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与海空上师关于禅定的问答(寂雯)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跟随上师学修多年,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上师的呵护与关怀,每每想起,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特将上师对我关于禅修的开示整理出来,以使更多的同修得到法益的加被。顶礼海空上师!!!
~~~~~~~~~~~~~~~~~~~~~~~~~~~~~~~~~~~~~~~~~~~~~~~~~~~~~~~~~~~~
寂雯问:在禅定时,身体会产生颤动和摇晃,应如何处理?
上师答:身体的“脉络”和“最细微风”的震荡会引起身体的动荡,反之亦然。不可执着于此,更不可以故意晃动,着意于念咒,结印和观相上即可。

寂雯问:有时在禅定时,会有发热,发麻,肿胀的感觉,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上师答:各种感觉只是身体的一种征兆,并不是禅定的最根本的东西,所以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重要的是不要“跟着感觉走”。

寂雯问:有人说禅定时,双盘的姿势最好,可是我拼命搬腿,也盘不成双盘,这可怎么办呢?
上师答:禅定的坐法要点主要是“七支坐”,双盘,单盘,散盘均可,行者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加以选择。如果在禅修时,一味地跟自己的腿过不去,那就失去了禅定的意义,不是“修心”,而是“修腿”了。(上师笑)

寂雯问:我在深夜禅定时,心中会突然升起莫名的恐惧,甚至不敢继续坐下去,这是怎么回事?又如何对治?
上师答:莫名的恐惧,来自于无始以来的业障,遇到这种情况时,应祈请上师的加持,并念诵《百字明咒》,清净业障,拓展觉性,就能避免。

寂雯问:我已习惯了每日临睡前打坐,可是有时候竟然会睡着,我常常会责骂自己太懒惰,怎么样才能使自己不懒呢?
上师答:睡前打坐的习惯很好。但是累了一天,上床打坐,当然容易睡着。下次骂自己懒之前,反省一下这一天是不是确实太累了,如果是,那就倒头睡吧,那不叫懒;如果不是,那就是真懒惰了。对治的方法是,(1)不在床上打坐。(2)开着灯。(3)观想光明,使自己溶入光明的觉性之中。

寂雯问:为什么在打坐时有时会有胸闷,头晕的感觉呢?
上师答:那是禅病。禅病分为两 种,即“ 宽” ,“ 急” 病。“ 宽病” 表现为口中流涎,迷糊,昏沉,是摄心太宽所致;“ 急病” 就表现为胸闷,头昏等,是摄心太急所致。因此,在禅定时,就要象弹琴一样,把弦调得不松不紧,才能弹出美妙的音乐来。

寂雯问:念咒是不是越快越好?
上师答:念咒不能光图快,还要清晰,准确,念得太快了,就成了嘴皮上的功夫。而并不能在我们的深层意识上划上痕迹。所以,无论是称佛号,还是念咒都要在我们的第八识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寂雯问:在三密中,结印和念咒都较容易,观想却很困难,应该怎么办?
上师答:对初修者而言,观想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它要求行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坚强的毅力。若是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就应以上师相应法为主,观想上师会来得更直观些;若是缺乏毅力,就应当下立心,并加行《百字明咒》,消除心识的污染,恶业清净后,观想自然清晰、稳定。

寂雯问:在打坐时,经常会有些顽固的念头挥之不去,或者是叫“耿耿于怀”吧,该如何克服?
上师答: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停止修“止”,以“观”修对治,用智慧(佛的正知正见)来观析念头,一旦看透它,它(念头)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寂雯问:出现幻境,如何对治?
上师答:当下立心,佛来斩佛,魔来斩魔。

寂雯问:在禅定时,会有什么都找不到的体验,但此时往往会突然升起恐惧来,请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上师答:“什么都找不到”的体验是禅定中常有的觉受,但此时若定力不足,就会升起恐惧来,随着禅定的深入和定力的增强,这种恐惧就会消失,并把“什么都找不到”的体验逐渐转化为一种殊胜的境界。

寂雯问:禅定时,有正加持和负加持,如何区分?
上师答:正加持,可以使习修者的仁爱,慈悲心得到增长;而负加持,只能滋生习修者的贪、嗔、痴。习修者不应执着于求得加持,因为那样会使心识被贪求所蒙蔽,同样会给习修者带来障碍。

寂雯问:什么是止?什么是观?何时修止?何时修观?
上师答: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在波浪荡漾的水面,我们无法看清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于是,我们设法使水面平静,这就是“止”;在平静的水面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月亮的倒影,这就是“观”。修止与修观,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习修者应学会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这两种方法,如同驾驶车辆时,对油门和离合的掌握,运用自如,配合得当。

寂雯问:修止时,念头较少,但心会觉得紧绷;修观时,虽然心会很放松,但念头较多,此时应如何修止或修观呢?
上师答: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心绷得太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心还在执着于外境和念头的实有上,此时应以观修配合,观析外境和念头不过是我们的心所产生的幻境,看清它的不真实性,不执着于此,就可以使我们的心进入放松,宽阔的境界。

寂雯问:修止时的“无念”——即“心一境性”,和修观时所得的“心的安住”的状态,有何分别?
上师答:关键是一个“我”字。修止时的“无念”状态中,还有一个“我”字;而修观时所得到的“心的安住”中,已看到了“无我”的本质。

寂雯问:禅修需要安静,这似乎和忙碌的生活格格不入,怎样才能处理好它们的矛盾呢?
上师答:首先要明确禅修的目的。对出世间而言,禅修是为了出轮回,证涅槃;对入世间而言,禅修是为了获得平和的心态,升起智慧,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所以,禅修和生活并没有什么矛盾。一个人禅定修得好,那么他的生活会更加美满幸福。如果他的禅修不能给生活带来好处,甚至对立起来,那么就要考虑一下自己的禅修方法是否有问题。那种把生活和禅修隔离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这就好象是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磨了一把锋利的刀,却全然没有用武之地。生活,是我们禅定功夫的试金石。当然,如果能常照常寂,则可无时不在定中,生活和禅定又有何区别呢?!

寂雯问:现在大多数人学习禅定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平静,出离心对禅修重要吗?如何培养出离心?
