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Ad by
  • 技多不压身,工到自然成:安省技工证书特训班,点击咨询报名!

今昨两天情绪低落,为的是在rolia 里看到众人为英年早逝的愚人哀悼。我来rolia 不过个把月,并不认识愚人,却为他和他家人伤感。 摘如下文章,虽恐被人飞砖,但深感人生无常, 唯愿大家平安。 如果想飞砖就飞吧。----见谅。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写在飓风之後
杨天道   


  在这动荡不安的世界,我们最不愿失去的是什麽?在人生的许多惊涛骇浪中,我们应当抓住什麽,才能活得平安稳妥?

惊涛与骇浪

当我们回顾2005年所发生的事件,最让人怵目惊心又难以遣怀的,无疑将会是八月下旬横扫美国南海岸的飓风,和继之吞没新奥尔良市的洪水。数十万人几乎一夕之间失去了家园、甚至亲人,昔日多少繁华热闹都随风而逝。

我们从报章杂志及电视屏幕上看到的,是数不过来的断壁残垣,和写在一张张面孔上的惊惶绝望。令我久久未能释怀的画面,是在无人问津的简易担架旁,一位劫後余生的老妇人,伸出手来轻抚毫无动静的同伴的眉眼。

我不知道,那是为了探测一息尚存的可能,或是诀别的苍凉手势。没有儿女陪伴又无家可归的老人,也许行将失去人间可以把握住的最後一分情谊。

一位丈夫流著眼泪,向记者述说被洪水包围中的爱妻,如何恳求他松开牵拉的双手,而终于被波涛卷去的场面。男子哭著告诉观众,他已经尽了全力,望之令人泫然。

我们这些幸免浩劫者,若不愿沉溺于感伤,就必然会思索自己的生命:在这动荡不安的世界,我们最不愿失去的是什麽?在人生的许多惊涛骇浪中,我们应当抓住什麽,才能活得平安稳妥?

据说,新奥尔良市的居民已经习惯了飓风来袭的日子,懂得用木板将门窗加固,储备食物和日用品来营造安全的堡垒。但奔涌而至的洪水却让他们无处闪躲,即使连素常带给人安全感的一切──身分、职业、房屋、亲人,甚至宠物,也不是永远的保障。

不难理解为什麽风雨过後,人们就迫不及待要返回自己的家园。但外在的世界崩毁坍坏了,或许仍有重建的机会;我们的内心需要怎样的力量,才能平息长久的创痛和仓惶?

困在新奥尔良等待救援的灾民中,有人打出“我们相信上帝”的标语。更多的人却来不及想到上帝,或者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上帝在这危机中的角色。面对如此凌厉的挑战,基督徒真的可以做到处变不惊、不忧不惧吗?我试著这样问自己。

正如许多不期然的遭遇,灾变将每个人从面目模糊的大众之一员,重新变成向自我负责的个体。我们这时才明白,在患难中的唯一希望,是发现个人心中的平安。

深处的真实

平安是心灵的状态,所以耶稣向门徒论到平安时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翰福音》14:27)

我们都知道,不管外表多麽成功自信的人,心中还是会有说不清、理还乱的不安恐惧:也许前方是未知的世界,生命充满了不可确定也无法控制的因素;也许我们从事的工作超过我们的能力,令我们时常有力不能逮的惶惶;也许累积已久的焦虑、愤怒、怨怼,加重著我们的孤独,也蚕食著我们的安全感。

即或没有看得见的危机,我们对人生重要的一切仍然惴惴不安:我们所爱的人,我们的职业、财政状况,我们的健康、外表或者别人对我们的印象。

因此圣经告诉我们,平安从我们的心灵开始,正如我们的崭新生命,首先是心的苏醒,上帝国度的实现亦是肇自人心一样。

基督教认定,驱动和管理我们生活的,并非身体而是心灵。人生的品质取决于我们最深处的真实。虽然心灵的状态不一定表现出我们外在的形像,却始终是我们观看世界、诠释现实和作出决定、付诸行动的源头。

