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谢谢莲花~六月荷,说出了我许久想说但未说的话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关于这个物种起源的讨论,无论持有什么观点,秉持一种谦逊的学习态度的确是最重要的。神学讲究虔诚,科学需要谦虚。只有这样,自己的心灵才能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中找到统一。

其实达尔文论和进化论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进化论是经过无数达尔文论追随者的不断扩充而最后形成的。对进化论本身论为无神论对神学的攻击武器这点,并不是其初衷,而是政治斗争或某些信仰的需要。而真正科学工作者本身很多是相信神的。

客观的说,生物的进化是现实存在的。不信进化论的朋友,请想想,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多变种病毒的出现?为什么现代社会有这么多的疾病?遗传与变异已经被现代基因技术所证实,并不断应用在医药研究等各种领域中。而物种变异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生活在稳定环境中的生物和生活在核辐射下的生物,那个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大些呢?基因是受外界环境变化和内部基因稳定性共同影响的,是否能突变并不是靠一两个简单数学公式所能概括。关于杂交所形成的变异是另一门科学,显示例子多得是,六月荷JJ也进行了详细阐述。古代的,就有待考古学家发现了,有很多课题可以去探索,比如,大家听说过‘人头马’词吧。。。对不起,话题岔远了。。

至于对物种起源的推论和假设,的确有很多考古专家在论证,但至少我觉得凭人类有限的现代文明时间去论证无限的历史,其价值并不大。而彻底揭开所有历史之谜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假设人类揭开所有历史之谜之后,最大限度也就是彻底推翻或肯定神学。

现代基因学才刚刚开始研究现代人自身的基因序列全图,始终都是疑惑大于解答,就像刚发明显微镜时发现了微生物世界。进化论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人能有那么超级复杂和系统的基因序列,也不能解答这么多基因编码是如何形成的,所以很多科学家反而相信神,以填充心灵中那片空虚和空白。

所说这些,只是想劝将进化论和神学相对立的朋友,争论往往没有结果,人云亦云不是个好的学习态度。人的认知有限,所以进化论并不完美,如发现错误应及时更正,但即使有很多错误的地方也并不能否定已经被严格证实的部分,这就是科学和科学的态度。
关于人是神造,我认为的确有可能,因为未知世界的确太大,也不否认将来某天,人类为了繁衍后代,将自己的基因改了,用飞船送到某个遥远的环境恶劣的世界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断断续续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再次深深感受达尔文的学者风度,其实真正的学者都应具备这样的风度-
    
    重读<物种起源>
    
    断断续续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再次深深感受达尔文的学
    者风度,其实真正的学者都应具备这种风度。他的思想是很活跃、勇敢的,提出了空前
    的假想,但态度又是那么的谦虚、谨慎。其实达尔文并没有反对“神造万物”,他自己
    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这点你只要阅读达尔文传记就知道。
    
    特选录最后一章如下。需要时间细读。
    
    “生命及其若干能力,原来是由造物主注入到少数类型或一个类型中去的,而且在这个
    行星按照引力的既定法则继续运行的时候,最美丽的和最奇异的类型从如此简单的始端,
    过去曾经、而且现今还在进化着;这种观点是极其壮丽的。”- 达尔文。
    
    
    
    <进化论>
    第十四章  复述和结论
    
        因为全书是一篇绵长的争论,所以把主要的事实和推论简略地复述一遍,可能给予
    读者一些方便。
        我不否认,有许多严重的异议可以提出来反对伴随着变异的生物由来学说,这一学
    说是以变异和自然选择为依据的。我曾努力使这些异议充分发挥它们的力量,比较复杂
    的器官和本能的完善化并不依靠超越于、甚至类似于人类理性的方法,而是依靠对于个
    体有利的无数轻微变异的累积,最初看来,没有什么比这更难使人相信的了。尽管如此,
    虽然在我们的想像中这好像是一个不可克服的大难点,可是如果我们承认下述的命题,
    这就不是一个真实的难点,这些命题是:体制的一切部分和本能至少呈现个体差异——
    生存斗争导致构造上或本能上有利偏差的保存——最后,在每一器官的完善化的状态中
    有诸级存在,每一级对于它的种类都是有利的。这些命题的正确性,我想,是无可争辩
    的。
        毫无疑问,甚至猜想一下许多器官是通过什么样的中间级进而成善化了的,也有极
    端困难,特别对于已经大量绝灭了的、不连续的、衰败的生物群来说,更加如此;但是
    我们看到自然界里有那么多奇异的级进,所以当我们说任何器官或本能,或者整个构造
    不能通过许多级进的步骤而达到现在的状态时,应该极端的谨慎。必须承认,有特别困
    难的事例来反对自然选择学说,其中最奇妙的一个就是同一蚁群中有两三种工蚁即不育
    雌蚁的明确等级;但是,我已经试图阐明这些难点是怎样得到克服的。
        物种在第一次杂交中的几乎普遍的不育性,与变种在杂交中的几乎普遍的能育性,
    形成极其明显的对比,关于这一点我必须请读者参阅第九章末所提出的事实的复述,这
    些事实,依我看来,决定性地示明了这种不育性不是特殊的秉赋,有如两个不同物种的
    树木不能嫁接在一起决不是特殊的秉赋一样;而只是基于杂交物种的生殖系统的差异所
    发生的偶然事情。我们在使同样两个物种进行互交——即一个物种先用作父本,后用作
    母本——的结果中所得到的大量差异里,看到上述结论的正确性。从二型和三型的植物
    的研究加以类推,也可以清楚地导致相同的结论,因为当诸类型非法地结合时,它们便
    产生少数种籽或不产生种籽,它们的后代也多少是不育的;而这些类型无疑是同一物种,
    彼此只在生殖器官和生殖机能上有所差异而已。
        变种杂交的能育性及其混种后代的能育性虽然被如此众多的作者们确认是普遍的,
    但是自从高度权威该特纳和科尔路特举出若干事实以后,这就不能被认为是十分正确的
    了。被试验过的变种大多数是在家养状况下产生的;而且因为家养状况(我不是单指圈
    养而言)几乎一定有消除不育性的倾向,根据类推,这种不育性在亲种的杂交中会有影
    响;所以我们就不应该希望家养状况同样会在它们的变异了的后代杂交中诱起不育性。
    不育性的这种消除显然有从容许我们的家畜在各种不同环境中自由生育的同一原因而来
    的;而这又显然是从它们已经逐渐适应于生活条件的经常变化而来的。
        有两类平行的事实似乎对于物种第一次杂交的不育性及其杂种后代的不育性提出许
    多说明。一方面,有很好的理由可以相信,生活条件的轻微变化会给予一切生物以活力
    和能育性。我们又知道同一变种的不同个体的杂交以及不同变种的杂交会增加它们后代
    的数目,并且一定会增加它们的大小和活力。这主要由于进行杂交的类型曾经暴露在多
    少不同的生活条件下;因为我曾经根据一系列辛劳的实验确定了,如果同一变种的一切
    个体在若干世代中都处于相同的条件下,那么从杂交而来的好处常常会大事减少或完全
    消失。这是事实的一面。另一方面,我们知道曾经长期暴露在近乎一致条件下的物种,
    当在大不相同的新条件之下圈养时,它们或者死亡,或者活着,即使保持完全的健康,
    也要变成不育的了。对长期暴露在变化不定的条件下的家养生物来说,这种情形并不发
    生,或者只以轻微的程度发生。因此,当我们看到两个不同物种杂交,由于受孕后不久
    或在很早的年龄死亡,而所产生的杂种数目稀少时,或者虽然活着而它们多少变得不育
    时,这种结果极可能是因为这些杂种似乎把两种不同的体制融合在一起,事实上已经遭
    受到生活条件中的巨大变化。谁能够以明确的方式来解释,比方说,象或狐狸在它的故
    乡受到圈养时为什么不生育,而家猪或猪在最不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还能大量地生育,
    于是他就能够对以下问题作出确切的答案,即两个不同的物种当杂交时以及它们的杂种
    后代为什么一般都是多少不育的,而两个家养的变种当杂交时以及它们的混种后代为什
    么都是完全能育的。
        