上师答:没有出离心的禅修,是有漏的,不能真正地从根本上断烦恼,得到的只是心灵的暂时的平静。我们应了解一切都是无常的,不真实的,快乐也会变成痛苦,轮回的本质就是苦。通过禅修,不断地体悟“缘起性空”的真谛,就可以克服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贪执,生起出离心,这样才能获得心灵永恒的宁静,进入无漏的境界。

寂雯问:学习禅修多年,为什么还会有烦恼?
上师答:心中不生,何来烦恼。禅修正是用来对治烦恼的,烦恼不断,禅修不止。烦恼源于无明,想要去掉无始以来的无明垢习,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不懈不怠的努力。急噪的情绪,只能给习修造成障碍。

寂雯问:菩提心被喻为“成佛的种子”,学佛之人如何将发菩提心和禅修结合起来呢?
上师答:发菩提心本来就是禅修的重要内容之一。禅定的目的就是要消除造成贪、嗔、痴的“我执”,也只有在破“我执”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提心来。没有菩提心的禅修,就好象是在耕耘没有种子的土地,最终没有收获。

寂雯问:学习佛法的基本理论,对禅修重要吗?
上师答:没有佛法基本理论指导的禅修,只能是“枯坐”。因不能用佛知见,来看透事物的本质,修来修去,也只能是烦恼依旧,痛苦依然。禅定的观修是建立在佛的正知正见的基础上的,不是胡乱的分析。通过学习佛法的基本理论,获得“俗智”,在定中进一步净化,证得“真智”,方能进入真知灼见的境地。

寂雯问:现在很多学佛人对气功很反感,不屑一顾,不知我们该怎样看待气功?
(这里指的气功,是指传统的健身气功,而不包括有其他目的的所谓“功法”)
上师答:佛法与其他的修行方法有“共法”——共同的方法,和“不共法”——不同的方法。佛法中的“止”修,即摄心一境的方法,就是“共法”。气功的修法实际上只在佛法的“止”的范畴中。修止,这不是佛法的特色,佛法的究竟圆满之处在于它的“不共法”,其他修行方法所没有的方法——修“观”,即用佛陀教导的理论和方法对宇宙人生进行观析,体悟真如实相。这是气功及其他修行方法所没有的,也是它们不究竟之所在。
对于气功,学人要以平等心待之。诸法因缘生,我国传统的气功对强身建体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对气功的习修,为佛法中的“止”修,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气功的人,最终步入佛门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作为佛门弟子,不应起分别心,而应生菩提心,使更多的人走上学佛这一究竟圆满的道路!

海空上师关于点开心要,圆成法性,明心见性的开示

寂雯问:师父,目前很多学修者对点开心要,圆成法性,明心见性的说法概念不清, 能否对此开示?
上师答:点开心要,关键在于“点开”;圆成法性,关键在于“圆成”;明心见性,关键在于“明见”,它们是依次第而出现的。

寂雯问:还是不太明白,能否再说形象些?
上师答:好吧!我做一个比喻,比如有一间紧闭房门,漆黑而又凌乱的房间,我们要把它清理干净。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不是首先要推开房门,这就好象是“点开心要”之“点开”——即突破行者的眼、耳、鼻、舌、身、意的障碍;随着门被推开,门外的阳光透过打开的门,扫荡了房间里的黑暗,使黑暗融化在光明之中,这就好象是“圆成法性”之“圆成”——即使咒、印、观所代表的佛性与身、口、意所构成的自性相融,使咒,印,观的功效在行者的深层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上起作用,扫荡行者的身心障碍;我们借着光明的作用, 看清了房间里的积垢在哪里,并一一清理干净,这就好象是“明心见性”之“明见”——即明白地看清自己心中的无明垢习,予以扫荡。学佛的过程,就是一个扫荡无明垢习的过程。众生因无明的染习而成众生,去染还净,即为佛。

寂雯问:明白了!那么怎样看待如意轮金刚法中的圆成法性呢?
上师答:如意轮金刚法中的开示法,在传授时,采取了法力融通灌顶的形式,在上师的加持下,使行者在较短的时间里达到点开心要,圆成法性的目的。但圆成法性不等于明心见性,行者还需要如法行持,从心中求证,方可明心见性。(因明心见性是内证现量)。还要说明一点,明心见性不等于圆满成就,行者在明心见性的基础上,不断地修正心性,积累定道资粮,觉我觉他,方能究竟圆满!

寂雯:感谢上师的开示!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心灵家园 - 何以外求?
    释海空法师悟道歌
    (一)
    若君言密教, 斯闻心中要, 未证真实慧, 莫谈密中调。
    所摘书中语, 非法亦非道, 法本无高下, 平等由心造。
    历代诸大德, 随缘应机招, 伏藏如来意, 应世立言教。
    如意观自在, 圆融显密道, 三界可通达, 内外尽摄照。
    心中心为基。 三密瑜伽交, 内外高下论, 尽为戏行闹。
    坛中示显法, 了义尽言到, 君可细观照, 莫为文字抛。
    若君真修行, 得道方言道, 不是密中客, 劝勿戏中叨。

    海空法师悟道歌
    (二)
    应观法界性, 一切为心造, 万法由心生, 离心难悟道。
    心外玄妙语, 如月水中照, 若能明自心, 方是道中道。
    • [分享]四川高僧海空上师答新华社记者问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海空上师答问

      新华杜记者 赵玄 寂波 整理
      问:海空老师,在天地宇宙中,莫非真有超意志的神灵
      存在吗?