因此,耶稣提到的平安,从不是出现在风平浪静的人生,而总是流露在逆境、厄运、伤痛中,带领我们安然经历风暴。他向世人应许的安稳宁静,患难不会扰乱,恐惧不能干涉,记忆的阴霾也无法笼罩。我们还是会流泪,甚至不可能停止挣扎,但当所有的喧嚣和混乱退潮後,属天的平安仍然藏在我们内心深处。

耶稣说这平安不属于这世界,不仅表明世界的冲突不能阻挡它,更暗示世上原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平安。圣经将它称为“出人意外的平安”(《腓立比书》4:7),正因为它并非海市蜃楼的自我安慰或精神寄托,而是惟独从上帝而来的礼物。

呼唤与回应

从什麽时候开始,我们失落了平安?《创世记》3:8记载,当亚当与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犯罪後,因害怕而藏匿在伊甸园的树木中,而“耶和华神在园中行走。”

这里蕴含的真理是,每个人被造的目的是与神同行,与我们的创造主一起迎接每个晨曦。但罪割裂了这美妙的关系,人从此失去了每天与神同行的特权。

我们的不安要追溯到罪的根源,因为我们生命的秩序被罪破坏,再不能回到起初的轨道上。圣经告诫我们,除非我们解决罪的问题和重建灵性,否则“必不得平安”(《以赛亚书》57:20-21)。

纵观以色列的历史,虽然上帝设立献祭的制度,作为平安的途径,但那种人与神之间没有隔绝的境界,和由此而来的生命的坦荡自由,以色列人却始终未曾体验到。但旧约的献祭至少表明平安的所值不菲,它不是空洞的希望,反而要求生命的昂贵代价。

先知懂得只有那即将到来的救赎者,才能以自己的刑罚,换取我们的平安。于是耶稣被先知称为“和平的君王”,他降生的那个晚上,也成为世人心目中的平安夜。而我们失而复得的平安,正是从十字架的流血开始。在十字架的阴影下,耶稣的宣告彷佛石破天惊:“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约翰福音》14:27)

如同上帝一切的礼物一样,这份平安等待我们去寻求、靠近和发现。许多基督徒似乎习惯了等候,我们以为神的平安就像羽毛翩翩、飘落在心湖上。但圣经的信仰却始终从心灵深处的呼唤开始,在上帝的回应中达到高峰。

以色列是懂得呼求的民族,大卫王的平安来自他对上帝执著的呼吁。那些看似幼稚、甚至粗野的呼声,恰恰表达人对神的全然倚赖。于是心灵的迫切呼唤,竟成为新的人生经验的起点。

当我们不堪世界的重压,或是经历生活的剧变,惟有不止歇的追问,才能将我们带到上帝的怀抱,在他的光中发现和获取平安。对于大多数的学子,也许我们的生涯尽管有焦虑与挫折,却未遇到情感与身体的危险。

从神而来的平安不仅是保护与安慰,亦是领我们走进广阔无边的自由。我们都知道欲望、疲倦和罪咎如何将人牢牢控制,而心灵的平安意味著从恐惧、自卑、冷漠、沉溺、狂乱等等压制下的释放。

不竭的源泉

一位商人经历到上帝的大能,帮助他挣脱赌博、烟瘾和药物的捆锁,从此享受到生命的自由和内心的安宁(见本期12页)。几乎破裂的婚姻恢复了温馨,家庭辐射出来的平安也吸引著仍在苦苦挣扎的人。

另一位全职工作的主妇,发现自己的人生正在以危险的速度行进。彷佛卸除了刹车装置而只留下加速器的汽车,险象环生、甚至有性命之虞。她获得平安的秘诀,在于认清自己的价值并非由职业定义,而决心重建生命的秩序(见本期31页)。

她的故事提醒我们,既然平安的失去是因为罪带来的混乱,平安的重拾便意味著上帝的权能,再次行使在创造的秩序之上。我们在恢复的秩序中,发现自己真正的位置和使命,进而收获生命的平安。

因此,只有当人与上帝和好如初,才有可能指望真正的平安。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麽耶稣死在十字架上并且复活後,才开始向他的门徒和每个信他的人祝福说“愿你们平安”。

