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如果这些人能区分开什么是Historical,什么是Fiction,什么是Historical Fiction,也是他们的一个进步啊.可惜.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对于这种八卦的东西(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总会有些闲人津津乐道. 因为茶余饭后总要找点事做消遣. 而密码作者也精通通俗文学的买卖之道,知道有闲人的口味.这一来二去, 就成为大卖特卖的畅销书. 最绝的是,作者以小说之名写历史,你跟他认真吧,他说这是小说. 您把它当小说吧,还真有人把它当历史.

实际上,楼主转的这篇文章与楼主的题目根本就文不对题.这篇文章只字未提耶稣的婚姻问题.作者抬出神学院女学者Karen King的<<The Gospel of Mary of Magdala>> ,而Karen King根本没有任何耶稣结过婚的结论. 正如Karen King所说,"The historical importance of the Gospel of Mary lies in letting us see the contours of some crucial debates over the authority of apostolic tradition, prophetic experience, and women's leadership...." 这位女学者的主要立足点是reveals some of the gender conflicts and spiritual divisions of the early Christian movement.书中提到的某些早期使徒时期的分歧在新约保罗书信中都可以找到,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

无论是这篇文章,还是什么密码解码的文章,唯一能支撑其理论命脉的是所谓的伪经根据以及作者的想象推理.而真正的搞圣经研究和历史研究的学者(包括反基督教的学者)是没有几个敢于支持伪经的. 就连“反基主将”方舟子也承认,“新约的这四篇福音是在公元190年左右被确定为真经的”。 那么也就是说福音书要早于AD190年以前就有了。而基督教正式被提升为罗马国教是在君世坦丁统治罗马后,也就是在公元313年后,差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因此,所谓得势者造圣经论就不攻自破了。

不过应该肯定的是, 这篇文章的作者至少还承认”纪元伊始两世纪的基督教文献有些中选纳入《新约》”,比起后面两篇文章的作者来说,应该算是多读了点书.当然,这也响亮地抽了后面作者一个耳光.这位解码作者马丁·伦恩宣称,”世上存有5000种文本的《新约》,却没有一种成文早于公元4世纪。但有人依然相信,基督教之斧的古老手柄和刃头虽经多次更换,我们看到的仍旧是原斧——尽管这是一目了然的谬论。”.这显然是一目了然的谬论,他至少应该多读一些19世纪30年代后的学术著作.如果连这种基本常识都没有,还解什么码啊。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达芬奇密码中说, 耶稣曾经结婚, 并且有后代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彼得、保罗、玛丽……与上帝
    尼古拉思·克里司铎夫
    (2004-05-16 纽约时报)

                   Peter, Paul, Mary . . . and God

               尼古拉思·克里司铎夫(NICHOLAS D. KRISTOF)
                         Vic 译

                     刊发日期:2004-02-28

      若以非议寻衅的目光审视两千年前基督教的萌生,应略过梅尔·吉布森的《耶稣受难记》而详读近期那些攫人心魂的、关于早期教会的学术研论。

      对早期教会的兴趣,被《耶稣受难记》和惊悚小说《达·芬奇密码》催发繁衍。两者之中《密码》为甚,将史料恣意解用,竟使严肃的考论渐遭冷落。

      看看最新刊发的"玛格达拉的玛丽福音(Gospel of Mary of Magdala)":该书由哈佛神学院教授凯伦·克英译撰,重释扑朔迷离的《玛丽福音》--佚失1500年后才现两卷残文。

      《玛丽福音》以典型的女权口吻,叙述了复活的耶稣教导弟子们替天布道后离去的情景。众弟子激情热泪难以自禁,玛丽·玛格达林(Mary Magdalene)(Mary Magdalene)挺身而出加以教束:"不要哭泣悲伤,"她劝告众人,而众人果然镇静下来。既而玛丽转达了耶稣私传的教喻,并声言:"我将传授你们前所未知的箴言。"

      然而众弟子反对接受女人的诲导。安德鲁和彼得俨然指控玛丽编造谎言,玛丽失声痛哭。列维劝阻并斥骂:"彼得,你总是怒气冲天……事实超乎常理,救主对她的赏识绝对可靠。正因如此,她得主的偏爱才超过我们。"

      圣经与史书一样,是成功得势者撰造的。早期的福音经卷不计其数(纪元伊始两世纪的基督教文献85%佚失无存)有些中选纳入《新约》,其余或被判为异端邪说,或已自消自灭。真灵福音和其它早期著作中表明,起初关于女性的角色有过激烈争辩,终占上风的是男性主导的理念。

      帕特·罗伯逊在他所著《畅所欲言》里写道:"上帝的模式是男人为尊,既领导教会又主持家庭"。他引用提莫西一世的话:"女人应沉默谦卑地听从和领受。我不容许女人教导男人并驱使他们。"

      无独有偶,保罗曾致函(希腊古奴隶城邦)科林斯人:"女人在教堂集会时须保持缄默。她们开口将有悖礼宜。"

      这一观点与其它关于玛丽受耶稣偏爱的叙述榫凿难符。"贞女索非亚'经卷引用耶稣对玛丽·玛格达林(Mary Magdalene)所言:"与教中兄弟相比,你的心灵更为径直地通向天国。"

      菲力浦福音谈及玛丽·玛格达林(Mary Magdalene):"众弟子间,救主对她最爱,经常吻她的嘴……其他弟子……问主'为何爱她胜过爱我们?'"

