【信财】信即信心。谓信能决定受持正法,以为成佛之资,故名信财。【《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佛法包含了人、天二乘的世间善法:有一类众生因为耽著世间欲乐,不了解世间尘劳之苦而希求人天福报,因此佛陀开出人乘、天乘,是佛教的共世间法;而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佛教的出世间法。 太虛法師偈: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
        佛光教科书《五乘佛法》

        五乘佛法的意义

          乘,是指车,有运载的意思。佛法可以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所以将佛法譬喻为「乘」。所谓五乘,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佛法,是佛陀为了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机的不同,而将之运载至理想世界的五种法门。

          众生所造的善恶诸业,是众生未来轮回六道的依据,修善则有升天、为人的福报;作恶则有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等途的忧患,但终究还是沈沦于生死苦海中。佛陀为了愍念众生,依众生根器的种种差异而权设不同的方便法门,目的仍希望归于大乘佛道。

          有一类众生因为耽著世间欲乐,不了解世间尘劳之苦而希求人天福报,因此佛陀开出人乘、天乘,是佛教的共世间法;而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佛教的出世间法。

          如来出世的真实意趣,在于化导人类由人乘而直趣佛道,太虚大师曾提出「人成即佛成」的独到见地,表明出世圣法的根基是建立在修集人天善法的正常道上,所以佛陀才特立「五乘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