救赎重写了人在上帝眼中的地位,而耶稣最激进、也是最核心的教导,是将人与神的关系置于其他一切关系之上,甚至远超过亲情和爱情。

耶稣自己深谙平安之道,他的平静和安稳来自完全的顺服,生命中的一点一滴都被上帝掌管。甚至被整个世界抛弃践踏,都没有动摇过这份平安。

同样,不管是灾难还是困厄,将我们逐出曾经的安乐窝,一个被抛向上帝的人生,定然会在他里面找到平安的不竭源泉:我们的平安就是上帝的伟大。

飓风的余波尚未平息,无数身家俱损的灾民仍然不敢对未来有太多期望。我想起作家张爱玲曾经面对乱世的感慨:“将来的平安,来到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们的了,我们只能各人就近求得自己的平安。”

踌躇满志的海外学子们,也许都无法摆脱盘踞在心头的隐忧。不知其极的旅途令人困倦,而紧张的节拍让我们不敢稍稍松弛。但平安的消息已从远方传来,等待每个人来启封,也催促著我们去分享。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今昨两天情绪低落,为的是在rolia 里看到众人为英年早逝的愚人哀悼。我来rolia 不过个把月,并不认识愚人,却为他和他家人伤感。 摘如下文章,虽恐被人飞砖,但深感人生无常, 唯愿大家平安。 如果想飞砖就飞吧。----见谅。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写在飓风之後
    杨天道   


      在这动荡不安的世界,我们最不愿失去的是什麽?在人生的许多惊涛骇浪中,我们应当抓住什麽,才能活得平安稳妥?

    惊涛与骇浪

    当我们回顾2005年所发生的事件,最让人怵目惊心又难以遣怀的,无疑将会是八月下旬横扫美国南海岸的飓风,和继之吞没新奥尔良市的洪水。数十万人几乎一夕之间失去了家园、甚至亲人,昔日多少繁华热闹都随风而逝。

    我们从报章杂志及电视屏幕上看到的,是数不过来的断壁残垣,和写在一张张面孔上的惊惶绝望。令我久久未能释怀的画面,是在无人问津的简易担架旁,一位劫後余生的老妇人,伸出手来轻抚毫无动静的同伴的眉眼。

    我不知道,那是为了探测一息尚存的可能,或是诀别的苍凉手势。没有儿女陪伴又无家可归的老人,也许行将失去人间可以把握住的最後一分情谊。

    一位丈夫流著眼泪,向记者述说被洪水包围中的爱妻,如何恳求他松开牵拉的双手,而终于被波涛卷去的场面。男子哭著告诉观众,他已经尽了全力,望之令人泫然。

    我们这些幸免浩劫者,若不愿沉溺于感伤,就必然会思索自己的生命:在这动荡不安的世界,我们最不愿失去的是什麽?在人生的许多惊涛骇浪中,我们应当抓住什麽,才能活得平安稳妥?

    据说,新奥尔良市的居民已经习惯了飓风来袭的日子,懂得用木板将门窗加固,储备食物和日用品来营造安全的堡垒。但奔涌而至的洪水却让他们无处闪躲,即使连素常带给人安全感的一切──身分、职业、房屋、亲人,甚至宠物,也不是永远的保障。

    不难理解为什麽风雨过後,人们就迫不及待要返回自己的家园。但外在的世界崩毁坍坏了,或许仍有重建的机会;我们的内心需要怎样的力量,才能平息长久的创痛和仓惶?