      这些福音经卷倒不一定是在隐喻耶稣和玛丽·玛格达林(Mary Magdalene)之间的情爱,况且它们的价值又多无定论。传统学者认为,它们的珍贵之处在阐明观念,而不在澄清史实。玛丽福音虽用其名,但并非玛丽撰写;且显然成文于二世纪,远离事件发生的时间。

      此外,女性角色的辩论泛现于早期的基督教文献。托马斯福音甚至引用西蒙·彼得的言辞:"让玛丽离开我们,因为女人愧享生命。"

      苏珊·哈金斯在其玛丽·玛格达林(Mary Magdalene)观念史中说,一世纪基督教团初始奉行的是《新约》里的平等原则。但她写道,后来基督教逐渐返回犹太教的传统修行体制。

      玛丽身为妓女的诽谤之言可能是弹压女性权领的渊源,始于格里高利大教皇591年的一次布道。近来的研究还证实,被保罗称作"信徒中佼佼者"的犹涅斯,本来是尤尼亚--被后世译者改成男名的一位女人。

      如何看待这些对圣经事件大相庭径的释说?它们提醒世人,早期基督教会曾有过艰辛较量,也曾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局。依我之见,倘若玛丽·玛格达林(Mary Magdalene)当时取代圣彼得成为第一任教宗,女性接受圣权就不会引发争议了。


      译者附:圣彼得是基督教认定的第一任教宗,因耶稣对其亲言:你是一座巨岩,在你的身上将建起圣教的会堂。

    本站注:感谢Vic译出此文并供本站使用,谢绝转载。又,该文中译名据译者提供的译文原文所示并未与《达·芬奇密码》中文版译名统一。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耶稣结过婚吗?(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连载:达·芬奇解码 作者:[美]马丁·伦恩 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


        《达·芬奇密码》提出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耶稣可否有过婚姻。实质上,他的婚姻奠立了墨洛温王朝整套学说的基础,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这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正如丹·布朗接受美国广播公司新闻节目“周一黄金时段”采访时所说,《圣经》中没有一处说过抹大拉的玛利亚是妓女。混淆发生的原因,是对她的叙述紧接在一个妓女的故事之后。对传言的接受始于公元591年,因教皇大格里高利【即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90-604年在位。他是罗马天主教所封的四大“经教博士”之一,还创制了公众礼拜仪式和格里高利赞美咏唱。】在他的复活节布道中声言,抹大拉的玛利亚和那娼妓是同一个女人。这番话在1969年受到梵蒂冈的纠正。格里高利一世还说过,伯大尼的玛利亚和抹大拉的玛利亚也是同一个女人。

        《圣经》中没有提到基督有过婚姻。但倘若他“没结过婚”,几乎可以肯定书中必然明述这一事实。对父亲来说,确保儿子到了年龄就要结婚,与确保他出生后施行割礼同样重要。而且,法律规定大卫家族的王位继承人必行婚配。

        耶稣理应体验过的、那些主导王朝大婚的章法,自与普通犹太人履行的规范截然不同。两性交欢可获允准的惟一理由是传宗接代。全部的婚姻/性爱惯例,都有严格规定。劳伦斯·加德诺在《圣杯血统》一书中对这个主题有过详细论述。订婚的时间长达三个月,“首次婚礼”要经过涂油仪式在九月份举行。这标志着婚姻的开端。然而要同床共枕,须等到同年的十二月份。这是为了保证将孩子生在翌年九月,即犹太赎罪节之月。【赎罪复欢,是后日基督教的理念,即耶稣降世、受苦、殉难,来替人类赎罪,重新求得上帝谅恕与欢心。】同床后如能受孕怀胎,就会在下一个三月份举行“二次婚礼”,合法确立婚姻地位。若是没有怀孕,则要等到下一个十二月份才能再行房事。“二次婚礼”前,女方的身份被认作“阿尔玛”(almah)——意为年轻女人,词义中并未涵括性爱经历。该词还可译作“处女” ——显然,在这里它并不是指“纯贞室女”。三月份举行“二次婚礼”之时,新娘照理已经怀胎三月。这三个月的延搁,是为了避免可能会发生的流产。它另外意味着,妻子如有不孕现象,丈夫可以解除婚约。除掉允许同房的十二月份,夫妇得分开来住。

        假使婚姻不和导致分居,女方会被当作“寡妇”,地位在“阿尔玛”之下。她必须要为自己的丈夫流泪,就像《路加福音》7:38中所说,她“站在他背后,挨着他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如果耶稣是在这段 “寡妇”时期怀入娘胎(此事的确像是发生在玛利亚和约瑟夫的婚礼完结之前),那基督就真成了“寡妇之子”。当然,受到如此称谓的还有共济会中的希兰·阿比夫【共济会的传奇人物。应所罗门王之求,友邦泰尔国国王(也叫西兰),赠送了建造圣殿的黎巴嫩杉木和号称“纳夫塔利部寡妇之子的”希兰·阿比夫。这位神工巧匠指挥监造了圣殿,但他的才艺和成就受到其他工匠首领们的妒嫉,并因此遭到谋杀。共济会英文名称的本意,就是“自由工匠会”。】;圣杯传奇中的波西佛;以及埃及神话中的荷露丝【古埃及神话中的主神之一,母为自然女神伊希斯。他身为冥界之王的父亲奥西里斯,在他降世前被害。荷露丝后来杀死了凶手——他的叔父地狱恶神赛特。】。

        婚礼仪式中使用的香味油膏之一是甘松脂,伯大尼的玛利亚——亦被他人称作抹大拉的玛利亚——就是用它为耶稣施行了涂油圣礼。她向耶稣头上涂油行礼的地点是西蒙·泽洛特斯——他更常见的名字为拉撒路——的家中。公元30年6月,她在迦拿举行的婚礼盛筵中为耶稣足上涂油施礼。

        使徒约翰没有论说迦拿婚礼的实况,谈到的仅有筵席。客人中既有耶稣的门徒,也有“不洁净”的异教徒。显而易见,耶稣是婚宴中的新郎。当圣餐用酒出现不足时,耶稣的母亲要求仆人们完全遵照他的吩咐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权利,不可能赋予一位宾客。正式婚礼须在即将到来的九月份举办。公元 33年,抹大拉的玛利亚再次为耶稣脚上涂油,并用自己的秀发将油揩干。惟有弥赛亚的新娘才能获许使用甘松油膏施礼,允准的时间也只限于首次婚礼和二次婚礼之中。

        埃及国王有自己的姐妹成婚的惯例。犹太国王们并不奉行这一习俗,但却认为王族的继嗣是靠母系来传承。施洗者约翰的父系血统为扎多克家族,他们的妻子永远使用伊丽西芭(即英文中的伊丽莎白)这个头衔。大卫王族裔即耶稣先辈的妻子们,荣号则为玛利亚。这就说明为何耶稣的母亲和妻子都叫玛利亚。

        遭受教会压制、但在《达·芬奇密码》中却被雷·提彬(他的名字戏出自《圣血和圣杯》两位作者之姓——雷和拆组重编的白金特)说成“永远都是好起点”的《诺斯替教派福音书》之“腓力福音书”,记叙了抹大拉的玛利亚与耶稣之间的爱恋——对此丹·布朗所言如下:

        救世主的同伴是抹大拉的玛利亚。耶稣经常亲吻她,爱她胜过其他门徒。其他的门徒很气恼,表达了他们的不满。他们问耶稣:“你为什么爱她胜过爱我们所有人呢?”救世主向他们答道:“我为何不能像爱她一样来爱你们……婚姻之谜高深玄妙——离开它世界就无法存在。世界的存在基于人类,而人类的存在依赖婚姻。”

      对嘴亲吻的举动,专门保留给已婚之人。布朗先生未能提及的是《多马福音书》的一段记述:听到彼得抱怨,“女人不配享有生命”,耶稣回应道,“我将亲自引导她改变成为男人……因为每一个能够自变男人的女人都将进入天国”。

        教会向来不遗余力地封杀有关耶稣婚姻的信息。1958年,哥伦比亚大学古代史教授摩尔顿·史密斯,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一所修道院中,发现了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保藏的一份手稿。

        在安蒂奥克的圣依纳爵的一本文集中,史密斯发现了亚历山大城主教克雷芒(公元150-215年)写给教中同僚狄奥多尔的信件。信中包括了此前无人曾见的一段马可福音书。他写道,这部分福音书应该删除,因为它不符合教会传导的学说。马可福音意义重大,因为它最先写定,从而成为其他福音书的基础!

        删除部分有关被基督施展神力使之起死回生的拉撒路,说他在坟墓中哭喊,这表明耶稣见到他时他并未死去。拉撒路实际是被逐出教外,这在当时看来与死并无两样。逐人出教需要四天时间生效。第三天,马大和玛利亚向基督传讯,说拉撒路的灵魂将落入万劫不复的诅咒。尽管严格而论,此事在耶稣的权限之外,但他仍然前去帮他重获新生。除此而外,删除部分并没提到复活,而以女人们哭喊着跑出空墓作为结局。我们今天读到的马可福音16章的版本中,最后的12章是后来添加的。

        当耶稣赶到马大和玛利亚所居的宅中,约翰福音的描述让人觉得玛利亚犹豫彷徨、不想离宅。但被删除的那段马可福音倒解释得明白:玛利亚与马大一道出门迎接耶稣,而信徒们却告诉她要回到房内。理由是作为耶稣的妻子,她只有在丈夫的允许下才能离开住宅。

        罗马天主教会声称,圣彼得是天主教的创始人。彼得之名的希腊词源“petros”意为石头,取名人是基督。彼得以厌恶女性著称,或用布朗的话说是个“歧视妇女的人”。这点如果属实,我们就可以理解,他致力创建的天主教会为何始终漠视妇女。但如果我们相信抹大拉的玛利亚不仅堪称耶稣的最佳弟子、而且又是他妻子的话,就得扪心自问女人为何不能担任罗马教会神父。而且,我们更需要问的是,教会为何不肯承认耶稣的婚姻?依照手中的证据,我们只能做出丹·布朗通过书中人物提彬勋爵得出的相同结论:基督教会期盼着“公开确认:它是惟一能将人类载向神界并进入天国的舟楫”。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耶稣基督(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连载:达·芬奇解码 作者:[美]马丁·伦恩 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


        基督在十字刑架上殉难后25年,直到今日我们所知道的基督教的各种运动中出现过各种分裂。这是因为,圣保罗的基督教义,衍生出该宗教更被广泛接受的形式。关于其他派别,至今已无线索或文字可供参考,但实际上耶稣基督的亲朋好友就是其成员。

        保罗出生于土耳其,双亲是富裕的犹太人。由于罗马当时占领巴勒斯坦,他又成了罗马公民。这对他的基督教教义的发展和成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派别——“耶稣运动”的领导人为雅各,他被普遍认为是基督四个兄弟中的年长者。尽管与耶稣关系紧密,雅各在《圣经·新约》对基督生平的叙述中从未出现,而在他死后才得露面。他是再正宗不过的犹太人。据说他因祈祷过度,跪出了“骆驼膝盖”之病。耶稣离世后,他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领头人。

        保罗本来迫害基督徒,直到他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见到再世基督的显灵。他使自己变成了基督教徒的一位重要首领。然而,与基督的正宗嫡传之徒圣彼得不同——彼得身为罗马城第一位主教,被尊作罗马天主教会的创始人——保罗从未真正见过耶稣。尽管如此,他坚信他对基督教义的见解正确无误。毕竟自己是在神圣的“灵相”中接受了指令,而雅各和其他家庭成员仅仅知道耶稣本人!保罗认为,要想抵偿自己往日对基督教徒的迫害,就得奉献余生以将基督教传遍人间。

        不幸的是,他与雅各之间发生严重的观念冲突。对耶稣的出生、教导和他是否具有神性等问题,他们的见解水火不容。

        基督离世后,关于他的真实身份有相当大的争议。在第五章“君士坦丁大帝”中,我们已经看到,阿里乌派【阿里乌是公元4世纪亚历山大城基督教的神职管理。他认为耶稣是用“近似圣质”的材料制成,应视为“半神”——与作者所言有异。他遭到流放后,又曾得复职,但接任前因病去世。】认为基督只是凡人,由一位妇女正常怀孕而生。这被判为异端邪说,他们也遭到流放的下场。在他生活的时代中,耶稣并非惟一的疗伤救难、体现神功奇迹之人。但只有他才谈论上帝的天国。当基督考问彼得他为何人的时候,彼得回答说耶稣就是“弥赛亚”。对彼得而言,这意味着基督是国王,是大卫王裔传、并与历代国主同样受过涂油圣礼的君王。他认定基督的使命是从罗马人的统治下解放犹太民族,并将天国乐园带到尘世。“弥赛亚”在公元1世纪没有其他的意思,专指那位战胜天主之敌而重行上帝之法的救世者。弥赛亚一词源自古埃及。埃及人使用象征刚猛性力的鳄鱼脂肪。埃及语说鳄鱼就是“弥赛”。

        雅各认为保罗是在损害对耶稣教导的继承。保罗无视犹太法规,允许异教徒(非犹太人)参加活动。譬如,雅各觉得异教徒应该遵守只用犹太洁净食品和施行割礼等基本原则。然而,按照保罗推广的信条,他们却没有义务履行这些义务。

