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包含皈依、礼敬之意。作为佛教徒需要常常随念三宝的功德, 坚信三宝是我们唯一的皈依处。当然以念佛法门来说,信愿行都是需要自己不断努力的。

嘉祥法华经义疏四曰:“南无者,归命也,救我也。”
善导观经疏一曰:“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摘自《印光大师文钞》:
三皈者,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
归者归投,依者依托,如人堕海,忽有船来,即便趣向,是归投义,上船安坐,是依托义。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归依,即登彼岸。既归依佛,以佛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归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归依法,以法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归依外道典籍。既归依僧,以僧为师,从于今日,至命终时,不得归依外道徒众。

摘自圆瑛大师讲述《念佛法门》
念佛法门,自力之外,更仗佛力加被,佛光时时照烛,又蒙诸佛护念,故得不退。若生极乐,圆证三不退,则永无退缘,任运进修,自可速成佛道。诸位能到此地来住,当然有信心,既具信心,必须发愿,欣厌恳切,不可随随便便,因循过日;既信娑婆是苦,就要心心厌恶,愿速脱离;既信西方是乐,就要念念欣慕,愿早往生。信愿既具,就要起行,发起持名念佛之行,一心专持六字洪名,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行住坐卧,不离一声佛号,提起能念心光,照著所念佛号,心佛相应,心中惟有佛,佛外更无心,如是念去,自可成事一心不乱。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佛不渡无缘。
    佛有三不渡之说: 1.无缘者不渡 2.无信者不渡 3.无愿者不渡
    因为与佛没有缘分,没有善根福德因缘的人,你讲佛法给他听,他不会相信,甚至会让他生烦恼心,加以诋毁。这样他就造作了无边的重罪,因此对于没有机缘的人,我们不能够把佛法强加于人。

    当然,与你无缘,可能与他人有缘;今日无缘,可能他日有缘。非佛不慈悲而不渡无缘之人,渡人须待因缘也。
    语云:‘牛不喝水,按不低头’,对不学佛法的人,不必勉强他,最好是以行为代替言说,也不可视若敝屣,弃之不顾。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只要种下了菩提种子,因缘成熟,还是会开花结果的。我们如果没有大智慧,修学上没有大成就,那么就在他面前念一句阿弥陀佛好了,这样等于为他种下了一棵金刚种子,迟早会发芽。
    • 《金刚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如果为了缘生缘灭的假相起心动念就是迷惑颠倒,就是凡夫。 其实众生得度的缘熟,觉悟后就是佛。所以现在的众生就是未来佛,我们要礼敬诸佛就是礼敬所有的众生。如果您一念分别佛与众生,此为妄念。佛心平等无有分别。
      • 佛教的缘生缘灭也是牵强付会,犹如基督教说魔鬼在你心中而无法接受真理,既然佛在你心中,那就不再是缘份而是这个佛并非他所期待的,而否定他,缘份又是佛教的自园其说
        • 诸法因缘生,缘尽法还灭。力强为因,力弱为缘;前后相生,因也;现相助,缘也。
          任何事物、现象,都是有一定的原因、条件,才生起的。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没有绝对的因,也无绝对的果。一切事物都处在这种时间上,空间上的竖的、横的因果关系的编织之中。很辩证的思想,不觉得它牵强。
          • 就是说啊。如果了解的越多,就越会发现:不但不是什么牵强附会,而且是非常的严谨、非常的付顺、非常的贴切、非常的条理清晰
            • 随喜,赞叹!所谓“佛教”是现代人们从宗教角度看佛陀的教诲,其实佛陀真正的用意是让大家都象他一样“明心见性”,佛陀的教诲都是“实证”的,所以佛弟子也要通过“实证”来修行,要在“知道”的基础上“做到”,才是真正的“修佛”!愿大家福慧双增!南无阿弥陀佛!
      • 觉悟了并不就是成佛了。从大乘、小乘修行五位来说,这个只是其中的第三位:见道位。
        禅宗古德告诉我们:「悟后正好起修」。佛,觉者。觉者,梵语菩提 Bodhi,旧译曰道,新翻曰觉。
        觉有三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你说的可能是“自觉”,还要“觉他”直至“觉行圆满”。
    • 我就搞不明白, 对于不渡而言, 无缘是因还是果?
      如果是因, 如何来判断?
      如果是果, 那什么是因?
      如果互为因果, 那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 人世间可用互为因果解释的事情太多了。
      • 无缘不渡,是指一切随缘。俗话说有缘自会相见,但是未必再见。无缘自不得渡,好比入得宝山,空手而回。很多时候人们寻寻觅觅的迫切,恰恰就在身边而不知。也是缘分未到的缘故。而佛家的缘既为因也为果。
        最简单的是一对因果,因所以果。但是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各自的因果并非独立而存,而是互相作用影响。一个果可以成为另一个因,因果循环,不得脱离。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千年的冲突。谁是因谁是果?孰是孰非?这就是因果交织不得解脱的根源。佛陀教导信众修炼摆脱业力。因为佛教是从无神论演化成有神论的一种宗教。所以对业力的解释小乘和大乘也相去甚远。
        • 明白了
          其实就是换个说法,