      上师:佛学是无神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在我们人之
      上,没有一个可以操纵我们生死祸福主宰一切的神祗《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一个比丘的轮回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三宝弟子:寂空

      各位同修,这篇纪实,是我在本师释迦牟尼佛面前,经过请示,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本尊观世音菩萨,逐字逐句校实后成稿的,真实不虚。写出来仅供同修参改,以我为借鉴,从中吸取教训,赶快提取自己学佛修行的正念;发大愿心,勇猛精进,水不退转,脱离六道轮回之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直证菩提,成正等正觉(成佛)。然后,度已度人,拯救六道有情众生。

      我俗姓李,八九年三月皈依佛门,拜海空法师为师,取法名寂空。入佛门后,天天礼佛,参掸打坐,虽然对佛法了解不多,但常常看佛学书籍;对学佛、成佛坚信不疑,心地虔诚。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晚,礼佛后静坐,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加持下,约晚十点钟左右知道自己的宿命。当时伤心地大哭了一场,下决心好好学佛。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晚,在佛堂静坐又进一步知道我爱人、孩子的宿命。自己宿命的轮回再次得到佛菩萨的澄实。直至今天,多次得到证实后,才写出来。

      六百年前,我是一位出家比丘。我二十岁出家,曾授三堂大戒,修行五十余年。学佛修行中做了不少好事、善事,但由于贪恋尘事,想人天福报,最终不但没有脱离六道轮回,反沦入三恶道中受苦。我由比丘身死后,投生一有钱的财主家庭。长大成为一名公子哥儿,成天享受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身边有侍女八名,虽不好色,但贪名、贪财、贪利十分严重,造下了不少恶因。这一世死后,又投生一个当官的家庭。长成人后,我当上了领兵将军。当时身边有侍女二十四位,威风凛凛,要什么有什么,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吃不完的山珍海味,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由于吃、喝、玩、乐再次造下种种恶因。特别是领兵杀了不少的人,将人头砍下,抛尸于江河。当对方士兵藏于草丛中都要找到拉出来杀掉,给后世结下怨缘。

      我由将军死后,投生三恶道变蛤蟆三次。由于将人头砍了,所以变蛤蟆无颈。杀人抛尸于江河,我变蛤蟆时遭捧打、钩钓、翻腹死于水面,腐烂发臭,甚至遭受抽筋剥皮之苦来偿还前世之报。三次蛤蟆完后,又投生变山鸡四次,来偿还我为将军时,指挥士兵将藏于草丛中人杀掉之债。我当财主将军时,贪于口福,整天吃香的、喝辣的,所以变山鸡遭枪打、刀砍,烹、煮、炒、煲之苦来偿还宿债。当四次山鸡偿报死后,又投生猪胎,变猪三次。这就是我当财主将军时,好吃懒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老想吃肉造下的恶因,只好变猪来偿还。变猪吃剩食、酸食、鞭抽棒打不算,还要遭千刀万剐,以及上述种种苦来偿还两次人生贪口福欠下的恶报。

      各位同修,当时我知道我轮回过程受种种苦时,我非常伤心地哭了。我是一个极难流泪的人,当时我想,我已修到这种程度了,我为什么要贪人天福报呢?由一个贪字,临命终时一念之差竟沦入三恶道十次,又怎么不叫人伤心后悔呢?六百年!多么宝贵的时间,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过去,又怎么不流泪呢。我由一个不信任何鬼神的人,学佛后成为一个相信因果的人,而且又真实见到自己果报轮回的时候,又怎么不感激本师释逝牟尼佛、本尊观世音菩萨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诸大菩萨的加持呢?当一个佛子跪在自己的本师、本尊面前时,他明白了自己的宿命,在学佛的道路上又前进一步的时候,又怎么不激动呢?

      当时我想我以什么来报答佛、菩萨的大恩大德,只有好好学佛。想到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好不易又得人生,再不好好习修就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父母众生。先德常讲:此生不为今生度,待到何时度此生。今生必须抓紧时间习修,要不然,待死神一到,不知所然。一个人当你快死的时候,三口粗气一出,你的心里是否是只有一个正念――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好好再修直至成佛。我做到了吗?没有!我睡觉时做梦妄念很多。如果修到连做每个梦都是正念了,临命终时必到西方极乐世界。我誓言:今后要时时牢记戒条,用持戒这个金刚利刃,斩掉五蕴六尘,消灭三毒。时时常思四圣谛,修慈悲心,视一切众生为我累生累劫之父母,牢牢记住上师三宝的恩德,念念不忘无上菩提,勇猛精进,永不退转直至成佛,解救六道有情众生,度己度人,不度尽众生,誓不成佛。

      一世比丘,得两世人生福报,不知积善积德,反而造下种种恶因,轮回到三恶道十次。以极苦的果报,还清债后再投生人世,这就是因果不差毫厘。有人会问,为什么没有轮回到饿鬼、地狱道受苦?这是因为我前生学佛的好处,所以只在三恶道的畜生道轮回,到恶缘尽时,佛种在遇善缘时又会发芽,这就是今生又学佛的原因。一个学佛人种下佛种后,这颗种子永远不变质;只要遇到适宜的水土、温度的时候,她就会发芽、开花、结果的。
      (这不是我说的,在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略论中多处说到。)

      出家修行五十年,命终一念决非然。
      只因贪嗔一念差,穿上锦袍脱袈裟。
      娑婆世上五蕴贪,水禽兽族走一转。
      六道生中把债还,蒙蒙已过六百年。
      参禅明了宿世事,师是圣来我是凡。
      今生确因前生缘,拜师再修金刚禅。
      精进勤修永不退,直登菩提九品莲。


      三宝弟子:寂空
      写于四川中江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七日月

      三宝弟子:寂空

      各位同修,这篇纪实,是我在本师释迦牟尼佛面前,经过请示,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本尊观世音菩萨,逐字逐句校实后成稿的,真实不虚。写出来仅供同修参改,以我为借鉴,从中吸取教训,赶快提取自己学佛修行的正念;发大愿心,勇猛精进,水不退转,脱离六道轮回之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直证菩提,成正等正觉(成佛)。然后,度已度人,拯救六道有情众生。