        公元50年左右,争议发展到必须加以解决的地步。雅各和保罗会面商讨相互间的分歧。雅各坚持要求,异教徒在与犹太人共处的场合中,必须食用犹太洁餐。保罗气愤地认为,这是荒唐透顶地侵犯他及其追随者们的自由。保罗把雅各和他的信徒们称为自己在“教会内部的敌人”。被各种史书共同描述为已临歇斯底里的保罗,最终做出让步:“耶稣运动”在原则上保持犹太本质,但非犹太人应被允许用非犹太食品,而不必施行割礼。

        会后数年中,保罗继续遍游罗马帝国,对异教徒传播他的圣言教义。他立愿再也不去理会教活动中以雅各为首的异端派别。

        这时,雅各开始听到有关保罗的种种传闻。

        怒气冲天的雅各于公元58年宣召保罗返回耶路撒冷。保罗已经很久没回耶路撒冷,我们可以想像出他置身潜在危险之中的恐惧。因而,他事先妥善准备了一大笔捐助金。但雅各对此却无动于衷。他愤然拒绝了保罗的捐赠,谴责他怂恿犹太人破坏祖宗法规,因为保罗告诉他们没有必要再行遵守。保罗无法否认这些指控,但婉言劝说雅各相信他的忠诚。雅各竟然天真地要他去圣殿参加净魂仪式,来证实他的话。保罗肯定暗自庆幸他会如此轻易脱离困境,当即表示同意。终生翻云覆雨、惯行谎骗的他,曾在一封信中毫无隐讳地承认他行事因人制宜:“我以希腊人的面目对付希腊人,以犹太人对犹太人,以守法者对守法者,为成功而不择手段。”

        与质朴轻信的雅各相反,其他犹太人识破了保罗的伪善行径。他们奋起反对,在随之而来的争斗中,保罗亮出了王牌——他的罗马公民身份。这意味着,罗马士兵有责任从愤怒人群的撕扯拖拽中将他解救出来。

        我们当今对耶稣的感性认识,全部基于经保罗个人筛选后直线传承的信息。他影响了四卷福音书的编撰,确凿无疑的政治加工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犹太爱国主义之类的东西实为子虚乌有。大多专家学者相信,各种福音书均特征清晰地源于《保罗传道书》,而且全部于保罗死后完成。默德·埃尔菲·尼沙姆·尤菲利在《保罗传道书对新约福音书的影响:研究与批评》论文集中说,“保罗还被公认为下列传道书的作者:《罗马书》,《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后书》,《加拉太书》,《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帖撒罗尼迦前书》,《帖撒罗尼迦后书》,《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腓利门书》,《希伯来书》。”也就是说,他撰写了除各种福音书外的全部《新约》,而所有福音书的编著也基于他的文章。

      福音书中几乎没有提到罗马人——考虑当时犹太人对罗马统治进行的不懈抵抗,这现象有悖常理。但不要忘记,“福音”一词表示“好消息”,后者也可释作“宣传”。保罗的意图是要在罗马帝国的疆域内,创建一个非犹太式、不会招烦惹怒的、令人喜闻乐见并能明白接受的宗教。

        耶稣时代的巴勒斯坦,在罗马占领者的罪恶恐怖下四处仇怨沸腾。罗马人在耶稣降世的60年前入侵此地,为镇压犹太人的反抗将千万人钉上了十字刑架。公元66年,犹太人组织了反对罗马的全面起义,这场斗争一直坚持到公元74年。当巴勒斯坦其他地区的起义早已被镇压时,在位于死海西南角的马察达,有960名犹太男女老幼于顽强抵抗罗马进攻后集体自杀。耶稣的成长之地——加利利,当时由残忍暴虐的独裁者希律王【罗马人占领犹太领土并灭掉哈斯莫尼王朝后,于公元前37年将希律王(Herod the Great)扶植为犹底亚国王。他就是圣经中所说屠杀耶路撒冷婴儿的凶手。公元前4年他死时,国土分给四个儿子,希律王得到的部分包括加利利。按圣经的叙述,他既是残杀施洗者约翰的主凶,又是迫害耶稣的同谋。】统治。犹太人只有委身投靠,才能兴顺发达。犹太农民生活在贫穷卑下和高度恐惧中。公元1947年在库姆兰发现的《死海古卷》,文中充满强烈的战斗气息,表达了要在整个帝国根除罗马人的意愿。

        根据保罗编撰的历史,耶稣身为上帝之子,不是凡人。这意味着真的经历需要重新改写,而耶稣必须由处女所生。马太撰著福音时,基于《以赛亚书》中叙述:“听着,有位处女即将孕生一个孩儿!”与此同时,已不存在的耶路撒冷教会的首领,雅各,不厌其烦地继续向愿意听讲的任何人,讲述他童年时代在故乡和耶稣共度的平凡岁月。

        保罗教派认识到散布耶稣生于伯利恒一说的重要性,因为那是大卫王的出生地和预言中未来“弥赛亚”的降临之处。还需要安排的,是玛利亚和约瑟夫前往伯利恒生娩的理由。《新约》告诉我们,玛利亚和约瑟夫必须到那里去躲避罗马当局的户籍调查。史书中没有这次调查的记录。另外有个疑点,是说耶稣来自拿撒勒——在当时的记录中找不到叫这个名字的地方。这一混淆可能源自约瑟夫出身的部族名称——拿撒勒人。除此之外,现代阿拉伯语表示基督教徒的词汇为“拿撒拉尼”,基督教徒们通常被称作“拿撒拉”。

        毫无疑问,真正的耶稣基督,与我们从保罗阵营宣传中得来的形象多有不同。他是一位革命家,其志向是将罗马人驱逐出他的国土。他把宗教与政治理念混为一体,藉以实现这最终目标。

        施洗者约翰遭遇极刑后,耶稣开始招纳亲传弟子。这些人中无疑包括了抹大拉的玛利亚。她从此伴助耶稣度过了他的有生之年。福音书中说,是她在墓中为耶稣施行了涂油圣礼。第八章里将谈及她是否身为基督之妻的相关争论,但我们现在可凭的论据是:只有作为妻子来施行此礼,才可以被人接受。