    
        就地理的分布而言,伴随着变异的生物由来学说所遭遇的难点是极其严重的。同一
    物种的一切个体、同一属或甚至更高级的群的一切物种都是从共同的祖先传下来的;因
    此,它们现在不管在地球上怎样遥远的和隔离的地点被发现,它们一定是在连续世代的
    过程中从某一地点迁徙到一切其他地点的。这是怎样发生的,甚至往往连猜测也完全不
    可能。然而,我们既然有理由相信,某些物种曾经在极长的时间保持同一物种的类型
    (这时期如以年代来计算是极其长久的),所以不应过分强调同一物种的偶然的广泛散
    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很长久的时期里总有良好的机会通过许多方法来进行广泛
    迁徙的。不连续或中断的分布常常可以由物种在中间地带的绝灭来解释。不能否认,我
    们对于在现代时期内曾经影响地球的各种气候变化和地理变化的全部范围还是很无知的;
    而这些变化则往往有利于迁徙。作为一个例证,我曾经企图示明冰期对于同一物种和近
    似物种在地球上的分布的影响曾是如何的有效。我们对于许多偶然的输送方法还是深刻
    无知的。至于生活在遥远而隔离的地区的同属的不同物种,因为变异的过程必然是缓慢
    地进行的,所以迁徒的一切方法在很长的时期里便成为可能;结果同属的物种的广泛散
    布的难点就在某种程度上减小了。
        按照自然选择学说,一定有无数的中间类型曾经存在过,这些中间类型以微细的级
    进把每一群中的一切物种联结在一起,这些微细的级进就像现存变种那样,因此我们可
    以问:为什么我们没有在我们的周围看到这些联结的类型呢?为什么一切生物并没有混
    杂成不能分解的混乱状态呢?关于现存的类型,我们应该记住我们没有权利去希望(除
    了稀少的例子以外)在它们之间发现直接联结的连锁,我们只能在各个现存类型和某一
    绝灭的、被排挤掉的类型之间发现这种连锁。如果一个广阔的地区在一个长久时期内曾
    经保持了连续的状态,并且它的气候和其他生活条件从被某一个物种所占有的区域逐渐
    不知不觉地变化到为一个密切近似物种所占有的区域,即使在这样的地区内,我们也没
    有正当的权利去希望在中间地带常常找到中间变种。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属中只
    有少数物种曾经发生变化;其他物种则完全绝灭,而没有留下变异了的后代。在的确发
    生变化的物种中,只有少数在同一地区内同时发生变化;而且一切变异都是逐渐完成的。
    我还阐明,起初在中间地带存在的中间变种大概会容易地被任何方面的近似类型所排挤;
    因为后者由于生存的数目较大,比起生存数目较少的中间变种一般能以较快的速率发生
    变化和改进;结果中间变种最后就要被排挤掉和消灭掉。
        世界上现存生物和绝灭生物之间以及各个连续时期内绝灭物种和更加古老物种之间,
    都有无数连结的连锁已经绝灭。按照这一学说来看,为什么在每一地质层中没有填满这
    等连锁类型呢?为什么化石遗物的每一次采集没有为生物类型的逐级过渡和变化提供明
    显的证据呢?虽然地质学说的研究毫无疑问地揭露了以前曾经存在的许多连锁,把无数
    的生物类型更加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但是它所提供的过去物种和现存物种之间的无限多
    的微细级进并不能满足这一学说的要求;这是反对这一学说的许多异议中的最明显的异
    议。还有,为什么整群的近似物种好像是突然出现在连续的地质诸阶段之中呢?(虽然
    这常常是一种假象。)虽然我们现在知道,生物早在寒武纪最下层沉积以前的一个无可
    计算的极古时期就在这个地球上出现了,但是为什么我们在这个系统之下没有发见巨大
    的地层含有寒武纪化石的祖先遗骸呢?因为,按照这个学说,这样的地层一定在世界历
    史上的这等古老的和完全未知的时代里,已经沉积于某处了。
        我只能根据地质纪录比大多数地质学家所相信的更加不完全这一假设来回答上述的
    问题和异议。一切博物馆内的标本数目与肯定曾经生存过的无数物种的无数世代比较起
    来,是绝不足道的。任何两个或更多物种的亲类型不会在它的一切性状上都直接地介于
    它的变异了的后代之间,正如岩鸽在嗉囊和尾方面不直接介于它的后代突胸鸽和扇尾鸽
    之间一样。如果我们研究两种生物,即使是这研究是周密进行的,除非我们得到大多数
    的中间连锁,我们就不能辨识一个物种是否是另一变异了的物种的祖先;而且由于地质
    纪录的不完全,我们也没有正当的权利去希望找到这么许多连锁。如果有两三个或者甚
    至更多的连结的类型被发现,它们就会被许多博物学者简单地列为那样多的新物种,如
    果它们是在不同地质亚层中找到的,不管它们的差异如何轻微,就尤其如此。可以举出
    无数现存的可疑类型,大概都是变种;但是谁敢说将来会发现如此众多的化石连锁,以
    致博物学者能够决定这些可疑的类型是否应该叫做变种?只有世界的一小部分曾经作过
    地质勘探。只有某些纲的生物才能在化石状态中至少以任何大量的数目被保存下来。许
    多物种一旦形成以后如果永不再进行任何变化,就会绝灭而不留下变异了的后代;而且
    物种进行变化的时期,虽然以年来计算是长久的,但与物种保持同一类型的时期比较起
    来,大概还是短的。占优势的和分布广的物种,最常变异,并且变异最多,变种起初又
    常是地方性的——由于这两个原因,要在任何一个地层里发现中间连锁就比较不容易。
    地方变种不等到经过相当的变异和改进之后,是不会分布到其他遥远地区的;当它们散
    布开了,并且在一个地层中被发现的时候,它们看来好像是在那里被突然创造出来似的,
    于是就被简单地列为新的物种。大多数地层在沉积中是断断续续的;它们延续的时间大
    概比物种类型的平均延续时间较短。在大多数情形下,连续的地质层都被长久的空白间
    隔时间所分开;因为含有化石的地质层,其厚度足以抵抗未来的陵蚀作用,按照一般规
    律,这样的地质层只能在海底下降而有大量沉积物沉积的地方,才能得到堆积。在水平
    面上升和静止的交替时期,一般是没有地质纪录的。在后面这样的时期中,生物类型大
    概会有更多的变异性;在下降的时期中,大概有更多的绝灭。
        关于寒武纪地质层以下缺乏富含化石的地层一点,我只能回到第十章所提出的假说;
    即,我们的大陆和海洋在长久时期内虽然保持了几乎像现在那样的相对位置,但是我们
    没有理由去假设永远都是这样的;所以比现在已知的任何地质层更古老得多的地质层可
    能还埋藏在大洋之下。有人说自从我们这个行星凝固以来所经历的时间,并不足以使生
    物完成所设想的变化量,这一异议,正如汤普森爵士所极力主张的,大概是曾经提出来
    的最严重异议之一,关于这一点我只能说:第一,如用年来计算,我们不知道物种以何
    种速率发生变化,第二,许多哲学家还不愿意承认,我们对于宇宙的和地球内部的构成
    已有足够的知识,可以用来稳妥地推测地球过去的时间长度。
        大家都承认地质纪录是不完全的;但是很少人肯承认它的不完全已到了我们学说所
    需要的那种程度。如果我们观察到足够悠久的长期的间隔时间,地质学说就明白地表明
    一切物种都变化了;而且它们以学说所要求的那种方式发生变化,因为它们都是缓慢地
    而且以逐渐的方式发生变化的。我们在连续地质层里的化石遗骸中清楚地看到这种情形,
    这等地质层中化石遗骸的彼此关系一定远比相隔很远的地质层中的化石遗骸更加密切。
        以上就是可以正当提出来反对这个学说的几种主要异议和难点的概要;我现在已经
    就我所知道的简要地复述了我的回答和解释。多年以来我曾感到这些难点是如此严重,
    以致不能怀疑它们的分量。但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更加重要的异议与我们公认无知的
    那些问题有关;而且我们还不知道我们无知到什么程度。我们还不知道在最简单的和最
    完善的器官之间的一切可能的过渡级进;也不能假装我们已经知道,在悠久岁月里“分
    布”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或者地质纪录是怎样的不完全。尽管这几种异议是严重的,但
    在我的判断中它们决不足以推翻伴随着后代变异的生物由来学说。
        现在让我们谈谈争论的另一方面,在家养状况下,我们看到由变化了的生活条件所
    引起的或者至少是所激起的大量变异性;但是它经常以这样暧昧的方式发生,以致我们
    容易把变异认为是自发的,变异性受许多复杂的法则所支配——受相关生长、补偿作用、
    器官的增强使用和不使用、以及周围条件的一定作用所支配,确定我们的家养生物曾经
    发生过多少变化,困难很大;但是我们可以稳妥地推论,变异量是大的,而且变异能够
    长久地遗传下去。只要生活条件保持不变,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曾经遗传过许多世代的
    变异可以继续遗传到几乎无限的世代。另一方面,我们有证据说,一旦发生作用的变异
    性在家养状况下便可在很久的时期内不会停止;我们还不知道它何时停止过,因为就是
    最古老的家养生物也会偶尔产生新变种。
        变异性实际上不是由人引起的;他只是无意识地把生物放在新的生活条件之下,于
    是自然就对生物的体制发生作用,而引起它发生变异。但是人能够选择并且确实选择了
    自然给予他的变异,从而把变异按照任何需要的方式累积起来。这样,他便可以使动物
    和植物适应他自己的利益或爱好。他可以有计划地这样做,或者可以无意识地这样做,
    这种无意识选择的方法就是保存对他最有用或最合乎他的爱好的那些个体,但没有改变
    品种的任何企图。他肯定能够借着在每一连续世代中选择那些除了有训练的眼睛就不能
    辨识出来的极其微细的个体差异,来大大影响一个品种的性状,这种无意识的选择过程
    在形成最显著的和最有用的家养品种中曾经起过重大的作用。人所产生的许多品种在很
    大程度上具有自然物种的状况,这一事实已由许多品种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自然物种的状
    况,这一事实已由许多品种究是变种或本来是不同的物种这一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所示
    明了。
        没有理由可以说在家养状况下曾经如此有效地发生了作用的原理为什么不能在自然
    状况下发生作用,在不断反复发生的生存斗争中有利的个体或族得到生存,从这一点我
    们看到一种强有力的和经常发生作用的“选择”的形式。一切生物都依照几何级数高度
    地增加,这必然会引起生存斗争。这种高度的增加率可用计算来证明——许多动物和植
    物在连续的特殊季节中以及在新地区归化时都会迅速增加,这一点就可证明高度的增加
    率。产生出来的个体比可能生存的多。天平上的些微之差便可决定哪些个体将生存,哪
    些个体将死亡——哪些变种或物种将增加数量,哪些将减少数量或最后绝灭。同一物种
    的个体彼此在各方面进行了最密切的竞争,因此它们之间的斗争一般最为剧烈;同一物
    种的变种之间的斗争几乎也是同样剧烈的,其次就是同属的物种之间的斗争。另一方面,
    在自然系统上相距很远的生物之间的斗争也常常是剧烈的。某些个体在任何年龄或任何
    季节比与其相竞争的个体只要占有最轻微的优势,或者对周围物理条件具有任何轻微程
    度的较好适应,结果就会改变平衡。
        对于雌雄异体的动物,在大多数情形下雄者之间为了占有雌者,就会发生斗争。最
    强有力的雄者,或与生活条件斗争最成功的雄者,一般会留下最多的后代。但是成功往
    往取决于雄者具有特别武器,或者防御手段,或者魅方;轻微的优势就会导致胜利。
        地质学清楚地表明,各个陆地都曾发生过巨大的物理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预料生