      我俗姓李,八九年三月皈依佛门,拜海空法师为师,取法名寂空。入佛门后,天天礼佛,参掸打坐,虽然对佛法了解不多,但常常看佛学书籍;对学佛、成佛坚信不疑,心地虔诚。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晚,礼佛后静坐,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加持下,约晚十点钟左右知道自己的宿命。当时伤心地大哭了一场,下决心好好学佛。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晚,在佛堂静坐又进一步知道我爱人、孩子的宿命。自己宿命的轮回再次得到佛菩萨的澄实。直至今天,多次得到证实后,才写出来。

      六百年前,我是一位出家比丘。我二十岁出家,曾授三堂大戒,修行五十余年。学佛修行中做了不少好事、善事,但由于贪恋尘事,想人天福报,最终不但没有脱离六道轮回,反沦入三恶道中受苦。我由比丘身死后,投生一有钱的财主家庭。长大成为一名公子哥儿,成天享受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身边有侍女八名,虽不好色,但贪名、贪财、贪利十分严重,造下了不少恶因。这一世死后,又投生一个当官的家庭。长成人后,我当上了领兵将军。当时身边有侍女二十四位,威风凛凛,要什么有什么,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吃不完的山珍海味,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由于吃、喝、玩、乐再次造下种种恶因。特别是领兵杀了不少的人,将人头砍下,抛尸于江河。当对方士兵藏于草丛中都要找到拉出来杀掉,给后世结下怨缘。

      我由将军死后,投生三恶道变蛤蟆三次。由于将人头砍了,所以变蛤蟆无颈。杀人抛尸于江河,我变蛤蟆时遭捧打、钩钓、翻腹死于水面,腐烂发臭,甚至遭受抽筋剥皮之苦来偿还前世之报。三次蛤蟆完后,又投生变山鸡四次,来偿还我为将军时,指挥士兵将藏于草丛中人杀掉之债。我当财主将军时,贪于口福,整天吃香的、喝辣的,所以变山鸡遭枪打、刀砍,烹、煮、炒、煲之苦来偿还宿债。当四次山鸡偿报死后,又投生猪胎,变猪三次。这就是我当财主将军时,好吃懒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老想吃肉造下的恶因,只好变猪来偿还。变猪吃剩食、酸食、鞭抽棒打不算,还要遭千刀万剐,以及上述种种苦来偿还两次人生贪口福欠下的恶报。

      各位同修,当时我知道我轮回过程受种种苦时,我非常伤心地哭了。我是一个极难流泪的人,当时我想,我已修到这种程度了,我为什么要贪人天福报呢?由一个贪字,临命终时一念之差竟沦入三恶道十次,又怎么不叫人伤心后悔呢?六百年!多么宝贵的时间,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过去,又怎么不流泪呢。我由一个不信任何鬼神的人,学佛后成为一个相信因果的人,而且又真实见到自己果报轮回的时候,又怎么不感激本师释逝牟尼佛、本尊观世音菩萨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诸大菩萨的加持呢?当一个佛子跪在自己的本师、本尊面前时,他明白了自己的宿命,在学佛的道路上又前进一步的时候,又怎么不激动呢?

      当时我想我以什么来报答佛、菩萨的大恩大德,只有好好学佛。想到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好不易又得人生,再不好好习修就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父母众生。先德常讲:此生不为今生度,待到何时度此生。今生必须抓紧时间习修,要不然,待死神一到,不知所然。一个人当你快死的时候,三口粗气一出,你的心里是否是只有一个正念――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好好再修直至成佛。我做到了吗?没有!我睡觉时做梦妄念很多。如果修到连做每个梦都是正念了,临命终时必到西方极乐世界。我誓言:今后要时时牢记戒条,用持戒这个金刚利刃,斩掉五蕴六尘,消灭三毒。时时常思四圣谛,修慈悲心,视一切众生为我累生累劫之父母,牢牢记住上师三宝的恩德,念念不忘无上菩提,勇猛精进,永不退转直至成佛,解救六道有情众生,度己度人,不度尽众生,誓不成佛。

      一世比丘,得两世人生福报,不知积善积德,反而造下种种恶因,轮回到三恶道十次。以极苦的果报,还清债后再投生人世,这就是因果不差毫厘。有人会问,为什么没有轮回到饿鬼、地狱道受苦?这是因为我前生学佛的好处,所以只在三恶道的畜生道轮回,到恶缘尽时,佛种在遇善缘时又会发芽,这就是今生又学佛的原因。一个学佛人种下佛种后,这颗种子永远不变质;只要遇到适宜的水土、温度的时候,她就会发芽、开花、结果的。
      (这不是我说的,在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略论中多处说到。)

      出家修行五十年,命终一念决非然。
      只因贪嗔一念差,穿上锦袍脱袈裟。
      娑婆世上五蕴贪,水禽兽族走一转。
      六道生中把债还,蒙蒙已过六百年。
      参禅明了宿世事,师是圣来我是凡。
      今生确因前生缘,拜师再修金刚禅。
      精进勤修永不退,直登菩提九品莲。


      三宝弟子:寂空
      写于四川中江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七日月

      海空上师的中国网站:http://www.haikong.com
      海空上师开示法加拿大传法网站:http://www.haikong.ca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可 惜 - 索达吉堪布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现在的人们往往无法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痛苦,一旦丢失钱财,名誉受损,便如丧考妣一般。只有修行获得一定境界的人,方可断除贪欲。真是可惜啊!

      藏传佛教竹巴噶举派的大成就者藏巴加惹瓦(1161-1211),被人们誉为智慧金刚。他在24岁时依止善知识,孜孜不倦地精进修学。学成后于后藏江孜地区修建龙多寺、日隆寺等许多寺院,并精勤不懈地广转**。当地的人们为其熏染,纷纷修习竹巴噶举之修法,并舍弃世间财富,视祈祷、观修为财,最后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果位。故当地有“人半竹巴,竹半乞丐,丐半证师”之美传。竹巴噶举在当地形成了空前绝后的盛况,成就者的美名也家喻户晓。

      他留给后人最殊胜的教言是:“具修证者之门房,幸福快乐已困躺,饕餮之徒难寻访;对治士夫之门房,看破尘世已困躺,具贪瞋者难寻访;断根源者之门房,舒心愉悦已困躺,具希忧者难寻访;知餍足者之门房,富贵荣华已困躺,具贪念者难寻访。”意思就是说,在具有修证的人眼前,幸福快乐早已经具足,只可惜贪图吃喝的人却没发现;依靠智慧来对治烦恼的人,看破红尘早已如运诸掌,只可惜具有贪瞋之念的人却没有发现;舍弃世间法的人与快乐时刻相随,只可惜心存希忧之人却没有发现;知足少欲的人财富常伴左右,只可惜欲火中烧的人却始终难以发现。

      现在的人们为声色犬马、功名利禄所诱。整日为一箪食、一勺饮而忙忙碌碌、殚精竭虑,却常令自己深陷痛苦忧虑之境地,不能不令人深感可惜。

      舍弃世间吧,欢乐将与你长相厮守!