        保罗并不承认耶稣作为国王是要从罗马人手中拯救犹太人。对他而言,“弥赛亚”一词说明耶稣基督是上帝之子,降临人世是为在十字架上献身以拯救人类。耶稣未能如期完成“弥赛亚”的使命,因为他没有使自己的民族解脱欺压凌辱。但他的复活,却有力地改变了这个头衔的意义。他的追随者们相信,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复活” 之类的奇迹。这意味着,配称“弥赛亚”者应具备神性。

        弥赛亚这整个议题,严重触怒了当权者。罗马当局早已废除犹太君主体制,所以任何人对犹太王只要稍加影射,就是肆无忌惮地违犯了罗马法律。

        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恰似从所罗门王开始、大卫王的后嗣到门前去接受加冕时的情形。这一习俗不仅显示王者的谦卑,还表明他这位君主前来不是进行统治,而是承接真宗救世者(如后日的墨洛温王)的传统。

        同样是依照惯例,耶稣在犹太“逾越节”【犹太重要节日,纪念在摩西的带领下,被捉往埃及遭受奴役的犹太人穿越红海、回归故土的史迹。为儆示埃及法老放行,上帝将死亡洒向所有首胎婴儿和雏兽。摩西事先告知犹太人用羊羔血涂门,使瘟疫“逾越”自己的家室。】天进入耶路撒冷。他遵奉这些习俗,意图昭然若揭。罗马当局的监城总督庞修斯·皮拉多,并不是《新约》中要我们相信的那位善良统治者。作为残酷无情地挥使权力铁棒之人,他应当乐于面对那潜乱待发的时局。

        耶稣走进神殿去推翻借贷者的桌台时,攻击的对象并非犹太人。虽然神殿对犹太人而言是上帝的圣宅,但它的最高管理权却在罗马当局手中。它代表的是罗马当局和部分犹太人协力共荣的中心。由此而来,对它的攻击可被视为对罗马的攻击。这一事件惊动了罗马当局,他们认识到耶稣引发的事端正将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另一个塞进我们脑中的错误看法,是犹大出卖了耶稣。犹大这样做无异于自我毁灭,因为他是以耶稣弟子的身份公开亮相。犹大被选任这个角色,只因为他的名字和犹太民族的紧密关联;藉以指控犹太人对基督之死负有罪责,是煽动反犹仇恨的策略手段。

        《新约》告诉我们,耶稣最先受到犹太祭司们的审讯,罪名是他自称为上帝之子而亵渎神灵。然后他被罗马当局以破坏颠覆罪推上法庭,庞修斯·皮拉多在犹太民众的劝说之下将他判处极刑。依照《新约》的观点,是犹太人同谋陷害了耶稣。表面上看,这观点不但在历史、也在逻辑面前能得以蒙混过关。使用十字架刑惩处受害者的是罗马人,然而即便我们听信耶稣犯下了渎神罪之说,犹太人的判罚也应该是聚众投石击杀。十字架刑的目的之一,是让尸体悬挂腐烂以供秃鹫和野狗啄食撕噬,从而炫示罗马的法制。这自然又能说明,坟墓既无必要也难派用场。事实上,遭受十字架刑的死难者成千上万,但迄今找到的骨架仅有一具。照《新约》解释,耶稣之案受到了破例对待。

        对保罗而言,耶稣有生之年至关紧要的事迹,是他的殉难和复活。因而耶稣的生平缺乏细节描述,就此可免遭时间的真伪考辨而维持保罗一派树立的传统。另一方面,耶稣之死成为耶路撒冷教会失败的象征。然而,耶稣的追随者们相信他获得再生,因而并未与世长辞。在他们的心目中,耶稣将继续致力于他的解放事业,直到上帝的天国重返人间。把一个凡夫推崇为神灵,在犹太教中绝非易事。

        随着保罗之说声威日长,耶路撒冷教会的雅各和其他成员被挤到一边。他们在公元2世纪退化成一个叫做“贫修派”(埃比奥尼派)的微小分支,并被划归为异教。

        保罗派如今被认为是现代基督教各种派别的先导者。荒唐之处在于,这历时两千年的事件,例证了达尔文式和“非基督教义”的适者生存原则。《新约》并没有完整无缺地传到我们手中。有些福音书与基督教的“官方路线”不符,遭到了删除。原本相互冲突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已顺遂时代的潮流和政局变幻,经过了改释和重著。世上存有5000种文本的《新约》,却没有一种成文早于公元4世纪。但有人依然相信,基督教之斧的古老手柄和刃头虽经多次更换,我们看到的仍旧是原斧——尽管这是一目了然的谬论。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最近美国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Da Vinci Code),用非常紧凑的情节,去传扬一个对耶稣基督的解释,引起很多争论。该书的观点,有点像中国的《水浒传》之后,有人作《水浒后传>>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ZT「达芬奇密码」AND 圣经预言的历史见证


      随意炒作的「密码」

      最近美国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Da Vinci Code),用非常紧凑的情节,去传扬一个对耶稣基督的解释,引起很多争论。该书的观点,有点像中国的《水浒传》之后,有人作《水浒后传》,如今这位作者Dan Brown在新约圣经四福音记载的耶稣传之后,另写一本《耶稣八卦外传》。

      Dan Brown抄袭1982年Michael Baigent的著作《圣血,圣杯》(Holy Blood, Holy Grail)一书的观点,将之改头换面,用小说传扬。我在十多年前已买来读一读,发觉此书表面像做学术研究,实质却是随意假设和随意推论。此书对不懂文化学术的人有影响,但却过不了内行人的学术检证,故已公认为学术劣作。

      其基本观点认为,耶稣基督娶了抹大拉马利亚(Mary Magdalene)为妻,且生了后代在法国,抹大拉马利亚就是传说中的圣杯,其后代则为其圣血传统。天主教会运用政治势力,在第四世纪压制了抹大拉马利亚的传统,掩盖了这观点。在《达芬奇密码》一书中,更谓意大利名画家达芬奇,是耶稣的后代,利用其画作《最后晚餐》,隐藏了这故事的密码在其符号中。认为画中的使徒约翰,其实是抹大拉马利亚,其构图形成一圣血的秘密符号。