    物在自然状况下曾经发生变异,有如它们在家养状况下曾经发生变异那样。如果在自然
    状况下有任何变异的话,那么要说自然选择不曾发生作用,那就是无法解释的事实了。
    常常有人主张,变异量在自然状况下是一种严格有限制的量,但是这个主张是不能证实
    的。人,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而且其结果是莫测的,却能够在短暂的时期内由累积
    家养生物的个体差异而产生巨大的结果;并且每一个人都承认物种呈现有个体差异。但
    是,除了个体差异外,一切博物学者都承认有自然变种存在,这些自然变种被认为有足
    够的区别而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加以记载。没有人曾经在个体差异和轻微变种之间,或
    者在特征更加明确的变种和亚种之间,以及亚种和物种之间划出任何明显的区别。在分
    离的大陆上,在同一大陆上而被任何种类的障碍物分开的不同区域,以及在遥远的岛上,
    有大量的生物类型存在,有些有经验的博物学者把它们列为变种,另一些博物学者竟把
    它们列为地理族或亚种,还有一些博物学者把它们列为不同的虽然是密切近似的物种!
        那么,如果动物和植物的确发生变异,不管其如何轻微或者缓慢;只要这等变异或
    个体差异在任何方面是有利的,为什么不会通过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而被保存下来和
    累积起来呢?人既能耐心选择对他有用的变异,为什么在变化着的和复杂的生活条件下
    有利于自然生物的变异不会经常发生,并且被保存,即被选择呢?对于这种在悠久年代
    中发生作用并严格检查每一生物的整个体制、构造和习性——助长好的并排除坏的——
    的力量能够加以限制吗?对于这种缓慢地并美妙地使每一类型适应于最复杂的生活关系
    的力量,我无法看到有什么限制,甚至如果我们不看得更远,自然选择学说似乎也是高
    度可信的。我已经尽可能公正地复述了对方提出的难点和异议:现在让我们转来谈一谈
    支持这个学说的特殊事实和论点罢。
        物种只是特征强烈显著的、稳定的变种,而且每一物种首先作为变种而存在,根据
    这一观点,我们便能理解,在普通假定由特殊创造行为产生出来的物种和公认为由第二
    性法则产生出来的变种之间,为什么没有一条界线可定。根据这同一观点,我们还能理
    解在一个属的许多物种曾经产生出来的而且现今仍为繁盛的地区,为什么这些物种要呈
    现许多变种;因为在形成物种很活跃的地方,按照一般的规律,我们可以预料它还在进
    行;如果变种是初期的物种,情形就确是这样。还有,大属的物种如果提供较大数量的
    变种,即初期物种,那么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就会保持变种的性状;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异
    量比小属的物种之间的差异量为小。大属的密切近似物种显然在分布上要受到限制,并
    且它们在亲缘关系上围绕着其他物种聚成小群——这两方面都和变种相似。根据每一物
    种都是独立创造的观点,这些关系就是奇特的,但是如果每一物种都是首先作为变种而
    存在的话,那么这些关系便是可以理解的了。
        各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繁殖率而过度增加数量的倾向;而且各个物种的变异了
    的后代由于它们在习性上和构造上更加多样化的程度,便能在自然组成中攫取许多大不
    相同的场所而增加它们的数量,因此自然选择就经常倾向于保存任何一个物种的最分歧
    的后代。所以在长久连续的变异过程中,同一物种的诸变种所特有的轻微差异便趋于增
    大而成为同一属的诸物种所特有的较大差异。新的、改进了的变种不可避免地要排除和
    消灭掉旧的、改进较少的和中间的变种;这样,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确定的、界限
    分明的了。每一纲中属于较大群的优势物种有产生新的和优势的类型的倾向;结果每一
    大群便倾向于变得更大、同时在性状上更加分歧。但是所有的群不能都这样继续增大,
    因为这世界不能容纳它们,所以比较占优势的类型就要打倒比较不占优势的类型。这种
    大群继续增大以及性状继续分歧的倾向,加上不可避免的大量绝灭的事情,说明了一切
    生物类型都是按照群之下又有群来排列的,所有这些群都被包括在曾经自始至终占有优
    势的少数大纲之内。把一切生物都归在所谓“自然系统”之下的这一伟大事实,如果根
    据特创说,是完全不能解释的。
        自然选择仅能借着轻微的、连续的、有利的变异的累积而发生作用,所以它不能产
    生巨大的或突然的变化;它只能按照短小的和缓慢的步骤而发生作用。因此,“自然界
    里没有飞跃”这一格言,已被每次新增加的知识所证实,根据这个学说,它就是可以理
    解的了。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在整个自然界中可以用几乎无限多样的手段来达到同样
    的一般目的,因为每一种特点,一旦获得,就可以长久遗传下去,并且已经在许多不同
    方面变异了的构造势必适应同样的一般目的。总之,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在变
    异上是浪费的,虽然在革新上是吝啬的。但是如果每一物种都是独立创造出来的话,那
    么,为什么这应当是自然界的一条法则,就没有人能够解释了。
        依我看来,根据这个学说,还有许多其他事实可以得到解释。这是多么奇怪:一种
    啄木鸟形态的鸟会在地面上捕食昆虫;很少或永不游泳的高地的鹅具有蹼脚;一种像鸽
    的鸟潜水并吃水中的昆虫;一种海燕具有适于海雀生活的习性和构造!还有无穷尽的其
    他例子也都是这样的。但是根据以下的观点,即各个物种都经常在力求增加数量,而且
    自然选择总是在使每一物种的缓慢变异着的后代适应于自然界中未被占据或占据得不好
    的地方,那么上述事实就不足为奇,甚至是可以料想到的了。
        我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理解整个自然界中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美;因为这大部分是由
    选择作用所致。按照我们的感觉,美并不是普遍的,如果有人看见过某些毒蛇、某些鱼、
    某些具有丑恶得像歪扭人脸那样的蝙蝠,他们都会承认这一点。性选择曾经把最灿烂的
    颜色、优美的样式,和其他装饰物给予雄者,有时也给予许多鸟类、蝴蝶和其他动物的
    两性。关于鸟类,性选择往往使雄者的鸣声既可取悦于雌者,也可取悦于我们的听觉。
    花和果实由于它的彩色与绿叶相衬显得很鲜明,因此花就容易地被昆虫看到、被访问和
    传粉,而且种籽也会被鸟类散布开去。某些颜色、声音和形状怎样会给予人类和低于人
    类的动物以快感,——即最简单的美感在最初是怎样获得的,——我们并不知道,有如
    我们不知道某些味道和香气最初怎样变成为适意的一样。
        因为自然选择由竞争而发生作用,它使各个地方的生物得到适应和改进,这只是对
    其同位者而言;所以任何一个地方的物种,虽然按照通常的观点被假定是为了那个地区
    创造出来而特别适应那个地区的,却被从其他地方移来的归化生物所打倒和排挤掉,对
    此我们不必惊奇。自然界里的一切设计,甚至像人类的眼睛,就我们所能判断的来说,
    并不是绝对完全的;或者它们有些与我们的适应观念不相容,对此也不必惊奇。蜜蜂的
    刺,当用来攻击敌人时,会引起蜜蜂自己的死亡;雄蜂为了一次交配而被产生出那么多,
    交配之后便被它们的不育的姊妹们杀死;枞树花粉的可惊的浪费;后蜂对于它的能育的
    女儿们所具有的本能仇恨;姬蜂在毛虫的活体内求食;以及其他这类的例子,也不足为
    奇。从自然选择学说看来。奇怪的事情实际上倒是没有发现更多的缺乏绝对完全化的例
    子。
        支配产生变种的复杂而不甚理解的法则,就我们所能判断的来说,与支配产生明确
    物种的法则是相同的。在这两种场合里,物理条件似乎产生了某种直接的和确定的效果,
    但这效果有多大,我们却不能说。这样,当变种进入任何新地点以后,它们有时便取得
    该地物种所固有的某些性状。对于变种和物种,使用和不使用似乎产生了相当的效果;
    如果我们看到以下情形,就不可能反驳这一结论。例如,具有不能飞翔的翅膀的大头鸭
    所处的条件几乎与家鸭相同;穴居的栉鼠有时是盲目的,某些鼹鼠通常是盲目的,而且
    眼睛上被皮肤遮盖着;栖息在美洲和欧洲暗洞里的许多动物是盲目的。对于变种和物种,
    相关变异似乎发生了重要作用,因此,当某一部分发生变异时,其他部分也必然要发生
    变异。对于变种和物种,长久亡失的性状有时会在变种和物种中复现。马属的若干物种
    以及它们的杂种偶尔会在肩上和腿上出现条纹,根据特创说,这一事实将如何解释呢!
    如果我们相信这些物种都是从具有条纹的祖先传下的,就像鸽的若干家养品种都是从具
    有条纹的蓝色岩鸽传下来的那样,那么上述事实的解释将是如何简单呀!
        按照每一物种都是独立创造的通常观点,为什么物种的性状,即同属的诸物种彼此
    相区别的性状比它们所共有的属的性状更多变异呢?比方说,一个属的任何一种花的颜
    色,为什么当其他物种具有不同颜色的花时,要比当一切物种的花都具有同样颜色时,
    更加容易地发生变异呢?如果说物种只是特征很显著的变种,而且它们的性状已经高度
    地变得稳定了,那么我们就能够理解这种事实;因为这些物种从一个共同祖先分枝出来
    以后它们在某些性状上已经发生过变异了,这就是这些物种彼此赖以区别的性状;所以
    这些性状比在长时期中遗传下来而没有变化的属的性状就更加容易地发生变异。根据特
    创说,就不能解释在一属的单独一个物种里,以很异常方式发育起来的因而我们可以自
    然地推想对于那个物种有巨大重要性的器官,为什么显著容易地发生变异;但是,根据
    我们的观点,自从若干物种由一个共同祖先分枝出来以后,这种器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
    变异和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预料这种器官一般还要发生变异。但是一种器官,如同蝙蝠
    的翅膀,可能以最异常的方式发育起来,但是,如果这种器官是许多附属类型所共有的,
    也就是说,如果它曾是在很长久时期内被遗传下来的,这种器官并不会比其他构造更容
    易地发生变异;因为在这种情形下,长久连续的自然选择就会使它变为稳定的了。看一
    看本能,某些本能虽然很奇异,可是按照连续的、轻微的、而有益的变异之自然选择学
    说,它们并不比肉体构造提供了更大的难点。这样,我们便能理解为什么自然在赋予同
    纲的不同动物以若干本能时,是以级进的步骤进行活动的。我曾企图示明级进原理对于
    蜜蜂可赞美的建筑能力提供了多么重要的解释。在本能的改变中,习性无疑往往发生作
    用;但它并不是肯定不可缺少的,就像我们在中性昆虫的情形中所看到的那样,中性昆
    虫并不留下后代遗传有长久连续的习性的效果。根据同属的一切物种都是从一个共同祖
    先传下来的并且遗传了许多共同性状这一观点,我们便能了解近似物种当处在极不相同
    的条件之下时,怎么还具有几乎同样的本能;为什么南美洲热带和温带的鸫像不列颠的
    物种那样地用泥土涂抹它们的巢的内侧。根据本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缓慢获得的观点,
    我们对某些本能并不完全,容易发生错误,而且许多本能会使其他动物蒙受损失,就不
    必大惊小怪了。
