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故事二-- 品味人生 http://www.zhibeifw.com/book/sdj/sdj-mf12.htm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http://www.zhibeifw.com/

这个社会充斥着千姿百态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因确立了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而各奔东西。有学识、有胆识的人往往一定要找寻到人生的究竟意义,而凡夫俗子则大多跟旁生一样,在浑浑噩噩中挥霍掉宝贵的生命。但想找到人生的究竟意义未必就真的能如其所愿,所以我想那些积极进取的人们,在有一颗探寻真理的心之外,是否还应具备一种公正的态度、持久的耐心,特别是要有一种真正智慧的方法作指引?在这方面,我倒是想建议人们不妨试试看能否把佛法当作人生坐标。

说到古禅这位法师,他已经入藏多年了。在这之前,他曾经尝试着使用了各种方法来探索人生真谛。经仔细观察、取舍后,才最终选择了出家求道的生活方式。我对他印象最深的一点便是,在他的眼目中能经常看到睿智的光芒,我想这一线智光应该是出自心地的。

思索人生,记得最早是从小学写作文《我的理想》时开始的。

这个题目让那时的我思绪万千,工人、农民、解放军、科学家……这些形象一个个浮现在大脑中,又最终一个个被我过滤掉。尽管后来作文还是得了个“优”,但不解的我依然打破砂锅问到底地向老师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老师当时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俯视着我,诧异的目光仿佛在说,这么小的男孩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问题?不过,她还是在课堂上表扬了我,说我是个“爱思索问题的同学”。

又过了几年,那年我刚好十三岁。暑假没事便到大姐家玩,等大姐上班后,我突然发现姐夫他们居然有那么多的藏书!尤其让人想不到的是,他们的书柜上竟赫然摆着一套《托尔斯泰全集》。我饥不择食地翻看起来:《战争与和平》展示了漫漫的历史画卷;《安娜·卡列尼娜》里的情感世界诡谲多变;《复活》的男主人公生活在怎样的一个忏悔与尴尬的两难处境中啊……老托尔斯泰对社会、人性的深刻但却没有最终答案的剖析,让我尚显幼稚的心无所趋从,难道这就是真实的人生?当我向大姐提出一系列关于生命的困惑思考时,大姐以一句话就阻断了我的探问:“你中毒了!”

中毒就中毒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依然持续着对儿时解不开的问题的探索。上大学后,我的思索渐渐变成一种执拗的对生存本质的顽强质疑——我对所谓正统说教下的硬性定义生起了不可遏制的怀疑!尽管我根本不知道真正正确的答案在哪里。好友们知道我喜欢探讨人生意义的问题,就都奉劝我道:“何必那么累呢?人活着能有份好的工作、好的伴侣不就行了吗?"

但我却不甘就此罢休。我对身边的同事、好友、认识的与不认识的人,作了一次小型的社会调查,让对方用一句话来概括回答,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后来归纳了一下,大致得到了二十几种答案: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所爱、为了孩子、为了人类的繁衍、为了爱情、为了钱、为了父母、为了地位、为了天伦之乐、为了活着而活着……但再一深究下去,我发现在所有美好或不美好、高尚或不高尚的言辞背后,都浸透着两个字:伤害!因为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自由地、随心所欲地生活。为了生活下去,为了活得更好,他一生都要进行永无休止的伤害行动:伤害自己的天性、尊严、自由、时间、权利以迎求别人、迎求社会;伤害别人的时间、权利、义务、辛劳、尊严来成全自己。

既然在现实生活中求不到答案,我便又跑到西方哲理中去寻真。但大多数西方哲人的理论都让我感觉莫明其妙——不是以偏概全,便是管中窥豹;不是执着物质便是推崇精神。直觉告诉我,真相应该不在这些理论之中。

可能跟我俗姓孟有关吧,西方思潮难以解答心中困惑,我就一头扎进“孔孟之道”中,希望能从老祖宗那里得到些什么。于是有一阵子便也整天将“子曰”、“子曰”充斥于胸,抑扬道来,倒也不乏颇多耐人回味之处。加之那一阵子社会提倡“奉献”精神,我想儒家教育我们要牺牲“小我”以成全“大我”,于社会、团体、父母尽职、尽责、尽孝的言行,不正体现了“奉献”本怀吗?于是我也就开始在狭小的助人为乐的圈子中寻求自我价值,寻求“一以贯之”之道……但有一天,我忽然想问自己一句:何为顺应天道?天道如果是真理,我为何却成为了真理的奴隶?我为什么不能发现真理、实践真理,并最终向世间宣示真理?

接下来,很自然地我又把目光转向了老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渊明的话总让我感到切中心怀。在我对隐士的生活和神仙道家产生兴趣后,《道藏精华录》等就自然摆在了案前。但看了一阵后,又总觉得不论符咒还是炼丹,大抵都不出术数范围。于是又开始追根溯源,抱着《道德经》、《参同契》体味不已。当时从京城白云观到成都青城山,我经常都在慕寻道长,祈请他们赐教一二……“吾命在吾不在天”之理确实让我潇洒自在了许多。自认为长生不老非我所求,返璞归真当是所愿,大道无为该是何等自在景观。但当妄念纷飞时,“替天行道”便再也不能让我神游无极了。天即真理,我为何一到世俗生活中时,便如同臣属,终不能摆脱纸上谈兵的局限而实证这天、这道?如果动辄妄言“长生不老”、“成仙成道”,这“道”恐怕当有所终极而非圆满永恒吧?……

又遇到了与学儒时同样的困惑,此心茫然而不知所栖。

儒道都已涉足,只剩下佛家。但当时对佛家的理论倒一点儿也不想深入,只因素来受正统教育,对和尚无甚好感:三个和尚没水吃——真是“一群寄生虫”。(谁知道没隔几年,我也成了这“寄生虫”中的一个小虫虫。)那时宁肯再去涉足气功领域,但转了几个圈圈,发现大多数所谓的功法传人无非是把道家理论稀释一下而已,于生死又有何益?

怎么办?没什么可“办”的,那就接着迷茫吧……

大学毕业后分到一家出版社,每天上班时都要路过西四街口的广济寺。就这样路过了几年也压根儿没想到要去寺里看看。一个星期天,闲来无事,索性也就进去瞧个热闹吧。刚好碰到和尚们在诵经持咒,男女在家二众分立两旁,经咒声随着鼓、鱼、磬而高低起伏。我也只好入乡随俗站在了男信众之中,正在翘首东张西望时,后腰被人捅了一下,一个声音警告道:“老实点儿,心要诚!”我忙向旁边人看去,只见他们大都恭敬合掌、仪态安然、双目安垂,我便也煞有其事地闭起眼睛念诵起来。意想不到的是,我刚刚闭上眼睛、稍微内省了一下自心,眼泪便夺眶而出,一种不可言喻的安详感顿时遍布全身。我有些不好意思,一个大男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莫名其妙地掉泪,也有点儿太挂不住面子了。想到这,我便连忙擦去了泪水。看看左右,幸好他们都在闭目轻诵,没人注意我。不过我心里倒一直在犯嘀咕:为什么我会欣喜而泣呢?这阵子并没有什么令我大喜大忧的事发生哪!哪里来的这些泪水?哪里来的这么强烈的欢娱感?难道释迦牟尼佛真的是一个无形的大气功师,随便就能让人生起喜怒哀乐?不行,我得再试试!

再次把双目垂下,静心内观,天哪!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珍珠,怎么挡也挡不住。同时心里也升起了一股强烈的感觉:如同浪子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如此踏实,如此安然……我在心里抗拒着:该不会是神经质吧?但感觉告诉我,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

再次擦去泪水,再度进入那种境界,难言的愉悦便再次从心底涌出。算了,就让这泪水汩汩地流吧……终于,法会散了,我的身心内外有一种再生的感觉。我问旁边的人:“这是什么法会?”一位老者告诉我:“这是纪念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法会。”一听到出家二字,不知哪里来的一股汹涌澎湃的力量,竟促使我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心念:我也要出家!