      有关《达芬奇密码》一书的这种推论方式,我们也可以用同样方式制造一个「光绪皇统密码」传说:

      话说满清未年,戍戊维新失败后,光绪王被迫与心爱的珍妃分离,但当八国联军入北京前夕,慈禧太后势力解体,光绪偷偷与珍妃再会面,同住几天,之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外逃,命人投珍妃于井中,但为珍妃的忠心宫女代其死去,珍妃自己在太监陪同下,乘乱逃出北京,沿途得开明派巡抚张之洞与李鸿章秘密保护,送到广东新会,投奔忠于光绪的梁启超家族。

      原来珍妃已怀有光绪后代,在新会梁家的保护下,婴孩出生后改姓梁,是清朝嫡系皇统。慈禧得知此事,派满清大内高手要刺杀他。被广东侠客黄飞鸿保护得存生命,其后辛亥革命爆发,民国成立,袁世凯怕他复辟,派特务找寻这皇统,但这皇统得孙中山在南方的势力保护。其后日本则寻找此人到东北作溥仪的继任人,故蒋介石派特务追杀之,这光绪后代即逃去香港,为英国政府保护,毛泽东革命时,解放军快到香港,英国以不公开这皇统秘密,交换不取回香港。

      改革开放后,有人研究出光绪皇统有两位后裔匿藏在香港,一位是坚决革命派,要推翻任何建制,他的装饰有一密码,就是留长头发,即是光绪中「绪」字的意思,这位人物人称「长毛」,名梁国雄,真名是爱新觉罗国雄。另一位后裔成为学者,写了一些书,提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体悟灵性的澄净光辉,是「光」字的密码,这人名字叫梁燕城,燕子有各种绪毛,是「绪」字的密码,且飞翔的燕子是古代的玄鸟,代表皇室,也是追求自由的象征,为珍妃求自由的一个密码。梁燕城原来是满清的皇统。

      以上这故事你信吗?不外电视剧式的制造故事而已,只有笨蛋才信是真的。《达芬奇密码》一书,就是同样制造的故事,但又大言不惭地自称为历史可靠。

      耶稣与抹大拉马利亚

      《达芬奇密码》一书,所抄袭《圣血,圣杯》一书的观点,原来的根据十分薄弱,除了新约圣经外,还有十多万份早期基督教书信与文献中,就只有两份可能涉及耶稣与抹大拉马利亚的关系。这两份引文来自诺斯底派(Gnostic)所伪作的《腓力福音》(Gospel of Philip)六十三章三十二节至六十四章十节,及《马利福音》(Gospel of Mary)十七章十节至十八章二十一节。

      诺斯底派的伪福音书的多份文献,主要来自1945年在埃及的咸美底(Nag Hammadi)沙漠的发现。历史考据确定均是耶稣之后二百至三百年的著作,全属后期伪作。根据当代学者所编译的The Gnostic Bible(Boston and London, Shambhala, 2003),在其每卷书导论中,鉴定《腓力福音》写于第三世纪,可能在叙利亚(p259),《马利福音》则写于第二世纪(p478)。故不可能是目击证人之证言,却为后来人冒用第一世纪门徒名字的伪作。

      《达芬奇密码》一书,借小说虚构的教授人物Teabing,引用这些公认的伪作,作为其新的耶稣生平理论之依据,自起始的方法论就建基于浮沙之上,纯属虚假。

      况且再查这两段诺斯底伪经的文字,原来也证明不了甚么。《腓力福音》一段原文,其古卷纸书残缺不全,其正确翻译如下:「抹大拉马利亚□□的伙伴,□□□她多于□□门徒,□□□吻她的□□」。

      这残卷根本没说明甚么,不过主张马利亚是耶稣妻子的人,在残缺部份加上其主观愿望的名与语辞,变成「抹大拉马利亚,耶稣的伙伴,耶稣爱她多于所有门徒,他常要吻她的嘴唇」。

      通过这后来强加上去的补充,而后论证说「伙伴」一辞可以指妻子,吻嘴唇表明是夫妇关系。然而「伙伴」的原文是Koinonos,可以指妻子,也可指「姊妹」,「同伴」等,而希腊文专指妻子的是另一字:gyne。

      至于「吻」的表现,在《腓力福音》五十八章三十四节到五十九章四章曾说明:「通过吻,可以产生完美的接纳,基于这原因,我们都彼此亲吻」。原来吻是中东人的礼仪,代表接纳,在圣经中也有描述,并无表示与夫妇关系必然连系。我本人在中东就多次被朋友拥抱和吻(都是满面胡子的大男人)。

      另一段《马利福音》的文献,Levi对彼得说:「救主认识她(马利亚)很深,所以祂爱她多于我们」。这段讲的「爱」字,是及于众门徒的爱,显明指对门徒的那种爱,而对马利亚的这种爱更多。完全不暗示有夫妇关系。

      总结来说,这些伪书本身已无准确历史性,而所引的两段也无任何指示马利亚是耶稣妻子,要由之去建立达芬奇密码那种观点,可说只能靠幻想与制造历史来虚构出来。

      古代文件与新约的可靠性

      「达芬奇密码」一书,借虚构的学者Teabing,论说早期教会有八十本福音书,只有四本被选为正典,并且是君士但丁大帝用政治势力压迫而除去其它福音书。这可说是公然欺骗。

      根据1977年出版的The Nag Hammadi Library,共有四十五卷书,只有五本称为福音书,就是「真理福音」,「多马福音」,「腓力福音」,「埃及福音」及「马利福音」。这几本早已被鉴定为伪作。将之加上新约圣的四福音,加起来才九本,那来八十本之多呢?小说家不过用虚构的人物讲欺骗的话吧了。

      小说中的Teabing又论说,新约四福音是在君士坦丁大帝时,开尼西亚会议(公元325),才写成正典,用政治力量消灭其它典籍,并投票决定了耶稣的神性,这讲法亦是一随意乱讲的理论。

      新约的四福音,早在尼西亚大会之前已存在,公元70年安提阿的伊那迪亚斯(Ignatius of Antioch)及罗马主教革利免,他们的著作中均已引述了不少新约及福音书著作。

      根达伯林普爵士(Sir David Dabrymple)的研究,历史学己发现了十万份以上的基督教抄卷和书信,年份为第一至第二世纪,其中引述了三万二千多节新约,显明四福音书早于尼西亚会议之前已写成。