        如果物种只是特征很显著的、稳定的变种,我们便能立刻看出为什么它们的杂交后
    代在类似亲体的程度上和性质上——在由连续杂交而相互吸收方面以及在其他这等情形
    方面——就像公认的变种杂交后代那样地追随着同样的复杂法则,如果物种是独立创造
    的,并且变种是通过第二性法则产生出来的,这种类似就成为奇怪的事情了。
        如果我们承认地质纪录不完全到极端的程度,那么地质纪录所提供的事实就强有力
    地支持了伴随着变异的生物由来学说。新的物种缓慢地在连续的间隔时间内出现;而不
    同的群经过相等的间隔时间之后所发生的变化量是大不相同的。物种和整个物群的绝灭,
    在有机世界的历史中起过非常显著的作用,这几乎不可避免地是自然选择原理的结果;
    因为旧的类型要被新而改进了的类型排挤掉。单独一个物种也好,整群的物种也好,当
    普通世代的链条一旦断绝时,就不再出现了。优势类型的逐渐散布,以及它们后代的缓
    慢变异,使得生物类型经过长久的间隔时间以后,看来好像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同时发
    生变化似的。各个地质层的化石遗骸的性状在某种程度上是介于上面地质层和下面地质
    层的化石遗骸之间的,这一事实可以简单地由它们在系统链条中处于中间地位来解释。
    一切绝灭生物都能与一切现存生物分类在一起,这一伟大事实是现存生物和绝灭生物都
    是共同祖先的后代的自然结果。因为物种在它们的由来和变化的悠久过程中一般已在性
    状上发生了分歧,所以我们便能理解为什么比较古代的类型,或每一群的早期祖先,如
    此经常地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现存群之间的位置。总之,现代类型在体制等级上一般被看
    做比古代类型为高;而且它们必须是较高级的,因为未来发生的、比较改进了的类型在
    生活斗争中战胜了较老的和改进较少的类型;它们的器官一般也更加专业化,以适于不
    同机能。这种事实与无数生物尚保存简单的而很少改进的适于简单生活条件的构造是完
    全一致的;同样地,这与某些类型在系统的各个阶段中为了更好的适于新的、退化的生
    活匀性而在体制上退化了的情形也是一致的。最后,同一大陆的近似类型——如澳洲的
    有袋类、美洲的贫齿类和其他这类例子——的长久延续的奇异法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
    为在同一地区里,现存生物和绝灭生物由于系统的关系会是密切近似的。
        看一看地理分布,如果我们承认,由于以前的气候变化和地理变化以及由于许多偶
    然的和未知的散布方法,在悠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从世界的某一部分到另一部分的大量
    迁徙,那么根据伴随着变异的生物由来学说,我们便能理解有关“分布”上的大多数主
    要事实。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生物在整个空间内的分布和在整个时间内的地质演替会
    有这么动人的平行现象;因为在这两种情形里,生物通常都由世代的纽带所连结,而且
    变异的方法也是一样的。我们也体会了曾经引起每一个旅行家注意的奇异事实的全部意
    义,即在同一大陆上,在最不相同的条件下,在炎热和寒冷下,在高山和低地上,在沙
    漠和沼泽里,每一大纲里的生物大部分是显然相关联的;因为它们都是同一祖先和早期
    移住者的后代。根据以前迁徙的同一原理,在大多数情形里它与变异相结合,我们借冰
    期之助,便能理解在最遥远的高山上以及在北温带和南温带中的某些少数植物的同一性,
    以及许多其他生物的密切近似性;同样地还能理解,虽然被整个热带海洋隔开的北温带
    和南温带海里的某些生物的密切相似性。虽然两个地区呈现着同一物种所要求的密切相
    似的物理条件,如果这两个地区在长久时期内是彼此分开的,那么我们对于它们的生物
    的大不相同就不必大惊小怪;因为,由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一切关系中的最重要
    关系,而且这两个地区在不同时期内会从其他地区或者彼此相互接受不同数量的移住者,
    所以这两个地区中的生物变异过程就必然是不同的。
        依据谱系以后发生变化的这个迁徙的观点,我们便能理解为什么只有少数物种栖息
    在海洋岛上,而其中为什么有许多物种是特殊的即本地特有的类型。我们清楚的知道那
    些不能横渡广阔海面的动物群的物种,如蛙类和陆栖哺乳类,为什么不栖息在海洋岛上;
    另一方面,还可理解,像蝙蝠这些能够横渡海洋的动物,其新而特殊的物种为什么往往
    见于离开大陆很远的岛上。海洋岛上有蝙蝠的特殊物种存在,却没有一切其他陆栖哺乳
    类,根据独立创造的学说,这等情形就完全不能得到解释了。
        任何两个地区有密切近似的或代表的物种存在,从伴随着变异的生物由来学说的观
    点看来,是意味着同一亲类型以前曾经在这两个地区栖息过;并且,无论什么地方,如
    果那里有许多密切近似物种栖息在两个地区,我们必然还会在那里发现两个地区所共有
    的某些同一物种。无论在什么地方,如果那里有许多密切近似的而区别分明的物种发生,
    那么同一群的可疑类型和变种也会同样地在那里发生。各个地区的生物必与移入者的最
    近根源地的生物有关联,这是具有高度一般性的法则。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胡安·斐尔
    南德斯群岛(Juar Fernandez)①以及其他美洲岛屿上的几乎所有的植物和动物与邻近
    的美洲大陆的植物和动物的动人关系中,我们看到这一点;也在佛得角群岛以及其他非
    洲岛屿上的生物与非洲大陆生物的关系中看到这一点。必须承认,根据特创说,这些事
    实是得不到解释的。
        我们已经看到,一切过去的和现代的生物都可群下分群,而且绝灭的群往往介于现
    代诸群之间,在这等情形下,它们都可以归入少数的大纲内,这一事实,根据自然选择
    及其所引起的绝灭和性状分歧的学说,是可以理解的。根据这些同样的原理,我们便能
    理解,每一纲里的类型的相互亲缘关系为什么是如此复杂和曲折的。我们还能理解,为
    什么某些性状比其他性状在分类上更加有用;——为什么适应的性状虽然对于生物具有
    高度的重要性,可是在分类上却几乎没有任何重要性;为什么从残迹器官而来的性状,
    虽然对于生物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往往在分类上具有高度的价值;还有,胚胎的性状为
    什么往往是最有价值的。一切生物的真实的亲缘关系,与它们的适应性的类似相反,是
    可以归因于遗传或系统的共同性的。“自然系统”是一种依照谱系的排列,依所获得的
    差异诸级,用变种、物种、属、科等术语来表示的;我们必须由最稳定的性状,不管它
    们是什么,也不管在生活上多么不重要,去发现系统线。
        人的手、蝙蝠的翅膀、海豚的鳍和马的腿都由相似的骨骼构成,——长颈鹿颈和象
    颈的脊椎数目相同,——以及无数其他的这类事实,依据伴随着缓慢的、微小而连续的
    变异的生物由来学说,立刻可以得到解释,蝙蝠的翅膀和腿,——螃蟹的颚和腿,——
    花的花瓣、雄蕊和雌蕊,虽然用于极其不同的目的,但它们的结构样式都相似。这些器
    官或部分在各个纲的早期祖先中原来是相似的,但以后逐渐发生了变异,根据这样观点,
    上述的相似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可以得到解释的。连续变异不总是在早期年龄中发生,
    并且它的遗传是在相应的而不是在更早的生活时期;依据这一原理,我们更可清楚地理
    解,为什么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鱼类的胚胎会如此密切相似,而在成体类型中又如
    此不相似。呼吸空气的哺乳类或鸟类的胚胎就像必须依靠很发达的鳃来呼吸溶解在水中
    的空气的鱼类那样地具有鳃裂和弧状动脉,对此我们用不到大惊小怪。
        不使用,有时借自然选择之助,往往会使在改变了的生活习性或生活条件下变成无
    用的器官而缩小;根据这一观点,我们便能理解残迹器官的意义。但是不使用和选择一
    般是在每一生物到达成熟期并且必须在生存斗争中发挥充分作用的时期,才能对每一生
    物发生作用,所以对于在早期生活中的器官没有什么影响力;因此那器官在这早期年龄
    里不会被缩小或成为残迹的。比方说,小牛从一个具有很发达牙齿的早期祖先遗传了牙
    齿,而它们的牙齿从来不穿出上颚牙床肉;我们可以相信,由于舌和颚或唇通过自然选
    择变得非常适于吃草,而无需牙齿的帮助,所以成长动物的牙齿在以前就由于不使用而
    缩小了;可是在小牛中,牙齿却没有受到影响,并且依据遗传在相应年龄的原理,它们
    从遥远的时期一直遗传到今天。带着毫无用处的鲜明印记的器官,例如小牛胚胎的牙齿
    或许多甲虫的连合鞘翅下的萎缩翅,竟会如此经常发生,根据每一生物以及它的一切不
    同部分都是被特别创造出来的观点,这将是多么完全不可理解的事情。可以说“自然”
    曾经煞费苦心地利用残迹器官、胚胎的以及同原的构造来泄露她的变化的设计,只是我
    们太盲目了,以致不能理解她的意义。
        上述事实和论据使我完全相信,物种在系统的悠久过程中曾经发生变化,对此我已
    做了复述。这主要是通过对无数连续的、轻微的、有利的变异进行自然选择而实现的;
    并且以重要的方式借助于器官的使用和不使用的遗传效果;还有不重要的方式,即同不
    论过去或现在的适应性构造有关,它们的发生依赖外界条件的直接影响,也依赖我们似
    乎无知的自发变异。看来我以前是低估了在自然选择以外导致构造上永久变化的这种自
    发变异的频率和价值。但是因为我的结论最近曾被严重地歪曲,并且说我把物种的变异
    完全归因于自然选择,所以请让我指出,在本书的第一版中,以及在以后的几版中,我
    曾把下面的话放在最显著的地位——即《绪论》的结尾处:“我相信‘自然选择’是变
    异的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这话并没有发生什么效果。根深柢固的误解力
    量是大的;但是科学的历史示明,这种力量幸而不会长久延续。
        几乎不能设想,一种虚假的学说会像自然选择学说那样地以如此令人满意的方式解
    释上述若干大类的事实。最近有人反对说,这是一种不妥当的讨论方法;但是,这是用
    来判断普通生活事件的方法,并且是最伟大的自然哲学者们所经常使用的方法。光的波
    动理论就是这样得来的;而地球环绕中轴旋转的信念,直到最近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要
    说科学对于生命的本质或起源这个更高深的问题还没有提出解释,这并不是有力的异议。
    谁能够解释什么是地心吸力的本质呢?现在没有人会反对遵循地心吸力这个未知因素所
    得出的结果;尽管列不尼兹(Leibnitz)以前曾经责难牛顿,说他引进了“玄妙的性质
    和奇迹到哲学里来”。
        本书所提出的观点为什么会震动任何人的宗教感情,我看不出有什么好的理由。要
    想指出这种印象是如何短暂,记住以下情形就够了:人类曾有过最伟大发现,即地心吸
    力法则,也被列不尼兹抨击为“自然宗教的覆灭,因而推理地也是启示宗教的覆灭”。
    一位著名的作者兼神学者写信给我说,“他已逐渐觉得,相信‘神’创造出一些少数原
    始类型,它们能够自己发展成其他必要类型,与相信‘神’需要一种新的创造作用以补
    充‘神’的法则作用所引起的空虚,同样都是崇高的‘神’的观念”。
        可以质问,为什么直到最近差不多所有在世的最卓越的博物学者和地质学者都不相
    信物种的可变性呢。不能主张生物在自然状况下不发生变异;不能证明变异量在悠久年