但是马上就有另外一股力量在内心强辩道:为什么要出家?两股力量交锋的结果,便是推动我从此开始了学佛生涯。我第一次跟着别人到了北京居士林,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请回了几本书:《维摩诘所说经》、《金刚经》和《往生论》。回到家中秉烛夜读,方觉一切疑惑如冰释然,畅快平生。

那年,我二十三岁。

后来再比照佛教经论,我便越发感觉到,所谓的科学其实真的就像是一个在海边捡贝壳的孩子,尽管他偶尔也能捡到宝贝。比如科学于微观世界所探究到的最基本的物质组成基质,还尚未达到佛法小乘之“无方微尘”的理论高度,更遑论大乘。更重要的是,现今整个世界所高扬的,都是提高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的物质生活质量这面大旗,而于人类自身的生命本质却知之甚少。所谓的经济活动其实也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外部条件之一,而人的实质靠显微镜、靠第几个“五年计划”、靠航天飞机都无法推究。

在此,我不想再多探究人生的意义问题,我只想告诉大家:从二十四岁出家至今,十年的出家生活已让我确信不疑——佛法是解脱生命之灯、点燃众生慧命之火。我个人以为儒道二家也是度生的权巧方便法门,但唯有佛法才无所不包、无所不明。待大家亲知亲证后,必能达于生命的圆满永恒。


从古禅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了知,他以前曾希图在各种善说当中去把握自己的命运,但最终还是把自己的一生安住在了佛法的教义当中。读者朋友们,无论你是个佛教徒还是个非佛教徒,我都希望你能思维一下,短暂的人生过后是否真的人去楼空?有一点是不容怀疑的,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已认同于佛教的说法:人这一世的死亡过后,还有一个遥遥无期的轮回在等着你。除非你能早日了生脱死,否则在六道中头出头没将永无出期!明白了这一点,我想你一定能加快你自己步入解脱正道的步伐,一定会更加精进地寻求趋向彼岸之舟。那时,你对佛法所宣讲的生命科学和世间科学都会产生同样的兴趣。正如沈家祯博士所言:“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趣,我对佛法同样感兴趣,我个人认为佛法与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既然如此,如果你相信世间科学的话,那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佛法这门科学呢?故而,想要参透生死的人们,不妨以古禅为借鉴,勉力思维这一道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说故事,观因果-4——传说是真事。当然可以不信,不信的,就当是娱乐。娱乐的同时若能再观察一下因缘。就再好不过了。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故事开始,是清朝末期,山西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妇孺皆知的钱庄。要过年了,庄主坐在自己的太师椅上,打开钱柜,随手捻出一张银票,瞄了一眼,文银三十两,就随手递给了身边的管家,说道在:这个年,就按这个数办年货吧。管家闻声来接,可就在要到手,还没有到手的那一瞬间,不知哪来的一股强风,吹开了紧关的窗子,卷着那张银票,就飘出窗外了,管家和庄主,大呼小叫,惊动了上下所有家小,一起到处寻找。当时风和日丽,家有高墙,没有可能会飞到墙外去。可是,全庄上下,都被翻了个底朝天,仍然没有找到。可是职业的习惯,庄主的那一瞟,记住了那张银票的所有特征。于是,交代了前台所有的伙计:无论谁来兑换那张银票,一定要请到庄主这里来面谈。

    话分两头,镇子上有个石匠老翁,在外务工,回家来过年了。一天的旅途劳顿,看见镇子边上的小茶店,禁不住走进去,想先喝杯茶再会家,走进茶馆,和大家寒暄之后,店小二帮他拿下背在身上的工具褡裢,很快,又端了一杯热茶上来。茶还没有喝完,就见两个官差走了进来,大大咧咧的来到石匠身边:
    “嘿,跟我们走一趟”
    “怎么了官爷,这是怎么回事啊”
    “没事,只是要你帮忙干点活,会付你工钱的”
    老石匠,看没得选择,也只好拿起放在板凳边上的褡裢,跟着两位往外走。老石匠打小在这里长大,这里的大街小巷,没有不熟悉的。可是两位官差领着他走的这条路,他却从来没有走过,问了两遍,看官差不耐烦的样子,也就不敢多说,乖乖的跟着往前走。不大一会,就见一个衙门口,雄伟气派,从来没见过,还在纳闷,什么时候这里多出这么一个衙门来啊?
    走进大门,一个守着他,另一个跑进去回报。不大一会儿,那个又跑回来了说:“行了,带他去干活吧,老爷要三天完工”,紧接着,老人就被领到一个很大的房子了,房子中间,就放着一副石磨,磨盘那个大啊,这能磨什么哪?谁能推的动它啊?正在犯嘀咕,又听一个官差说了:
    “老爷说了,这磨盘用的太久了,钝了,要你拾掇拾掇,三天干完,干不完不给钱”。
    老石匠为难的说:“时间应该是富裕,可这老大的磨盘,谁能翻得过来啊?”
    官差说:“这不用担心”。说着,两人就走过去,一人一边,没见使劲,磨盘就被翻到一边了。剩下的,就是石匠的活了。老石匠爬到磨盘上,看看磨盘的料口,和水缸一样粗大,磨逢之间,污七八糟的东西,散发着腥臭、腥臭的味道。老石匠实在憋不住,看着一边坐在地上的两个官差,又问道:“这磨盘是用来磨什么的?”一个官差,翻了他一眼:“磨人的!”老石匠一听,一股凉气,从脚底,一直冲到头顶,战战兢兢地琢磨着,真的有点像啊。
    当天比较晚了,没干多少活,后面的两天,都是那个官差看着他干活、吃饭、休息,时间久了,相互也就不那么冷冰冰的了。最后一天,眼看就要提前完工了,两个官差露出了笑脸,石匠也不想刚开始那么紧张了,也就和那两个官差攀谈起来
    石匠:“这磨盘真的是磨人的?”
    官差:“真的是”
    石匠:“那这里是什么地方?”
    官差:“阎王殿”
    石匠:“那你们就是小鬼?”
    官差:“呸!我们是给老爷当差的。”
    石匠:“这大磨修好了,要磨谁啊?”
    官差:“别瞎问,这那能告诉你啊?!”
    石匠:“这有啥啊,说说,有没有我认识的”
    官差:“嘿,别说,你还真的认识”
    石匠一听说真的认识,就更起劲了,软磨硬泡的,终于在干完活之前,知道了头三个人的名字,第一个是他们一个镇上的屠夫、第二个是京城翰林院大学士(据说史册有名的)、、、、以及,是什么样的因缘,才会遭石磨的。
    活干完了,官差给了他一张银票,就送他往外走,走出门口,突然背后有人踹他一脚,倒在地上,再爬起来,竟然是在自己家的炕上。家里人听到动静,赶忙跑过来,问长问短。当家人听他讲这段故事的时候,虽然没人肯信,可是看着他手里的那张,从来没有见过的银票,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原来,三个月前,镇边茶店的小二,慌慌张张的给他们家报丧,说老石匠死在茶馆了,为了让石匠家人心安,店小二还做了很多的介绍、解释工作。总之,老石匠就是喝了几口茶,就趴在桌子上走了。家人也无话可说,好歹把老人家抬回家来,举办丧事。可后来发现老人的身子一直是暖的,也就没有下葬,停在那炕上,整整三个月了。

    经过几天调养的老石匠,身体不但没事,反而还比以前更好了似的。急着把银票兑成现银,希望着银票不会是假的,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钱庄,到柜台兑换银子。柜台伙计,看见这张银票,慌乱了半天,再三向老石匠道歉,并保证是真的银票,可以兑换,但一定请老石匠到内院见一下庄主。老石匠听说可以兑换,也就坦然的跟着伙计,来到后院。庄主见到这张银票也是讶异了半晌,然后,恭敬地向老石匠请教这张银票的来源。可见老石匠并没有要说的意思,也就只好把那天丢银票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再三说明,绝不是想赖帐,只要说出这银票的来源,就马上兑换。无奈之下,老石匠就把阎王殿石磨的事情说了一遍,可是讲完这段故事之后,看着庄主似笑非笑的那张脸,石匠自己都觉得,是在骗人似的,最后,你来我往,三言两语之后,石匠终于还是说出了那三个要推进石磨的人的名字。当庄主听到第三个、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嘻笑的脸,突然沉了下来,阴沉的声音说道:“欺骗不成,还要恐吓吗?”。老石匠见越老越糟,情急之下,也没的隐瞒了。凑到庄主耳边,小声说道:“十八年前,中秋节的事情,你忘了?!”