      壬午年二月十四日

      2002年3月27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吃 素 -- 索达吉堪布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午夜,手捧一盏清茶,独享寒夜的清幽,收拾着连日来因各种事务缠绕而变得琳琅的心情。

      身边,大成就者夏噶措智让珠所著的《大悲书函》无声无息地吸引着我的视线,就着幽幽的灯光,顾不得阵阵袭来的倦意,我再一次翻开了这本让我刻骨铭心的书函。很快,纷乱的思绪又被书中情真意切的教诫所打动,我再一次全身心地沉浸于劝戒杀戮、力奉食素的章节中。

      合上书本,任思绪信马由缰地驰骋:动物,历来是人类最亲近的伙伴,波光潋滟的清潭、苍翠碧绿的草原,静谧深幽的森林,处处是它们栖身的温馨家园。它们世世代代在大自然的恩赐中繁衍生息,欣欣向荣的动物家族与天地浑然一体,组成了一幅安祥悠然、其乐融融的壮丽风景。

      然而,这份宁静却时常被凶残的人类所抢夺。虽然手无寸铁、势单力薄的动物热切地盼望着能与人类和睦相处,但这只不过是它们一厢情愿。在面对人类的一次次无情之后,它们心中的希望,如同肥皂泡一般彻底化为乌有。

      血肉被吞噬,子女被宰割,惨遭杀戮的凄凉情节历历在目,昔日的温馨家园也因鲜血的横流、白骨的堆积而变得满目疮痍。不可抗拒的灾难随时可能降临,和谐亮丽的风景也因为恐怖愁云的遮障而即将堕于黑暗。杀戮之行,也是诱发饥谨、瘟疫、战争的缘由……。

      想着想着,心不由得为之而开始震颤!在震颤之余,不仅反问自己:难道,我也要因啖食血肉的行为,而甘愿成为屠杀生灵大军的其中一员,或者成为他们的帮凶吗?我反复地责问自己,心也因此而紧缩起来。

      由于从小的生活环境,使我养成了比较坚固的吃肉习惯。接受佛法的熏陶后,虽然有过多次短暂吃素的历史,但终因各种因素而未得持续。吃素的情结虽然掩藏已久,却一直难以攻占吃肉恶习占据的那片城堡。

      最近,针对自己久积的陋习,再次重温先辈大德关于戒杀茹素的教诲,惭愧之心犹如一根无形的鞭子,一阵阵地抽打着我那颗坚硬的心,慈悲的烈焰也开始在胸中灼灼燃烧。强劲的动力,终于使我蛰伏已久的情绪开始萌动,使我再也无法随意吞嚼父母血肉而无动于衷。

      我决定从今天起,用吃素一年作为行动的起点,并以专门的章节,将戒杀吃素作为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以提醒自己以及周遭的人们,早日能以慈悲之风驱除心中的暴戾之气,将绵延已久的对其他生命进行杀戮、暴虐的行径,消融在慈悲的融融春意之中。

      在《涅槃经》、《楞伽经》等大乘经典,以及莲池大师、印光大师等高僧大德的众多论著中,有关杀生食肉的无尽过患,救助生命的无量功德之类的种种言说,早已使我们耳熟能详。弘一法师也曾为此痛下针砭:“是亦众生,与我体同,应起悲心,怜彼昏蒙。普劝世人,放生戒杀,不食其肉,乃谓爱物。”

      慈悲,本应该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但是,许多象我一样心如顽石的佛教徒,在面对如山的慈悲教言时,却仍然毫不动容。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仍不惜以其他生灵失去生命的痛苦作为代价。更可恨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以修习密宗为幌子,肆无忌惮地大开杀戒、茹肉饮血。作为一名真正的修行人,我们应当扪心自问,在曾为父母的动物血肉面前的麻木不仁,是否真是证得等净无二境界的标志?

      遥望苍天,直面银汉,斗转星移,草木荣枯。人类文明的进程已跨入一个飞跃的时代,我们怎么能再回到那温情匮乏的蛮荒岁月呢?在西方已视素食为时尚的今天,相信不久的将来,戒杀茹素的风尚就会在全世界盛行。但愿佛法的春风,能早日遣除杀戮的阴霾,使朗朗悲日重新在人们心中冉冉升起,并放射出耀眼的光辉!