    代的过程中是一种有限的量;在物种和特征显著的变种之间未曾有、或者也不能有清楚
    的界限。不能主张物种杂交必然是不育的,而变种杂交必然是能育的;或者主张不育性
    是创造的一种特殊禀赋和标志。只要把地球的历史想成是短暂的,几乎不可避免地就要
    相信物种是不变的产物;而现在我们对于时间的推移已经获得某种概念,我们就不可没
    有根据地去假定地质的纪录是这样完全,以致如果物种曾经有过变异,地质就会向我们
    提供有关物种变异的明显证据。
        但是,我们天然地不愿意承认一个物种会产生其他不同物种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
    总是不能立即承认巨大变化所经过的步骤,而这些步骤又是我们不知道的。这和下述情
    形一样:当莱尔最初主张长行的内陆岩壁的形成和巨大山谷的凹下都是由我们现在看到
    的依然发生作用的因素所致,对此许多地质学者都感到难于承认。思想大概不能掌握即
    便是一百万年这用语的充分意义;而对于经过几乎无限世代所累积的许多轻微变异,其
    全部效果如何更是不能综合领会的了。
        虽然我完全相信本书在提要的形式下提出来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富有经验的博
    物学者的思想在岁月的悠久过程中装满了大量事实,其观点与我的观点直接相反,我并
    不期望说服他们。在“创造的计划”、“设计的一致”之类的说法下,我们的无知多么
    容易被荫蔽起来,而且还会只把事实复述一遍就想像自己已经给予了一种解释。无论何
    人,只要他的性情偏重尚未解释的难点,而不重视许多事实的解释他就必然要反对这个
    学说。在思想上被赋有很大适应性的并且已经开始怀疑物种不变性的少数博物学者可以
    受到本书的影响;但是我满怀信心地看着将来,——看着年轻的、后起的博物学者,他
    们将会没有偏见地去看这个问题的两方面。已被引导到相信物种是可变的人们,无论是
    谁,如果自觉地去表示他的确信,他就做了好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一问题所深
    深受到的偏见的重负移去。
        几位卓越的博物学者最近发表他们的信念,认为每一属中都有许多公认的物种并不
    是真实的物种;而认为其他物种才是真实的,就是说,被独立创造出来的。依我看来,
    这是一个奇怪的结论。他们承认,直到最近还被他们自己认为是特别创造出来的、并且
    大多数博物学者也是这样看待它们的、因而具有真实物种的一切外部特征的许多类型,
    是由变异产生的,但是他们拒绝把这同一观点引伸到其他稍微不同的类型。虽然如此,
    他们并不冒充他们能够确定,或者甚至猜测,哪些是被创造出来的生物类型,哪些是由
    第二性法则产生出来的生物类型。他们在某一种情形下承认变异是真实原因,而在另一
    种情形下却又断然否认它,而又不指明这两种情形有何区别。总有一天这会被当做奇怪
    的例子来说明先人之见的盲目性。这些作者对奇迹般的创造行为并不比对通常的生殖感
    到更大的惊奇。但是他们是否真地相信,在地球历史的无数时期中,某些元素的原子会
    突然被命令骤然变成活的组织呢?他们相信在每次假定的创造行为中都有一个个体或许
    多个体产生出来吗?所有无限繁多种类的动物和植物在被创造出来时究竟是卵或种籽或
    充分长成的成体吗?在哺乳类的情形下,它们是带着营养的虚假印记从母体子宫内被创
    造出来的吗?毫无疑问,相信只有少数生物类型或只有某一生物类型的出现或被创造的
    人并不能解答这类问题的。几位作者曾主张,相信创造成百万生物与创造一种生物是同
    样容易的;但是莫波丢伊(Maupertuis)的“最小行为”的哲学格言会引导思想更愿意
    接受较少的数目;但是肯定地我们不应相信,每一大纲里的无数生物在创造出来时就具
    有从单独一个祖先传下来的明显的、欺人的印记。
        作为事物以前状态的纪录,我在以上诸节和其他地方记下了博物学者们相信每一物
    种都是分别创造的若干语句;我因为这样表达意见而大受责难。但是,毫无疑问,在本
    书第一版出现时,这是当时一般的信念。我以前向很多博物学者谈论过进化的问题,但
    从来没有一次遇到过任何同情的赞成。在那个时候大概有某些博物学者的确相信进化,
    但是他们或者沉默无言,或者叙述得这么模糊以致不容易理解他们所说的意义。现在的
    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乎每一博物学者都承认伟大的进化原理。尽管如此,还有一些人,
    他们认为物种曾经通过十分不能解释的方法而突然产生出新的、完全不同的类型:但是,
    如我力求示明的,大量的证据可以提出来反对承认巨大而突然的变化。就科学的观点而
    论,为进一步研究着想,相信新的类型以不能理解的方法从旧的、十分不同的类型突然
    发展出来,比相信物种从尘土创造出来的旧信念,并没有什么优越之处。
        可以问,我要把物种变异的学说扩展到多远。这个问题是难于回答的,因为我们所
    讨论的类型愈是不同,有利于系统一致性的论点的数量就愈少,其说服力也愈弱。但是
    最有力的论点可以扩展到很远。整个纲的一切成员被一条亲缘关系的连锁连结在一起,
    一切都能够按群下分群的同一原理来分类。化石遗骸有时有一种倾向,会把现存诸目之
    间的巨大空隙填充起来。
        残迹状态下的器官清楚地示明了,一种早期祖先的这种器官是充分发达的;在某些
    情形里这意味着它的后代已发生过大量变异。在整个纲里,各种构造都是在同一样式下
    形成的,而且早期的胚胎彼此密切相似。所以我不能怀疑伴随着变异的生物由来学说把
    同一大纲或同一界的一切成员都包括在内。我相信动物至多是从四种或五种祖先传下来
    的,植物是从同样数目或较少数目的祖先传下来的。
        类比方法引导我更进一步相信,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从某一种原始类型传下来的。
    但是类比方法可能把我们导入迷途。虽然如此,一切生物在它们的化学成分上、它们的
    细胞构造上、它们的生长法则上、它们对于有害影响的易感性上都有许多共同之点。我
    们甚至在以下那样不重要的事实里也能看到这一点,即同一毒质常常同样地影响各种植
    物和动物;瘿蜂所分泌的毒质能引起野蔷薇或橡树产生畸形。在一切生物中,或者某些
    最低等的除外,有性生殖似乎在本质上都是相似的。在一切生物中,就现在所知道的来
    说,最初的胚胞是相同的;所以一切生物都是从共同的根源开始的。如果当我们甚至看
    一看这两个主要部分——即看一看动物界和植物界——某些低等类型如此具有中间的性
    质,以致博物学者们争论它们究竟应该属于哪一界。正如阿萨·格雷教授所指出的,
    “许多低等藻类的孢子和其他生殖体可以说起初在特性上具有动物的生活,以后无可怀
    疑地具有植物的生活”。所以,依据伴随着性状分歧的自然选择原理,动物和植物从这
    些低等的中间类型发展出来,并不是不可信的;而且,如果我们承认了这一点,我们必
    须同样地承认曾经在这地球上生活过的一切生物都是从某一原始类型传下来的。但是这
    推论主要是以类比方法为根据的,它是否被接受并无关紧要。正如刘易斯先生所主张的,
    毫无疑问,在生命的黎明期可能就有许多本同的类型发生;但是,倘真如此,则我们便
    可断定,只有很少数类型曾经遗留下变异了的后代。因为,正如我最近关于每一大界、
    如“脊椎动物”,“关节动物”等的成员所说的,在它们的胚胎上、同原构造上、残迹
    构造上,我们都有明显的证据可以证明每一界里的一切成员都是从单独一个祖先传下来
    的。
        我在本书所提出的以及华莱斯先生所提出的观点,或者有关物种起源的类似的观点,
    一旦被普遍接受以后,我们就能够隐约地预见到在博物学中将会发生重大革命。分类学
    者将能和现在一样地从事劳动,但是他们不会再受到这个或那个类型是否为真实物种这
    一可怕疑问的不断搅扰。这,我确信并且我根据经验来说,对于各种难点将不是微不足
    道的解脱。有关的五十个物种的不列颠树莓类(bramble)是否为真实物种这一无休止的
    争论将会结束。分类学者所做的只是决定(这点并不容易)任何类型是否充分稳定并且
    能否与其他类型有所区别,而给它下一个定义;如果能够给它下一定义,那就要决定那
    些差异是否充分重要,值得给以物种的名称。后述一点将远比它现在的情形更加重要;
    因为任何两个类型的差异,不管如何轻微,如果不被中间诸级把它们混合在一起,大多
    数博物学者就会认为这两个类型都足以提升到物种的地位。
        从此以后,我们将不得不承认物种和特征显著的变种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变种已被
    知道或被相信现在被中间级进联结起来,而物种却是在以前被这样联结起来的。因此,
    在不拒绝考虑任何两个类型之间目前存在着中间级进的情鱿拢
    • 你无论写啥都象是论文水平的, 谦辞造句一丝不苟, 大部头书的气概。 不知道鄙视好还是仰视好, 我先到一边思考一下
      • 我先鄙视你
    • 耐人寻味的闪光点<1>:
      对于雌雄异体的动物,在大多数情形下雄者之间为了占有雌者,就会发生斗争。最强有力的雄者,或与生活条件斗争最成功的雄者,一般会留下最多的后代。但是成功往往取决于雄者具有特别武器,或者防御手段,或者魅方;轻微的优势就会导致胜利。
      • 雄者之间为了占有雌者,这怎么闪光?毛主席成功吗?
    • 耐人寻味的闪光点<2>:
      依我看来,世界上过去的和现在的生物之产生和绝灭就像决定个体的出生和死亡的原因一样地是由于第二性的原因,这与我们所知道的“造物主”在物质上打下印记的法则更相符合。
    • 耐人寻味的闪光点<3>: (可以看出达尔文的学者风范,对于不确定因素的措辞。。。)
      因为物种的产生和绝灭是由于缓慢发生作用的、现今依然存在的原因,而不是由
      于创造的奇迹行为;并且因为生物变化的一切原因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一种几乎与变化的
      或者突然变化的物理条件无关的原因,即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一种生物的
      改进会引起其他生物的改进或绝灭;所以,连续地质层的化石中的生物变化量虽不能作
      为一种尺度来测定实际的时间过程,但大概可以作为一种尺度来测定相对的时间过程。
      可是,许多物种在集体中可能长时期保持不变,然而在同一时期里,其中若干物种,由
      于迁徙到新的地区并与外地的同住者进行竞争,可能发生变异;所以我们对于把生物变
      化作为时间尺度的准确性,不必有过高的评价。
      • 学海无涯, 学者谦虚谨慎是应该的. 还有很多更谦虚谨慎的学者
    • 耐人寻味的闪光点<4>:
      生命及其若干能力,原来是由造物主注入到少数类型或一个类型中去的,而且在这个行星按照引力的既定法则继续运行的时候,最美丽的和最奇异的类型从如此简单的始端,过去曾经、而且现今还在进化着;这种观点是极其壮丽的。
      • 观点是极其壮丽的, 逻辑上是欠缺的,法则是不够用的。造物主注入之后,仍然在不断推动。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奇迹出现过,还会再出现。
    • 谢谢莲花~六月荷,说出了我许久想说但未说的话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关于这个物种起源的讨论,无论持有什么观点,秉持一种谦逊的学习态度的确是最重要的。神学讲究虔诚,科学需要谦虚。只有这样,自己的心灵才能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中找到统一。