    这最后一句话,就像是一记闷棍,把庄主打在了太师椅里,半天他才慌乱的站起来,招呼管家,带着石匠出去,兑换银两,另外特别补充了一句:“看看他老人家,其他还要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

    原来庄主十八年前一夜暴富的传奇故事里面,隐藏着一件连他家人都不知道的命案。那是中秋节前两天的晚上,远方的一位表弟突然来访,赶着一辆马车。房舍狭小,孤身一人的他,和表弟俩一夜海聊,说到兴起,表弟洋洋得意的讲出了这几年自己生意上的成就,就是院子里的那两大车上,装满的银锭。那时年轻他,见财忘义,当晚就把表弟灌醉了,丢进后院的枯井里了,卸下车上的银子藏好,并把马车赶到几十里以外、、、、、。

    打那之后,他渐渐的建房、买地、娶妻、生子,发达起来啦,后来又开起了钱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谁都没有想到过,他的表弟的失踪,和他还有这样的关系。或许是日子过得太顺,连他自己都把那事给忘了。可是听到老石匠这突如其来的话,道出没人能知的真情,怎么不感到震惊啊!

    从那天开始,庄主关掉了所有的生意,在后院的枯井的位置上,见了一个祠堂,立上表弟的灵位,每天焚香、上供。除了侍奉表弟的灵位,就是在乡里修桥补路,大做好事。

    不到一年,听到消息,本镇的屠夫,杀猪的时候,不小心在小腿上碰破一点皮,血都没有出一点。本来没有在意,可是后来却越来越严重,由小到大的腐烂,附近所有的医生都看过了,什么药都用过了,没有人能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眼睁睁的,腿烂掉了,人痛死了。听到这个消息,庄主更是像热锅上的蚂蚁,尽自己所能,修庙、济贫,赶经忏、作佛事,大作超度法事等等。

    又不到一年的功夫,又听到消息,京城的那位有名的大学士,就一个蚊子在额头上要了一口,同样的也是越烂越大,最后头给烂掉了死了。听到这个消息,庄主更是慌不跌的,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全部拿出去做好事。最后一家,犬居在一个小破院子里的时候,自己在想:能做的,我都做了,剩下的,只好听天由命了。

    没想到的是,两年前的那个老石匠,找上门来了,告诉“庄主”:“你没事了,不用担心了,好好过日子吧。”原来老石匠告诉“庄主”,他先後作过两个梦,先是个噩梦,两个小鬼,吓唬他,不该泄密,连累他俩受到惩罚。最近又作了一个好梦,还是那两个小鬼,受到表彰,升天去了,原因还是泄密,说是因为泄密的原因,造成这“庄主”广行善业,表弟也因为他的原因,得脱苦难,原谅了他的恶行,不用再去受石磨之苦了。


    看俺辛苦码字的份上,念一句阿弥陀佛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南无阿弥陀佛!
    • 南无阿弥陀佛!
    • 随喜赞叹,善知识的法布施,南无阿弥陀佛!
    • 阿弥陀佛!回向给屠夫和大学士吧!希望他们能早点出来呀!
      • 这个提议好。阿弥陀佛!
      • Mr. Bali. Please send me your phone number (daytime and night). Private message.
    • 这个是外行写的,表弟如何脱离苦难没写?
      • Amituofo
      • 能写出表弟,如何脱离苦难的,不但是内行的专业人士,而且还是有一定证量的圣人了,因为普通人是看不到那一部分的。
        • 让我想起以前考物理
          把相关的公式先列一遍。
          然后凑个答案,有时候老师一走眼就全对了,但自己还是不会做,这个关键的地方一定要搞清楚。
          • 这个关键问题,您如果发心,去搞清楚。那是我们最最随喜、最最赞叹的!给您加油!
    •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网上的ID,用烂了,可以换一个重新来过;自己的名声,在一个地方混烂了,换个地方,再重新来过;自己的生命如果混烂了,还能重新来过吗?!
      • 能,只要悔改归正。
        • 阿弥陀佛!回答得好!善哉!
          • 你悔改了么? “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
            • 楼主已经很久不吃肉了。
              • 楼主还没有戒肉食。惭愧
                •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没关系的, 多念两句经超度超度就行了.
            • 让我信点啥,可不太容易,除非你能说服我。
              • 发心这么好就不用悔改了嘛. 谁有本事能说服您? 给您加油!随喜赞叹!
              • 是呀,火车头说得对,有罪的人才需要悔改。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 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 神,却不当作 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39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在他们里面原是明显的,因为 神已经向他们显明了。 其实自从创世以来, 神那看不见的事,就如他永恒的大能和神性,都是看得见的,就是从他所造的万物中可以领悟,叫人没有办法推诿。 因为他们虽然知道 神,却不尊他为 神,也不感谢他,反而心思变为虚妄,愚顽的心就迷糊了。 他们自以为是聪明的,却成了愚蠢的。
                • 啥时候信神的人说话也这么拽的不明不白了呢?
                  你老说话的口吻很眼熟,估计你老对约伯记读的很熟,悟的很明。

                  只是对你老说的话没太看明白,请用现代人说的中文解释一下:
                  “神那看不见的事,就如他永恒的大能和神性,都是看得见的”,那看不见的事是如何一下子都变成看得见的?

                  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这是通病,包括你们大多数信徒,绝大多数,请问你老,那个约伯做的如何?当作神荣耀神了吗,感谢神了吗?

                  你老给具体说几个“神那看不见的事”如何?讲讲你老领悟“他所造的万物”后,是如何“叫人没有办法推诿”的
                  • 就比方你下班回家,媳妇给你留好了满桌可口的饭菜自己送孩子学画去了。虽然家里一个人也没有,但是你却无法否认自己是有老婆孩子的,也无法否认这饭菜是媳妇替你预备的,无法否认家的温馨。
                    • what if,当你回到家,家里乱七八糟,孩子饿的叫,媳妇2狼腿看电视,then people would tend to deny everything ...
                      • 那样就更无法否认了。不同的境况可以看出不同的媳妇。
                      • 那是没治了,一定要求神了。
                • 咱们一点点的来,别急。先说题目:“有罪的人才需要悔改”——这个世上,没有罪的人有吗?
                  • 这个罪指的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罪.
                  • 您就是啊!
                    • 这我自己也知道。我想知道的是:“有谁(一定是人)没罪吗?”
                      • 哎,别人的事何必操那么多心,自己知道就行了.
            • SUPPORT YOU!!!
    • 说明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 故事二-- 品味人生 http://www.zhibeifw.com/book/sdj/sdj-mf12.htm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http://www.zhibeifw.com/

      这个社会充斥着千姿百态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因确立了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而各奔东西。有学识、有胆识的人往往一定要找寻到人生的究竟意义,而凡夫俗子则大多跟旁生一样,在浑浑噩噩中挥霍掉宝贵的生命。但想找到人生的究竟意义未必就真的能如其所愿,所以我想那些积极进取的人们,在有一颗探寻真理的心之外,是否还应具备一种公正的态度、持久的耐心,特别是要有一种真正智慧的方法作指引?在这方面,我倒是想建议人们不妨试试看能否把佛法当作人生坐标。