    困在新奥尔良等待救援的灾民中,有人打出“我们相信上帝”的标语。更多的人却来不及想到上帝,或者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上帝在这危机中的角色。面对如此凌厉的挑战,基督徒真的可以做到处变不惊、不忧不惧吗?我试著这样问自己。

    正如许多不期然的遭遇,灾变将每个人从面目模糊的大众之一员,重新变成向自我负责的个体。我们这时才明白,在患难中的唯一希望,是发现个人心中的平安。

    深处的真实

    平安是心灵的状态,所以耶稣向门徒论到平安时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翰福音》14:27)

    我们都知道,不管外表多麽成功自信的人,心中还是会有说不清、理还乱的不安恐惧:也许前方是未知的世界,生命充满了不可确定也无法控制的因素;也许我们从事的工作超过我们的能力,令我们时常有力不能逮的惶惶;也许累积已久的焦虑、愤怒、怨怼,加重著我们的孤独,也蚕食著我们的安全感。

    即或没有看得见的危机,我们对人生重要的一切仍然惴惴不安:我们所爱的人,我们的职业、财政状况,我们的健康、外表或者别人对我们的印象。

    因此圣经告诉我们,平安从我们的心灵开始,正如我们的崭新生命,首先是心的苏醒,上帝国度的实现亦是肇自人心一样。

    基督教认定,驱动和管理我们生活的,并非身体而是心灵。人生的品质取决于我们最深处的真实。虽然心灵的状态不一定表现出我们外在的形像,却始终是我们观看世界、诠释现实和作出决定、付诸行动的源头。

    因此,耶稣提到的平安,从不是出现在风平浪静的人生,而总是流露在逆境、厄运、伤痛中,带领我们安然经历风暴。他向世人应许的安稳宁静,患难不会扰乱,恐惧不能干涉,记忆的阴霾也无法笼罩。我们还是会流泪,甚至不可能停止挣扎,但当所有的喧嚣和混乱退潮後,属天的平安仍然藏在我们内心深处。

    耶稣说这平安不属于这世界,不仅表明世界的冲突不能阻挡它,更暗示世上原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平安。圣经将它称为“出人意外的平安”(《腓立比书》4:7),正因为它并非海市蜃楼的自我安慰或精神寄托,而是惟独从上帝而来的礼物。

    呼唤与回应

    从什麽时候开始,我们失落了平安?《创世记》3:8记载,当亚当与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犯罪後,因害怕而藏匿在伊甸园的树木中,而“耶和华神在园中行走。”

    这里蕴含的真理是,每个人被造的目的是与神同行,与我们的创造主一起迎接每个晨曦。但罪割裂了这美妙的关系,人从此失去了每天与神同行的特权。

    我们的不安要追溯到罪的根源,因为我们生命的秩序被罪破坏,再不能回到起初的轨道上。圣经告诫我们,除非我们解决罪的问题和重建灵性,否则“必不得平安”(《以赛亚书》57:20-21)。

    纵观以色列的历史,虽然上帝设立献祭的制度,作为平安的途径,但那种人与神之间没有隔绝的境界,和由此而来的生命的坦荡自由,以色列人却始终未曾体验到。但旧约的献祭至少表明平安的所值不菲,它不是空洞的希望,反而要求生命的昂贵代价。

    先知懂得只有那即将到来的救赎者,才能以自己的刑罚,换取我们的平安。于是耶稣被先知称为“和平的君王”,他降生的那个晚上,也成为世人心目中的平安夜。而我们失而复得的平安,正是从十字架的流血开始。在十字架的阴影下,耶稣的宣告彷佛石破天惊:“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约翰福音》14:27)

    如同上帝一切的礼物一样,这份平安等待我们去寻求、靠近和发现。许多基督徒似乎习惯了等候,我们以为神的平安就像羽毛翩翩、飘落在心湖上。但圣经的信仰却始终从心灵深处的呼唤开始,在上帝的回应中达到高峰。

    以色列是懂得呼求的民族,大卫王的平安来自他对上帝执著的呼吁。那些看似幼稚、甚至粗野的呼声,恰恰表达人对神的全然倚赖。于是心灵的迫切呼唤,竟成为新的人生经验的起点。

    当我们不堪世界的重压,或是经历生活的剧变,惟有不止歇的追问,才能将我们带到上帝的怀抱,在他的光中发现和获取平安。对于大多数的学子,也许我们的生涯尽管有焦虑与挫折,却未遇到情感与身体的危险。