      其实达尔文论和进化论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进化论是经过无数达尔文论追随者的不断扩充而最后形成的。对进化论本身论为无神论对神学的攻击武器这点,并不是其初衷,而是政治斗争或某些信仰的需要。而真正科学工作者本身很多是相信神的。

      客观的说,生物的进化是现实存在的。不信进化论的朋友,请想想,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多变种病毒的出现?为什么现代社会有这么多的疾病?遗传与变异已经被现代基因技术所证实,并不断应用在医药研究等各种领域中。而物种变异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生活在稳定环境中的生物和生活在核辐射下的生物,那个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大些呢?基因是受外界环境变化和内部基因稳定性共同影响的,是否能突变并不是靠一两个简单数学公式所能概括。关于杂交所形成的变异是另一门科学,显示例子多得是,六月荷JJ也进行了详细阐述。古代的,就有待考古学家发现了,有很多课题可以去探索,比如,大家听说过‘人头马’词吧。。。对不起,话题岔远了。。

      至于对物种起源的推论和假设,的确有很多考古专家在论证,但至少我觉得凭人类有限的现代文明时间去论证无限的历史,其价值并不大。而彻底揭开所有历史之谜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假设人类揭开所有历史之谜之后,最大限度也就是彻底推翻或肯定神学。

      现代基因学才刚刚开始研究现代人自身的基因序列全图,始终都是疑惑大于解答,就像刚发明显微镜时发现了微生物世界。进化论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人能有那么超级复杂和系统的基因序列,也不能解答这么多基因编码是如何形成的,所以很多科学家反而相信神,以填充心灵中那片空虚和空白。

      所说这些,只是想劝将进化论和神学相对立的朋友,争论往往没有结果,人云亦云不是个好的学习态度。人的认知有限,所以进化论并不完美,如发现错误应及时更正,但即使有很多错误的地方也并不能否定已经被严格证实的部分,这就是科学和科学的态度。
      关于人是神造,我认为的确有可能,因为未知世界的确太大,也不否认将来某天,人类为了繁衍后代,将自己的基因改了,用飞船送到某个遥远的环境恶劣的世界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谢谢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做长篇答复!达尔文老年的时候接受一个记者的采访,他对于他自己的理论被别有用心的人当作“圣旨”加以利用,从而导致对神的亵渎,表示非常的沮丧。
        • 你有证据这么说吗?你有开始传播你们教会里面关于达尔文临死前忏悔的谎言了...
          • 我发现你在此论坛关于信仰的发言比较偏执,难以沟通。我们在谈论一种科学精神,就是谦虚、谨慎。
            • 你明明是在继续传播教会的谎言.我纠正你就是偏执了?科学精神不光是谦虚、谨慎,最重要的是诚实,实事求是...
              这是一个早已被揭穿,但神创论者至今仍然津津乐道的谣言。
                这个谣言的始作俑者是一位叫赫普(Hope)的美国修女。达尔文死后不久,她在麻省的一次布道中声称,在达尔文临终前,她访问了他,达尔文向她做了忏悔,后悔自己创建了进化论。教会组织对赫普的谣言如获至宝,迅速传播开来。在一九二二年,达尔文的女儿亨里雅塔(Henrietta)为此发表了声明:

                “在我的父亲临终前,我守在他的身旁。在他重病不治时,或在他得其他病时,赫普修女都不在。我相信我的父亲从未见过她,她对我的父亲的思想、信仰没有任何的影响。他对他的任何科学观点,不论是当时的还是早些时候的,从未反悔过。我们认为有关他忏悔的故事是在美国编造出来的。整个故事纯属无稽之谈。”(The Survival of Charles Darwin,
              by Ronald W. Clark, 1985, p. 199)
              • (#2602899)
                • 你自己帮助传播了一次谎言过后,就开始绕圈子了。
                • Then you should correct yourself for clearification. Don't avoid the question if you are what you claim to be.
        • 我看到的不是这样,是教会撒了个慌,达尔文死之前并没有回归宗教。
          • 达尔文死之前有没有回归宗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承认他的理论是假说。而我们小时候是当作真理来学习的。
            • "达尔文死之前承认他的理论是假说",你现在又在信口胡编故事了,上帝跟你讲汉语的故事是假说吗?
              • 我记得你自己曾经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POST 在这个坛子里。你读过吗? 如果没读过就搜索一下 "假说" , " 假设" , "不知道" ,看看有多少处。
                • 一个论证过程里出现"假说" , " 假设" , "不知道" 就说明整个论点是假说,不是理论了?
            • 这正是主帖的目的。谢谢。
            • 我们是把进化论当作一种科学理论来学习,一开始讲的就是,进化论只是若干理论中最为广泛接受的一种。科学只是对真的的一种追求和探索,以求最大可能的接近事物的真相,相对于教会教育体系,是谁在“灌输”“真理”?
            • “真理“,这个词能从你嘴里说出来,让我感到你还有希望。那么,怎么检验真理呢?请回答。
        • 转一篇,达尔文死前忏悔了吗?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与伪科学的恩怨可以追溯到1994年的某一天。当时互联网上第一个中文论坛——一个缩写为 ACT 的新闻组正处于黄金时代,我差不多每天都要在那里张贴文章。ACT 在当时吸引了几万名分布世界各地的中国留学生阅读,基督教传教士自然不会放过这块宣传阵地,在那里经常可以看到传教文章。我和大多数 ACT 读者一样,对这种传教文章一概跳过不读。但是那一天,有人贴了署名“微言”著的《科学与信仰》一书,我还以为是有关科学哲学的著作,打开一看,才知道也是在传教。但是该书开头的一段话已让我感到刺眼:“达尔文早年极力倡导进化论而被奉为进化论的开山师,但他晚年却幡然悔悟而成为热心的基督徒,并对自己似是而非的进化学说深感愧悔。”由于专业和个人兴趣的缘故,我对达尔文的生平和思想相当熟悉。看到现代生物学之父被如此污蔑,我觉得不能再保持沉默。从此开始了我和伪科学、特别是神创论的交锋。

            我当时就已列举证据证明所谓达尔文晚年放弃进化论改信基督教的说法是个谎言,并开始逐条批驳微言在书中对进化论的其他攻击。我的批驳被人转交给微言(他是住在洛杉矶的一名华人传教士,并不上网),在答复我的责难中,微言虽然不承认错误,声称对达尔文忏悔一事他将深入查证,但为了表示他“虚怀若谷,自重重人”,已决定立即将这段话删去。后者也是个谎言。在以后的《科学与信仰》一书的版本中(包括该书以《一位医学科学家所亲眼看见的上帝》为名刊于《燕京神学院院刊》1995 年第二期),以及目前被各个华人基督教网站收录的电子版本中,这段话仍然一字不改地保留着。在基督教宣传品中,这个谎言仍然反复出现。例如广州传教士林献羔撰写的《圣经与科学》一书,据说在国内基督徒中颇有影响,书中即把达尔文列为“基督徒科学家”,绘声绘色地说:

            “他是英国人,是进化论的鼻祖。但当他临终前,他对一位牧师说:‘我愿意收回我一生的学说。’牧师说:‘这是没有可能的了,因为现在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知道你的那套理论了。’后来他对牧师说:‘那就请你为我祷告神,求神赦免我的罪。’于是牧师为他祷告。他接受基督才去世的。达尔文有名的《物种起源》英文本结尾有这样的话:‘生命是奇妙伟大的,这是造物主最初给了一个或几个动物的生命。’达尔文的学生们,你们的老师已经接受了基督,可是你们还要唱他所要收回的呢!在他的自传里,有这样的话:‘我认为原始生命,始于创造的神。’‘若没有一个至性的原因,宇宙是不可能存在的。’‘我一生未作过无神论,反对神的存在。’最后他承认进化论只是他年轻时期的一种幻想。”

            所有这一切,包括“达尔文的自传”的话,全都是捏造出来的。达尔文在其自传中如何评价基督教,我们在后面会具体谈到。有一个海外宗教组织福音证主协会“针对中国国内外信徒及慕道者”出版、散发了大量的宣传品,其中也有一篇“达氏最后信神”,说得更是煞有介事:

            “达尔文氏因为要找一种动物是在人猴之间,用以证其学说,故在一八三一至一八三六年,乘猎犬号轮船,环游世界,探寻此种动物。事后报告经过地方,以纽西兰为最黑暗;该地人民无衣无鞋,树上筑巢居住,杀婴献祭,拜偶像,不顾妇女之血战、欺诈、纵饮、淫乱等等恶习不胜枚举。达氏申言这类民族,尚须进化二千年,才能如现在人的样子。但他二次再经该处,因基督教已传入,竟然迥乎不同了。人们已经建屋居住,并且装窗,也能种田植树,恶习大除。达氏到此不能不赞基督之大能!自惭所创学说幼稚错误。遂出一大批金钱,买了许多圣经分送各处土人,到此他说:‘我承认原始的生命始于造物的神,若没有一个至极的原因,宇宙就不能存在。’(见达尔文自传)霍浦夫人与达尔文先生一次晤谈记要,她说:达氏晚年经常卧病在床,见他穿着紫色睡衣,床头放些枕头,支持身体;手中拿着圣经,手指不停的痉挛,忧戚满面的说:‘我过去是个思想无组织结构的孩子,想不到我的思想,竟是如野火蔓延,获得多人信仰,感到惊奇。’他歇了口气,又谈一些‘神的圣洁’,‘圣经的伟大’。又说:‘在我别墅附近,将近住了三十个人,极需你去为着他们讲解圣经。明天下午我会聚集家仆、房客、邻居在那儿。’手指窗外一座屋子,‘你愿否与他们交谈?’我问他说:‘谈些甚么问题?’他说:‘基督耶稣,还有他的救赎,这不是最好的话题吗?’当他讲述这些话时,脸上充满光彩。我更不能忘记,他那附带一句话:‘假若你明天下午三点举行的话,我会打开这扇窗子,同时你可知道,我在与你一同唱赞美诗呢!’”