      说到古禅这位法师,他已经入藏多年了。在这之前,他曾经尝试着使用了各种方法来探索人生真谛。经仔细观察、取舍后,才最终选择了出家求道的生活方式。我对他印象最深的一点便是,在他的眼目中能经常看到睿智的光芒,我想这一线智光应该是出自心地的。

      思索人生,记得最早是从小学写作文《我的理想》时开始的。

      这个题目让那时的我思绪万千,工人、农民、解放军、科学家……这些形象一个个浮现在大脑中,又最终一个个被我过滤掉。尽管后来作文还是得了个“优”,但不解的我依然打破砂锅问到底地向老师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老师当时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俯视着我,诧异的目光仿佛在说,这么小的男孩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问题?不过,她还是在课堂上表扬了我,说我是个“爱思索问题的同学”。

      又过了几年,那年我刚好十三岁。暑假没事便到大姐家玩,等大姐上班后,我突然发现姐夫他们居然有那么多的藏书!尤其让人想不到的是,他们的书柜上竟赫然摆着一套《托尔斯泰全集》。我饥不择食地翻看起来:《战争与和平》展示了漫漫的历史画卷;《安娜·卡列尼娜》里的情感世界诡谲多变;《复活》的男主人公生活在怎样的一个忏悔与尴尬的两难处境中啊……老托尔斯泰对社会、人性的深刻但却没有最终答案的剖析,让我尚显幼稚的心无所趋从,难道这就是真实的人生?当我向大姐提出一系列关于生命的困惑思考时,大姐以一句话就阻断了我的探问:“你中毒了!”

      中毒就中毒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依然持续着对儿时解不开的问题的探索。上大学后,我的思索渐渐变成一种执拗的对生存本质的顽强质疑——我对所谓正统说教下的硬性定义生起了不可遏制的怀疑!尽管我根本不知道真正正确的答案在哪里。好友们知道我喜欢探讨人生意义的问题,就都奉劝我道:“何必那么累呢?人活着能有份好的工作、好的伴侣不就行了吗?"

      但我却不甘就此罢休。我对身边的同事、好友、认识的与不认识的人,作了一次小型的社会调查,让对方用一句话来概括回答,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后来归纳了一下,大致得到了二十几种答案: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所爱、为了孩子、为了人类的繁衍、为了爱情、为了钱、为了父母、为了地位、为了天伦之乐、为了活着而活着……但再一深究下去,我发现在所有美好或不美好、高尚或不高尚的言辞背后,都浸透着两个字:伤害!因为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自由地、随心所欲地生活。为了生活下去,为了活得更好,他一生都要进行永无休止的伤害行动:伤害自己的天性、尊严、自由、时间、权利以迎求别人、迎求社会;伤害别人的时间、权利、义务、辛劳、尊严来成全自己。

      既然在现实生活中求不到答案,我便又跑到西方哲理中去寻真。但大多数西方哲人的理论都让我感觉莫明其妙——不是以偏概全,便是管中窥豹;不是执着物质便是推崇精神。直觉告诉我,真相应该不在这些理论之中。

      可能跟我俗姓孟有关吧,西方思潮难以解答心中困惑,我就一头扎进“孔孟之道”中,希望能从老祖宗那里得到些什么。于是有一阵子便也整天将“子曰”、“子曰”充斥于胸,抑扬道来,倒也不乏颇多耐人回味之处。加之那一阵子社会提倡“奉献”精神,我想儒家教育我们要牺牲“小我”以成全“大我”,于社会、团体、父母尽职、尽责、尽孝的言行,不正体现了“奉献”本怀吗?于是我也就开始在狭小的助人为乐的圈子中寻求自我价值,寻求“一以贯之”之道……但有一天,我忽然想问自己一句:何为顺应天道?天道如果是真理,我为何却成为了真理的奴隶?我为什么不能发现真理、实践真理,并最终向世间宣示真理?

      接下来,很自然地我又把目光转向了老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渊明的话总让我感到切中心怀。在我对隐士的生活和神仙道家产生兴趣后,《道藏精华录》等就自然摆在了案前。但看了一阵后,又总觉得不论符咒还是炼丹,大抵都不出术数范围。于是又开始追根溯源,抱着《道德经》、《参同契》体味不已。当时从京城白云观到成都青城山,我经常都在慕寻道长,祈请他们赐教一二……“吾命在吾不在天”之理确实让我潇洒自在了许多。自认为长生不老非我所求,返璞归真当是所愿,大道无为该是何等自在景观。但当妄念纷飞时,“替天行道”便再也不能让我神游无极了。天即真理,我为何一到世俗生活中时,便如同臣属,终不能摆脱纸上谈兵的局限而实证这天、这道?如果动辄妄言“长生不老”、“成仙成道”,这“道”恐怕当有所终极而非圆满永恒吧?……

      又遇到了与学儒时同样的困惑,此心茫然而不知所栖。

      儒道都已涉足,只剩下佛家。但当时对佛家的理论倒一点儿也不想深入,只因素来受正统教育,对和尚无甚好感:三个和尚没水吃——真是“一群寄生虫”。(谁知道没隔几年,我也成了这“寄生虫”中的一个小虫虫。)那时宁肯再去涉足气功领域,但转了几个圈圈,发现大多数所谓的功法传人无非是把道家理论稀释一下而已,于生死又有何益?

      怎么办?没什么可“办”的,那就接着迷茫吧……

      大学毕业后分到一家出版社,每天上班时都要路过西四街口的广济寺。就这样路过了几年也压根儿没想到要去寺里看看。一个星期天,闲来无事,索性也就进去瞧个热闹吧。刚好碰到和尚们在诵经持咒,男女在家二众分立两旁,经咒声随着鼓、鱼、磬而高低起伏。我也只好入乡随俗站在了男信众之中,正在翘首东张西望时,后腰被人捅了一下,一个声音警告道:“老实点儿,心要诚!”我忙向旁边人看去,只见他们大都恭敬合掌、仪态安然、双目安垂,我便也煞有其事地闭起眼睛念诵起来。意想不到的是,我刚刚闭上眼睛、稍微内省了一下自心,眼泪便夺眶而出,一种不可言喻的安详感顿时遍布全身。我有些不好意思,一个大男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莫名其妙地掉泪,也有点儿太挂不住面子了。想到这,我便连忙擦去了泪水。看看左右,幸好他们都在闭目轻诵,没人注意我。不过我心里倒一直在犯嘀咕:为什么我会欣喜而泣呢?这阵子并没有什么令我大喜大忧的事发生哪!哪里来的这些泪水?哪里来的这么强烈的欢娱感?难道释迦牟尼佛真的是一个无形的大气功师,随便就能让人生起喜怒哀乐?不行,我得再试试!

      再次把双目垂下,静心内观,天哪!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珍珠,怎么挡也挡不住。同时心里也升起了一股强烈的感觉:如同浪子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如此踏实,如此安然……我在心里抗拒着:该不会是神经质吧?但感觉告诉我,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

      再次擦去泪水,再度进入那种境界,难言的愉悦便再次从心底涌出。算了,就让这泪水汩汩地流吧……终于,法会散了,我的身心内外有一种再生的感觉。我问旁边的人:“这是什么法会?”一位老者告诉我:“这是纪念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法会。”一听到出家二字,不知哪里来的一股汹涌澎湃的力量,竟促使我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心念:我也要出家!

