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转:终南七日(上)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终南七日(上)
文:小客 来源:佛子在线 时间:2003-11-18 21:38:48 点击:65
--------------------------------------------------------------------------------

提笔瞬间,忽然想起夜中不能寐这句话。只不过阮藉可以去弹琴,我
不会音乐,就暂且以散乱的文字来打发漫漫的长夜。

零三年的夏天,我曾经在终南山地区的诸多寺院里断断续续行宿了一
个星期。回来之后,感于这段不寻常的经历,觉得随意忘掉确实可惜。
只是如今比先前疏懒了许多,拖到今日,也算是机缘成熟。在线敲字,
是给自己一个督促,免得再次半途而废。

此次去终南山,其实是参加了一个佛教的夏令营。目的大约是体验寺
院生活,亲近佛法。一行很多人都是皈依的弟子,我不是佛教徒,当
时只是因为感兴趣才参加了。现在想着,拿佛教的用语来说,实在是
殊胜的因缘。

也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不敢在这里妄说佛法。倘若篇中提及到类似的
什么思想,或者是我想起来当时某人说过什么言语,这些纯粹都是个
人的感想和记忆。有错误和妄解的地方,完全是我个人的见识和责任。
特此说明一下。

(呵呵,感觉有点惴惴不安。主要是实在对佛教了解太少。)

谨以此篇敬谢一路同行的诸位。

是为序。

第一天

说起来兴教寺,最初脑子里的印象应该是一座在平原或者高地上的寺
院,地势开阔。晴朗的天空下,大约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古塔,里面就
是玄奘的舍利骨。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感觉。

刚才写到这里,顺便查了一下兴教寺,兴教寺的位置,大约在长安县
(现在改成长安区了)的樊川北原。看着这个名字,觉得熟悉,仔细
一想,原来是有一个樊川集。想起来杜牧原本是京兆人,也就是现在
的西安。这个地方也是少陵原的边缘。不由得脑子里直接浮出一句少
陵野老吞声哭。真真是随便一个地名就牵扯到许多。

唐玄奘在玉华宫(现在的陕西北部铜川地区)圆寂之后,开始是安葬
在长安城东边不远处的白鹿原上的。后来大约大家觉得皇上在城中高
楼上远眺就能望见太过于伤心,于是就迁葬到比较远的长安南边的少
陵原上了。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正式迁葬玄奘法师遗骨,建塔存之。随即
建立了一座寺院。因为唐肃宗在塔额上写了“兴教”两个字,所以寺
院的名字就是兴教寺了。我在山门上看见的是“护国兴教寺”几个字,
忘了是什么时候哪一位题的字了。

屡屡和人说起来兴教寺,好几次机会都是要去,居然一直到现在。不
过当车子停在一片田野边缘,售票员告诉我兴教寺到了的时候,我确
是有些惊讶。

西安城市本身是平原,周围的地貌,大约可以用塬这个字来形容。有
些类似于丘陵。不同的是,丘陵表面起伏,塬的表面,一般都是平展
的,就像高出的土地,有的可以扩展几十里。上面村落树木庄稼什么
的都有。大多数塬的边缘,是悬崖一般的形式。

我下车站在路边的时候,正是望见碧绿田野的边缘,一个塬的悬崖的
下半部分位置,有那么一小片葱绿,中间露出来古建筑的一檐。这就
是兴教寺了。

背靠悬崖的格局,作为一个有名的寺院,实在也太局促了些吧。我胡
思乱想的边儿,就背着包一个人赶到兴教寺要与大家会合了。末了才
知道,我是最下午接近傍晚才到的,最后一个。

因为到兴教寺的时候已经是六点半了,所有来的人都已经吃完了晚饭。
自己觉得很惭愧,把背包放下之后,直接奔到厨房后院,用不到四分
钟时间,狂吃了一碗面。然后和大家会合。现在都想不起来是不是汇
面什么的。

大约在七点或者是七点半,开始上晚课。手里拿着发放的一本佛教念
颂集。打开来,一下子就发懵了。居然是我最头疼的繁体竖版古书型。
晚课是在大殿里,大家整齐列队进入。进去之后,才知道,一般的和
尚站在佛像的左边,若是皈依弟子,穿戴有海青的,站在队列的前面。
男居士在和尚的后面,女居士则是必须在右边的。我记得当时就有些
不乐意,觉得有性别歧视。后来还专门咨询了一个师兄(这次集体活
动中大家都是相互称呼师兄的。连我也被人一直称呼师兄来着),他
的原话我忘了,大致的意思是说,女性确实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地位
是低一些的。我听到之后自然很是郁闷,觉得就算是我这辈子学佛了,
连起点就比随便一个男子低,更何况世间低劣的男子也到处有,这些
都比我高,真是不忿。他说这是前世因缘的关系。我听了又受打击,
更觉得自卑了很多。不过脑子里当时想着,其实是女子养育了众生的,
但是当时也没有说出去。

晚课的念颂经文有:佛说阿弥陀经,往生咒,礼佛大忏悔文,蒙山施
食仪,赞佛偈,净土文,普贤警众偈,三皈依,祝伽蓝,伽蓝赞,观
音赞。我熟悉的只有第一个佛说阿弥陀经,拿着书本和大家念唱。晚
课的时候,才第一次知道念经是什么样子。真实的是在唱颂。就算是
如同阿弥陀经一般的记叙文章,也是唱出来的。曲调悠长回转,确实
好听。认真跟着念唱,发觉调子都一样,大约每隔一两句就重复一次。
前面提及的晚课念颂经文是书本上的目录,实际的晚课没有完全念出
来,但是也添加了其它的内容。但是我确实不知道具体有哪些。主要
是因为很多繁体字不认识或者认错,竖版看着也费力,论述类的经文
还勉强能跟着念下来,待到咒语类的,都是梵文的音译汉字,绝大多
数都不认识,就连一个字都跟不下去了。我在后来跟唱的时候,连念
颂的经文都找不到了。偶尔有师兄指点一下页数,或者自己随便胡乱
翻书找寻。

开始的时候大约是站着念的,时间稍微一长,自己就受不了了,腿疼
的厉害。后来长跪着念,舒服了一些。时间一长,还是受不了。中间
有一段是大家站起来列队走动念颂南无观世音菩萨(这个也实在记不
确切了,因为早课是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我一直没有怎么分清楚。)
连续念颂,后来悄悄看一下经文,才知道要念颂五百声的。但是念到
后来,就改成只念观音菩萨了。我疑心是在二百五十句的时候改动的,
但是又觉得好像这个念颂很短,大约是从三百句或者四百句开始的吧。
然后是站着念颂,没有过多久,又把自己弄丢了,只好四处翻书找。
站着又很累了,忽然就翻到一页,看见一行竖字:暮时课颂毕。耳朵
里听见念颂的文字就在前一页,不由得高兴起来,也打起了精神,继
续下去。

整整一个小时之后,晚课结束。

晚上九点的时候,忽而听见有敲钟的声音,也没有怎么在意。后来有
人提醒,说这是在唱暮扣钟偈,所以就走到大殿旁边的钟楼下去看。

果然钟楼上,窗户大开,隐约一个人影在敲钟,正在高声唱偈。声音
很是深沉悠长。对面的鼓楼上亦有人在和声敲鼓。这才明白,寺院里
的两个钟鼓楼是这般用处的,原先还真以为是建筑的摆设。