          渡=有缘
          不渡=无缘
          有缘=渡
          无缘=不渡

          就相当于把土豆叫了个洋芋, 说来说去都是一个意思。我的理解对不对? :-)
          • 渡=有缘, 不渡=无缘, 有缘=可渡, 无缘=不可渡.
    • "你讲佛法给他听,他不会相信,甚至会让他生烦恼心,加以诋毁。"------其实听了相信, 也末必有佛缘.
      • 佛学是修心的, 佛渡与不渡是后话, 要不要修心是自己的事情, 修不修得成也是自己的事情, 学佛就好比有一个无尚崇高的理想, 只有为这个理想甘愿牺牲的人才会得倒佛的眷顾, 没有佛爷象基督教那样, 上门请你信教.
        • 佛主从来不认为世界是自已创造的, 不象基督, 拯救世界是他的责任, 因为世界是上帝一手创造的. 佛主普渡众生是锦上添花, 不象基督属雪中送炭所以佛主比基督要清高许多. ----------BTW我想我把这个妄语的毛病哪一天改掉, 就可以信佛了
          • 这要从各个宗教的起源来看,佛陀是放弃地位金钱和娇妻幼子,为了找到真正的解脱之路,因为他从自己的经历感觉到,这些人的生存需求的满足是不能真正“心”的需要的。因而“佛教”与其它宗教不同,当然佛法有许多“入世”的法门,但都是起“方便”接引的作用,南无阿弥陀佛!
            • 另外,大乘佛子,学佛,修佛,证佛,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不是求升官发财,婚姻幸福,父母健康,儿女成才,这些只是刚入佛门的人性需求,通过“修行”,“明心见性”,达到“至善”,象佛陀一样去帮助一切有情众生,才是真正“佛子”的追求。南无阿弥陀佛!
              • 为什么我听佛说要比听基督舒服得很多? 这也有东西文化差异?
                • 因为佛菩萨不是居高临下来怜悯大家,而是站在“老师”“学长”的角度来说法,南无阿弥陀佛!
                  • 特此声明,本人绝无贬低其他宗教的意思,末学看来,别的宗教的有成就者,都是“因地”修行的大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 有些道理. 我比较喜欢自己悟, 不喜欢别人在边上指手画脚, 可能佛教比较和我胃口.
                    • "佛教比较和我胃口"---------嘿, 有这样说话的, 给佛祖倒个歉吧
                      • 让佛祖抓住了胃, 对他老人家应该也是好事吧? 也算是善缘
                        • 不错。肯定是善缘
                • 历史文化的背景,自然是原因之一.但是如果放下成见,两者都劝人向善,基督宣扬爱.佛教宣扬众生得解脱.基督的经有被人念歪的,所以现代有了信基督而非信基督教的运动.佛教的经也有念走样的,假佛之名行走于天下.
                  现代人不信神佛的大有人在,但是对于自己未知或者无知的东西,持敬畏之心,对于善及奉献的美好精神,应该心向往之.虽不得道,亦不远矣.
                  • 这么说就有点深度了. 假佛之道, 最多是骗财骗色, 历史上好象没掀什么大的波澜, 而西方世界却以宗教的名义进行过战争, 迫害.和政治的关系似乎密切很多.教人行善总是好事, 不过归根到底还是要自己有所悟才行啊.
                    • 遇到这些人和事就要分析他们的言和行,“知道”的不算,“做到”的才算,所以佛法要“实”“修”才成,南无阿弥陀佛!
                      • 这个说得非常有道理, “学”和”做”是两码事, 佛学的精深吸引一些人象研究学问一样研究它, 但并不一定是真正的佛教徒----自己就有点是这种情况, 看KINGSW也有点象, 或者说还处在羡慕和想往的阶段
                        • 上次别人问过了这个问题,我忘了后来是否答复了,我不是佛教徒.学佛和信佛是两个不同的层次,我研修佛学,但绝非信众.就像你说的,是作为哲学入手的.同样,知道和做到其实也可以是一体两面.人的所谓言行在佛家看来皆是由心.
                          有些妄了,呵呵