      但是马上就有另外一股力量在内心强辩道:为什么要出家?两股力量交锋的结果,便是推动我从此开始了学佛生涯。我第一次跟着别人到了北京居士林,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请回了几本书:《维摩诘所说经》、《金刚经》和《往生论》。回到家中秉烛夜读,方觉一切疑惑如冰释然,畅快平生。

      那年,我二十三岁。

      后来再比照佛教经论,我便越发感觉到,所谓的科学其实真的就像是一个在海边捡贝壳的孩子,尽管他偶尔也能捡到宝贝。比如科学于微观世界所探究到的最基本的物质组成基质,还尚未达到佛法小乘之“无方微尘”的理论高度,更遑论大乘。更重要的是,现今整个世界所高扬的,都是提高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的物质生活质量这面大旗,而于人类自身的生命本质却知之甚少。所谓的经济活动其实也仅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外部条件之一,而人的实质靠显微镜、靠第几个“五年计划”、靠航天飞机都无法推究。

      在此,我不想再多探究人生的意义问题,我只想告诉大家:从二十四岁出家至今,十年的出家生活已让我确信不疑——佛法是解脱生命之灯、点燃众生慧命之火。我个人以为儒道二家也是度生的权巧方便法门,但唯有佛法才无所不包、无所不明。待大家亲知亲证后,必能达于生命的圆满永恒。


      从古禅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了知,他以前曾希图在各种善说当中去把握自己的命运,但最终还是把自己的一生安住在了佛法的教义当中。读者朋友们,无论你是个佛教徒还是个非佛教徒,我都希望你能思维一下,短暂的人生过后是否真的人去楼空?有一点是不容怀疑的,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已认同于佛教的说法:人这一世的死亡过后,还有一个遥遥无期的轮回在等着你。除非你能早日了生脱死,否则在六道中头出头没将永无出期!明白了这一点,我想你一定能加快你自己步入解脱正道的步伐,一定会更加精进地寻求趋向彼岸之舟。那时,你对佛法所宣讲的生命科学和世间科学都会产生同样的兴趣。正如沈家祯博士所言:“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趣,我对佛法同样感兴趣,我个人认为佛法与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既然如此,如果你相信世间科学的话,那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佛法这门科学呢?故而,想要参透生死的人们,不妨以古禅为借鉴,勉力思维这一道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南无阿弥陀佛!
    • 故事3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念佛感应见闻

      佛法深广无边,对每一个众生的各种烦恼、痛苦都有对治的殊胜甘露妙法。一般凡夫之人不深信佛法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在于他们常常自我感觉到他们没有得到佛菩萨的任何加持与感应。实际上,这是他自己缺乏观察与恒心所造成的:如果他认真观察的话,身边许多学佛念佛之人通过佛法而受益的事比比皆是;如果他自己有恒心的话,持之以恒、如理如法地修持下去,别说感应了,解脱之事都能决定成办。很多知识分子的学佛经历都已说明了这一点,比如毕业于甘肃庆阳师专的常灵平,以她二十多年的学佛历程,不但使自己受益无穷,同时还把佛法的阳光也善巧方便地洒向了别的众生。希望那些整天对佛法抱有怀疑、观望心理的人,都能从常灵平的感应录中受到些许启发,从而坚定地走向佛法的解脱世界。


      佛法是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真相的大科学,这“宇宙”是指我们的生活环境,“人生”就是我们自己。也就是说,佛法让我们认识自己的本性及生活的环境,叫我们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在现实生活中快乐美满、趋吉避凶、离苦得乐。那佛法的大意又是什么呢?它指导我们的总原则又是什么呢?唐代的大文豪白居易也曾就此问题问过一个老和尚,老和尚淡淡地答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有些嫌老和尚轻慢了他,便道:三岁小儿皆识此语。哪料老和尚紧逼着他说:八十老翁行得吗?

      的确,只要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那你一定可以离苦得乐,因为人有善念天必佑之。而在我们所处的末法时代,我个人以为最大的善行便是学佛、念佛了。只要你时刻把佛号咒语提在心间,那些恶念、恶行又何从生起呢?用佛号、咒语赶走恶念、净化恶念,那你就一定可以得到诸佛菩萨的护念。在我身边发生的这两件小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年四月,正当我为工作忙得不亦乐乎时,突然接到老家打来的一个电话,告诉我母亲病危,医院诊断为“尿毒症引发血小板减少”,尽管正在接受输血、打点滴,但红血球还是持续下降。母亲已是七十四岁的老人,大夫告诉家人说,“回家准备后事吧。”

      我不敢麻痹大意,就于当夜坐班车赶回了故乡。故乡的春天暖融融的,故乡的大地一片嫩绿,但我却无意欣赏眼前的美景。风急火燎地回到了家,母亲已从医院转回到了家里。她躺在床上又是发烧又是尿血,生命确已到了弥留之际。在这医药不治的危难时刻,我们几个兄弟姊妹共同决定为母亲念阿弥陀佛以求佛菩萨慈悲护持,因为人力在这种场合下看来是派不上任何用场了。我的弟弟还发愿说,“宁肯让我减寿三年,也希望母亲能早日康复。”

      我们虽发愿念佛,但能否仰仗佛力战胜业力,大家心中都无太大把握。虽然我已学佛二十多年,但毕竟修持功夫太差。不过一想到佛是“实语者、如语者”,我们的心中就稍稍安定了一些。因为既然佛陀教导我们要信心坚定、要深切愿行,那我想只要我们一心坚定,奇迹就一定会出现。于是我们几个开始分班努力地念起佛来。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母亲仍在发烧,但她已主动要求喝水了,不过还是不能进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第七天。一个正常人七天不进食都会承受不了,更何况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我们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但大家还是专心致志地继续念佛。结果到第八天时,母亲的病便奇迹般地开始有所好转,她的体温下降了,并能喝一点面糊。最后到第十天时,她居然能自己坐起来吃几口饭。我们欣喜若狂,急忙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医生。他们也很吃惊,主治大夫亲自到我家为母亲把脉治疗,过后连连摇头,感到大惑不解。就这样,我们几个在母亲好转的迹象鼓舞下继续念佛,而母亲也开始一面吃药调理,一面专心念佛。最终,两个月后母亲就能下地行走了。

      如果不是念佛的感应,我母亲的寿命何能得以延长?现在母亲她自己每天坚持念佛一万多声,拜一百多拜,而且生活已能完全自理,这更增强了我们全家念佛的信心。可能有人会说这纯属巧合,岂可一概而论,难道佛号有胜过医学的如许之威力吗?我当然不会否定医学的作用,但我更希望这些人们也别轻易否定佛学的影响。更别像有些夜郎自大之徒那样,喝了几瓶墨水,读了几本世俗之书,就认为自己有了反对佛法、批驳佛教的资格了。一套《四库全书》,假若一个人活一百岁,那他读一百年也读不完。更何况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佛法!真可谓“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曲士不可语于道者,……”也。只有从有限的时空局限中跳出来,才能看到宇宙广阔无边的天地。

      对佛法的认识同样是这个道理。

      另一位念佛感应的事例则来自我的一位老乡。这位崔大姐现已退休,平常我一直劝她信佛、念佛,但她却总是说,“我们做个好人,不干坏事就行了,我才不信佛呢!”不过今年春节期间,她和她女儿渭丽却来到我家,说是要给佛菩萨还愿。我感到很诧异,她们于是向我细说了其中原由。

      原来去年十一月时,崔大姐的女儿临产前突然跌倒、不省人事。抬到医院后又因条件所限无法医治,医院让赶快把病人送往市医院治疗。后经住院诊断为子宫瘤,只有通过手术才能保全产妇与婴儿的性命安全。但那时正处于昏迷中的病人乱抓乱打,医生根本无法给她输液,故而也不敢轻易开刀。在这危急时刻,崔大姐才想起了我平时劝她念佛的话,于是便拼命地念起阿弥陀佛来。同时还对佛许愿道:“佛菩萨啊,保佑我姑娘平安生产吧!我给您烧高香、买供品啊!”就这么一直持续不断地念诵佛号,结果真给她平安地念出了一个女婴来,而且母女全都安然无恙。这不,今天她们就是来还这个愿的。崔大姐一面说着,一面忙着摆上她们带来的水果,母女俩还一同向佛磕头谢恩。