细听起来,好像唱词见过,赶紧拿出随身带的资料,翻开来,果然是。

搜索一下,想找到扣钟偈贴过来,也没有找到。只好费力敲字了。

洪钟初扣,宝偈高吟。上彻天堂,下通地府。
上祝诸佛菩萨光照乾坤,下资法界众生同入一乘。
三界四生之内,各免轮回。九幽十类之中,悉离苦海。
五风十雨,免遭饥馑之年,南无东郊,俱瞻尧舜之日。
干戈永息,甲马休征。阵败伤亡,俱生净土。
飞禽走兽,网罗不逢。浪子孤商,早还乡井。
无边世界,地久天长。远近檀那,增延福寿。
三门镇靖,佛法长兴。土地龙神,安僧护法。
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历代先亡,同登彼岸。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峨眉山银色界大行普贤愿王菩萨。
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

扣钟偈唱三遍,后来我才知道,这中间连续敲钟一百零八下。一共半
个小时。之后就一切安静下来了,称为大止静。一切声音停止下来,
之后大家安歇。

扣钟偈后面写的诸佛菩萨们我实在不清楚,长期都把弥勒佛和阿弥陀
佛混在一起。但是前面的祝愿内容,还是能看明了的。

夜晚的寺院凉风习习,闲步在院落中,树影婆娑,仰望一下上空,明
亮的星星遍布天宇。四周寂静之下,听着这苍凉的扣钟偈,忽然有些
感动。全心全意的发愿唱颂,没有一点是为自身祈福求财,完全是为
天下苍生,幽冥亡灵,鸟兽鱼虫这些祈祷。听来实在有大悲的感觉。

信步度出寺院,因为寺院门口向南,地势较高,一眼望去,漆黑的田
野远方,几处村舍星星点点灯火。夜深,一切安祥。尘世碌碌的众生
此刻也开始安歇,或享天伦之乐,或谋明日之利。殊不知,在一处院
落,正有一人不眠,为众生祈愿祝福。声音满含大悲,声响贯彻夜空。

凌晨三点五十分的时候,就听见外面打板的声音。就是用竹板敲打发
出声响。一个哈欠过去,才想起来,一会该去早课了。

四点钟的时候,准时又响起了钟鼓声。洗漱的当头,听见好像唱的和
昨夜不太相同。好在扣钟偈唱三遍,等我收拾完毕,带着念颂集去上
早课的时候,它还没有唱完。翻看一下,原来晨扣钟偈和暮扣钟偈区
别还是很大的。前面的词句都不一样,但是总体的意思还是差不多的。
就是更偏向一些皈依弟子对佛祈愿的话语。

早课的内容和晚上不一样,看看功课本,大致有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往生净土神咒,心经,普贤菩萨十大愿
王,大吉祥天女咒,等等。

最开始念的是楞严神咒。最初是能看懂的,诸如:尔时世尊从肉髻中。
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到了后来,就
出现了汉字标音的梵文咒语,才跟了一句就不认得字了。神咒大约是
下面类似的:

南無薩怛他蘇伽多耶阿囉訶帝三藐三菩陀寫 薩怛他 佛陀俱胝瑟尼
釤 南無薩婆勃陀勃地薩跢鞞弊 南無薩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喃 娑
舍囉婆迦僧伽喃 南無盧雞阿羅漢跢喃 南無蘇盧多波那喃 南無娑
羯唎陀伽彌喃 南無盧雞三藐伽跢喃 三藐伽波囉底波多那喃 南無
提婆離瑟赧
 
这样的文字,还是竖排。大佛顶首楞严神咒一共十六页,除过赞颂和
叙述两页之外,其余就是一共五会这样的咒语了。今天方才明白,为
什么听见寺庙念经听不懂了。既然跟念不成,就跟看,结果也来不及,
一页咒语后,就找不到地方了。但是听着和尚们的背诵,心里实在是
佩服的紧。因为这种背诵实在是纯粹背音,从字面上看不出来意义的。
再看看身边着海青的年老妇人居士们,也是口中清楚颂念神咒,不由
心下又惭愧了许多。赶快翻书继续找地方。

忙乱翻书胡思乱想的时候,忽而听见音调好像变了,才知道转念大悲
咒了,但是一看,仍旧是繁体的咒语,跟看了一会,再次放弃。眼睛
无法跟看,脑子里就开始稀里糊涂了,有点打盹的架势。猛然身子向
前倾了一下,差点摔倒,才醒过来。耳边好像听见色不异空,空不异
色的字眼,知道是念到心经了。好在这个我从前还看过两眼,赶紧手
忙脚乱地翻书,才念了两句,还没有跟全,心经就结束了。

早课的时间好像特别长,一直在稀里糊涂打瞌睡。连中间偶尔的叩拜
都觉得太难得了,因为可以伏在蒲团上睡两秒钟。后来到大家列队行
走颂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时候才清醒过来(刚才咨询了一下,早
上念五百句观世音菩萨,晚上是五百句阿弥陀佛)。最后停下来念颂
的时候实在忍不住又打瞌睡,只好找寻朝时课颂毕的字眼,内心煎熬
地盼着赶快去念最后一章韦驮赞。

早课在六十分钟之后准时完毕。一分不差,让我倍感惊奇。

之后打板过堂,吃早饭。列队进入。之前还有仪式,大约是念咒,不
我一直没有听懂。有一个和尚拿着两个器具做一些仪式,然后出门,
再回来。完毕之后,大家开始吃饭。后来吃饭的时候,仔细观察了一
下,那两个器具是木头长条,前端刻着一只手,另外一个忘了是什么,
仪式中从饭碗里挑起来一些,据说是给恶鬼吃的。详细情况不清楚。

过堂很安静。吃饭,添加,完毕放置,都是有规矩的。一切依照固定
的姿势表明意思,没有言语。之后到厨房帮忙洗碗。

看看表,还不到六点半。一天的新生活就这样要开始了。想想平日,
不到八九点钟,是断然醒不来的,连窗台上的太阳花都不如,心里
稍稍有点惭愧。

清晨终于有空闲在兴教寺四处走走看看了。

兴教寺面积不是很大,布局因为地势的缘故,也无法扩展成规整的庭
院结构。但是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倒也都
是齐全的。寺内古木参天,绿树掩映,阶边苔痕,墙角花草,墙壁上
附着常春藤,松枝间缠着凌霄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倒真的
是一处幽静的所在。

寺院安排宽见法师和附近村中一位徐姓的老居士给大家讲解兴教寺历
史和沿革。方才知道,前一天晚上和清早的扣钟偈都是徐居士唱的。
他已经在这里十几年如一日唱扣钟偈了。闻听此语,顿时对徐居士钦
佩不已,连连合十致意。

听徐居士介绍,说是在唐朝文宗年间,曾经重修过玄奘的舍利塔塔身,
在清朝同治年间的时候,兵荒马乱,全寺除过三座舍利塔之外(还有
两座是玄奘弟子的舍利塔),被付之一炬。民国时候,朱子桥和程潜
曾大规模维修寺院。文革时期,是少有未被破坏的寺院。八二年之后,
开始全面维修增建。

一行人随着法师和徐居士在寺院里闲看,抬头就看见高高的松树枝干
上,蔓延缠绕着细长的绿色藤蔓,上面开着硕大的桔红色花朵。顿时
惊异不已。宽见法师说,这就是凌霄花。真的是百闻不如一见。多年
来听到凌霄花的名字,一直想象真正花朵是怎么样生长的,连图片都
没有见到过。今天却意外在兴教寺的庭院里看见盛开的凌霄花,攀缘
着高大的松树,直上云天,不由得令人赞叹不已。

附着凌霄花的松树后面,就是法堂。抬头就看见匾额上题着四个字:
花开见佛。心下平和,渐渐有欣喜的心情,不由得就笑一下。

步出寺院山门,向外望去,这才觉得开阔了许多。

由于兴教寺处在少陵原的断崖之上,所以南边望过去,是地势很低,
而且平坦许多的田野。清晨望过去,稍稍一些雾气。庄稼菜地都是青
绿,偶而集中的一些树木,就有掩映的村舍露出来。远处一排长线的
白杨树,便是通行的公路了。田野的尽头,显出悠然的终南山。山峰
峻伟,山麓与大地连接处平缓,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白云飘来散去,
好一幅终南山的水墨景致!