      单是第二世纪大神学家俄利根(Origen),个人的著作就引述了一万七千节经文。(参考Norman Geisler and william E. Nix,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Chicago: Moody Press, 1968)。

      据达柏林普(Dabrymple)的研究结论,是整本新约圣经,除了十一节之外,都被古文件引述过,且可追溯到耶稣之后四十年的第一世纪时代。

      又1740年,意大利历史学家麦列多里(Ludorico Antonio Muratori)发现一份八世纪的正典抄本,今名为麦列多里抄本(Muratorian Canon)。其中提到「隐士的牧者」(Shepherd of Hermes)一文件刚写好,及皮尔士一世(Pius I)刚当上主教,显示这抄本的原写作时期是第一世纪,比尼西亚会议早一百五十年以上。

      在这抄本中,有部份残缺,残缺部份后记载:「第三本福音书是由路加所写。」又云:「第四本福音书是约翰所写,他是门徒之一」。

      这第一世纪文献显示四福音书早已存在,并非君士但丁大帝在第四世纪为了政治原因而作出来。福音书作一份历史文件,当是由目击者写下来,「达芬奇密码」一书所用的诺斯底福音,不可同日而语。

      约瑟夫的历史记载

      「达芬奇密码」一书,尝试通过耶稣之后二百至三百年的诺斯底派伪经,来否定新约圣经福音书的记载。这讲法完全违背了已发现的历史资料,特别是第一世纪至第三世纪的文件引述,显明新约是远早于诺斯底伪经之时代写成。

      剑桥大学著名学者罗宾逊(John A. T. Robinson),其成名是因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如果这些人能区分开什么是Historical,什么是Fiction,什么是Historical Fiction,也是他们的一个进步啊.可惜.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对于这种八卦的东西(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总会有些闲人津津乐道. 因为茶余饭后总要找点事做消遣. 而密码作者也精通通俗文学的买卖之道,知道有闲人的口味.这一来二去, 就成为大卖特卖的畅销书. 最绝的是,作者以小说之名写历史,你跟他认真吧,他说这是小说. 您把它当小说吧,还真有人把它当历史.

      实际上,楼主转的这篇文章与楼主的题目根本就文不对题.这篇文章只字未提耶稣的婚姻问题.作者抬出神学院女学者Karen King的<<The Gospel of Mary of Magdala>> ,而Karen King根本没有任何耶稣结过婚的结论. 正如Karen King所说,"The historical importance of the Gospel of Mary lies in letting us see the contours of some crucial debates over the authority of apostolic tradition, prophetic experience, and women's leadership...." 这位女学者的主要立足点是reveals some of the gender conflicts and spiritual divisions of the early Christian movement.书中提到的某些早期使徒时期的分歧在新约保罗书信中都可以找到,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

      无论是这篇文章,还是什么密码解码的文章,唯一能支撑其理论命脉的是所谓的伪经根据以及作者的想象推理.而真正的搞圣经研究和历史研究的学者(包括反基督教的学者)是没有几个敢于支持伪经的. 就连“反基主将”方舟子也承认,“新约的这四篇福音是在公元190年左右被确定为真经的”。 那么也就是说福音书要早于AD190年以前就有了。而基督教正式被提升为罗马国教是在君世坦丁统治罗马后,也就是在公元313年后,差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因此,所谓得势者造圣经论就不攻自破了。

      不过应该肯定的是, 这篇文章的作者至少还承认”纪元伊始两世纪的基督教文献有些中选纳入《新约》”,比起后面两篇文章的作者来说,应该算是多读了点书.当然,这也响亮地抽了后面作者一个耳光.这位解码作者马丁·伦恩宣称,”世上存有5000种文本的《新约》,却没有一种成文早于公元4世纪。但有人依然相信,基督教之斧的古老手柄和刃头虽经多次更换,我们看到的仍旧是原斧——尽管这是一目了然的谬论。”.这显然是一目了然的谬论,他至少应该多读一些19世纪30年代后的学术著作.如果连这种基本常识都没有,还解什么码啊。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我看圣经的一家之言---兼做对信望爱朋友上一篇里回应的答覆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也许"达芬奇密码"一书完全是天方夜谈, 但是我感谢书中说的一句话就已经足够, 那就是, "任何历史书籍都不过是一家之言".

      之所以转载上面三篇内容并不完全一致的的文章, 不过是为一个问题多开一个相关的窗户, 本意也并不比增添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更高尚的原因. 我没兴趣做圣经的历史考证, 我也相信这个论坛的这个版块也不是只能发表严肃论文. 圣经是一本伟大的书, 但是我个人并不认为我能够并且愿意把圣经做为我理解世界和人生的唯一基石. 我认为圣经也是"一家之言", 这一点上和"密码"一书并无太大区别.

      先说旧约圣经, 旧约里面的上帝完全就是给犹太一个民族守护神, 别的种族的人, 都是异教徒, 一概"斩立绝", 而犹太民族无论怎样忤逆上帝也终能有一线生机. 好象是上帝造人的时候是分了等级的, 其他民族只是为了教育犹太民族的反面教材. 我想, 与其说这个上帝偏袒, 不如正视旧约圣经的本质, 它本身就是一个犹太民族内部的宗教经典, 它的偏激实际上是犹太民族自己的偏激. 这和中国人祭祖, 希望自己的祖先无条件保佑自己, 而惩罚自己的仇人一个道理. 我们实际上看到是人的狭隘和自私.

      到了新约, 上帝不在局限在犹太人内部了, 也开始保佑所有的人了. 方法是信耶稣, 只要信就不问罪则. 新约这么解释圣经当然遭到犹太人的反对. 这里, 我们看到的同样是人的分歧. 谁都说自己是正根正源, 那么, 即便不问圣经本身是不是来自上帝, 先假设是. 那么, 谁的解释才是正解, 谁又是异端呢? 打一个比方, 圣经中强烈说明人是不可信的, 但是让一个不可信的图书管理员, 管理了圣经这本书几千年, 你还相信那本圣经是没有加过一丝更改的原件吗, 而且图书管理员还知道圣经里面的字字句句关系到后来人对自己的看法?