      壬午年十月初七

      2002年12月11日

      深夜于马尔康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以修习密宗为幌子,肆无忌惮地大开杀戒、茹肉饮血。
    •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烏金欽列多傑開示︰修心就是一種轉變過程
      既然一個人在此多變的世界中出生,所以不論你是誰,你同樣的得面對各種不同的挑戰,我當然也不例外。事實上,就我年齡來說,我已經面對太多的各種挑戰和困難,但是我很幸運此生能接觸到佛法,這對我影響至大,幫助我認識外在環境和自我。因為我在佛教的傳統中學習和修行,讓我能從更寬廣的角度來看各種情況。我非常清楚和經驗到一切環繞我們的現象,毫無疑問的是無常,以及不過是相對的真實。我們在此無常和相對真實的世界中生活,我們不會也不可能永遠陷在一個壞或好的情境中,這是我基本的看法。

      從根本上來看,我認為應該明白修習佛法的要點就是要能接受各種煩惱的挑戰,這些煩惱往往左右我們的生活,並讓我們經驗各種不同的痛苦。所以要明白心靈的功課就是向煩惱挑戰。修心就是一種轉變過程,徹底根除各種惱人的情緒。我們一定得經過學習,知道經由修心的方法,我們有能力、有力量面對各種煩惱的生起。如果認為修心、修行就是什麼都不做,或找機會休息是錯誤的想法。修心是學習認出各種挑戰,面對它們,並且解決內心的衝突。這樣才能從內心煩惱中和外在的困境中解脫出來。
    • 上师”的真正含义——宣南的亲证体验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发布日期:2005-02-06  浏览人次:1021

        我开始学佛修行的时候,就是先识教后认师的。那时(九五年)介绍海空上师的资料比较少,从资料上只能了解到海空上师的加持力非常大,以及关于上师的基本传承情况。当上师与我们那一批学法者面对面地进行两个小时的开示后,我对上师生起了彻底的信心和敬意。因为上师所讲的一切与我了解的教义完全相同,不但如此,我所不能贯通的教法中的疑问,也在上师的开示中豁然释疑。上师完全是以生活化的语言开示佛法,闻不出多少“佛味”,他把佛教的基本精神朴素而明朗地开示给学法者,就是在这样的感受中,我认定了上师,放下了一切顾虑,全心全意地发愿皈依。从上师的神情和言谈中透出的深刻智慧,引发了我对上师的极大恭敬心,于是我与上师达成了一种微妙的沟通,领受到了不可思议的加持。
         以真理的标准正确无误地选择了上师后,接下来就是在真理的层面上认识上师,了解上师的真实含义是什么。认识上师这人,仅仅是结缘,认识上师所代表的真理,才是修行的开始.因为有相之身的上师只能与我们对面而现,上师的智慧心(上师所代表的真理光明)则须与我们的心相融合一,才能实现上师对我们的完整加持.一切修持和修持的效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上师”的真正内涵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从下面的叙述中寻找答案吧。
        佛说:“谁想到我,我就在谁的面前。”现实中,想到佛的人很多,但见到佛的人却极少,是佛没有守约吗?有一个故事永远具有深刻的启示---创立唯识学的那位尊者无着,曾入山闭关十二年,专修弥勒菩萨观想法,期望见到弥勒菩萨,领受菩萨的教法。然而,十二年的苦修竟然连一个吉祥的梦兆都未获得。当他彻底放弃希望,出关下山时,在路上遇见一条生蛆的烂狗,奄奄一息,于是他生起了忘我的悲心,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喂狗,又准备用嘴吸掉狗身上的蛆,这样既不伤狗也不伤蛆。当他这样做时,那只狗却变成了光芒灿烂的弥勒菩萨!无着对菩萨说:“你为什么不早一些示现?”弥勒菩萨说:“从一开始我就一直跟你在一起,但你的业障使你看不到我,你十二年的修行使业障减轻了,所以能见到那条狗;由于见到烂狗时你生起了彻底的慈悲心,进入了忘我的境界,业障完全净化了,所以你就能见到我。你若不信,可以把我放在肩上,看别人是否能见到我。”无着这样做了,结果,所有的人都说无着的肩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位业障较轻的老太婆说他肩上扛着一条烂狗。
        无着明白了,佛菩萨未曾远离众生,只是众生的不净之业掩蔽了眼目,而不能现量见到觉者。 为使带业众生现量见到觉者,接受教化,佛菩萨随类应化的形式出现在众生之中,使处在化身层面的众生,因诸佛菩萨示现化身,而有了闻教得度的机缘。那些最伟大的人间上师,是佛陀化身中的一种形式。
        上师就是觉者的慈悲心和智慧心的人格化的示现,上师代表和传达的就是佛的智慧和慈悲。这种慈悲和智慧的本性就在众生的佛性中。为了使众生认知它,开显它,觉者以化现无碍之方便示现凡俗之相,使众生有了因接近上师而能够回向真理的因缘。索甲上师说:“我们所敬爱的上师,他的模样,声音和智慧无非是我们神秘的内在真理的外在显现。”我们神秘的“内在真理”就是佛性,上师就是我们内心佛性功德的体现者。这就是“上师”的真正含义。
        上师对我们的度化,有教证两种方便。开示教法使我们在理见上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开示行法使我们在实践中体验真理的现量境界。这两种方便相结合所达成的结果,就是使我们明了自心,现观法性;使我们的生命境界突破化身层面的局限,升华到法化报三态圆融俱显的大圆满,大自在的状态。
        因此,我们对上师的认识,不能停止在外相上,仅仅从外相上寻求福荫是有限和无常的。万法同一法性,凡圣同一法身,上师就是从心的清净本源中显化而来,引导我们回归这个本源。我们对上师的认可与亲近,必定要在最究竟的层次上----与上师所代表的真理相应;与上师的本愿相应;与上师的光明德性相应,才能显示这个善缘最终的完整彻底的功德!


      更多的了解如意轮金刚法, 请到 http://www.haikong.com/fayao/
      联系在加拿大的传法人, 请到 http://www.haikong.ca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与海空上师关于戒的问答(寂雯)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与海空上师关于戒的问答

      寂雯问:学佛人一定要受戒吗?
      上师答:戒、定、慧为佛教三学,戒即调伏(身口意);定即寂静; 慧即除惑。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其中以戒为根本,佛将灭度时嘱弟子“以戒为师”,戒能防非止恶。令身心安然,故云“清凉”。若无戒调伏三业(身、口、意),定终不可得。既无“定力”,“得定开慧”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学佛人首先就要依止三宝,驻戒而行。
      寂雯问:有人说“受了戒就有破戒的过失,等不会破戒了再来受戒”这种说法对吗?
      上师答:戒有性戒和遮戒之分。
      性戒:即是本性就是戒。不仅佛制如此。虽不受戒,犯者亦有罪。如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贪、嗔、痴。
      遮戒:又叫止戒。止不行,遮其不行。遮戒必受戒后,犯者才有罪。如菩萨戒。
      对学佛者而言,戒若一剂良药。可以医治我们的三业之病。即不会破戒了才受戒的想法。就象“等病好了再吃药”一 样荒唐。正是因为“有犯”才有戒的存在。否则就不用有戒学了

      寂雯问:既然遮戒(如菩萨戒)是受戒后犯者才有罪,那是否做不到就不受戒?
      上师答:若是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作为自己愿行的行者,所行即是菩萨道,为证菩萨果位,就必须圆满菩萨戒的戒体。更何况受了菩萨戒的菩萨就如金器。即使有所毁犯、破损,铁器也终非与其相提并论。戒不可犯。但知速速忏悔。亦是戒体圆满之相。

      寂雯问:有人说:“我生来就心地善良,从不作恶,凭着自己的良心作事,所以不用受戒”,对吗?