                          • 我也觉得这种心灵上的感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对行为会有不小的影响.可每个人的感悟都不一样, 所以, 读同一本经书, 结果完全不同.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精神世界的发展远远没有物质世界的进化快的原因吧.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经书大都与人向善,佛家有普度众生,基督有爱;伊斯兰教说诚实可导人向善,善能引导人进乐园。世俗的人说要有道德,道德是自我约束的绑绳,因此需要自己心甘情愿的绑在身上。
                              同样一双眼睛,同样的世事。心不同,所见自然不同。阳光之下无灰暗,阴霾之中难见阳光。言为心声。
                          • 这位朋友能研究佛学已经是一种很好的福缘了。我深信你以此福缘,将来一定有缘得度,然后再度别人。
                            我以前也是将佛学当哲学,直至后来真正皈依佛法僧三宝,成为正式佛弟子,实乃今生最大最重要的幸事。
                            如果只是当学术来研究,佛法的戒定慧三学,可能只体会到一点点的慧学而已,比较可惜。
                            不过我相信以你这个福缘,将来一定有缘得度,然后再度别人。
                        • 以前就听师父讲过,竟有掉到河里渴死的人,不能不警惕啊
              • 还有,“佛教”其实是真正的无“神”论者,佛陀承认那些有法力的众生的存在,但是鼓励弟子不依赖别人的拯救。就是俗话说的“个人因果个人了”,南无阿弥陀佛!
                • 大乘佛教已经成为有“神”论的宗教了。其实无所谓大乘,小乘。道教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佛教的源是释迦牟尼,无论如何发展,其神不变,其形万变。唯识唯心,明心见性。
                •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包含皈依、礼敬之意。作为佛教徒需要常常随念三宝的功德, 坚信三宝是我们唯一的皈依处。当然以念佛法门来说,信愿行都是需要自己不断努力的。
                  嘉祥法华经义疏四曰:“南无者,归命也,救我也。”
                  善导观经疏一曰:“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摘自《印光大师文钞》:
                  三皈者,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
                  归者归投,依者依托,如人堕海,忽有船来,即便趣向,是归投义,上船安坐,是依托义。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归依,即登彼岸。既归依佛,以佛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归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归依法,以法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归依外道典籍。既归依僧,以僧为师,从于今日,至命终时,不得归依外道徒众。

                  摘自圆瑛大师讲述《念佛法门》
                  念佛法门,自力之外,更仗佛力加被,佛光时时照烛,又蒙诸佛护念,故得不退。若生极乐,圆证三不退,则永无退缘,任运进修,自可速成佛道。诸位能到此地来住,当然有信心,既具信心,必须发愿,欣厌恳切,不可随随便便,因循过日;既信娑婆是苦,就要心心厌恶,愿速脱离;既信西方是乐,就要念念欣慕,愿早往生。信愿既具,就要起行,发起持名念佛之行,一心专持六字洪名,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行住坐卧,不离一声佛号,提起能念心光,照著所念佛号,心佛相应,心中惟有佛,佛外更无心,如是念去,自可成事一心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