平日里,想起来终南山,基本上都是幻想中的诗歌意境。前人描述终
南山的诗词太多,也不必一一叙述。在我的脑子里,就一直是遍山翠
绿,白云闲游,幽壑深林,古寺山泉。很是一个归隐的好去处。然而
现实里,偶尔天晴向南边张望一下看见终南山,并没有什么感觉的。
在西安这个地方,我往往觉得自己很多时候有精神分裂倾向,一方面
活在一个尘土满面的喧嚣城市中,到处是高楼大厦,垃圾遍地,拥挤
的车辆,污染的空气,我碌碌地混在人群之中,为自己谋食,为家人
谋利。终南山,因为空气污染,其实也看不见,更不会想。然而每每
另一方面,则是几层时空交错的古城印象,繁华之上印着废墟,歌舞
之地埋着枯骨,铅泪如清水,酒中泛着血。至于终南山,则一直是王
维诗中的意境。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亦或者是,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
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今日里,在寺庙门前,居然第一次体验到幻想中的终南山景色。我真
的没有料到,这座终南山,隔绝千年之后,居然越过遥远时空,超越
长安古城兴衰溃败的种种景象,依然在一个清晨从远方扑面而来。不
见仆仆风尘,不闻暮色残年,清新如昔,隐逸如昔,我乍见此,若三
世故人,今生重逢,怎不令我顿时清泪潸然!

早晨天气晴朗,适合晒经。于是师父们带领大家去藏经楼前面的空地
上,他们去里面准备,我们在外面,有一队人围着几张桌子泼墨挥毫,
其余的人都随着宽见法师在廊下的蒲垫上打坐。

宽见法师先给大家开示了一番打坐的意义,然后大家静坐。我没法像
大家一样正规盘腿坐着,就打了一个散盘(大约就是随意地脚压在小
腿下),然后都不说话了。四下里安静。心里本来想着清净一些,谁
料到根本不能空心,基本上和睁着眼睛脑子里想事情是一样的。风吹
过庭院,凉爽宜人,忍不住就打起了瞌睡。一会儿听见身前呼呼的声
音,睁开眼睛,就看见一只大黑犬正蹲在面前看着我呢。然后就清醒,
不好意思瞌睡了,冲着大狗挤眉弄眼两下,它也没有反应,真是钝得
厉害。

这只大黑狗,早上醒来的时候就注意到了。洗漱的时候它曾经跑进房
间里来。当时还吓了一条。后来看它老实可爱,虽然长着一副狼狗的
架势,态度却是一个小孩子,过去拍一拍脑袋,摸一下皮毛,也是很
乖的样子。然后就没有害怕只有喜欢了。

听大家叫它的名字是黑熊,有点土,也还可以。我们活动走到那里,
它就跟到哪里。四点半早课,大家在庭院排队准备进入大殿的时候,
这个家伙居然也起来这么早,一声不吭地站在旁边看。每次遇到法师
开示的时候,它就老实趴在法师身边,仿佛在听。赵州老和尚说狗子
也有佛性。我看着黑熊,还真算是寺院的动物,真有那么几分佛性显
出来。

晚上就寝的时候,黑熊就跑到宿舍走廊上,看见谁的房间开着就走进
去。大家往往也是很欢迎的。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看书,就听见房间
门啪地一声被推开,回头一看,却是什么人都没有。同屋的妹妹却叫
嚷起来,说是黑熊溜到了床下。我们的地板是铺的地砖,想来是夏天
天热,它趴在那里舒服,也正巧在我的床下。大家招呼了半天想骗它
出去,结果黑熊死赖着不动。我觉得也就算了,各不相扰。结果同屋
有一个妹妹特别怕狗,不同意。结果威胁恐吓,甜言蜜语都使上了,
一点作用都没有。没奈何,想起来背包里还有一些棒棒糖,于是拿出
来去诱惑它。黑熊到底是小孩子,最后就是它嘴里含着棒棒糖,一个
师兄捏着露出来的那个小棒棒,引着它出了房门。

看见黑熊如此可爱,不由得心下喜欢。以后再见着它,有空就喂棒棒
糖,大家一起吃,感觉也好。后来都有点担心它得虫牙。

打坐终于结束了。大家放松一下,我问宽见法师,打坐到底为了什么
阿。他很纳闷,说刚才不是最初说了吗。我心下里很惭愧,因为实在
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稀里糊涂坐了一阵,脑子里也没有清净也没
有空,还忘了法师说的话。

刚才发觉,书写的时候总是在最后惭愧一下。刚要打算再也不写这两
个字,却收不住又要写了。

打坐完毕,趁着晒经准备还没有完成,就在寺院里四处看看。迎面就
走过来一个人,冲我微笑致意。我看着是一个和尚师父,觉得也要尊
敬,就应付回笑算作招呼。却忽然觉得此人很面善,更是面熟,好像
在哪里见过来着。正纳闷自己怎么会认识这个师父呢,所以就用怀疑
的眼神使劲盯着看了两眼。没有料到师父冲我一笑,说,怎么,不认
得我了?我听着声音,极其惊讶,转而非常惭愧了。一时张口结舌,
很不好意思,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了。这位师父不是别人,正是学校南
面青龙寺的住持宽旭法师。我们好歹也见过七八次面,说过好几次话。
他还是这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顾问,青龙寺,净业寺和兴教寺是主
要组织寺院。惭愧之余,只好说,真没有料到在这里遇见您,所以没
敢认。然后嘿嘿干笑两声掩饰尴尬。幸好宽旭法师是非常慈祥的人,
呵呵一笑,并不在意的。我只好在心里责备自己的糊涂脑子。

后来晒经了,是大般若经。卷轴状,放在一个个的木盒子里。每一盒
大约十多卷。展开来,能有十几米长。仔细看去,都是不长的条幅拼
接起来的。上面字迹也不同,看来是很多人发愿完成的。

开始以为晒经就是摊开来晒着,后来师父指导说,就是完全展开来,
然后立即卷上就可以了。主要是晾一下,让潮气散出来。真的暴晒,
经文本身也受不了的。

一直在庭院边挥洒自如的那些师兄们,已经把书法绘画的帖子晾在绳
子上了。我不懂艺术,看上去,峻朗凌厉的,就喜欢一些。古拙厚重
的,就一眼扫过。总之就是佩服两个字。

下午的时候,算是夏令营正式的开营仪式。兴教寺八十多岁的住持常
明老和尚做了开示。其余还有宽旭法师,佛教协会的老师,高校的老
师,政府领导。讲话完毕之后,算是正式活动开始。

下午时分,请王亚荣先生在玄奘的舍利塔下讲玄奘文化。

来兴教寺这么长时间了,忙碌之余,真的忘了还有玄奘塔这件事情。
大家这么一说,才觉得每日路过西院看见三座古砖塔,均是视而不见,
想来真有点对不起玄奘法师。

我对于玄奘法师还是非常景仰的。记得几年前,曾经一个人跑到慈恩
寺去玩。正巧那个时候有玄奘的介绍展览,于是去看了,了解了法师
一生的事迹。很是受震动,回去就翻检图书馆去找寻他写的《大唐西
域记》。当时非常惊异于玄奘的博闻强记,敬佩不已。然则独自一人,
为探寻真经,逃离大唐,四处躲避官兵追捕,夜宿玉门关外,晓汲边
塞清泉,不为高昌盛情所困,不为大漠艰难所动,一腔热忱,义无返
顾,至今念来,尤令人扼腕感慨不已。这何止是敬佩二字可以概括的!
个人的人格力量尚且如此,为解救众生,生死置之度外,其大慈大悲
之心,足以光照千古。那一次在展览上,还看见一副泼墨的玄奘西行
图。画上正是戈壁飞沙走石,风雪扑面,手持禅杖,昂然前行的玄奘
法师。面部少许沧桑,表情坚毅勇猛,不畏困顿,不惧严寒,当时的
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多年来,每次想起玄奘,首先就
是这副图画中行者的形象。