    从神而来的平安不仅是保护与安慰,亦是领我们走进广阔无边的自由。我们都知道欲望、疲倦和罪咎如何将人牢牢控制,而心灵的平安意味著从恐惧、自卑、冷漠、沉溺、狂乱等等压制下的释放。

    不竭的源泉

    一位商人经历到上帝的大能,帮助他挣脱赌博、烟瘾和药物的捆锁,从此享受到生命的自由和内心的安宁(见本期12页)。几乎破裂的婚姻恢复了温馨,家庭辐射出来的平安也吸引著仍在苦苦挣扎的人。

    另一位全职工作的主妇,发现自己的人生正在以危险的速度行进。彷佛卸除了刹车装置而只留下加速器的汽车,险象环生、甚至有性命之虞。她获得平安的秘诀,在于认清自己的价值并非由职业定义,而决心重建生命的秩序(见本期31页)。

    她的故事提醒我们,既然平安的失去是因为罪带来的混乱,平安的重拾便意味著上帝的权能,再次行使在创造的秩序之上。我们在恢复的秩序中,发现自己真正的位置和使命,进而收获生命的平安。

    因此,只有当人与上帝和好如初,才有可能指望真正的平安。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麽耶稣死在十字架上并且复活後,才开始向他的门徒和每个信他的人祝福说“愿你们平安”。

    救赎重写了人在上帝眼中的地位,而耶稣最激进、也是最核心的教导,是将人与神的关系置于其他一切关系之上,甚至远超过亲情和爱情。

    耶稣自己深谙平安之道,他的平静和安稳来自完全的顺服,生命中的一点一滴都被上帝掌管。甚至被整个世界抛弃践踏,都没有动摇过这份平安。

    同样,不管是灾难还是困厄,将我们逐出曾经的安乐窝,一个被抛向上帝的人生,定然会在他里面找到平安的不竭源泉:我们的平安就是上帝的伟大。

    飓风的余波尚未平息,无数身家俱损的灾民仍然不敢对未来有太多期望。我想起作家张爱玲曾经面对乱世的感慨:“将来的平安,来到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们的了,我们只能各人就近求得自己的平安。”

    踌躇满志的海外学子们,也许都无法摆脱盘踞在心头的隐忧。不知其极的旅途令人困倦,而紧张的节拍让我们不敢稍稍松弛。但平安的消息已从远方传来,等待每个人来启封,也催促著我们去分享。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感谢分享,Amen!
    • 洪水與寶座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洪水與寶座

      李秀全牧師
      經文:詩篇二十九篇

      感謝主,能夠與弟兄姊妹一起敬拜主。當我想到會幕堂的時候,我就想到五十年前第一次到會幕堂,那時我才十五歲。在這五十年間,看見神非常恩待、憐憫這個教會。雖然人數不見得很多,但是神一直沒有離開祂自己的教會。這五十年,神給我們很多恩典。每次想到神的恩典,就想到主的話說:祂多給誰,向誰多取;多託誰,向誰多要。所以我們今天越蒙恩,在主面前責任就越神聖、越重。求主讓我們每次想到神過去豐厚恩典的時候,我們知道怎樣來回饋主的恩典。

      現在,我的年齡到了人家稱呼我為「老先生」的時候,坐飛機可以買老人半票,坐捷運有人讓座。想到這裡的時候,就想到五年前過六十歲生日的時候,李師母跟我同時有一個很深的感觸,有二個英文字做彼此的勉勵:Finished well,好好地完結你的一生,翻成中文為「保住晚節」。求主讓我們在主的面前,知道如何從一而終,讓我們的結束,結束得美好,結束得榮耀神。

      今天早上,我要跟弟兄姊妹分享的負擔,跟去年12月26日南亞大海嘯以後所帶來非常複雜的情緒與感觸有關,所思想的題目是「洪水與寶座」。去年12月26日聽到消息的時候,我相信全世界的人都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與九一一在美國所發生的事連在一起,我叫它為「天災人禍」,許多人家破人亡,整個世界一下子變了樣。當遇到這樣大的天災人禍的時候,不只是全世界的社會、政治、經濟受影響,我相信對許多人來說都是很大的打擊和震撼。當我們看到外界那麼多的天災人禍,我們人生經歷裡也常常經歷類似天災人禍的事情。不管是在外面全世界的事,或是發生在你我個人身上,這些天災人禍普遍帶出來的是許多的問號:這樣子的事情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這件事情會帶來這麼悲慘的結果?很自然就會產生許多怨天尤人的反應。