      推断古人的行为不如放眼如今, 大到宗教团体, 小到这个论坛上的每个发表见解的人, 每个人对圣经都进行着自己的解释. 我相信这从古以来一直如此. 相信古代圣徒们思想完全统一是今人的美好想象. 这里说句题外话, 我个人倒是很愿意看到一些本已经定为"伪经"的圣经版本, 我愿意在各种矛盾的资料中提炼自己的理解从来不愿意把自己的思想栓定在某一本书上. 这也是我喜欢读"达芬奇密码" 和相关解码文章的一个理由, 阅读的乐趣, 并不只在正统经典之中, 再荒诞的文字也有通向真理之处.

      我不能完全接受的圣经, 基本原因之一是它完全抹杀了人们世俗生活的意义, 任何不以上帝为中心的行为都被定义为罪则. 新约"因信称义"的主张, 更是否定了人自我发展的可能. 小到个人, 大到人类, 你再怎么进步, 怎么追求高尚的品质你都还是无可救药. 因为没有神你就是毫无意义. 我却生来固执, 即便你创造了我也没理由要求我按照你的指令进行我的生活. 我相信自我完善的可能并且尊重自己的错误经历一如世俗生活本身. 如果要让我为来世的种种, 而放弃世俗的生活我绝对不干. 即便因此受到惩罚也无所畏惧. 如果, 假设圣经里的那个上帝, 要对一件我个人的私事有一个安排, 那么他最好别让我知道. 让我知道了那我一定会选一个不听话的方式, 也许只是一种恶作剧的心理. 那怕那样的将来的路更艰难, 甚至因此他毁灭了我, 但是最后我仍然可以笑着说, 你不是万能的, 不能完全操纵我.

      上面的说法其实接近于笑话, 我赞同神创论. 但是我心目中的造物, 不是圣经中那个和人走的很近的上帝, 以至于每个凡人的吃喝拉撒都要记录在案. (这么做我认为这个上帝太不务正业, 有点象每天提着蛐蛐罐到处玩的阔家少爷, HA3). 我心中的造物他创造了这个世界的同时就把这个世界的自我完善和进化设计在其中, 不义者(是指影响到大世界的和谐运转而不是某个具体人的做奸犯科)自然会被系统清洁. 造物他不插手凡间事物, 更不会设计一个自己的儿子来教导一群不争气的子民, 人间的善恶自有人间的清洁系统, 这不同层次的完善机制在自行运转. 在这样的前提下, 人类自然能够蹒跚前行, 而人类的存在才因为曲折而更有价值. 我们比过去更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并且明天会更好.

      回到耶稣的神奇上来, 我无意来否定他的神性, 三位一体是不是神的发明我也没兴趣去探索, 我倒是更喜欢一个凡人所生, 有过婚姻, 并且有过后代的耶稣. 对我而言这些并不能否定他的神圣, 反而更亲切, 可信度更高一些. 八卦一下他的私生活也是善意的玩笑而已.

      我这里的文字当然会让许多人大大不快, 但是这仅仅是我的一家只言, 我在说我的理解, 不同意尽管可以忽略不计. 谢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不信就不信呗,还八卦一下别人的私生活,这不太好称做追求高尚的品质吧?
        哪颗星亮就追咬一番,狗仔队急需之高级品质人才。
      • 俺也谈谈一家之言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如果“别的种族的人, 都是异教徒, 一概"斩立绝",”您也就不会在这里搞一家之言了,呵呵。当然这也是笑谈.

        从理论上讲,任何的历史书籍都可能是被篡改的。甚至你被教导的一切也都可能是假的,甚至你也没办法证明究竟是自己的思维有问题,还是你看到的东西有问题。所以,剩下的是你还能相信什么?还能相信谁?

        任何事情都有个尺度,不能走极端。有的人什么都信,叫盲信。有的人什么都怀疑,甚至连自己是否存在都怀疑。所以,您的这种求知精神我很赞成,广泛的了解,理性的分析。但如果您没兴趣做圣经的历史考证,那您真认为靠阅读几本荒诞的文字的一家之言就可以带您通向真理?我倒不这样看。这样说来,不去正经的跟师傅学艺,拿金庸的小说也可能能练成绝世神功了。我的建议,最好正统,荒诞的一起读。

        不是说正统的绝对可信,但毕竟很多的人(包括支持的反对的)就是那些真正想了解真相的人花了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去考证一段文字,一本书,或是一段历史。这是多家之见,不是一家之见。如果正统,荒诞同样都是不可信的话,我宁愿相信经过多家考证的“正统”的见解!这也是区分真伪,区分正解异端的最好办法。

        圣经当然说人都是有罪的,不可信的。但并没有否定人也有善良虔诚的一面。正如有人说的,人是一半天使一半魔鬼。正因为人的这种两面特质,所以说人不可信并不是完全否定他人性中的善的一面,说一个人是好人也不是说这人一点恶的东西都没有。只有那些一点点善都没有的人,才称其为“完全的败坏”。但“完全良善”的人我还没见过。那么一个不可信的图书管理员, 管理了圣经这本书几千年, 你还相信那本圣经是没有加过一丝更改的原件吗?确切的讲,是一大批,不是一个。众多的考古学证据清楚地表明,圣经没有被篡改过。即使有可能有加添的地方,也很清楚地标注“有古卷无此文”之类的话。当然几千年里有一些解释的错误和抄录的失误,但这些并不影响其最基础的根基。那些试图从根本上推翻的努力无疑没有一次成功过。所以你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哪些地方可能有问题,哪些没问题。

        您的宗教世界观和我的有相同点。我也认为上帝在创造了这个世界的时候将自我完善机制和平衡机制设计进去了,使世界成为一个自给自足自动运行的整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创造者一定要做甩手掌柜的才更合理。正如您所言,人类自然能够蹒跚前行,但在他学会走路之前还是要有人扶他一下的。而且父亲也希望他的儿子能够与他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这样的关系要远比那种提供给孩子一切物质需求,但无暇与孩子说说话的父亲更加可亲。

        至于是否抹杀了世俗生活的意义。我觉得这可能因为您并未真正了解到这个信仰的真谛的关系,也未曾经历过这种在耶稣内的自由是怎样的自由。这种体会是无法言传的,只有你经历了才知道。就我个人而言,以前做了这么多年的无神论者,又何尝不在枷锁之中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