如今,在玄奘舍利塔下,我们能够坐在蒲垫上,听王亚荣先生将玄奘
法师一生的事迹思想娓娓道来,实在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舍利塔的
左右两侧,分别是玄奘弟子窥基和圆测的舍利塔。形制稍微小一些。
王亚荣先生给我讲座印象最深的,是玄奘终其一生,只为修行宏法。
回到长安之后,译经之余的大部分时间不能自己决定,而是成为了宫
庭的国师,行动都要受制于皇帝的命令,终究不能自在修行。

当时的场景,也只是夏日听讲座,面对着玄奘舍利塔,也并没有多少
感触的。回来之后,阅读《玄奘传》,到最后,看到玄奘因为从前中
国的《般若经》义理未臻完备,就打算重译。但是这部经书太大,而
他自己身体已经不好了,人命无常,恐怕有变,于是请求到玉华寺专
门和大家去翻译。《大般若经》有二十万颂,原本在印度有四个版本,
玄奘得到三个,翻译的时候若有疑错,就同时拿三个版本校正,然后
翻译。四年后,六百卷《大般若经》全部译完。这个时候,连我自己
都长出了一口气,仿佛卸掉了千斤重担。

翻译完《大般若经》的第二年,参加译经的大德和玉华寺的僧众多次
请求玄奘法师翻译《大宝积经》。玄奘取过经书的梵文本翻看一下,
对大家说:“这部经典翻译起来跟《大般若经》差不多,我知道我的
气血已衰,死期快到,不能再承担这一浩大的工程了。我现在没有其
它想法,只想到外边兰芝谷佛寺礼辞俱祗佛像。”看到这一段的时候,
忍不住凄然落泪。这分明是一个疲惫不堪的老人悲凉的低语,一盏黄
昏风中即将耗干的油灯的忽闪火苗。对着这一位千年前老人的言说,
我除了热泪以祭,还能再多说什么呢。

晚上的晚课效果不错,大部分能够顺着书本念下来,基本的曲调也能
顺下来。

偶尔分神的时候,稍微扭头看一下,桔黄色灯光下的大殿上,正面是
庄严的佛陀,座下是两边站立的僧人,居士和大众。有专门的僧人敲
鼓和木鱼,按韵律打磬,整个声响悠远,和着念颂。佛前香花鲜果供
奉,蜡烛窜着火苗,几支香燃着青烟。再看见周围的人,全心念颂经
文,不由得觉得眼前的景象缥缈起来,不知今夕何夕。我倒是没有此
情此景似曾相识的感觉,就是觉得,自己仿佛来自另外一个世界,一
下子被抛空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来,然后混迹在人群中。所幸这里的氛
围又和自己相合,就渐渐融在其中,然而总是忍不住自己本身仿佛跳
出了这个场景的设定,孤单一个人飘在空中向下观望,终究还有那么
一丝隔绝感。

以前对寺院中的僧人们有诸多误解的。其中的一个很大疑问就是他们
到底念不念经,念到什么程度?看到武侠小说或者电视,总是不喜欢
和尚四处参和武林纠纷,世上已经太多纷扰,不好好安心修行,跑出
来作甚。或者平日里,偶尔去寺院,结果大部分都是旅游景点收门票
的,有的还贵的没法承受,看见僧人在寺院门口检票,在法物流通处
卖开光的吉祥物,诸如此类,不一一而足,实在不悦。有这么多功夫
操心世间的杂事,哪里还有精力潜心修行呢?就连这次来兴教寺,虽
然惊异于徐居士十几年来如一日唱扣钟偈,但是心里开始还是颇有怀
疑的。这方面,我确实有小人之心,每天都跑到兴教寺里来,早上四
点和晚上九点准时唱偈,一个月怎么坚持,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
坚持力,长年做这样的事情呢?这样一想,甚至都有些疑心这些早晚
课,是不是在做秀给我们看?

然而此时,无论心中的疑虑还有多少没有消除,看见眼前的景象,僧
人与大众高声颂念,严谨认真,此诚可鉴,不由得让我心生愧疚。我
所误解不屑,原本是因为从来没有接触到真正寺院僧人。长久被某些
假相误相所惑,以为就是真实,从而否定全部,这实在是令我万分愧
疚的事情。

中途照例是念颂南无阿弥陀佛五百声,大殿的蒲团都是一排排摆放的。
因为人多,所以在殿内绕佛像前行的时候,会在蒲团之间的小道上来
回走之字形穿行。我在念佛号的当中,看左右成行来往的列队。看见
一侧人迎面而来,各个看得清楚,纷纷与我隔着蒲团擦肩而过。之后
再无踪迹。稍微转头,另外一侧亦是如此。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待我
继续行走,眼前却分明又走来方才印象中深刻的一列人。其实又何止
是他们,周围所有的人都与我相逢又相别。一瞬间就感觉我所走过的
每一段蒲团间的小道,都是我的一次人生,此间相遇无数人群,又纷
纷离散,最终还是我一个人走向道路的尽头。反转进入另一个之字形
的道路,遇见另一群人,再次遇过,走过。如此反复不已,正如生生
世世,往来不断。历世的印象,重重叠印,每次经过的行人,似曾相
识,又似陌路相逢。再扩展到整个大殿,对每一个人,也莫不如是。
这大殿就如同整个时空,我们众生在其间反复轮回,生生不息。如此
想来,一生有相逢的幸福,有离别的痛苦,三生乃至千万生,亦有乐
聚苦散,生生世世,但见知己故交,亲朋眷属,各个擦身而过,又次
次机缘相逢,世间万事,无不瞬息变幻,无常即是永恒。此心在空虚
的世间无处可托,惟有耳边的佛号声恒久陪伴。感念若此,心中千头
万绪,不可言说。眼前的景象模糊缥缈,在昏暗的大殿里,生生世世
的行进中,我藉着唯一不变的佛号,悲喜交加,感怀以致落泪。

第二天

接下来的早课,也没有打瞌睡,楞严神咒已经能跟看到第四会了。我
疑心这是头一天晚上睡得太踏实的缘故。到底是寺院,晚上十点之后,
非常安静。想起来在城市中,连夜色都是灯光点缀的光亮,更别提街
道上时刻不停的来往车辆了。

早上辞别了兴教寺诸多的师父,感谢他们这两天的食宿照顾。徐居士
也过来送行。于是合十感谢他给我们介绍兴教寺。徐居士人非常和善,
一再叮嘱我们上山的路上小心。想起来他这几天一直敲钟唱偈,实在
是很感动,主要还是因为我确实从他的唱颂中稍稍体会到一点点佛教
的慈悲精神,还有徐居士本人的虔诚和坚持精神。

这一天的安排是参拜南五台上面的几个寺院。南五台是终南山的一部
分,其余比较著名的翠华山,圭峰山也算是终南山的一部分。南五台
名字的来由是因为山顶有观音,文殊,清凉,舍身,灵应五座山峰,
其中观音台最高,最有名。五台这个名字在我看来,做山名实在是太
没意思了,山西有著名的五台山,这里就有南五台,我虽然无知,但
印象中好像称作五台字样的山有好多,有五个山峰就挂一下名。也是
我没有缘分,后来上了观音台,四处望开来,也没有找全其余的四个
台。很多时候,在终南山的行程中,都是这么脑子里稀里糊涂地过来
的。