      當遇到挫折和打擊的時候,我們常常在主觀裡很難去過這樣的關。一般人是如此,基督徒也是這樣,就連傳道人、服事主的人也難免會遇到讓他心裡沒有辦法過的考驗和難關。在台上講道的人常常勸勉弟兄姊妹,站在牧師的立場幫助弟兄姊妹。翻開聖經,幫助別人很簡單,但是當事情發生在「我」身上的時候,常常是兩回事情。事奉主四十二年,感謝主,神藉著我在各處做一點工、幫助了一些人;但是等到矛頭、仇敵的攻擊臨到我身上的時候,常常是另外一回事。傳道人的矛盾是:幫助人,頭頭是道;等到自己落在一些難處的時候,卻不知道要怎麼處理。我相信,教會裡的老基督徒和信徒的領袖也是如此,講給別人聽很容易,但是臨到自己身上的時候,就發現那件事不是那麼簡單。這個弟兄的父親、那個姊妹的母親離開了,你會去安慰他說:神有美好的旨意,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神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你誠心的幫助他,神也藉著你的誠心和引用神的話幫助了他。但是等到自己親人離開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慌了手腳。事奉主那麼多年,我的父親離開了,我的母親比我父親更早離開。我回想起那兩段時間裡,我有非常深的學習。為什麼叫「學習」呢?因為我差一點過不了關。他們是我們所愛、所想念的,當他們離開時,突然發覺信仰中切身的感覺和考驗變得很真實。弟兄姊妹,當外面有洪水泛濫,你我生命裡面碰到洪水泛濫的時候,我們怎麼處理?別人教會遇到問題,我們會說為他禱告;等我們教會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怎麼來處理?別人家庭出了問題,我們會說為他禱告;但是我們家庭出了問題的時候,怎樣能夠把我們的信仰在那個時候派上用場?「養兵千日,用於一時」,很多時候,那個「一時」對我們來講是不太容易過的一時。

      當我在歸納的時候,我發現聖經裡有三個神所重用的人物差一點過不了關。約拿把全城的人帶來信耶穌,他是大佈道家,百分之百的人來歸主;但是當他做完工作,神把他帶到山上,他看到環境變化對他不利的時候,他開始向神揮拳頭,向神埋怨。再來看以利亞,當他事奉主,看到政治舞台的掌權者向他下命令、威脅他的時候,他突然夾了尾巴就跑,到了一個地步向神求死,因為他說:我比不上我的列祖。為什麼神對他們好,對我不好?為什麼他們一帆風順,我偏偏遇到許多風浪?到了一個地步說:祢在哪裡?以利亞是這樣,摩西也是如此。民數記十一章,摩西帶著六十萬的烏合之眾出埃及,他突然發現他孤單得不得了,沒有一個人與他同心,一個人孤零零地事奉主,失去了主張,就跟神說:祢取了我的命吧。

      弟兄姊妹,我們每一個人遇到難處,都是一次信心的考驗。當許多事臨到我們的時候,我們會有很多難解的問題。當我碰到問題、挫折、難處,或蒙冤不白的時候,我向神有二個最常發出來的問題,第一是:「神啊,祢在哪裡?」第二是:「神啊,祢坐著為王,祢在那裡做些什麼?」詩篇二十九篇,我想應該是大衛遇到一次大水災之後,他受感動寫的一篇詩篇。第1到2節是敬拜,第3到9節是第二段,七次講到耶和華的聲音,當我們敬拜神的時候,我們需要神的話。第三段10、11節,則是回答我剛才向神所發出來的問題,第10節回答:「神啊!祢在哪裡?」第11節回答:「神啊,祢在那裡做什麼?」

      第10節說:「洪水泛濫之時,耶和華坐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