      上师答:戒,如一面镜子,是恶善是非的标准,修行人对照着它。就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自然可以防非止恶。而生为人道,正是善恶种子参半的法宝。无始以来无明种子。正使“良心”扭曲成“哈哈镜”,焉能分清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真正的恶。所以世亲菩萨曰“依戒修行”.以戒为标准,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才是真正的修行人。仅凭着自己的良心做事的人,只能是好人,善人,不是修行人。

      寂雯问:戒如此重要,那如何受戒?
      上师答:戒即为众生而设,因众生根性不同,亦有所别,
      以在家居士而言:
      若为求乐,当受五戒(性戒);
      若为离苦,当受别解脱戒;
      若为利乐有情,当受菩萨戒;
      若为即身成佛,当受密乘十四教戒。
      戒需次第而变。如菩萨戒当以解脱戒为基础。密乘十四教戒当以菩萨戒为基础。若无基础则戒相不圆满。当在因缘成熟时,求受戒体,使其圆满。

      寂雯问:受戒后,如何持戒?
      上师答:以戒为标准,持戒修行,就知善恶取舍,当修习四正勤
      1)已生恶令断--忏悔
      2)未生恶令断--守戒
      3)未生善令生--修六度,四摄
      4)已生善令长--回向功德
      恶不断则善不生,善生则恶断。以此善行方可积累丰厚的定道资粮,功行圆满!

      寂雯答:感谢上师的开示!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与海空上师关于禅定的问答(寂雯)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跟随上师学修多年,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上师的呵护与关怀,每每想起,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特将上师对我关于禅修的开示整理出来,以使更多的同修得到法益的加被。顶礼海空上师!!!
      ~~~~~~~~~~~~~~~~~~~~~~~~~~~~~~~~~~~~~~~~~~~~~~~~~~~~~~~~~~~~
      寂雯问:在禅定时,身体会产生颤动和摇晃,应如何处理?
      上师答:身体的“脉络”和“最细微风”的震荡会引起身体的动荡,反之亦然。不可执着于此,更不可以故意晃动,着意于念咒,结印和观相上即可。

      寂雯问:有时在禅定时,会有发热,发麻,肿胀的感觉,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上师答:各种感觉只是身体的一种征兆,并不是禅定的最根本的东西,所以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重要的是不要“跟着感觉走”。

      寂雯问:有人说禅定时,双盘的姿势最好,可是我拼命搬腿,也盘不成双盘,这可怎么办呢?
      上师答:禅定的坐法要点主要是“七支坐”,双盘,单盘,散盘均可,行者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加以选择。如果在禅修时,一味地跟自己的腿过不去,那就失去了禅定的意义,不是“修心”,而是“修腿”了。(上师笑)

      寂雯问:我在深夜禅定时,心中会突然升起莫名的恐惧,甚至不敢继续坐下去,这是怎么回事?又如何对治?
      上师答:莫名的恐惧,来自于无始以来的业障,遇到这种情况时,应祈请上师的加持,并念诵《百字明咒》,清净业障,拓展觉性,就能避免。

      寂雯问:我已习惯了每日临睡前打坐,可是有时候竟然会睡着,我常常会责骂自己太懒惰,怎么样才能使自己不懒呢?
      上师答:睡前打坐的习惯很好。但是累了一天,上床打坐,当然容易睡着。下次骂自己懒之前,反省一下这一天是不是确实太累了,如果是,那就倒头睡吧,那不叫懒;如果不是,那就是真懒惰了。对治的方法是,(1)不在床上打坐。(2)开着灯。(3)观想光明,使自己溶入光明的觉性之中。

      寂雯问:为什么在打坐时有时会有胸闷,头晕的感觉呢?
      上师答:那是禅病。禅病分为两 种,即“ 宽” ,“ 急” 病。“ 宽病” 表现为口中流涎,迷糊,昏沉,是摄心太宽所致;“ 急病” 就表现为胸闷,头昏等,是摄心太急所致。因此,在禅定时,就要象弹琴一样,把弦调得不松不紧,才能弹出美妙的音乐来。

      寂雯问:念咒是不是越快越好?
      上师答:念咒不能光图快,还要清晰,准确,念得太快了,就成了嘴皮上的功夫。而并不能在我们的深层意识上划上痕迹。所以,无论是称佛号,还是念咒都要在我们的第八识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寂雯问:在三密中,结印和念咒都较容易,观想却很困难,应该怎么办?
      上师答:对初修者而言,观想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它要求行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坚强的毅力。若是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就应以上师相应法为主,观想上师会来得更直观些;若是缺乏毅力,就应当下立心,并加行《百字明咒》,消除心识的污染,恶业清净后,观想自然清晰、稳定。

      寂雯问:在打坐时,经常会有些顽固的念头挥之不去,或者是叫“耿耿于怀”吧,该如何克服?
      上师答: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停止修“止”,以“观”修对治,用智慧(佛的正知正见)来观析念头,一旦看透它,它(念头)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寂雯问:出现幻境,如何对治?
      上师答:当下立心,佛来斩佛,魔来斩魔。

      寂雯问:在禅定时,会有什么都找不到的体验,但此时往往会突然升起恐惧来,请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上师答:“什么都找不到”的体验是禅定中常有的觉受,但此时若定力不足,就会升起恐惧来,随着禅定的深入和定力的增强,这种恐惧就会消失,并把“什么都找不到”的体验逐渐转化为一种殊胜的境界。

      寂雯问:禅定时,有正加持和负加持,如何区分?
      上师答:正加持,可以使习修者的仁爱,慈悲心得到增长;而负加持,只能滋生习修者的贪、嗔、痴。习修者不应执着于求得加持,因为那样会使心识被贪求所蒙蔽,同样会给习修者带来障碍。

      寂雯问:什么是止?什么是观?何时修止?何时修观?