在南五台山口处,就有弥陀寺,是我们参拜的第一个寺庙。格局也是
非常狭小的。大家在大殿参拜之后,由当寺的住持介绍弥陀寺的历史。
据说是隋朝建立的,本来还有石碑记事,但是现在早没了,所以也没
法考证。以后自然是历尽流年,或修或毁,现在当然是修缮增建。

弥陀寺里面有新建的罗汉堂,值得一提的是堂壁上镶嵌的五百罗汉石
雕像。师父说一个大约有一二百斤重。我看一看,长也不过三四十厘
米的样子,宽大约在十五到二十厘米。后来才知道,砖是长条形的,
镶嵌在墙里面,横截面上浮雕刻着罗汉。据说这是一对父子用了三年
雕刻完成的。心里实在是景仰不已。仔细打量这些罗汉们,形态神情
各异,就疑惑父子雕刻师是怎么设计这些罗汉形象的。一面墙整体扫
过去,居然还真的没有雷同的,不由得真心佩服。对于能长期专注做
事的人,我一向是很敬佩的。

弥陀寺里面印象比较深的是三株树。两株红白玉兰,一株桫椤树。都
是树枝高大,荫庇大片房顶的样子。寺院的师父说这两株红白玉兰分
别的年纪有七八百年,他说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数字,我没有记住。大
致向前推算一下,应该在宋末。只是纳闷,不知道这个年轮是从哪里
看出来的,是不是得截一小段检测一下?或者是本身就有明确记载?
但是看着大树,历经风霜,也苍凉了许多。不晓得在早春,这样沧桑
的枝干上会如何开出满枝的繁花白玉兰,实在算是极好的景致。另外
一株桫椤树,据说是从印度直接带来的,很年轻。树下落了一些果实,
像细长的杏核上一层豆荚,当即拣了几颗,打算回去种一种这种稀有
的树木。结果宽旭法师看见,笑着说这种种子没法种出来树,于是有
些沮丧,随手又把种子扔到树下的草地上了。

弥陀寺简单停驻了一下,就继续上山了。

上山距离弥陀寺不过四五里的地方,就有一座寺院称作圣寿寺的。

山路曲曲折折,在一处拐弯的平地,就看见二三十级破烂的石头台阶,
上面一个破败的山门,年久失修的样子,这个就是圣寿寺了。寺庙前
,台阶下的平地上,有一棵非常粗大的唐朝槐树,树上的牌子表明这
个属于西安市重点保护名树。看着两个人都合抱不过来的槐树,依旧
枝叶繁茂,当真是山中不知岁月,躲过了尘世的百般劫难,忍不住拍
几下围护的石栏杆,空感慨一下。

拾级而上,迈进破烂得摇摇欲坠的山门,看见院子,不由得脱口而出:
真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阿。同行有人纳闷,我说,眼前不正是
汉乐府的写照么?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
葵。只见整个院落,仿佛三十年没人的架势,一个不大的院子,前面
的正殿门窗摇落,蛛网横织,两边的土厢房风雨侵蚀,庭院里长着半
身高的蒿草,直接一幅溃败的破寺景象。

就是这个圣寿寺,还算是终南山上历史最久远的寺院。我今朝一见,
果然名不虚传。同行的师父介绍,原本南五台也是一千三百年前,观
世音菩萨现比丘身,降伏毒龙所开的古道场。也是莲宗八祖云栖莲池
大师中兴莲宗的发愿场所。师父还讲了一个故事。传说在隋初,有一
只毒龙,化作一个道士,在集市上卖仙药,说是吃了可以立即升天。
结果它自己就飞到空中,专门拦截众人的魂魄来吃掉。观音菩萨看见
了,就化作一个比丘,和毒龙相斗,后来就降伏了它。所以南五台山
上有很多古迹是和这个故事有关的。当时我听着这个故事,心里隐约
觉得有道教和佛教的现实斗争在里面,只是想想,没有什么凭据,也
就罢了。

至于圣寿寺本身,则是在隋朝杨坚的仁寿年间(601-604)建立的。
算是南五台历史上最初建造的寺院。建寺的第二年,御书的牌匾上是
"观音台寺",唐朝的大历年间,改名为"南五台山圣寿寺"。五代的
时候毁于兵乱(原来山中也不安宁,寺前的老槐树实在是太幸运了),
宋朝的时候,又开始修葺。

圣寿寺比较有名的是建于隋朝的圣寿寺塔。于是我们一行人穿过庭院
中间半身的蒿草,沿着草中间踩出来的一条小道,要绕到正殿的后面
去参拜圣寿寺塔了。

圣寿寺塔并不在正殿的后方,我们绕过正殿,才发现后面又是山路,
上山的台阶约有一里左右,上面又是一片平地,远处就望见房屋的檐
角和砖塔的样子了。

上面的平地,也是处于山腰的部分,靠近山路的一处,开辟了几处菜
地,种着豆角西红柿之类,边缘用向日葵做围栏。圣寿寺真正的大殿
才在这里。大殿前面一片空地,有几株大树,对面几间土房。几个老
太太居士正在忙碌。一个年老的僧人就迎上前来。

这位圣寿寺的住持广宽法师,六七十岁的样子,个子不高,面容枯瘦
而慈祥。我们大家拜殿之后,就由他给大家介绍圣寿寺的情况。听广
宽法师一说,才知道这里是有两座塔的。也是自己粗心,进大殿之前,
还真的没有注意到菜地旁边的荒草中是两座塔。其中一座就是有名的
圣寿寺塔,原来的名字是叫作"应身大士塔"的,就是用来纪念前面
所说的观音菩萨显化成和尚去斗毒龙。还有一个说法,说是隋朝时期
放置了释迦牟尼的牙骨在里面。同行的一个姐姐是研究这方面的,她
说很有可能这座塔就是隋朝初期杨坚在天下广建佛寺供奉佛骨舍利的
一处地方。我脑子里也隐约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印象,隋文帝因为从小
被尼姑曾经养大,所以执政之后,曾经大建佛寺。但是实在不能确定,
暂且记下存疑。这座塔有七层,三十多米,是常见的仿木楼阁式砖塔。
历经千载,也没有怎么倒塌,想必中间有过修复,但是我也实在记不
清什么时候修复的了。

菜地的最边,有另一座比较矮小的砖塔,这就是印光法师塔了。周围
都是荒草。这个塔是用来纪念印光法师的。我自己实在是孤陋寡闻,
印光这两个字,平生好像也只听过一两次,他是做什么的,真的不知
道。幸而这里的老和尚广宽法师讲解,才没有当面错过一位高僧大德。
印光法师是陕西郃阳县人,清咸丰年间出生(1861年-1940年)。他
以前是学儒学的,后来研究佛理,就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在南五台的
莲花洞寺出家了。因为害怕家人找寻,就离开山里到外省寺庙去了。
一年之后又回到终南山结茅潜修,曾经在这个圣寿寺住过一段时间。
广宽法师给我们指点,就是在观音塔前面的一片小空地上,说是当时
就一个小土屋子,条件很艰苦。印光大师一生,由儒入释,主张儒佛
融合,学佛由做人学起,所以他平日很善于用儒家伦理及念佛法门教
人。比较有名的著作就是《印光法师文钞》一类的书籍,对广大的信
徒建立正信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也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听见印光法师的事迹,再看看那座矮小的砖塔,虽则砖棱上都长了荒
草,实在觉得这座塔的分量很重。对于佛教,我本身没有信仰,虽然
也没有将它列入封建迷信,但是看着周围的寺院统统是旅游区的收费
公园,在园子里又到处是烧香拜佛求财求福的人,而且大部分还是老
奶奶,心里实在对佛教是有些不屑的。这几年来看书多了,也拿它当
作文化的一部分了解一下,偶尔觉得还有那么一点儿哲学的意味。但
是真正对佛教,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甚至皮毛都不如。现在看见一
个实在的高僧大德的例子,脑子里也免不了多转几圈想想问题。至少
这个佛教能让一些人耗尽一生,努力精进去探寻义理,成就了常人不
可及的事业。就冲着这份执着,义无返顾舍身忘命的探寻精神,我都
要对这些高僧致以深切的敬意,要对他们为之呕心沥血的事业正眼相
待了。