      我现在还暂时无法给她们讲解所谓自性佛的含义,也无法告诉她们,佛菩萨哪里稀罕我们这些所谓的“高香”与“供品”,毕竟她们才刚刚向佛门迈进一只脚。我便随顺她们说,既然危急关头你能记起念阿弥陀佛,那就说明你善根很深厚,从今往后更要信佛念佛,要不就太忘恩负义了。

      结果一直到现在,崔大姐她们娘俩也没忘佛恩,还能坚持终日念佛。

      我身边通过念佛得到感应的人还有很多,我并不想也不敢杜撰一些自我幻想出来的虚假事例来证明佛法的伟大,佛法本身也根本不需要我如此为它“添砖加瓦”,因它本身就具备跨越一切障碍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不说念佛的感应问题,不说佛法在危难关头给人带来再生希望的问题,单就学佛以后我个人的身心体验而言,我都能由衷地感到佛法对人心的巨大净化作用。在未学佛之前,我根本发现不了自身的缺点、毛病,而且牢骚满腹,处处看别人的不是,整天埋怨周围环境,埋怨命运对我的不公。学佛后,这些自私自利的狭隘想法和做法都得到了一定的扭转。所以我一直在想,既然佛视众生犹如一子,那他就会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而什么才是佛陀最珍贵的遗产呢?那就是智慧!是佛陀证悟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如果一个人有了这种智慧,则一人之生活就会安乐、平和;一家人有了佛法的智慧,则一家庭团结友爱、和睦幸福。推而广之,一个团体、一个国家的人民学佛向善、求道向真,则这个团体、这个国家的人民就会熄灭贪嗔之火,共趋和乐大同世界;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来行持佛法,这世间肯定变成人间净土。

      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都祈愿国泰民安、世人康乐。要想达到这个理想的境界,只有人人都来学佛念佛。

      对这些实实在在的念佛感应事例,可能有些人还会抱有怀疑态度。其实只要你稍微动点脑子,稍微做点观察,我相信这些所谓的怀疑便都可冰消瓦解。你可以暂时不接受这样的事例,但最好不要轻易否认眼见的这些实法。特别是对牵涉到一些甚深智慧的见解,更不要随便诽谤,因为这是愚者的一种彻头彻尾的肤浅表现。就像不会开车的人千万别贻笑大方似地怀疑车子会跑,或者怀疑会开车之人的“可信性”。还不如自己实地训练一下,通过勤学,你一定能驾着方向盘纵横四海,别览一番大好风光。

      对学佛的态度也应如此,试着去了解一下它的义理,如果觉得正确,那就试着信愿行一把。只是千万别抱着投机的态度,也别总是打着如意算盘:念多少声佛,得多少金元宝。如果要对自己的生死负责的话,那就横下一条心来,大死一回,然后你再告诉别人,看你是否得到了大生!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南无阿弥陀佛! 末学也经常碰到"我们做个好人,不干坏事就行了"的言论,本人只是初学者,没有无碍辩才,实在不知对之如何宣扬佛法,万望赐教!
        • 我也是初学. 共勉: 像参天大树的生长一样, 先要有根, 并有充足的养分,阳光. 因缘到时自然花果丰茂. 依止大乘善知识, 不离开善友和佛学团体, 经常听闻大乘教典, 发过大心渡尽众生, 积累广大福慧资粮.
          龙猛菩萨的“四大轮”: 即安住顺境、亲近正士、发宏誓愿、积大福德。大乘修行人,这四轮是不可缺少的。
    • 永生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们研究佛法的目的之一,便是要知道六道轮回的真相,特别是要确证前后世的存在。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否则佛法的许多教义都将不复安立。正如《涅槃经》所云:“不知后世,无恶不作。”假如没有因果轮回、前后世的概念,那么人们的所作所为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违背佛法的要求。了知因果轮回,人们才能够学会正确取舍日常的起心动念。这个道理,想必祯欣女士应该体会很深。

      祯欣女士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经政系,现从事书籍的编审、校阅工作。以她三十年的人生阅历,我想她一定明白,其实不唯修行人,世间任何一位想真正树立起正确人生观的人,不论是平凡之辈还是科学家、哲学家,其实都很需要关于生死的正知正见。


      我是祯欣,七○年生于南京。走过人生三十来年的历程,让我最感快慰的便是自己进入了佛门。曾有一位长者好奇地问我:“世界上有着那么多的文化形态和宗教,你为什么却对佛法情有独钟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必须要回溯到我的童年时代去寻找答案。具有心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在童年时的种种经历,对于他(她)一生的成长,包括信仰、志向、情趣、爱好、人格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童年,这一人生旅程的开端,在我的记忆里,总是闪烁着无忧无虑的光彩。那时我住在河南农村的舅舅家,由慈祥的姥姥精心照料我的一切,生活安宁而平和。

      我很喜欢到村外去看开阔的田野,绿油油的庄稼一眼望不到边,远处的村庄显得矮矮的,好像一堵墙挡住了视线。那“墙”后是广阔的田野,田野后面还是村庄……再抬头看天,它离我那么高,又是那么远,陡然就让我觉得周围一下子变得很大,很开阔,大得用我幼小的想象根本就无法测量。我很想知道,这个“周围”如果一直延伸开去,到底会有多广阔?有没有边际?

      如果说大自然带给了我很美妙的空间体验,让我对浩瀚的宇宙产生了探寻的兴趣。那给我的幼小心灵烙下痕迹,并引导我日后探究人类根本问题——“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却是一种对死亡的恐慌无助感。我曾亲眼目睹过村人的出殡,看到一队人哭哭啼啼、吹吹打打地把一具棺材拉到村外的地里埋掉,当时的感觉就很不舒服。晚上躺在床上时,熄了灯以后,周围顿时变得一团漆黑。这时一个念头不知怎的就突然冒了出来:这种情形和躺在棺材里差不多吧?如果我死了,也会被装进厚厚的棺材,再盖上厚厚的土……漆黑、孤寂……想到这儿,我害怕极了,急忙请求身边的姥姥,快快点燃油灯!当油灯燃亮时,那温暖的光一下子就驱走了我的恐惧感,我紧抱住姥姥,很怕她也会死去,那样的话,我将不得不经历那种极其无奈的恐惧。慢慢地,在姥姥温暖的怀抱里,我啜泣着睡着了。

      然而对死亡的恐惧却从此一直隐在了心里,尤其是当我明白了人终有一死,自古至今尚无一人例外以后。俗话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然而我却想:一棵树,只要它的根还在,到了春天,它就依然会生机勃勃。既然这样,那人的生命是不是也可以永远延续下去呢?按照物理学的能量转换定律来说,当一种物质形态转换成另一种物质形态时,能量是不变的。那么人死后,他的身体是朽坏了,但他的精神会不会又以另外的方式存在呢?抱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学习各种不同的思想和学说,当然也包括佛法。最后我发现,各种理论对生命的解说各有其特点及合理之处,但我认为佛法对生命的解说更有说服力,因为它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究竟真相。释迦牟尼佛以他的苦行与实证告诉世人:“众生平等,皆有佛性,能入佛不可思议解脱之境,只因愚痴妄想所覆盖,不明自性真心,恒作种种颠倒执著,以致轮转生死海中,受大苦恼,久不能出。”同时佛法认为:人的生死表面看来好似自成段落,实际上这生命之流源远流长。人的生命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一切物质现象,虽然都在不停地迁流变化,但无论是质的集散,还是质与能的转化,物质都是不灭的,精神(心识)则依物质而显现其作用。因(主因)缘(外因)和合时,又会引起心识的相续。虽然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然而人的形体虽散,而性能不灭。一个人的思想、语言、行为,或善或恶、或智或愚,都会成为一种潜在的力量,形成创造未来生命的动力。

      在我看来,佛法既平实又深奥,它所阐释的道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避免走入常见的误区,如何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是它的平实之处;同时它对宇宙人生的实相阐示却极其精微深遂,如果想要真切地体会,则要通过系统的闻思修才能获得。孔子曾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这种为了追求真理奋不顾身的精神策励着我也去积极探寻人生的奥妙。而通过学习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现在,大千世界已在我眼前呈现出一片光明的前景:朝闻道,夕不死可矣!因为正是佛法赋予了生命以永生的资粮。也正是这种积极、智慧的思想启示我更进一步地去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作自己真正的主人。当一个人自在之时,便是他的生命永生之始!