      上师答: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在波浪荡漾的水面,我们无法看清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于是,我们设法使水面平静,这就是“止”;在平静的水面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月亮的倒影,这就是“观”。修止与修观,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习修者应学会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这两种方法,如同驾驶车辆时,对油门和离合的掌握,运用自如,配合得当。

      寂雯问:修止时,念头较少,但心会觉得紧绷;修观时,虽然心会很放松,但念头较多,此时应如何修止或修观呢?
      上师答: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心绷得太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心还在执着于外境和念头的实有上,此时应以观修配合,观析外境和念头不过是我们的心所产生的幻境,看清它的不真实性,不执着于此,就可以使我们的心进入放松,宽阔的境界。

      寂雯问:修止时的“无念”——即“心一境性”,和修观时所得的“心的安住”的状态,有何分别?
      上师答:关键是一个“我”字。修止时的“无念”状态中,还有一个“我”字;而修观时所得到的“心的安住”中,已看到了“无我”的本质。

      寂雯问:禅修需要安静,这似乎和忙碌的生活格格不入,怎样才能处理好它们的矛盾呢?
      上师答:首先要明确禅修的目的。对出世间而言,禅修是为了出轮回,证涅槃;对入世间而言,禅修是为了获得平和的心态,升起智慧,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所以,禅修和生活并没有什么矛盾。一个人禅定修得好,那么他的生活会更加美满幸福。如果他的禅修不能给生活带来好处,甚至对立起来,那么就要考虑一下自己的禅修方法是否有问题。那种把生活和禅修隔离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这就好象是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磨了一把锋利的刀,却全然没有用武之地。生活,是我们禅定功夫的试金石。当然,如果能常照常寂,则可无时不在定中,生活和禅定又有何区别呢?!

      寂雯问:现在大多数人学习禅定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平静,出离心对禅修重要吗?如何培养出离心?
      上师答:没有出离心的禅修,是有漏的,不能真正地从根本上断烦恼,得到的只是心灵的暂时的平静。我们应了解一切都是无常的,不真实的,快乐也会变成痛苦,轮回的本质就是苦。通过禅修,不断地体悟“缘起性空”的真谛,就可以克服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贪执,生起出离心,这样才能获得心灵永恒的宁静,进入无漏的境界。

      寂雯问:学习禅修多年,为什么还会有烦恼?
      上师答:心中不生,何来烦恼。禅修正是用来对治烦恼的,烦恼不断,禅修不止。烦恼源于无明,想要去掉无始以来的无明垢习,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不懈不怠的努力。急噪的情绪,只能给习修造成障碍。

      寂雯问:菩提心被喻为“成佛的种子”,学佛之人如何将发菩提心和禅修结合起来呢?
      上师答:发菩提心本来就是禅修的重要内容之一。禅定的目的就是要消除造成贪、嗔、痴的“我执”,也只有在破“我执”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提心来。没有菩提心的禅修,就好象是在耕耘没有种子的土地,最终没有收获。

      寂雯问:学习佛法的基本理论,对禅修重要吗?
      上师答:没有佛法基本理论指导的禅修,只能是“枯坐”。因不能用佛知见,来看透事物的本质,修来修去,也只能是烦恼依旧,痛苦依然。禅定的观修是建立在佛的正知正见的基础上的,不是胡乱的分析。通过学习佛法的基本理论,获得“俗智”,在定中进一步净化,证得“真智”,方能进入真知灼见的境地。

      寂雯问:现在很多学佛人对气功很反感,不屑一顾,不知我们该怎样看待气功?
      (这里指的气功,是指传统的健身气功,而不包括有其他目的的所谓“功法”)
      上师答:佛法与其他的修行方法有“共法”——共同的方法,和“不共法”——不同的方法。佛法中的“止”修,即摄心一境的方法,就是“共法”。气功的修法实际上只在佛法的“止”的范畴中。修止,这不是佛法的特色,佛法的究竟圆满之处在于它的“不共法”,其他修行方法所没有的方法——修“观”,即用佛陀教导的理论和方法对宇宙人生进行观析,体悟真如实相。这是气功及其他修行方法所没有的,也是它们不究竟之所在。
      对于气功,学人要以平等心待之。诸法因缘生,我国传统的气功对强身建体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对气功的习修,为佛法中的“止”修,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气功的人,最终步入佛门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作为佛门弟子,不应起分别心,而应生菩提心,使更多的人走上学佛这一究竟圆满的道路!

      海空上师关于点开心要,圆成法性,明心见性的开示

      寂雯问:师父,目前很多学修者对点开心要,圆成法性,明心见性的说法概念不清, 能否对此开示?
      上师答:点开心要,关键在于“点开”;圆成法性,关键在于“圆成”;明心见性,关键在于“明见”,它们是依次第而出现的。

      寂雯问:还是不太明白,能否再说形象些?
      上师答:好吧!我做一个比喻,比如有一间紧闭房门,漆黑而又凌乱的房间,我们要把它清理干净。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不是首先要推开房门,这就好象是“点开心要”之“点开”——即突破行者的眼、耳、鼻、舌、身、意的障碍;随着门被推开,门外的阳光透过打开的门,扫荡了房间里的黑暗,使黑暗融化在光明之中,这就好象是“圆成法性”之“圆成”——即使咒、印、观所代表的佛性与身、口、意所构成的自性相融,使咒,印,观的功效在行者的深层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上起作用,扫荡行者的身心障碍;我们借着光明的作用, 看清了房间里的积垢在哪里,并一一清理干净,这就好象是“明心见性”之“明见”——即明白地看清自己心中的无明垢习,予以扫荡。学佛的过程,就是一个扫荡无明垢习的过程。众生因无明的染习而成众生,去染还净,即为佛。

      寂雯问:明白了!那么怎样看待如意轮金刚法中的圆成法性呢?
      上师答:如意轮金刚法中的开示法,在传授时,采取了法力融通灌顶的形式,在上师的加持下,使行者在较短的时间里达到点开心要,圆成法性的目的。但圆成法性不等于明心见性,行者还需要如法行持,从心中求证,方可明心见性。(因明心见性是内证现量)。还要说明一点,明心见性不等于圆满成就,行者在明心见性的基础上,不断地修正心性,积累定道资粮,觉我觉他,方能究竟圆满!

      寂雯:感谢上师的开示!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这个帖子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