感谢圣寿寺的广宽法师介绍印光大师给我听。

荒草丛生,古塔旧砖,列队绕行,念佛参拜之后,广宽大师请大家随
意四处看看。

烈日炎炎,夏蝉聒噪,口焦舌燥之际,却看见空地上树荫下的矮桌上
正放着几只粗瓷大碗,院子里的老奶奶正招呼大家过去喝茶。一时间
也没有客气,端起茶碗,呼噜几口就喝完了,额头脸面上却也渗出一
层热汗。空地的边缘,有一处塑料水管接着山泉,双手掬定泉水,洗
一把脸,真正是凛冽清爽了。

细问院中忙碌的几个老奶奶,才知道是附近山下的山民,近来专门上
给寺院拆洗被褥,收拾院落,拣柴做饭的。

稍微扭头一看,有几个人围着广宽法师站在一圈,于是凑了过去。看
大家脚下却是一段断裂成两半的方正碑石,上面胡乱布着一些沙石和
尘土。一位阿姨拿一盆水浇上去,抹布来回擦拭两下,碑面上的文字
就显现出来了。蹲下来细看,是道光年间重修圣寿寺的一个碑刻。耳
边就听见有人建议法师说,圣寿寺现存的石碑不多,这个好歹也是证
据,不要胡乱撂在院子里置之不理,过几年碑断了,字磨了,谁还知
道有这么一回事阿。道光年间的物品,放在这里,大家打眼一看,确
实不算得多么文物,倒是证据这二字,让人注意一下了。

因着要赶山路,在圣寿寺停留的时间也不多,喝茶打搅之后,就要告
别法师继续走路。一时就看见老法师从大殿里走出,手里拿着一些物
品。说是大家结缘一下吧,要将这些东西送与我们。一个个接将过去,
然后合十谢过。我得到一小串佛珠手琏,一个观音菩萨的小小护身符,
也就顺便挂在了脖子上。当时心里蛮感动的。物品虽小,老法师慈祥
地送给我们,今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见面。手上有这么一件小小的东
西,心里温暖了许多。

山路再行,又遇见几个小寺院,因为不在此次参拜之列,且要赶路,
因而都是匆匆过而不入。中午时分,在山路间一处宽阔地方,就地坐
下午餐。大家三三两两散在四周,寻地方坐下吃饭。午饭是早上从兴
教寺带来的。一人一份都放在饭盒里。打开来,两个馒头,一小堆咸
菜。所意外的是,居然有一个桃子。其余有的人是西红柿。这是兴教
寺帮忙做饭的老阿姨从寺院的菜地里亲自摘下来给我们的。想想我们
一早要出门,她们比我们更早,给大家准备中午的吃食,像对自家的
孩子一样。手里捧着饭盒,对遥远的兴教寺老阿姨和法师们心存感激。

当下里拿着桃子,走到路边的小溪旁去洗。流水清澈见底,溪上大树
遮荫,不由得凉爽。起身之后,手甩一下水,不经意间就被旁边的一
丛高大的草碰了一下,手背上立即蝎蛰似的疼起来。恼怒之中,呲拉
一声,随身就抬起脚,踢了草丛一下。旁边坐在大石头上歇脚的宽见
法师看着就笑了,说小客阿,应当高兴的事情,怎么就恼怒了。我使
劲甩手两下,抱怨说生气还来不及呢,哪里有高兴的份儿。法师就微
笑着说,你被毒草蛰了,心里可以这样高兴地想嘛。太好了,毒草蛰
我一下,我代大家受过,以后一路上毒草就不会蛰大家了,这样多好。
我当下里就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因为从来没有这样想过事情,更没
想到我被草蛰和大家有什么关系。一时没想明白,就疑惑地说是不是
阿。法师很肯定点一下头。说我被草蛰了,这是事实。但是凡事有果
就有因,直接的因就是我首先甩手碰的草,否则也不会来蛰我。再则,
被毒草蛰了是一回事,但是自己的心里立即升起了嗔恨的心理,就不
好了。然后还说了一些道理,不过当时我脑子回转的不是很快,所以
没有太怎么理解,所以也没有记住。只记得当时很有感触,觉得可以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于是谢谢法师,说我确实是一个报复心极
强的人,不说平常为人怎样,今天被草蛰了就反身踢一脚,就是平常
在路上走着,看见一只小狗冲我怒叫一声,我也非得恶吠一声回应。
如此想来,所谓的嗔恨心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容易就生起来了。又忽
而想起早课时候念到的一句话: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这无始二字也没明白什么意思,但是这嗔字,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恶习。

正式吃饭之前,宽见法师给大家做开示。讲了一些吃饭的道理。大约
就是这些饭菜都是来自十方的供养。信徒们之所以供养,是因为他们
相信佛法。我们吃了饭菜,要有感激的心理,要能消受得了这些饭菜。
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听了这话,心里真的很感谢兴教寺的法师们给我
们饭菜。但是平时过惯了等价交换的日子,除了在家里父母给你不要
报偿,在社会上做事情都要付出代价的。现在忽然觉得对兴教寺什么
也没有做,平白地吃了几天的饭,都没有反应过来这个事情,实在是
有些不好意思了。

好在没想一会儿,馒头和咸菜的香味就占据了脑子。挑拣一块大石头
坐下来,真是饿了,先吃了再说,一会儿还要赶路呢。

将近山顶之处的紫竹林寺院是这次的目的地,再高的山顶,就是著名
的观音台了。

据紫竹林今存的光绪年间镌刻的《重修紫竹林碑记》载:紫竹林者,
大石头之更名也。庙邻南海之殿,寺居南山之颠,云殿崔嵬,灵光昭
著,为终南五台中第一佳境也。自名以来称观音大寺,光绪二十三年
(1897)春仲重修时更名为紫竹林。

沿着陡峭的石阶前行,到一处转弯,有几平米见方的一个平台,平台
两侧是石头栏杆,另外一边却是山门了。背对着山门站在平台上,低
头看见平台似乎在一个短崖上,下面的山路曲折隐没在树丛中,地势
倒也是有些险峻。民国傅增湘《秦游日录》曾赞寺院风景曰:"此寺
斩崖构宇,门外地不盈丈,凭栏下看,幽壑深窅",还真是如此。

进得山门,一侧便是山石自然做墙,沿着精致的石刻阶梯上行,就看
见寺院的整体面貌。整个寺院建筑成品字形。中间是大殿,修得高大
庄严,地势很高,须上十几级台阶,上面有围栏走廊。大殿两旁的楹
联倒是很值得一看:竚立峰头但见云来云去千山俱在足下,值身台上
只觉非真非幻万象尽归目中。想来登高拍栏,望一川终南胜景,定然
不错。大殿的两旁,分别是客堂和寮房,都是两层古楼,整体建筑看
来是新修的,古色古香。其余的建筑都是在这三座殿堂背后各自依山
而建的。由于大殿两边的建筑分别向外拉开了距离,在品字的中间,
就形成一块很大的空地,空地的边缘是石阶和栏杆,下面便是悬崖,
放眼直望见远处山叠嶂,云雾缭绕,地势倒觉得开阔了许多。