            其中所引的“达尔文自传”的记载,也是捏造的。达尔文在随贝格尔号环球航行时,还是个正统的基督徒,是在航行中所观察到的事实才使他开始思考生物进化的问题。1836 年 10 月2 日他完成环球航行回到英国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英国,不可能在创建了进化论(以 1859 年发表《物种起源》为标志)之后又去新西兰“赞基督之大能!自惭所创学说幼稚错误。”这份宣传品提到“霍浦夫人与达尔文先生一次晤谈记要”(对谈话内容翻译得不甚准确,不过基本意思是符合原文的),这的确是有关达尔文晚年(或临终)忏悔的谎言的全部依据。这位霍浦夫人是何许人呢?

            此人原名伊丽莎白·科腾(Elizabeth Reid Cotton),于 1842 年出生于大洋州的塔斯马尼亚岛,嫁给英国海军元帅詹姆斯·霍浦爵士,因此获得“夫人”头衔。她在 1913 年移民美国,1922 年死于英国。霍浦夫人是一位狂热的传教士,热衷于社会活动(特别是反对酗酒运动)。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次布道中,她讲了达尔文向她忏悔的故事。基督教教会对此如获至宝,请她撰文发表。这篇她与达尔文的“晤谈纪要”,于 1915 年发表于美国的一份基督教刊物上,此时距达尔文逝世(1882年)已有 33 年之久。不过在此之前,霍浦夫人就已经在向人叙说达尔文临终向她忏悔。这个谣言,在达尔文逝世后不久就已出现。在 1887 年 2 月 8 日达尔文的儿子弗兰西斯在给托马斯·赫胥黎的信中就指出,所谓达尔文临终时放弃进化论的说法是“假的,没有任何根据。”在霍浦夫人的文章发表后,弗兰西斯在 1918 年 5 月 28 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霍浦夫人对我父亲的宗教观的说法是非常不真实的。我已经公开指责她捏造事实,但没有看到任何答复。”在 1922 年,达尔文的女儿亨里雅塔为此给伦敦一份基督教周刊去信声明:

            “在我的父亲临终前,我守在他的身旁。在他重病不治时,或在他得其他病时,霍浦夫人都不在。我相信我的父亲从未见过她,她对我的父亲的思想、信仰没有任何的影响。他对他的任何科学观点,不论是当时的还是早些时候的,从未反悔过。我们认为有关他忏悔的故事是在美国编造出来的。整个故事纯属无稽之谈。”

            达尔文的子女都否认霍浦夫人见过达尔文。在所有有关达尔文的史料中,都没有达尔文见过或认识霍浦夫人的纪录。例如,在达尔文以及达尔文亲属的信函中,从来没有提及霍浦夫人。霍浦夫人在文章中对达尔文及其住宅的描述,有的相当准确(比如达尔文睡衣的样式),表明她似乎曾在达尔文家中见过达尔文,但有的又非常不准确,比如她说达尔文对她说:“我在花园中有一座夏季别墅,能容纳大约 30 人。”而实际上,达尔文的那座别墅很小,根本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她说达尔文说他发表进化论时是个“没有成熟念头的年轻人”,而事实上达尔文为创建进化论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收集证据,在《物种起源》发表时他已 50 岁。她说在她见达尔文时,达尔文已卧床不起几个月,而实际上达尔文从来没有卧床不起这么长时间。达尔文逝世于 1882 年 4 月19日,是春天,霍浦夫人声称她是在“一个明媚的秋天的下午”见的达尔文,最迟只能是前一年的秋天,而在那之前达尔文一直有每天下午去沙径散步的习惯,从未卧床不起。他的散步习惯一直坚持到 3 月 7 日。在逝世前的最后一个月,达尔文也没有停止工作。在逝世前一天,他还在替弗兰西斯做实验纪录。

            达尔文临终前只有夫人爱玛和子女在场,他的临终遗言是对爱玛说:“告诉我所有的孩子们记住他们对我总是那么的好。”“我一点也不怕死。”他对进化论和不信神的立场,至死没有改变过。在临死前两个月,他写过三封信,在三封信中都重申了其进化论观点。在达尔文的生命的最后一个秋天,1881 年 9 月 28 日,他在家中接待了两位著名的无神论者。在谈话中,达尔文认为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支持基督教。但他不同意他们向大众宣传无神论的做法,认为不信神的立场只适合于有教养的人,而让普通大众接受的时机还不成熟。他并提到,即使是他,也是经过了长期的思考,一直到 40 岁时(主要因为女儿安妮的夭折)才彻底抛弃了基督教。对这次会面和谈话的内容有非常可靠的历史纪录。谁能相信就在同一时间,达尔文突然向一位传教士忏悔?

            达尔文不信神、反对基督教的立场还有他晚年亲笔写下的文章为证。他的自传主要写于 1876 年,但是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年,还在做修改。这个自传是给其子女看的,并没有打算发表,其中不仅介绍了他的进化论观点,为自己在这方面所做的贡献感到自豪,而且非常坦率地、猛烈地抨击基督教,以致在其死后(1887年)发表时,在夫人爱玛(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的要求下做了大量的删节,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才得以完整地出版。达尔文在自传中,用专门一章阐述自己的信仰,批驳了各种有关上帝存在的证据,认为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上帝存在,并介绍了自己唾弃基督教的经过:

            “当我在贝格尔号船上的时候,我是非常正统的,我记得当我引用《圣经》做为道德的某个方面的不能辩驳的权威时,还受到了几名军官(虽然他们自己也非常正统)发自内心的嘲笑。我想是因为这种争辩方法的新奇使他们觉得有趣。但是,从《旧约》那套显然是虚假的世界历史,比如通天塔、彩虹是一种信号,诸如此类,从它让上帝具有一名仇恨深重的暴君的感情,我越来越认识到,《旧约》并不比印度教的圣书或任何一个野蛮人的信仰更值得信赖。这个问题在我的心中逐渐升起,并且驱逐不去——我们是否可以相信这一点,如果上帝向印度人启示的话,对他的信仰是否就要跟对毗湿奴、湿婆等等的信仰联系在一起,就象基督教的信仰是跟《旧约》联系在一起的?这在我看来是绝对不可信的。

            “需要有最明显的证据,才能使任何一个精神健全的人相信那些支持基督教的奇迹。而我们越是认识自然界的固定法则,奇迹就变得越不可信。而那时候的人是如此无知和轻信,到了我们几乎难以理解的程度。而福音书无法被证明是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写成的。而它们在许多重要的细节上都互不相同,这些细节太重要了,在我看来必须承认是出于不可靠的目击者。由于以上列举的这些反省——我并不是因为它们是新鲜或有价值才提出的,而是因为它们影响到了我——我逐渐地不再相信基督教是神启的。有许多虚假的宗教已经象野火般地传布到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这个事实对我也是重要的。《新约》的道德观看上去很美丽,但很难否认,它的完美是部分地依赖于那些我们现在视为象征和寓言的解释。

            “但我在当时还是不愿放弃我的信仰——我很确信这一点,因为我还很清楚地记得,我经常做这样的白日梦,在庞贝城或其他地方发现古罗马名流的通信或手稿,以最惊人的方式证实福音书所述的都是事实。但我发现,即使是凭借我无边的想象力,也越来越难以捏造出足够的证据让我信服。这样,怀疑以一种很慢的速率在我的心中滋长着,但最后还是完成了。速率是那样的慢,以至我没有感到有什么苦恼,而且此后我连一秒钟也没有怀疑过我的结论是正确的。真的,我很难明白人们怎么能够希望基督教是真实的,因为果真如此的话,其经文以明明白白的语言表示了,凡是不信仰基督的人们,其中包括我的父亲、兄弟以及几乎一切我的最好的朋友,都要永世受到惩罚。

            “这真是一种可咒诅的教义。”

            达尔文明明白白地宣布“此后我连一秒钟也没有怀疑过我的结论是正确的”,基督教传教士却偏偏要造谣他晚年忏悔,而唯一的依据就是一位狂热传教士的证词。达尔文夫人爱玛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如果达尔文接受基督教,最高兴的应该是她了,达尔文为什么不向她忏悔?为什么不让她知道自己“改邪归正”了?可见这个证词于情于理都是完全不能成立的,最坏的可能是霍浦夫人根本没有见过达尔文,而凭空捏造晤谈纪要;最好的可能是她曾经在达尔文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见过达尔文,或许达尔文出于礼貌讲过称赞她救助穷人的社会工作的话,或许达尔文还对打着他的名义鼓吹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表示了不满,于是她便自欺欺人地编造出了达尔文抛弃进化论、改信基督教的故事。基督教传教士坚信这一孤证的唯一理由是霍浦夫人做为虔诚的基督徒,不会做假见证。但是我们知道虔诚的基督徒会做假见证,特别是在传教时更是谎话连篇,以前我提到的里程、钱锟是如此,前面提到的微言、林献羔也是如此。他们的上帝也许不介意其信徒为他做假见证,但是他们的确做了假见证。

            传教士编造达尔文忏悔的谣言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进化论不成立。一个科学理论是否成立,只看支持它的证据是否确凿。即使达尔文后来反悔,也不能抹杀支持进化论的无数证据。因此我们戳穿这个谣言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进化论的正确,而是为了维护一位伟大科学家的声誉。被基督教传教士造谣中伤的大科学家并不止达尔文一人。另一位常见的受害者是爱因斯坦。林献羔在《圣经与科学》一书也把爱因斯坦列为“基督徒科学家”,微言在《科学与信仰》一书中也如此声称:

            “在牛顿之后因创立相对论而对现代物理学作出划时代贡献的爱因斯坦也是信神的,他说:‘无限高超的神在我们微弱心智所能觉察的琐细小事上显示他的存在,我对之心悦诚服。我的信仰由此构成。在我心灵深处,确信有个超越的智能彰显在不可思议的宇宙中,这构成我们对神的信念。’牛顿、爱因斯坦是科学界的泰斗,是光耀千秋的巨星,他们在科学上的造诣和成就,以及对科学发展的贡献,迄今无人能望其项背。但科学并没有使他们背离神,而是加深了他们对神的祟敬。对比以上这些光辉的范例,令人深感惊讶的是,为什么居然还会有那么多人轻率地以科学为口实去否定神的存在。如果科学与神的存在果真是水火不容那么首先否定对神的信仰的就应当是牛顿和爱因斯坦等人,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这是为什麽呢?难道牛顿和爱因斯坦等还并不真正懂得科学,而只有那些无神论者才真正领悟科学的真谛吗?无神论者当中又有几个科学家差堪与牛顿和爱因斯坦相比呢?”