      以上就是我对那位关心我的长者的回答。相信每一位朋友经过理智的抉择后,都会乐意前往探寻佛法的宝藏并取回自己的所需。

      评语:
      听了祯欣女士对佛教的认识,特别是对生死的理解,我感觉自己都颇有收获。不知道以追求真理为一生最高目的的智者们,对此又有何感想?

      我们对这个世界应该有一个公正的观察和判断,这样才能希求到不论是对佛法还是对世间真相的合理认知。有时候,面对现时时空所发生的一切是是非非,我不得不感慨万千:一般自以为是的人,在这么一个混乱颠倒的世界中,怎么可能掌握需要深奥智慧才能了知的佛法正见呢?!但令人遗憾的是,世间的话语场又常常被这些人的声音所充斥!

      活在这世上,我认为人最需要的就是信仰。只有信仰才可以给你深入究竟智慧的力量。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阿弥陀佛,非常好看!
    • 那表弟被杀,想必也是由于之前造的孽。这样说来,杀表弟的庄主,岂不是在替天行道?
      • 替天行道有很多种方式,大可不必开杀戒。另外,结罪的大小等不同情况,关键要看杀人的过程中(杀人前的目的、过程中的心念、结束后的心念),当事人的心理状况,如果一直都是替天行道的想法,结果肯定不一样
        • 天行道不一定需要你的念。某甲杀某乙,是因某乙在前世欠了某甲的债。某乙当时之所以得罪某甲,又是因为某甲在更前世欠了某乙的。如此循环往复,无穷尽也。呵呵。
          • 再往深广方面去观察因果,就需要一定的证量了。
      • 请仔细想想因果的问题. (打开下面页面)- 深信因果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一、现代人漠视善恶因果规律

        这个宇宙大到天体的运行,小到有情内在微细的起心动念,一切都那么森然有序而不是杂乱无章,究竟是什么规律在支配这一切呢?就是因果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因果律就是一张遍布情器世间一切时空的天罗地网。

        近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普遍承认存在外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实际上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恰恰是因果律在某个层面上的具体体现,它说明物质世界不是杂乱无序,不是什么现象都可以随便产生,而是严格受着因果律的支配。

        再看有情自身的方面,每一位有情都希望自己远离痛苦常享快乐,但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人们感受痛苦和快乐的因究竟是什么?了解佛法的人知道众生在六道中转生,使众生在善恶趣中流转的力量不是别的,而是每个众生身、语、意所造的善恶业。

        善恶因果,在古代社会人们把它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实来接受,这一点类似于科学公理。科学中有一层架构其它理论的基础,称为公理。同样,古代人们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深信因果是一切道德善行的基础,人的身语意行为必须遵循这个亘古不变的因果规律,才能使自己获得安乐。

        近代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移,日益专注于外部物质世界,反而对切近自己身心的因果规律渐渐淡忘了,行为操持越来越丧失远见,所着重的只有一点眼前利益,由此人类深陷在感官世界中不能自拔。实际上有大量因果报应的实例,不断发生在人们自身和周围人的身上,但人们为物欲蒙蔽,领悟力衰退、视而不见,不会去善加体察,也不会从中吸取教训,加上社会潮流的影响,人们不假思索就接受了无因果的观点并且沿习成风。

        否认因果律使当代人们的道德、伦理、观念、行为规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行为轨道转换了方向、道德趋于沦丧、恶业日益炽盛。由于身、语、意三门行为不能以因果正见摄持而纳入善法的轨道,致使当今社会人们的三毒烦恼畸形膨胀,种种恶行加重扩散。为了使自己的恶行不受约束,变得“合理”,有意无意之中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条规律搁置否定,人们以为这样就可以为所欲为,不受因果规律的制约,这本身即是愚痴深重的表现,无疑是掩耳盗铃的做法。实际上因果律存在于每个众生的身心中,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它不会因为人们的遗忘、搁置就不起作用,也不会因为人们愚痴,自以为是地认为没有因果,对因果律漠视、嘲讽而失效。

        在因果律面前,现代人变得如同一群幼稚顽劣的儿童一样,自以为是地任性而为,结果饱受不堪言喻的痛苦。观察当今社会的实况,事实证明,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吞食因漠视因果肆意造恶所带来的苦果。其实,没有任何一种精神力量或意志可以将痛苦强加于人,当今世界人们日益深重的身心痛苦,溯其根源即是由各自不信因果,肆意为恶所带来的,这本身即是自作自受的因果律的体现。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菩萨正因为见到因果规律,所以在因地异常谨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唯恐以细微恶业引生巨大过患,而凡夫人对因果报应不予理睬,起初造恶业时,苦果不一定当时体现出来,所以就有人以为造业无果,恣意而为,把因果报应不是当作无稽之谈,就是当成十万八千里外的事情而抛之脑后,然而一旦恶业成熟、果报临头,又呼天抢地、苦不堪言。到了这时再害怕恐惧,无奈恶业已经成熟,为时晚矣!

        二、遣除对因果的疑惑


        1、对因果道理的辨析

        现代人往往认为因果报应是一种迷信的学说,这是一种未经观察思考想当然的认识,如果认为存在于有情身心的因果规律是迷信的话,科学也同样是迷信,因为科学反映的就是外境(自然界)的因果规律,现代人恐怕不会讲科学是迷信,同样都是讲因果规律,为什么要厚此薄彼呢?难道因果规律有在外界合理而在人自身上却不合理的道理吗?所以所谓因果是迷信的观点毫无道理。

        有些人认为因果报应是陈旧落后的观念,早已跟不上时代了,如果以一种法年代久远,就必须要舍弃的话,那人们几千年来都是吃饭睡觉,这种生活方式是不是陈旧落后而应当舍弃呢?恐怕谁也不能缺少这些基本的生存条件,同样,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不会说对古代人适用,而对现代人就落后不适用了,以时间的久远来断定因果律是否在现代人身上成立是毫无道理的。

        有人会想:我每天辛苦劳作,但温饱问题还难以解决,与人为善仍然时常遭到厄运,旁边有人不怎么操劳却赚钱容易,这些该怎么解释呢?不是讲因果报应吗?为什么有人坑蒙拐骗、贪污受贿,照样日子过得好,我日日遵纪守法,却没有过上什么好日子。

        其实,这是因为因果的相极其细微、复杂,再加上有的事情,其果报成熟的时间会很晚,有时甚至要几百世之后才成熟,所以造成许多人误解,认为人的身语意行为没有什么报应。如果明白前生后世的存在,那么对于深远、细微有时需要多生方才成熟果报的因果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明白了三世因果的道理,就知道自己今生辛劳仍旧度日艰辛,那是前世没有多修善业的缘故;有些人不劳而获,那也是他前世种了福田今生显现果报;有人造恶未见他今生受恶报,那是罪业尚未成熟,到未来世才会显现苦果。

        如果人们只承认存在现世这一片段,那么许多因果报应的完整过程就被剪去了大部分,变得无头无尾难以理喻,比如一部电影,如果只看其中一两分钟的情节,怎么能了解到整个剧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呢?同样对于漫长的生命历程,如果只承认存在今生这一片段,也会对其中的发展规律理不清头绪。