在紫竹院四处看看,转到旁边殿堂的大厅里,几个人坐在那里闲聊,
于是也加入。正听宽见法师讲到没有分别心。他问我,小客你觉得圣
寿寺和紫竹院比较起来怎么样?我说,那当然是紫竹院好了。建筑这
么漂亮,院子里干干净净都是大块的石砖,我喜欢!圣寿寺太破败了,
山门都快倒了。言下就有些不屑的意味。法师笑着说,这就是有了分
别心,你看见漂亮的紫竹院心生欢喜,看见破败的圣寿寺就不喜欢。
其实,从佛法的角度来看,这两个都是没有分别的。房屋院子都是外
在的东西,你要看里面修行的人怎么样。佛陀的眼中没有善恶,众生
都是平等的。这就是没有分别心。听了法师的话,心里是似懂非懂,
他还说了别的,也没有记住多少。就是自省了一下,我喜欢紫竹林,
乃是很自然的喜好流露,一直觉得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多时候,也因
为了表象的美丽,执着于外相,真的忽略掉了其实最重要的是屋子里
面修行的人怎么样。谁又能说破烂的圣寿寺中,修行的僧人也如同外
在的寺院建筑呢?认识到这一点,心里反倒有些后怕,不知道平生多
少次,都因着同样的原因,错解了多少事情,执着了多少外在幻象,
错过了多少真知。然而又有些幸运,也幸亏现在知道了这个道理。古
人云,朝闻道夕死足矣,我还不算晚。又记起古人也还说过,闻过即
改,还是有机会的嘛,不由得又高兴起来。

紫竹林傍晚,凉风习习,众人一人一个蒲团,盘坐在中庭,静听吴言
生教授讲座《禅茶一味》,同时宽旭法师给大家示范茶道。

吴言生老师温文儒雅,知识渊博,于禅学茶道自有一番见解。个中典
故诗词,信手拈来,闻者亦是如沐春风。

说起来茶道,与河北赵州老和尚还是很有渊源的。以前略约知道他老
人家的几段公案。只是自己生性驽钝,想一两遍不得其义,也就放弃
了。这个赵州和尚与茶的话头,还是第一次听到。

有一天,有两个行脚僧去参拜赵州和尚请教参禅开悟的道理。赵州就
问其中一个,你来过没有阿。那人回答,没有。赵州就说,吃茶去。
再问第二个人,你来过没有阿。第二个人回答,来过。赵州也说,吃
茶去。这时在旁边的监院僧就糊涂了,不同的人,怎么都是吃茶去?
此时赵州和尚一叫监院的名字,他应诺之后,赵州便道,吃茶去。

禅机公案,要得是直指本心。这个吃茶去的话头,便是要大家注重当
下,单纯思考。去除一切妄念,普通过活也是禅道。这禅茶一味,也
是需要自己品味出来的。我对禅宗所知甚少,再则有些感悟不知道如
何用言语表述(可见语言也有局限),就不愿意多写句子了。

至于茶道,其本质也是禅。将禅的思想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喝茶便也
有了新的意境。吴言生老师还讲了很多茶道的知识,典故,以及意境
等等。中间很多地方都深有感触。例如茶道的和、敬、清、寂。以及
柳绿花红,本来面目。还有一些话头例如吃茶去,莫妄想,放下著。
稍微熟悉理解的,就能记住,其余的,都忘却了。

天色渐渐暗将下来,吴老师的讲座也差不多了。最后他说,日本的茶
道,在室内居多,讲究仪轨。而他觉得,还是在终南山紫竹林喝茶感
觉好,以天地为茶舍,以北斗为茶勺,以万象为伴侣,以松风为琴音。
当时听了这话,顿觉舒畅。抬眼望去,不知何时,夜空中已经撒下了
点点星斗,大殿翘起的檐角边,现出大树的枝杈,山风吹来,松涛阵
阵。除过大殿前几株蜡烛,客堂檐下一两盏小灯之外,四周倒是黑暗
安静。此刻能坐在这里,听一席禅茶一味的说道,亦是非常难得的机
遇。尚未真正喝茶,这品茶的意味,已经了悟了半分。

宽旭法师亲自给大家沏茶,吴老师言笑一句,谁先悟就先喝这第一杯。
倒也令大家踟躇了许多。这悟字,如何能轻易从口中道出?最后不过
呵呵一笑,往来相互传递,人手一小杯,且在这夜色山中,自己思量,
专其一心,喝自己的茶去。

末了散去。在空地的边缘,临栏远眺。因为着天气晴朗,此时望见天
边远远之处,灯火闪烁,成片成行,若流水一般。近处反倒因为是低
矮的山峦,反倒是漆黑一片了。身处远山高峰之中,俯视红尘万家灯
火,天地间静默不语,独自抚栏,心绪万千,此情此景,非身临其境
而不能得也。

第三天

第二天的清晨,去参拜观音台。

沿着紫竹林继续上山,不过多长时间,便可以到达观音台。一路上绿
树摇曳,山路陡峭。我的脚有旧伤,幸亏大家一路照顾,倒也很顺利
地爬到山峰。

观音台上,风景绝佳。不远处即是舍身崖。观音台并不是很大,尚在
修葺之中,北望则见山峰起伏,翠嶂连绵,向南望去,一道道的山脊
山谷相错,这中间隐约就显出一两处房屋来,有人言及这便是传说中
的终南山茅蓬,是终南山修行人专住的地方。从前是真正的茅蓬,现
在大都是房屋了。也是我们一路行程要参拜的地方。

上至最高峰,没有料到还有一处寺院。山门是石头堆砌的,进去则是
一块敞开的高台,一边是两三间房屋,另一面却是山体边缘,沿着一
列栏杆。平台的再一边,高出来很大,顺势就修成十几级台阶,台阶
顶层,另有平台,上筑大殿一座,匾额上题着"圆光寺"。

圆光寺里面没有僧人,里面大约也就是简陋的佛像几座。大家在殿内
列队参拜。我看看布满灰尘的土地,在看看白色的夏装裤子,心里犹
豫了半天,最后还是随众跪拜下去。起来看见膝盖,觉得自己灰头鼠
脸的,有点心疼。因为这里被看作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所以参拜之后,
宽见法师带领大家念颂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这次好在
是个小册子,旁边标注拼音,所以倒是很顺畅地念了下来。后来还念
了大悲咒,这次几乎是看着拼音全部跟读完了,心里很是得意。

圆光寺的地势非常高,放眼望去,四面青翠相叠,白云悠然,山川河
流,历历在目。顶上天空,则是晴空万里,站在高台,不由得令人心
旷神怡,气势开阔了许多。累了坐在大殿前的台阶上,看山风吹拂,
白云苍掬,随风聚散,哪得恒远。就是四下里这些同行的诸位师兄,
来自全国各地,因缘际会,居然凑在此处一起看见如此美景,谁又知
道几天之后,便又各自散去,无常如山风吹云,真真聚散随缘了。

从观音台下到紫竹林寺院,吃过午饭,大家各自休息活动。

我因为没有多少午睡习惯,便在寺院闲逛,后来看见紫竹林山门口那
一小块平台不错,喜欢山门的对联:古寺无灯凭月照,山门无锁待云
遮。此处正好看见山路风景,便坐在台阶上和人闲聊。