            幸好,这个谎言在爱因斯坦生前就已经开始传播了,也就使爱因斯坦有了自己加以澄清的可能。1954 年 3月 22 日,一位机工给爱因斯坦写信,提到他读到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的文章,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爱因斯坦在 24 日回信说:

            “你所读到的关于我笃信宗教的说法当然是一个谎言,一个被有系统地重复着的谎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从来不否认而是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在我的内心有什么能被称之为宗教的话,那就是对我们的科学所能够揭示的这个世界的结构的没有止境的敬仰。”

            爱因斯坦有时也会说到神或上帝,但他指的是斯宾诺莎的上帝,也就是大自然的代名词,而不是超自然的、有人格和意识的、操纵着人类命运的上帝。类似的还有当代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因为他在其名著《时间简史》的最后把物理学总理论比喻为“上帝的心智”,传教士也一直在说他信神。事实上,霍金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那只是沿用牛顿时代的传统说法,是比喻用法,他并不相信真的有神。

            科学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科学研究是以无神为基本假设的,因此她在本质上和建立在迷信基础上的宗教是不可调和的。在牛顿的时代,科学还处于发展初期,西方几乎人人信神,牛顿只为上帝留了一个第一推动的位置,已是难得可贵。而在今天,杰出的科学家不信神是普遍现象,信神只是例外,即使在宗教盛行的国家也是如此。例如,美国人中信神的比例据调查在 90% 以上,但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信神的比例,根据根据国际学术刊物《自然》在 1998 年公布的一个调查结果,只有大约 7%,几乎全都不信神。这个事实无疑让那些一贯鼓吹科学家水平越高就越接近上帝的传教士们大为恼火,法轮功的宣传网站则干脆来个移花接木,窜改这个调查结果,把“信神”和“不信神”的数据掉包,创下了无耻的新纪录。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谢谢转贴方舟子的文章。我不认为达尔文死前是否忏悔与他的理论正确与否有关,恕我不对这篇文章加以评论。如果你愿意回到进化和创造的议题上,欢迎看看我LINK的别人的讨论。
    • 更正一下,达尔文,曾经是基督徒,后来放弃了基督教信仰...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Religious views
      Main article: Charles Darwin's views on religion

      Charles Darwin came from a Nonconformist background. Though several members of his family were Freethinkers, openly lacking conventional religious beliefs, he did not initially doubt the literal truth of the Bible. He attended a Church of England school, then at Cambridge studied Anglican theology to become a clergyman and was fully convinced by William Paley's teleological argument that design in nature proved the existence of God. However, his beliefs began to shift during his time on board HMS Beagle. He questioned what he saw—wondering, for example, at beautiful deep-ocean creatures created where no one could see them, and shuddering at the sight of a wasp paralysing caterpillars as live food for its eggs; he saw the latter as contradicting Paley's vision of beneficent design. While on the Beagle Darwin was quite orthodox and would quote the Bible as an authority on morality, but had come to see the history in the Old Testament as being false and untrustworthy.

      Upon his return, he investigated transmutation of species, aware that his clerical naturalist friends thought this a bestial heresy undermining miraculous justifications for the social order, and aware that such revolutionary ideas were especially unwelcome at a time when the Church of England's established position was under attack from radical Dissenters and atheists. While secretly developing his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Darwin even wrote of religion as a tribal survival strategy, though he still believed that God was the ultimate lawgiver. His belief continued to dwindle over the time, and with the death of his daughter Annie in 1851, Darwin finally lost all faith in Christianity. He continued to give support to the local church and help with parish work, but on Sundays would go for a walk while his family attended church.

      In concluding his biography of his grandfather, Erasmus Darwin, Darwin recounted how after his death in 1882, false stories were circulated that he had called for Jesus on his deathbed, writing "Such was the state of Christian feeling in this country at the [time].... We may at least hope that nothing of the kind now prevails." Despite this hope, very similar stories were circulated following Darwin's own death, most prominently the "Lady Hope Story", published in 1915, claiming his sickbed conversion. Such stories have been heavily propagated by some Christian groups, to the extent of becoming urban legends, though the claims were refuted by Darwin's children and have been dismissed as false by historians.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您的英文....
    • 谢谢六月荷, 我添加一个耐人寻味的闪光点<5>:
      关于寒武纪地质层以下缺乏富含化石的地层一点,我只能回到第十章所提出的假说;
      即,我们的大陆和海洋在长久时期内虽然保持了几乎像现在那样的相对位置,但是我们
      没有理由去假设永远都是这样的;所以比现在已知的任何地质层更古老得多的地质层可
      能还埋藏在大洋之下。
      有人说自从我们这个行星凝固以来所经历的时间,并不足以使生物完成所设想的变化量,关于这一点我只能说:第一,如用年来计算,我们不知道物种以何种速率发生变化,第二,许多哲学家还不愿意承认,我们对于宇宙的和地球内部的构成已有足够的知识,可以用来稳妥地推测地球过去的时间长度。
      大家都承认地质纪录是不完全的;但是很少人肯承认它的不完全已到了我们学说所
      需要的那种程度。

      达尔文是严谨的学者, 他对於他的理论中他不知道的和有待证实的部分用的措辞是 "假说" , " 假设" , "不知道" 。

      我欣赏达尔文的科学态度, 我也赞同生物到今天也一直在进化。只是,<物种起源>在今天被放进中学课本是作为生命来源的理论,而不再是假说。试问,这里面的种种假设都被证实了吗? 如果我们把未经证实的作为既成事实教育孩子, 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吗?
      • 科学“假定”、“假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当作科学必然,进而灌输给孩童,此所谓愚民政策之“精髓”所在。达尔文自己从未把他的理论当作必然事物。
        • 课本教授的基本是主流。如果要求任何理论都有100%的人支持那是不可能的。
        • “别有用心”、“愚民政策” - 你原来的帖子是个很有趣的话题,不过我觉得你不应该用如此的语言来讨论学术问题。回到刚才的话题,任何一个受过科学训练的人都不会把理论和必然事物混在一起。
          theory (理论) 是对 事实 (fact) 的系统性的解释,而且是可以被检验的,没有被证伪的解释。darwin 的理论正是这样的 theory, 它和必然事物没有任何联系。这世界上有谁能宣称一个理论(theory)是科学必然(fact)?
        • 不能同意你的说法,在"科学"被灌输给儿童之前的那么多年,宗教也是被当作"科学"灌输给当时的儿童的.而且,一个典型区分现代科学和宗教的标准就是科学并没有被利用作为让人捐款,造神的依据(除少数如科学教派外),
          THE MORE YOU KNOW ABOUT THE WORLD,THE LESS RELIANCE YOU HAVE ON GOD.这是人类的进化.
      • 那你现在学的所有科学知识,历史知识都经过证明100%是真理了吗?所有科学理论都是一点点完善以来的,照你说,在没有100%完善的时候就不能教了吗?
        关于物种起源,除了进化论就是神创论..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学生学科学不教进化论教什么?学圣经?那还是科学吗?
        • 可以教,但是不可以把“假定”当作必然来加以篡改。应该保持科学理论的原貌,即使缩写,也以保持原本的思想为准绳。
          • Evolution theory is like Newton's theory. They are both proved by facts and can be used to explain a wide range of events happening in this world.
            Of course they have their limitations and may be proved wrong on some wider range.
            Do you think Newton's theory should be taught in school? If you do, why not evolution? Because one book published 2000 years ago written by someone nobody knows while using no facts at all told you so???? Come on, are we talking about science or religion?
            • 强贴!
            • 留名
      • 我想你应该弄清楚theory, hypothesis 和 law的区别。进化论是一种theory, 如果在学校的science课上不教theory then it must be a big joke.
      • I am not sure you guys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theory" like Galactica said. Here gives you something to read.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Explanation of the word "theory" in the field of sciences


        ONLY A THEORY?

        Evolution Picture
        Some reject the Darwinism by saying that it is "only a theory". This argument has two weaknesses. Firstly, it ignores the fact that Darwin affirmed two things: that the modern species go down from ancestral forms and that the natural selection is the principal mechanism of the evolution. The evolution is attested by historical facts. To take no account of the data showing that the Mammals go down from the Reptiles simply because nobody could observe the transition is equivalent to denying the French Revolution under pretexte that none among us was witness of it.

        Then, what remains theoretical about the evolution? The theories remain attempts of explanation, synthesis and integration of the facts. For the biologists,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of Darwin bring back to the natural selection, the mechanism that Darwin put in to explain the facts revealed by paleontology, biogeography and the other historical disciplines.

        Consequently, the argument "only a theory" relates only to the second assertion of Darwin, the theory of the natural selection. But here appears the second weakness of the matter. The theory term does not have in the scientific field the same significance as in the current language. In its familiar employment, the theory term has the significance that the scientists give to the word hypothesis. In sciences, a theory constitutes a statement more global than an hypothesis. A theory, like the theory of the gravitation of Newton or that of the natural selection of Darwin, gives an account of multiple facts and tries to explain a large variety of phenomena. And a theorie is recognized in sciences only if the theory is resisting repeated systematic checks in the form of experiments and observations. Moreover, the good scientists do not let the theories set up in dogmas. For example, of many biologists of evolution wonder today if only the natural selection suffices to explain the history told by the geological files. The study of evolution becomes more vigorous and more dynamics than ever. But the fact of wondering about the mechanism of the evolution does not imply to considere the evolution like "simple theory". We can compare the debate on the theory of the evolution with the debate on the theories of the gravitation: the objects fall and us, we discuss the causes of their fall.

        Evolution Picture
        Darvin has gave to biology a solid scientific base by allotting the diversity of the living to natural causes than to a supernatural intention. Despite everything, the variety and the harmony of the products of the evolution do not cease to fill us with wonder and to inspire us. As Darwin wrote in the last paragraph of the Origin of the species: "Is there not a true grandeur in this manner of considering the life?"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本书是给你这样的大脑量身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