        2、前生后世存在的理由

        不承认前生后世是现代人的一种普遍现象,如果不破除这种邪见,那贯穿三世的因果律就难以在人们心中建立起信解,因此以下以理证说明前生后世的存在。

        世间人最恐惧的事莫过于死亡,断灭论者认为人死如灯灭,死后归于一片漆黑的寂灭,无声无息,无踪无影。试想:从一种多姿多彩的世界进入绝对虚无之境,生命完全断灭,这让人难以接受,也令人恐惧,然而这只是不承认三世因果者自己的一个假立而已,生命真的无前无后只有中间短暂的一世吗?并非如此,所谓死亡实际只是从一种生命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而已。

        现代人以没有现量见为理由,判定不存在前后世,仅仅承许有现量能见的现世。其实可以将昨天、今天、明天分别比作前世、今世、来世,虽然昨天和明天在当下的此刻不见,但谁也不能否认昨天、明天的存在。同样,以未现量见前世、后世也不能说它不存在。

        有人说比喻不恰当,虽然现在不见昨天、明天,但昨天、明天的存在人所共知,而前后世无人知晓,所以不存在。

        如果以不知道就决定不存在的话,那在我们狭碍认知范围外的一切事物,都应当不存在。实际上不知晓前世源于记忆的局限性,随着时间往前推移,记忆将变得越来越模糊,就连一个月前某个钟点做了些什么都回忆不起来。这些内容早已在记忆中了无痕迹了,何况前世的经历?

        如果以当下不能现量见到判定为无有,那对于明天所需的吃穿等物资受用是否也不用准备呢?因为这些同样是未来的事物,在当下也不能现量见到。按你的观点,对这种不能现见而象龟毛兔角一样无有的法,有什么必要为它准备呢?

        另外,人们没有现量见到前后世的自相,也没有见到不存在前后世,既然以没有现量见前后世,可以决定前后世不成立,那同样以没有现量见不存在前后世,可以决定前后世存在。所以你们所说的无有前后世仅仅是一种自我认定的说法而已,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理由。

        我们再来分析人的产生,生物学认为人的生命是由母卵父精结合成一个受精卵,由这个细胞不断分裂,形成人体胚胎,在母亲的子宫中孕育成形,而后出生。这种说法只反映了人的物质方面的生长,从一个简单的受精卵发展为复杂的四肢五官,就好比一粒沙子发展成一座大山一样,然而仅凭这一点无法解释婴儿刚一出胎便会啼哭,便具有苦乐感受,而人生伊始就具有的这些心识特征,恰恰是生命最本质的地方。这样的心识特征从何而来呢?如果只承认有今生而无前世,则无法解释这个问题,难道这样的心识是从“空无”中凭空产生出来的吗?

        婴儿一降生就有吮吸母乳的行为,就有冷热的感受,这种本能从何而来?实际上由今生的第一刹那心识,可以推出必定是由前世最后一刹那心识所产生的。正因为婴儿心相续中具有往昔(前世)吮吸母乳的习气,所以刚一降生就有吮吸母乳的举动。

        换句话说,今生第一刹那的心识,既不是依靠外在的物质力量产生,也不是由恒常之因或无因产生,而是由与自己同类相应、能执著种种世间法的前世最后刹那心识所生。

        心识不依赖外境或者某个主宰,而是由前际(前世)无穷无尽的心识辗转相生。如同前世的最后识产生今生的第一刹那识,今生也是以前前识不断产生后后识,这就是我们的心相续连绵不断的状况,这一过程如同河水不断奔流一样。

        以下再分析后世存在的原因,凡夫众生到死亡的最后时刻,心相续中仍然具有根本俱生我执之因,依靠其所产生的烦恼和业障仍然存在,如果不具足能对治我执的无我智慧,如何能不转生后世呢?所以决定会转生后世。在死亡的最后刹那,心识相应于我与我所的执著种子,如果没有依无我的智慧对治,由此必然产生转生后世的果。如果此因存在,却象现代人所认为的人死如灯灭,一切化为乌有,就变成有因无果了,但是有因无果的现象在这个世界何时何处也不会存在。

        生死如同昼夜一般,有白天就有夜晚,夜晚过了,黎明又重现,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在此世的生命结束之后,进入中阴阶段(如同黑夜),然后又投胎,开始了又一生。这样循环往复,生生死死,生命的流转就象一条连绵不断的长河。这个身躯如同一座旅店,心识则如一位旅客,在轮回漫无边际的旅途中,心识转换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形态。

        3、《楞严经》中的教证

        《楞严经》中有一段对话,在对话中佛陀解释了生命源源不断的道理。

        波斯匿王问佛:“我先前未曾听佛教诲,听迦旃延与毗罗胝子说此生死后一切都断绝灭亡。我今遇佛,在这点上仍有疑惑。”
        佛问大王:“你的肉身是金刚常住,还是会腐朽变坏?”
        王答:“我此肉身终将坏灭。”
        佛问:“你的身体尚未变灭,如何知道将来必定坏灭呢?”
        王答:“现在我这个无常之身虽未灭亡,但我观察现在是念念迁变,前念灭后念生,念头刚起就不住而灭,如火成灰渐渐销殒,不曾有过停息,所以决定了知此身终归灭亡。”
        佛认可波斯匿王所答,继续问:“你现在身心已经衰老,你的容貌与幼时相比有何不同?”
        王答:“我童年时的皮肤细嫩光泽,至成年时血气方刚,如今衰老之年,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临死不远,如何能与壮年相比呢?”
        佛说:“大王,你的容貌不是即刻衰败的吧?”
        王答:“世尊,这些实为慢慢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来暑往渐至于此。”
        佛说:“你见迁变不停而了知到此身一定灭亡,你知不知道身中还有一个不生不灭的本性存在?”
        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
        佛说:“我对你指示这个不生不灭的本性。大王,你何时曾见恒河水?”
        王答:“三岁时慈母带我拜耆婆天,经过恒河,那时即知恒河水。”
        佛说:“大王!如你所说,二十岁时身体衰于十岁,乃至六十岁,日月光阴念念迁变。你三岁时见到恒河,到二十岁时再见恒河,恒河水如何呢?”
        王答:“河水与三岁时所见无异,直到如今年纪六十,也没有变化。”
        佛说:“你现在自伤发白面皱,面容比童年多了许多皱纹,但你现在见恒河与童年时见恒河的那个见,有老幼之分吗?”
        王说:“没有,世尊。”
        佛说:“大王,你的面容虽然皱了,但这个能见的本性却未衰老,起皱的是变化,能见之性是不衰老的,非是变化,变化的有生灭,不变化的无生灭,无生灭的能见本性如何会在你的身中与身体一同生死呢?你为何引诸外道之言,说此身死后完全断灭呢?”
        波斯匿王听了佛的开示,才相信此身死后并非断绝,只是舍此身取彼身,从而解除了执身断灭的邪见,与大众欢喜踊跃得未曾有。
        佛陀开示众生的佛性不灭,虽然身体有生死变异,但自性的如来藏光明却始终是不迁不变的。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故事真好看. 谢谢吉祥音. 我念了10声阿弥陀佛. 这故事让我明白了: 世间的万事万物不离因果两字. 因果通三世( 过去,现在和未来) . 我们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语言和思想负责任. 另外, 千万不要诽谤圣贤.
    • 请教一下如何在生活中重视因果的问题
      • 我通常的做法是,无论在生活中遇到善妙的、还是痛苦的事情,都强迫自己去观察、思考,过去的什么样的因缘,造成这样的结果。
        我们有位PRINCE师兄,在一次聚会中说道:“一点都不要浪费,自己生活中的苦受和乐受,都要转为道用”。他这话让我非常受用。
      • 认识到有因必有果,于是广种福田,以便将来多得善果。这是普通人因果观的最佳运用。至于现在遭受的痛苦,那是以前造孽的恶果,就不要管它了,反正你也改变不了。多发善念,达赖喇嘛说过,一个善念可以造福后世几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