聊天的这位师兄,学佛多年,平常有什么疑问,他总能解答出来,令
我惊奇不已,总以为是很难得的学佛人了。后来和同行的其他师兄来
往,才知道这个团体中实在是卧虎藏龙的大有人在,恐怕我是这里对
佛法最无知的人了。汗颜之际,行为言语就收敛了许多,不敢和大家
多说,唯恐别人不屑与我讨论。每每有人问我是否皈依。我第一次还
说,我不皈依或者我没有皈依。后来就耍小聪明,要是有人再问,我
统统回答,暂时还未皈依。心里暗自庆幸,还是真正认识到语言的妙
用,多加了几个字,意思全然不同。顾全了大家的情绪,我自己也不
至于因为撒谎而内疚吃亏。由此也可见,世间机巧算计,倒也是处处
都有的。

这位师兄,因为大家平日里就认识,算作熟人,所以说话不会顾忌许
多,却也能坦言相呈。其间师兄问到这几日有什么收获,我回答,也
没有很能说得上来的收获,就是有些杂乱的感想。一则是见识到了寺
院的生活,并且自己亲身体验了,觉得不错。再则,就是对吃饭这个
方面觉得很惭愧。现在知道了,寺院的饮食来源于十方的供养,真的
如同法师所说的,一粒米都大于须弥山。越来越觉得自己消受不起了。
本来什么事都没有做,白吃大众的饭食,心里有不安,真的不如自己
赚钱买饭来吃心里踏实。没法报答这些饭菜,所谓的回向就是个问题。
要是念经为广大的众生祈福算作回报,我倒是很乐意的。但是本身就
没有信仰,也不是很相信念经对这个有效,就害怕我这个杂心杂意的
人就是稀里糊涂照着课本念一通经,也是没有多少效果的。我虽则俗
人一个,也懂得知恩图报,但是最害怕空泛的报答对象,谢不胜谢,
心里很有压力的。唯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以后多做一些善事,也算
做是回向众生了吧。

闲聊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想到房间里稍稍休息一下。走到大厅,正
巧看见宽见法师和两三个师兄说话聊天。我略一点头算作招呼,便要
继续进到我的房间。不料一个师兄叫我的名字,于是回转身,应声一
下算作招呼。心念却忽然动了一下,便要走过去和他们说话,而不去
休息了。

聊天的时候向宽见法师请教了几个问题,后来就说到因果的关系。既
然按照佛教的说法,事事都是有因缘的,都不能算作偶然。那么我就
不明白了,此刻坐在这里与宽见法师讨论佛法,也算作是机缘到了,
也是有因果的原因促成的。但是在我自己看来,却实在是极其偶然的
事情。我原本是要去休息的,不过是路过大家招呼一下,并没有想要
专门与法师讨教的。忽然转了一下念头,才造成我此时坐在这里说话。
世间其实有多少事情都是转念间就做了的,在一个行程的点上,有无
数的可能发展方向,任何一个因素,心情,天气,一朵花的颜色都可
以导致事情变化。如此看来,简直是太偶然了,怎么能看出来这其中
的必然性呢。再者,命运又是什么呢?到底有没有命运这个东西?按
照佛法的观点,每个人的状态,其实都是自己的业造成的,甚至生下
来的状态,就是前世的业造成的。那么,从理论上看来,一个人要是
无所作为,基本上他的命运就是固定的了。当然人不可能不做事情,
他此生的任何行为都会导致新的业的产生,那么要是这些行为本身没
有多大的影响力,岂不是一个人的命运从根本上,大流的方向都不会
改变。如此想来,岂不是很令人沮丧?倘若恰好遇到一个高人,帮忙
看出了今后的命运,不由得让人悲观,随波逐流,那么人生还有什么
活头,立即撞墙死掉算了。

宽见法师一直呵呵笑着看我聒噪完毕,才说,这个从根本上,还是属
于心念的问题。方才你若是没有闪一个聊天的念头,大家现在也不会
坐在这里讨论问题。至于命运是怎么回事,宽见法师说,给你一个悬
念,向你推荐一本《了凡四训》的书,以后有机会看看,你自己去找
寻答案吧。

午休之后,紫竹林山门外面,台阶下行一段距离,恰好有一处平地,
众人便或站或立,听法师言讲佛法,中间又有许多人提问,自己听着
也长了很多见识。

下午时分,大家随意坐在紫竹林大殿内,听吴言生教授讲座"禅宗的
诗性思想体系"。

吴老师言说的禅宗思想体系主要分为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和境界
论。其中本心论揭示本心的澄明特质,迷失论则说明本心迷失的缘由,
开悟论主要阐明成佛的方法,境界论则是体证成佛的境界。

讲座的这几个方面,又分别分出很多层次,详细分析讲解。听来收获
颇多。对于禅宗,也更加有了认识。其中典故锋机,也是异常有趣。
不知不觉时间就顺过去了。

傍晚时分,澈性法师给大家在大殿前的空地上教授行香的方法。说起
来澈性法师,心里很是敬佩感激。他是扶风县大明寺的主持,快五十
岁的年纪了,为了给大家讲佛法,专程从大明寺赶来,一路上山,到
紫竹林会合大家。行香大致就是经行的意思。感觉是禅坐之后的行走,
舒展筋骨的。但是也不是很懂。现在懒得现查资料,暂且存疑。迈步
与身姿,乃至手臂左右摆动,都是有规矩的。当下里,大家就在庭院
中顺步演练起来,觉得这样绕行也不错。

之后在大殿内,澈性法师教大家禅坐的方法,众人盘腿坐在蒲团上,
听澈性法师讲禅宗和修禅方法。比起来下午吴言生老师的讲座,又是
另一种面貌,更注重实修体验,当时闻听,心下不住赞同,只是没有
记住多少。一天活动下来,有些疲倦,法师讲话又是舒缓悦耳,不知
不觉就开始打瞌睡了。迷迷糊糊之中,听见了法师讲的话,但是也迷
迷糊糊一边就忘了过去。不知道这样的状态过了多久,才清醒过来。
也不是脑子自动清醒的,主要是因为从来没有盘过腿,所以脚搭在腿
上感觉不舒服。加上脚腕旧伤未愈,时间一长,渐渐就由麻木变得疼
痛,后来居然变得剧痛难忍。此刻心思都放在腿脚上,哪里还听得进
去佛法?以至于后来心里很急切地盼望讲座快些结束,但是又好像迟
迟没有完结的迹象。眼角扫了一下,其余大家都是认真听讲,自己心
里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转念想到早上念观
世音菩萨普门品的时候,里面说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时候,有求必应,
有难必救。虽然觉得自己很惭愧,居然想要念菩萨名号请求佛法讲座
早点结束不想听佛法,但是当下对我自己来说,忍受这种状态确实是
苦难。于是也就厚着颜面,耳边不听佛法了,心里专心念观世音菩萨,
希望菩萨大人大量,原谅我这个小人,体谅我的苦难,早点结束讲座。
后来念了二三十声观世音菩萨,听见澈性法师言说结束了,大家都起
来吧。心里还觉得,果真很灵验呢。

(现在写这一段的时候,心里非常,非常的惭愧,觉得对不起澈性法师
辛苦给大家讲佛法。之所以如实记录下我当时的妄念,也只是为了今
天在这里诚心忏悔。真的有点对不住的感觉。)

步出大殿,在庭院里舒展散步,回忆一下澈性法师的讲话,居然一个
字都回忆不出来了。真是白听了。心里又觉得,隐隐之中,连听佛法
都是有机缘的。我没有这个福分听佛法,就是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有
法师耐心讲解,亲眼都见了,耳朵都听了,依旧当面错过,心里不留
一字,可见无福之人,给钱都会饿死。后来在庭院和人聊天,才知道,
当时听讲座,倘若不会盘腿,随便散盘把脚放在腿下都是可以的,不
必在形式上勉强自己。于是又后悔不迭,脸上没有表露出来什么,却
在心里实实在在把自己鄙视了一回。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